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為什麼到沙漠訓練,太空人是怎樣訓練的

2021-04-27 20:35:23 字數 5821 閱讀 3995

1樓:匿名使用者

由中國航天員中心組織的為期19天的沙漠野外生存訓練,26日在巴丹吉林沙漠結版

束,參加野外權生存訓練的15名航天員全部順利返京。這是我國首次在著陸場區沙漠地域組織的航天員野外生存訓練。

此次沙漠野外生存訓練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提供訓練保障,訓練主要針對空間站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飛船應急返回著陸沙漠地域特殊情況,旨在使航天員進一步掌握沙漠環境的生存能力,掌握救生物品的使用方法,提高生存能力,鍛鍊意志品質,增強團隊協作和凝聚力。

據了解,航天員沙漠野外生存訓練是根據年度訓練計畫安排的,設定遠距離求救聯絡及野外生存掩體搭建、野外生存及近距離求救聯絡、沙漠野外行進等科目,航天員分為6組3批次訓練,每組48小時。中國航天員中心堅持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嚴密組織、周密協調,全體航天員順利完成訓練科目。

據悉,訓練期間,全體航天員還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了發射場待發段緊急撤離訓練。

太空人是怎樣訓練的

2樓:帥氣的

​  神舟四號發射成功後,有關中國太空飛行員訓練的報道佔據了國內外**的重要位置,成為中國老百姓的熱門話題。我們通過努力,了解到中國首批太空人的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在這裡與廣大讀者朋友共同分享。

據有關專家介紹,中國目前有太空人14位,其中2人是教官。他們全是男性,是從空軍飛行員中挑選出來的,平均年齡30歲,都有10年以上的駕齡,1000小時的高空飛行經驗。他們的身高都在170釐公尺左右,體重65千克左右,大學以上學歷,身體和心理素質一流。

目前,中國太空人正在北京西郊的航天城訓練,準備在不久的將來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公升空。

據中國載人航天應用系統總指揮張厚英透露,神舟五號飛船上有三個座位,但這次肯定不會上三名太空人。根據張總的意思推測,神舟五號只上一人的機率較大,有可能上去當天就返回。因為神舟五號主要是證明中國有能力把人送上天,航天飛行風險極高,首次上一人足矣,沒有必要上多人去冒險。

被光榮選中的14位太空人,經過5年多來的培訓,人人都渴望獲得「第一太空人」的榮譽。而首飛太空人的心理素質是關鍵,要敢於犧牲,敢冒風險。蘇聯的加加林本來是當年的三號人選,但一號、二號人選在最後的心理測試中沒有過關,終於讓加加林成就了千古英名。

目前,太空人的培訓工作正在按計畫進行。然而他們的訓練到底怎樣?太空人在太空中的吃、穿、住、睡將如何解決?都成了外界極為關注的新聞。

北京,航天城——這個培養中國首批太空人的搖籃,凝聚著世界和中國多少人的目光。

據到過訓練基地的有關人士介紹,太空人的訓練遠比我們想象的艱苦,有些訓練甚至讓人難以忍受。當初蘇聯太空人在一年內,要騎自行車1000公里,滑雪3000公里,越野跑步200多公里。當年美國的太空人登月前要穿幾十千克重的太空衣,在炎熱的佛羅里達沙漠中,每天行走二三十千公尺。

而今我國的太空人也在進行高強度的訓練。

進入航天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間不大的房子,四面封閉,除了靠牆一台控制儀器外,地**的一張轉椅格外引人注目。這張轉椅不但可以做360度順時針和逆時針的快速運轉,而且可以同時上下前後擺動。轉椅主要是用於檢查宇航候選者的前庭神經功能,以了解他對震動及眩暈的耐受能力。

從轉椅室出來進入的是電動鞦韆室,在高達數十公尺鋼架的護衛下,一台貌似汽車的廂式鞦韆被四條鋼臂凌空提起。電動鞦韆蕩起時,前後能甩出15公尺,它主要是用於適應空間運動和開展對空間運動病的研究。

