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散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廣陵散應該是用什麼彈奏的

2021-04-30 14:21:59 字數 3661 閱讀 1350

1樓:金水風地炎

古琴!!!!!!!!!

廣陵散應該是用什麼彈奏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不對 廣陵散是古琴曲 只是由於古琴即將失傳 所以被改為古箏演奏

3樓:匿名使用者

《廣陵散》最早不止是古琴曲,還是被琵琶,笙,笳等樂器演奏的「但曲」。但所有其他的樂器演奏的《廣陵散》曲譜都已失傳,惟有琴曲保留至今。它的曲調經隋唐李良輔,呂渭等人加工,才是今天聽到的《廣陵散》。

4樓:

原來是古琴曲後來改為古箏曲的

廣陵散是什麼朝代的曲子??

5樓:乙個廚師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一首曲調較為激昂的古琴曲。根據劉東昇的《中國**史略》,《廣陵散》大約產生於東漢後期。據說,《廣陵散》這一曠世名曲,因聶政刺韓相而緣起,因嵇康受大闢刑而絕世。

因而古曲《廣陵散》的背後,實際上包含了聶政和嵇康的兩個典故。

一般的看法是將它與《聶政刺韓王》琴曲聯絡起來。《聶政刺韓王》主要是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然後自殺的悲壯故事。關於此,蔡邕《琴操》記述得較為詳細。

今存《廣陵散》曲譜,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秘譜》(2023年),譜中有關於「刺韓」、「衝冠」、「發怒」、「報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所以古來琴曲家即把《廣陵散》與《聶政刺韓王》看作是異曲同名。

《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正聲以前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蹟的歌頌與讚揚。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

全曲始終貫穿著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乙個是見於「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 另乙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 正聲主調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

亂聲主調則多用於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變化了的曲調歸結到乙個共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標誌段落,統一全曲的作用。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鬥爭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或許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鬥意志,才如此酷愛《廣陵散》並對之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廣陵散》在歷史上曾絕響一時,建國後我國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據《神奇秘譜》所載曲調進行了整理、打譜,使這首奇妙絕倫的古琴曲**又回到了人間。

6樓:匿名使用者

樂曲原是東漢末年流行於廣陵地區(即今安徽壽縣境內)的民間樂曲。被推測為以戰國時期聶政刺琴王為題材的大型器樂敘事曲.它以磅礴的氣勢,獨特的風格,龐大的結構,表現了一種慷慨激昂的英雄氣概,受到琴家們的推崇。

據《戰國策》及《史記》中記載:南韓大臣嚴仲子與宰相俠累有宿仇,而聶政與嚴仲子交好,他為嚴仲子而刺殺韓相,體現了一種「士為知已者死」的情操。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譜》關於此曲的標題就是源於這個故事。

東漢蔡邕的《琴操》談到與該曲相關的歷史故事:聶政是戰國時期南韓人,其父因為韓王鑄劍,違了期限,被韓王所殺。聶政為父報仇行刺失敗,但他知道韓王好樂後,遂毀容,入深山,苦學琴藝10餘年。

身懷絕技返韓時,已無人相識。於是,找機會進宮為韓王彈琴時,從琴腹內抽出匕首刺死韓王,他自已當然也是壯烈身亡了。 近代琴家楊時百,其所編《琴學叢書》的《琴鏡》中就認為此曲源於河間雜曲《聶政剌韓王曲》。

7樓:匿名使用者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漢代已經出現。其內容向來說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將它與《聶政刺韓王》琴曲聯絡起來。

《聶政刺韓王》主要是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然後自殺的悲壯故事。關於此,蔡邕《琴操》記述得較為詳細。

今存《廣陵散》曲譜,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秘譜》(2023年),譜中有關於「刺韓」、「衝冠」、「發怒」、「報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所以古來琴曲家即把《廣陵散》與《聶政刺韓王》看作是異曲同名。

《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正聲以前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蹟的歌頌與讚揚。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

全曲始終貫穿著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乙個是見於「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 另乙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 正聲主調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

亂聲主調則多用於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變化了的曲調歸結到乙個共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標誌段落,統一全曲的作用。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鬥爭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或許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鬥意志,才如此酷愛《廣陵散》並對之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廣陵散》在歷史上曾絕響一時,建國後我國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據《神奇秘譜》所載曲調進行了整理、打譜,使這首奇妙絕倫的古琴曲**又回到了人間。

