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曾見今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這句話是哪位人物說的呀

2021-05-04 05:35:23 字數 5244 閱讀 2158

1樓:匿名使用者

把酒問月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 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 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 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裡。

《把酒問月》這詩題就是作者絕妙的自我造象,那飄逸浪漫的風神唯謫仙人方能有之。題下原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彼不自問而令予問之,一種風流自賞之意溢於言表。

悠悠萬世,明月的存在對於人間是乙個魅人的宇宙之謎。「青天有月來幾時」的劈頭一問,對那無限時空裡的奇蹟,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問句先出,繼而具體寫其人神往的情態。

這情態從把酒「停杯」的動作見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來的一問分明帶有幾分醉意,從而倍有詩味。二句語序倒裝,以一問攝起全篇,極富氣勢感。

開篇從手持杯酒仰天問月寫起,以下大抵兩句換境換意,盡情詠月抒懷。

明月高高掛在天上,會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當你無意於追攀時,她許會萬里相隨,依依不捨。兩句一冷一熱,亦遠亦近,若離若即,道是無情卻有情。寫出明月於人既可親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運用維妙維肖。

回文式句法頗具唱嘆之致。緊接二句對月色作描繪:皎皎月輪如明鏡飛昇,下照宮闕,雲翳(「綠煙」)散盡,清光煥發。

以「飛鏡」作譬,以「丹闕」陪襯俱好,而「綠煙滅盡」四字尤有點染之功。試想,一輪圓月初為雲遮,然後揭開紗罩般露出嬌面,該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攬接。

不意下文又以一問將月的形象推遠:「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月出東海而消逝於西天,蹤跡實難測知,偏能月月迴圈不已。

「但見」寧知」的呼應足傳詩人的驚奇,他從而浮想聯翩,究及那難以稽考的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月中白兔年復一年不辭辛勞地搗藥,為的什麼?碧海青天夜夜獨處的嫦娥,該是多麼寂寞?

語中對神物、仙女深懷同情,其間流露出詩人自己孤苦的情懷。這面對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從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實為乙個,而今人古人則不斷更迭。

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亦意味「古人不見今時月」;說「今月曾經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語備極重複、錯綜、回環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恆河沙數,只如逝水,然而他們見到的明月則亙古如斯。

後二句在前二句基礎上進一步把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之意渲染得淋漓盡致。前二句分說,後二句總括,詩情哲理並茂,讀來意味深長,迴腸盪氣。最後二句則結穴到及時行樂的主意上來。

曹操詩云:「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此處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種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長照金樽裡」,形象鮮明獨特。

從無常求「常」,意味雋永。至此,詩情海闊天空地馳騁一番後,又回到詩人手持的酒杯上來,完成了乙個美的巡禮,使讀者從這一形象迴旋中獲得極深的詩意感受。

全詩從酒寫到月,從月歸到酒;從空間感受寫到時間感受。其中將人與月反反覆覆加以對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繪與神話傳說,塑造了乙個崇高、永恆、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於中也顯露著乙個孤高出塵的詩人自我。雖然意緒多端,隨興揮灑,但潛氣內轉,脈絡貫通,極回環錯綜之致、渾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轉韻,平仄互換,抑揚頓挫,更覺一氣呵成,有宮商之聲,可謂音情理趣俱好,故「於古今為創調」(王夫之《唐詩評選》)。

2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 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 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 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裡。

3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把酒問月

但句中真意並非李白自創,而是化用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的宇宙中永恆與有限間平衡的意境。

和李白這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劉禹錫「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等。可注意上幾位詩人都是初唐以後詩人。張若虛此作在當時影響是相當深遠的

另外我記得蘇軾前後赤壁賦裡也有類似的句子。。。但是忘記原文了。。呵呵

4樓:匿名使用者

小白寫的

他剽竊了幾千年後的我的靈感哪

5樓:

好傷感的詩啊,就會讓我想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表意是「今天的人們沒見過古時的月亮,今天的月亮曾照著古時的人們」,這兩句詩出自李白的《把酒問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實際是在說「今人不見古時人」;「今月曾經照古人」意味著「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萬古如一,而人類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可貴的生命倏 忽即逝。 抒發了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慨嘆。

7樓:白衣覆雪丶

明月萬古如一,而人類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可貴的生命倏忽即逝。

8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的人看不到古時候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卻照過古時候的人。月亮不變而人事不斷更迭,人生變化。

9樓:五月丁香

今天的人們沒見過古代的月亮,今天的月亮曾經照見過古人。意思是人生短暫,宇宙永恆。

10樓:海棠明月夜

如今的人是看不到古時的月亮的,可今天的月亮曾經卻照在古人的身上

11樓:小祖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人卻已經換了一輪又一輪,物是人非

12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我用到你了 你不搭理我,原來你要我幫你的時候,我可是幫你了。看處在什麼情境下了