航天城裡還有乙個「衝擊塔室」,內有一座約4層樓高的綠色鐵塔。它的作用是模擬飛船返回地球的衝擊環境,從而加強人的抗衝擊耐力,研究各種方式的防護措施。

3層樓高的離心機室裡裝備著亞洲規模最大的國產載人離心機。人體離心機是一種巨大的旋轉裝置,既可以上下伸縮,也可以左右轉動。頂上有一條長達16公尺的旋轉手臂,它用結實的鋼架緊緊托住了位於手臂前方的乙隻橢圓形不鏽鋼封閉吊艙,這只吊艙也可以呈一定的角度轉動,因此可以建立同方向作用於太空人的超重條件。

當整個離心機開起來時,有些像遊樂場中的「飛碟」,無論是「房子」、「手臂」還是吊艙,都在不停地加劇轉動搖擺,但其轉動的速度和搖擺角度則是「飛碟」無法比擬的。

太空人的安全和健康的研究是空間技術發展的乙個重點,太空人訓練中心裡有各種各樣為使太空人適應太空生活而設定的模擬艙。低壓艙是一座淡綠色的t形艙,內有工作艙、休息艙和衛生艙3部分。當太空人穿上特製的航天服走進低壓艙之後,艙內的空氣都被抽掉,太空人此時就開始進入「太空」。

狹小的艙內既沒有電視也沒有音響,就連做一些搖擺幅度較大的健身活動也很受限制,沒有**,不准通訊,與社會完全隔絕。學會如何適應這種環境,是走進太空之前必須攻克的課題。

天象儀室是太空人模擬訓練中的最後乙個關卡,太空人公升空執行任務之前必須在這裡熟悉星空圖,找出自己將要走過的路線,一旦載人飛船的自動導航系統出現故障,太空人就不得不啟動手動裝置來尋找回家的路了。

太空人需要學習的專業知識很多,包括飛行動力學、空氣動力學、地球物理學、氣象學、天文學和宇宙航行學,以及火箭和飛船的設計原理、結構、導航控制、通訊、裝置檢測、航天醫學知識等;需要學習的太空操作技術也很多,還要進行各種安全脫險訓練,如發射塔和飛機的跳傘訓練,迫降在海上或陸地時的求援訓練、正常降落在海洋時從飛船出來的訓練。特別是緊急情況的處理,瞬間的要求非常高,也許只有一兩秒鐘,需要平時紮實的訓練功底和快捷熟練的高超技藝。據說他們個個能文能武,素質不凡,神舟五號一旦發射成功,他們的飛天本領將會展露在人們面前。

神七的三位航天員平時是怎麼訓練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在北京郊區乙個名叫「唐家嶺」的小村莊裡,占地約3500畝的 「中國北京航天城」戒備森嚴。航天城的航天員中心裡,14名來自中**隊各單位的航天員正在為10月發射的「神舟七号」載人飛船緊張訓練。這14名航天員都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大多來自農村,從小經受生活的磨練;他們都是1.7公尺左右的「矮個兒瘦子」,憨厚沉穩。

「神舟七号」搭載的3名航天員將在他們中間產生。

五級篩選兩百挑一

和美國、俄羅斯一樣,中國航天員的選拔與訓練歷來很神秘,直到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後,這個神秘的群體才逐漸亮相。

借鑑美蘇的經驗和考慮中國的實際情況,中國航天員主要從中國空軍殲、強擊機飛行員中選拔。首先由各空軍部隊上報符合選拔條件的飛行員登記表,內容包括駐地、政治面貌、婚姻狀況、畢業航校、飛行機種時間等;對符合基本條件的飛行員1506人,重又進行詳細調查,確定886名飛行員參加初選;初選初步確定97人合格,經過專家仔細分析評定,最後只有60名飛行員被選到北京檢查;再經過100多條臨床醫學檢查,最終確定了這14人的名單。

「真空隔離」生活

航天員中心的離心機「手臂」長達8公尺,訓練時航天員將承受8個g的負荷

在闖過了諸多包括生化、生理、腦電和心理等特別功能測試檢查之後,這14名航天員入駐北京航天城裡的「紅房子」。那是北京航天城裡最神秘的禁區,航天員從週一到周五都住在這裡,猶如被「真空」隔離起來一樣。

