人際禮儀民俗名詞解釋,什麼是禮儀民俗

2021-05-04 09:59:17 字數 5244 閱讀 6422

1樓:心安是福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範 。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

禮儀的主體:指的是禮儀活動的操作者和實施者。它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組織。

禮儀的客體:指的是禮儀活動的指向者和承受者。它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

禮儀的**:指的是禮儀活動所依託的一定的媒介,由人體禮儀**、物體禮儀**、事體禮儀**等構成。在具體操作禮儀時,這些不同的禮儀**往往是交叉、配合使用的。

禮儀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對人,對己,對鬼神,對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識的,各種慣用形式和行為規範。

這裡的慣用形式包括禮節和儀式,禮節一般是個人性的,並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頭、鞠躬、拱手、問候等;

而儀式大多是集體性的,並且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來完成,譬如奠基儀式,下水儀式,迎賓儀式,結婚儀式,祭孔大典,等等。

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儀,它主要是表達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2樓:輕候念雲

篇一:人際交往禮儀禮節禮貌與禁忌

人際交往禮儀禮節禮貌與禁忌

(一)介紹的基本規範

介紹是人際交往中互相了解的基本方式,正確的介紹可以使不相識的相互認識,也可以通過落落大方的介紹和自我介紹,顯示出良好的交際風度。介紹分為自我介紹和他人介紹。

1.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的基本程式是:先向對方點頭致意,得到回應後再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姓名、身份和單位,同時遞上準備好的名片。自我介紹時,表情要坦然、親切,注視對方,舉止莊重大方,態度鎮定而充滿信心,表現出渴望認識對方的熱情。

如果見到陌生人就緊張、畏怯、語無倫次,不僅說不清自己的身份和來意,還會造成難堪的場面。

做自我介紹,應根據不同的交往物件內容繁簡適度。自我介紹總的原則是簡明扼要,一般以半分鐘為宜,情況特殊的也不宜超過3分鐘。如果對方表現出有認識自己的願望,則可在報出本人姓名、供職單位、職務(即自我介紹三要素)的基礎上,再簡略地介紹一下自己的籍貫、學歷、興趣、專長及與某人的關係等。

自我介紹應該實事求是,既不能把自己拔得過高,也不要自卑地貶低自己。介紹用語一般要留有餘地,不宜用「最」、「第一」「特別」等極端的詞語。

自我介紹有一些忌諱需要注意和避免:

①不要過分誇張熱誠。如大力握手或熱情拍打對方手背的動作,可能會使對方感到詫異和反感。

②不要中止別人的談話而介紹自己,要等待適當的時機。

③不要態度輕浮,要尊重對方。無論男女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特別是別人尊重他的優點和成就,因此在自我介紹時,表情一定要莊重。④如果乙個以前曾經介紹過的人,未記起你的姓名,你不要做出提醒式的詢問,最佳的方式是直截了當地再自我介紹一次。

2.他人介紹

他人介紹是經第三者為彼此不相識的雙方引見、介紹的一種介紹方式。他人介紹通常是雙向的,即將被介紹者雙方各自均作一番介紹。做

介紹的人一般是主人、朋友或公關人員。他人介紹的順序:

為他人作介紹時必須守「尊者優先」的規則。把年輕者介紹給年長者;把職務低者介紹給職務高者;如果雙方年齡、職務相當,則把男士介紹給女士;把家人介紹給同事、朋友;把未婚者介紹給已婚者;把後來者介紹給先到者。

由他人做介紹,自己處於當事人之中,如果你是身份高者、長者或主人,在聽他人介紹後,應立即與對方互致問候,表示歡迎對方的熱忱;如果你是身份低者或賓客,當尚未被介紹給對方時應耐心等待;當將自己介紹給對方時,應根據對方的反應做出相應的應對,如對主動方伸手,你也

應及時伸手相握,並適度寒暄。

介紹時應注意事項:

①介紹者為被介紹者介紹之前,一定要徵求一下被介紹雙方的意見,切勿上去開口即講,顯得很唐突,讓被介紹者感到措手不及。②被介紹者在介紹者詢問自己是否有意認識某人時,一般不應拒絕,而應欣然應允。實在不願意時,則應說明理由。

③介紹人和被介紹人都應起立,以示尊重和禮貌;待介紹人介紹完畢後,被介紹雙方應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致意。

④在宴會、會議桌、談判桌上,視情況介紹人和被介紹人可不必起立,被介紹雙方可點頭微笑致意;如果被介紹雙方相隔較遠,中間又有障礙物,可舉起右手致意,點頭微笑致意。

⑤介紹完畢後,被介紹雙方應依照合乎禮儀的順序握手,並且彼此問候對方。問候語有「你好、很高興認識你」、「久仰大名」、「幸會幸會」,必要時還可以進一步做自我介紹。

介紹具體人時,要有禮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點點。

(二)握手的基本規範

握手禮節起源於西方,作為見面和告辭時的禮節。在我國,握手禮不但在見面和告辭時使用,而且還作為一種祝賀、感謝或互相鼓勵的表示。

握手須注意的問題:

1.握手時,若掌心向下顯得傲慢,似乎處於高人一等的地位。

2.用指尖握手,即使主動伸手,也會給對方一種十分冷淡的感覺。

3.通常是長者、女士、職位高者、上級、老師先伸手,然後年輕者、男士、職位低者、下級、學生及時與之呼應。

4.男士和女士之間,絕不能男士先伸手,這樣不但失禮,而且還有佔人便宜的嫌疑。但男士如果伸出手來,女士一般不要拒絕,以免造成尷尬的局面。

5.握手時軟弱無力,容易給人感覺缺乏熱忱,沒有朝氣;但是也不要用力過大,力度不超過兩千克為宜

6.握手時間可根據雙方的親密程度掌握。初次見面者,握一兩下即可,一般控制在3秒鐘之內,切忌握住異性的手久久不放。

7.忌用左手與他人握手,除非右手有殘疾或太髒了,特殊情況應說明原因並道歉。

8.男士勿戴帽子和手套與他人握手,但軍人不必脫帽,而應先行軍禮,然後再握手。在社交場合女士戴薄紗手套或網眼手套可不摘;但在商務活動中只講男女平等,女士應摘手套,且男士仍不為先。

9.握手後,不要立即當著對方的面擦手,以免造成誤會。

禮貌送客過程及交談禮儀

一:禮貌送客過程

如客人提出告辭時,秘書人員要等客人起身後再站起來相送,切忌沒等客人起身,自己先於客人起立相送,這是很不禮貌的。若客人提出告辭,秘書人員仍端坐辦公桌前,嘴裡說再見,而手中卻還忙著自己的事,甚至連眼神也沒有轉到客人身上,更是不禮貌的行為。「出迎三步,身送七步」是迎送賓客最基本的禮儀。

因此,每次見面結束,都

要以將再次見面的心情來恭送對方回去。通常當客人起身告辭時,秘書人員應馬上站起來,主動為客人取下衣帽,幫他穿上,與客人握手告別,同時選擇最合適的言詞送別,如希望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尤其對初次來訪的客人更應熱情、周到、細緻。

當客人帶有較多或較重的物品,送客時應幫客人代提重物。與客人在門口、電梯口或汽車旁告別時,要與客人握手,目送客人上車或離開,要以恭敬真誠的態度,笑容可掬地送客,不要急於返回,應鞠躬揮手致意,待客人移出視線後,才可結束告別儀式。

什麼是禮儀民俗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講「禮」重「儀」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

禮儀指的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係為目的的各種符合禮的精神及要求的行為準則或規範的總和。它是人們文明程度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是人與人社會交往時,把待人接物的內心尊敬之情通過美好的儀表、儀式表達出來。從社會交往來說,禮儀不僅是立身處世之本,也是一門待人交友的學問,它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