13樓:5胡雨龍

空間裡?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了?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意思

14樓:人人哦哦哦課

意思是古代的人看不到現在的月亮,現在的月卻曾經照過古人。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全詩原文如下: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白話文釋義:青天上明月高懸起於何時?我現在停下酒杯且一問之。

人追攀明月永遠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卻與人緊緊相隨。皎潔得如鏡飛昇照臨宮闕,綠煙散盡發出清冷的光輝。只能看見每晚從海上公升起,誰能知道早晨在雲間隱沒。

月亮裡白兔搗藥自秋而春,嫦娥孤單地住著與誰為鄰?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之月,現在的月卻曾經照過古人。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對著酒杯放歌之時,月光能長久地照在金盃裡。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鑑賞

「把酒問月」這詩題就是作者絕妙的自我造象,那飄逸浪漫的風神唯謫仙人方能有之。題下自注顯得滑稽,友人自己不問而叫別人問月,饒有趣味。

悠悠萬世,明月的存在對於人間是乙個魅人的宇宙之謎。「青天有月來幾時」的劈頭一問,對那無限時空裡的奇蹟,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問句先出,繼而具體寫其人神往的情態。

這情態從把酒「停杯」的動作見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來的一問分明帶有幾分醉意,從而倍有詩味。開頭二句用倒裝句法,以一問攝起全篇,極富氣勢感。

開篇從手持杯酒仰天問月寫起,以下大抵兩句換境換意,盡情詠月抒懷。

緊接二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寫月與人的關係。明月高懸,欲攀不能,使人感到可望難即,莫測高遠;可是不管夜間人們走到**,隨時都得到月光的照拂,相與同行,如在身邊,於是距離頓消。兩句一冷一熱,亦遠亦近,若離若即,道是無情卻有情,寫出明月於人既可親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運用維妙維肖。

回文式句法頗具唱嘆之致。

再接下二句「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是對月色作描繪。皎皎月輪如明鏡飛昇,下照宮闕,雲翳(「綠煙」)散盡,清光煥發。以「飛鏡」作譬,以「丹闕」陪襯俱好,而「綠煙滅盡」四字尤有點染之功。

此處寫出了一輪圓月初為雲遮,然後揭開紗罩般露出嬌面,那種光彩照人的美麗。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攬接。

於是詩人又發出三個奇問,將月的形象推遠:「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只見月亮晚間從海上公升起,哪知早晨在雲間消失,究竟去了何處?月中白兔年復一年不辭辛勞地搗藥,那是為什麼?嫦娥仙子碧海青天孤寂獨棲,有誰與她為鄰?

這些問題誰也無法回答,詩人也不要求回答。「但見」「寧知」的呼應足傳出詩人的驚奇,他從而浮想聯翩,究及那難以稽考的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語中對神物、仙女深懷同情,其間流露出詩人自己孤苦的情懷。

詩人面對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從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實為乙個,而今人古人則不斷更迭。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亦意味「古人不見今時月」;說「今月曾經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

故二句造語備極重複、錯綜、回環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恆河沙數,只如逝水,然而他們見到的明月則亙古如斯。後二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前二句基礎上進一步把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之意渲染得淋漓盡致。

前二句分說,後二句總括,詩情哲理並茂,讀來意味深長,迴腸盪氣。

15樓:逗比逗無悔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意思是古代的人看不到現在的月亮,現在的月卻曾經照過古人。

出處:唐 李白 《把酒問月》

原文節選: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譯文: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之月,現在的月卻曾經照過古人。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全詩從酒寫到月,從月歸到酒;從空間感受寫到時間感受。其中將人與月反反覆覆加以對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繪與神話傳說,塑造了乙個崇高、永恆、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於其中也顯露著乙個孤高出塵的詩人自我。

擴充套件資料

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亦意味「古人不見今時月」;說「今月曾經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語備極重複、錯綜、回環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恆河沙數,只如逝水,然而他們見到的明月則亙古如斯。

後二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前二句基礎上進一步把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之意渲染得淋漓盡致。前二句分說,後二句總括,詩情哲理並茂,讀來意味深長,迴腸盪氣。

與「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不見今時月」意境相同的詩句有哪些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張若虛的 春江花月夜 風花雪月浪新景,新景不待風殘花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年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代悲白...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是誰寫的?出自何處?求詳細解釋

是李白寫的,出自 李白的 把酒問月 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原文 把酒問月 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今月曾經照古人」的前一句是什麼

1 前一句是 今人不見古時月。2 出處 李白的 把酒問月 3 全詩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