在外人眼中,這14位航天員都是「國寶」級人物。但是,在航天員大隊,這些「國寶」過著與普通軍人一樣的生活——軍容風紀檢查、政治教育、組織生活、佇列會操、文體活動……航天員除了要嚴格遵守部隊條令條例和紀律之外,還要遵守《航天員管理暫行規定》裡在常人看來似乎不近情理的「**準」等規定:不准在外就餐;節假日不准私自外出;不准與不明身份的人接觸;不准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准抽菸喝酒……

在航天員們看來,限制要求也是一種待遇。為確保他們的絕對安全,即使是探親、療養、外訓,也要專車接送、專人護送、嚴格警衛。個人不准開車,不准駕駛摩托。

一日三餐都由營養醫師制訂食譜,食物還要留樣儲存。採購食品要到專供商店,購買蔬菜要到京郊的綠色蔬菜基地,絕對不能像常人那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有一次,航天員到湖北進行跳傘訓練,有關部門組織他們去大商場購物。當地公安部門在做好周密警衛的同時,悄悄派出14對男女警察,化裝成夫妻緊跟在每名航天員後面,弄得航天員們以為碰上了小偷,險些鬧出笑話。

入門「鐵人三項」

「神七」發射將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又乙個里程碑。在「神五」、「神六」飛行中,航天員的任務主要是艙內操作和生活的自我照料。從「神七」開始,航天員活動的主動性大於被動性,對航天員的身體、技術和心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成為合格的航天員,必須經過航天城特有設施的「技術考驗」,俗稱「鐵人三項」。

轉椅、鞦韆、床,是普通人都熟悉不過的物件,可在它們承擔訓練任務後,就會令人望而生畏:轉椅轉得太快,鞦韆蕩得太高,鐵床上下轉動,其滋味非常人所能忍受。

在航天員整個訓練中,最考驗人的一是離心機,一是轉椅。轉椅主要用於檢查、訓練航天員的前庭功能,增強對運動病和眩暈的耐受能力。北京航天城的轉椅坐上去絕非如牙科診所**椅般輕鬆:

它可以作360度的快速旋轉,而且同時會上下前後擺動。一旦它被啟動,就會開始加速,最快時大約每2.5秒就轉一圈。

轉椅前面還有一塊大幕布,上面有黑白相間的圖案,每轉一圈,圖案就閃動一次。別小瞧了這個閃動,要不了幾圈,人就會眼花繚亂,心狂跳不已。

離心機訓練是航天員所有訓練中最痛苦的。離心機主要用於訓練航天員的超重耐力以及在超重環境條件下操縱飛船和通訊的能力。目前用於「神七」航天員訓練的中國航天員中心的離心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載人離心機。

它有著長達8公尺的旋轉手臂,前端連著乙隻橢圓形不鏽鋼封閉吊艙,轉動時像極了遊樂場中的「飛碟」,但其轉動的速度和搖擺角度則是「飛碟」無論如何都無法比擬的。當離心機按照一定的速度旋轉起來時,可以模擬出載人太空飛行器上公升和返回時的持續超重狀態。

1個g是地面標準重力環境。人的身體結構和各系統的調節功能對此已經相當適應,坐過大型過山車的人常常會感到頭暈眼花,這時候人體承受的過載大約是自身重量的兩倍(2個g)。正常人在離心機上達到3個g的負荷時就難以忍受,而航天員平時訓練則要求過載達到人體自重的8至9倍,持續時間為40至50秒。

在進行這種訓練時,航天員的面部肌肉都會在強大作用力的牽引下變形,眼淚不自覺地往外流,呼吸異常困難。

航天員身邊有乙個紅色按鈕,一旦挺不住了可以立即按動紅鈕,請求教員暫停。但在「神七」航天員目前的訓練中,這個紅色按鈕始終沒有被按動。

倒睡5天5夜

轉床不斷變換航天員體位,增強其對血液分布的調節能力

飛船進入軌道的最初幾天,航天員體內的血液會因為失重而向頭部轉移。為了提高對失重環境的適應能力,「神七」航天員要接受5天5夜的頭低位臥床訓練。轉床不斷地變換著航天員的體位,刺激他們的心血管系統;增強對血液分布的調節能力,使他們能適應失重環境;減輕進入太空時頭面部充血、腫脹、鼻塞、頭痛等症狀。