4樓:匿名使用者

民俗,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早已存在。在我國古籍記載中,早就出現了「俗」、「風俗」、「習俗」、「民風」等詞彙,其含義主要是指「民眾的知識」。民俗的英文為folklore,於2023年由英國考古學家威廉•湯姆斯提出來,意為「民眾的知識」或「民俗的學問」。

這一術語已為國際學術界通用。

禮儀民俗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1、物質民俗禮儀。它包括居住(建築)禮儀、服飾禮儀、飲食禮儀、生產禮儀、技術禮儀等;

2、精神民俗禮儀。它包括宗教禮儀、信仰禮儀、禮儀禁忌、民間文學、民間藝術、體育活動中的禮儀等;

3、社會民俗禮儀。它包括家庭禮儀、節日禮儀、人生禮儀、組織禮儀、社會活動禮儀等。

5樓:▁柒╮月

物質民俗禮儀。它包括居住(建築)禮儀、服飾禮儀、飲食禮儀、生產禮儀、技術禮儀等;

2、精神民俗禮儀。它包括宗教禮儀、信仰禮儀、禮儀禁忌、民間文學、民間藝術、體育活動中的禮儀等;

3、社會民俗禮儀。它包括家庭禮儀、節日禮儀、人生禮儀、組織禮儀、社會活動禮儀等。

禮儀名詞解釋

6樓:請叫我星星粉

釋義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範 。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

拼音:[lǐ yí]

造句:1.中國是乙個講禮儀的國家。

2.在國際交往中,非常講究禮儀。

3.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餐桌禮儀。

禮儀的主體:指的是禮儀活動的操作者和實施者。它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組織。

禮儀的客體:指的是禮儀活動的指向者和承受者。它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

禮儀的**:指的是禮儀活動所依託的一定的媒介,由人體禮儀**、物體禮儀**、事體禮儀**等構成。在具體操作禮儀時,這些不同的禮儀**往往是交叉、配合使用的。

禮儀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對人,對己,對鬼神,對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識的,各種慣用形式和行為規範。

這裡的慣用形式包括禮節和儀式,禮節一般是個人性的,並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頭、鞠躬、拱手、問候等;

而儀式大多是集體性的,並且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來完成,譬如奠基儀式,下水儀式,迎賓儀式,結婚儀式,祭孔大典,等等。

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儀,它主要是表達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7樓:最愛yy小卒子

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

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方面的內容。禮儀是我們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乙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從交際的角度來說,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為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外交禮儀等六大方面。

禮儀是一門學問,有特定的要求。在家庭、學校和各類公共場所,禮儀無處不在。就個人而言,表現在舉止文明、動作優雅、姿態瀟灑、手勢得當、表情自然、儀表端莊等。

人際關係運動名詞解釋,人際關係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解答 人際關係運動,是在組織行為研究中,把人從 經濟人 假設到 社會人 假設的轉折點,也就是從人機關係運動以後,組織開始重視組織中的非正式組織 人際關係的名詞解釋是什麼?人際關係是人與人在相互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心理關係。人與人交往關係包括親屬關係 朋友關係 學友 同學 關係 師生關係 僱傭關係 戰友...

名詞解釋混凝土,什麼是混凝土名詞解釋

混凝土是指用水泥 瀝青或合成材料 如樹脂 合成纖維 等作為膠凝材料固結而成的總稱。這些材料分別稱為水泥混凝土 瀝青混凝土 聚合混凝土和纖維混凝土等。平常說一般的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按適當比例加入骨料和水拌制後,經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故又稱水泥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簡稱混凝土。什麼是混凝土名詞...

名詞解釋什麼是行為暗示,名詞解釋,什麼是行為課程

意思是 不通過直接的語言 而是通過行動來表達 行為暗示指用行為 符號 進行暗示的活動。通過言行舉止,表現自己的思想。名詞解釋,什麼是行為課程 行為課程主要以自然常識教育為主,如今則根據當代幼兒教育的特色,增添了人文科技的內容,更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與發展需求。行為課程就是兒童在幼兒園的生活實踐。這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