近代琴學家楊時百,在其所編《琴學叢書》的《琴鏡》中就認為此曲源於河間雜曲《聶政剌韓王曲》。

「廣陵」是揚州的古稱,「散」是操、引樂曲的意思,《廣陵散》的標題說明這是一首流行於古代廣陵地區的琴曲。這是我國古代的一首大型器樂作品,它萌芽於秦、漢時期,其名稱記載最早見於魏應璩《與劉孔才書》:「聽廣陵之清散」。

到魏、晉時期它已逐漸成形定稿。隨後曾一度流失,後人在明代宮廷的《神奇秘譜》中發現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們現在聽到的《廣陵散》。琴曲的內容據說是講述戰國時期聶政為父報仇,刺殺韓王的故事。

嵇康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大師,他寫的《聲無哀樂論》、《難自然好學論》、《太師箴》、《明膽論》、《釋私論》、《養生論》千秋相傳,並且他彈得一手好琴,尤其善於演奏《廣陵散》,倍受人們關注。當時與他齊名的還有比他大十三歲的阮籍,**史上常有「嵇琴阮嘯」的說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籌。

據《太平廣記》三百十七引《靈鬼志》說:嵇康燈下彈琴,忽有一人長丈餘,著黑衣革帶,熟視之。乃吹火滅之,曰:

「恥與魑魅爭光。」嘗行,去路數十里,有亭名月華。投此亭,由來殺人。

中散(嵇康字)心中蕭散,了無懼意。至一更,操琴先作諸弄,雅聲逸奏,空中稱善。中散撫琴而呼之:

"君是何人?」答雲;「身是故人,幽沒於此,聞君彈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來聽耳。身不幸非理就終,形體殘毀,不宜接見君子。

然愛君之琴, 要當相見,君勿怪惡之。君可更作數曲。」中散復為撫琴擊節日:

「夜已久,何不來也?形骸之間,復何足計?」乃手擊其頭曰:

「聞之奏琴,不覺心開神悟,況若暫生。」邀與共論音聲之趣,辭甚清辨,謂中散曰:「君試以琴見與。

」 乃彈《廣陵散》,便從受之,果悉得。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與中散誓:

不得教人。天明語中散:「相遇雖一遇於今夕,可以遠同千載。

於此長絕,不能悵然。」

嵇康所彈奏的《廣陵散》是這一古代名曲經嵇康加工而成的一首曲子,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正象一首民歌一樣,凝聚著歷代傳頌者的心血。據《世說新語·雅量》載: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

索琴彈之。奏《廣陵》。 曲終曰:

「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正因為嵇康臨刑索彈《廣陵散》,才使這首古典琴曲名聲大振,一定程度上,《廣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來的。但所謂「於今絕矣」則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臨刑時的憤激之語。

事實上,琴曲《廣陵散》經《神奇秘譜》儲存,一直流傳到今天。

廣陵散誰能介紹下

你說的是樂曲 廣陵散 吧?又名 廣陵止息 漢魏時期相和楚調琴曲之一 嵇康因反對司馬氏 而遭殺害 臨刑前從容彈奏此曲以寄託 現存琴譜最早見於 神奇秘譜 又一說 原是東漢末年流行於廣陵地區 即今安徽壽縣境內 的民間樂曲。曾用琴 箏 笙 築等樂器演奏,現僅存古琴曲,以 神奇秘譜 載錄最早 早期並無內容記載...

廣陵散絕的成語出處,廣陵散絕的成語意思及歇後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雅量 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 廣陵散 曲終,曰 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 於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廣陵散絕的成語意思及歇後語 廣陵散絕 gu ng l ng s n ju 釋義 廣陵散 已失傳。常比喻優良傳統斷絕...

哪種古琴適合彈廣陵散鋼弦還是絲絃

都可以 一般像廣陵散這種想表達憤慨不屈的浩然正氣的曲子只要不拿混沌式那種圓潤的古琴彈奏就不會有違和感。琴式只是你自己看著好看而已,跟曲子沒有任何關係。琴式不影響彈奏的吧.都合適,只要自己有能力彈 古琴絲絃好還是鋼弦好 入門 練習什麼的,還是先鋼弦吧,不用怎麼打理,省事。絲絃通常要重複上弦幾次,才會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