航天員們必須學會在頭低腳高的臥床條件下進食、飲水、睡眠、清潔個人衛生,還要進行攝像機等操作訓練。

墜鉛塊行走水池

「神七」發射後,航天員不是從乙個艙到另乙個艙去,而是從氣閘艙到太空裡面去,對中國來講這是史無前例的一次。

航天員出艙活動時,在太空處於失重狀態,飄來飄去也沒法行走。所以,加強航天員的失重訓練顯得格外重要,國內訓練一般採用失重水槽。

身著重達120千克的裝備在10公尺深的水下,在比平時多1個大氣壓力的環境中工作,每次持續時間長達5小時以上,而且需要連續多日進行這樣的工作。

為了模擬外太空行走的環境,航天員將在水池內練習,在服裝上吊上鉛塊,穿上的服裝再充氣。調節比重後人體感覺可與太空中無太大差別。

在地面看似很簡單的操作,航天員們卻需要付出超出平時一倍的體力。每次下水訓練,他們的體力都嚴重透支,甚至吃飯時都無法拿起筷子。

忍受「無聲」煎熬

北京航天城「神舟」飛船陳列館,圖為「神六」返回艙

航天員的安全和健康的研究是空間技術發展的乙個重點,航天員訓練中心裡有各種各樣為使航天員適應太空生活而設定的模擬艙。

低壓艙是一座淡綠色的t形艙,內有工作艙、休息艙和衛生艙3部分。當航天員穿上特製的航天服走進低壓艙之後,艙內的空氣就被抽掉,航天員此時就開始進入「太空」。狹小的艙內既沒有電視也沒有音響,就連做一些搖擺幅度較大的健身活動也很受限制,沒有**,不准通訊,與外界完全隔絕。

短期載人航天飛行不存在嚴重的心理障礙,但航天員長期在與社會完全隔絕的環境中生活、訓練,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這種魔魘般的心理障礙如影隨形,極易使航天員產生厭煩、不安、抑鬱等負面情緒,而且這些心理障礙隨隔絕和受限制的時間延長而加重。

教員們會教給航天員自我管理情緒的辦法,使他們具備危機處理能力、阻斷過度壓力的能力。教他們在壓力大時,如何調節睡眠。教他們如何能處變不驚,當面對**採訪、重要領導人接見時,怎樣調整心態,使自己更自信……同時,還要教給航天員一些方式方法,幫助航天員把狀態調整到最佳。

航天員在太空中有哪些工作,太空人在太空中的工作有哪些?

1 載人太空飛行器硬體出現故障時,航天員能實施在軌檢查和維修,使其恢復正常工作。2 載人太空飛行器自動控制系統失靈時,航天員能用人工控制的方法使其安全返回地面。3 航天員能獨立地接受載人太空飛行器上各類儀表顯示的資訊,對其進行判斷和決策,並作出快速反應。4 在載人太空飛行器與地面失去聯絡時,航天員能...

和航天員接近的職業有那些,太空人的工作都有什麼?

你的這個 接近 深奧!接近航天員的職業唯有飛行員。能與航天員接近的職業可就多了,醫生 炊事員 保潔 太空人的工作都有什麼?載人航天是為了探索宇宙空間,開發和利用宇宙空間獨有的資源為人類服務。太空人上天當然也離不開這些目的,太空人在太空飛行期間要按照預先在地面上編好的工作程式一步步去工作。如果一項工作...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裡的航天員為什麼都是中高階軍官,有少

航天員選擇的要求比較高,必須有一定的技術水準和專業技能,還要一些服役年限的要求,滿足這些條件的一般都是軍隊中比較高階的軍官,尉官甚至士兵基本上沒戲的。我國飛天航天員的名字都有什麼?神舟十號 聶海勝 1964年9月出生,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現為特級航天員。張曉光1966年5月出生,現為二級航天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