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指向核心素養,教師該如何應變

2021-04-19 07:43:37 字數 4992 閱讀 8136

1樓:中公教育

1、從「學科人」

bai公升級為「教育人」du

真正對zhi學生產生最核心影響的,是老師的dao綜合素版養,而不是被乙個個權學科分割開來的東西。在未來,學生能夠跨越文化差異、觀點差異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合作,同時具備批判和創新思維。這些老師需要有跨越學科的綜合素養,超越學科教育的『大教育』的觀念。

需要教師從『學科人』公升級為『教育人』。

2、當老師不再具有「知識霸權」,「教是為了不教」就變得至關重要現階段,老師需要思考如何讓學生掌握自學能力,給每一位學生裝上自主發展的發動機。老師們重新關注課程的價值,即從關注知識點的落實轉向素養的養成,從關注「教什麼」真正轉向學生「如何學」和「學到了什麼」。

3、讓教師回歸真實本性,讓課堂更有溫度

只會統一化、標準化教學的老師,不遠的未來可能會被網際網路取代而『下崗』,只有有獨特魅力的老師才符合未來教師的標準。教師本身才是最好的課程。教師將自己置身學習之中,把學生『代入』共同學習的狀態,教師可以有情感表達,可以有質疑和追問,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於學生。

培養教師的核心素養要達到什麼目標

教師怎樣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助力

2樓:中公教育

作為一名老師,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應提供以下助力:

1、著力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空間。

2、關注自身發展,著力使學生樂學愛學。

3、做勤於反思型的老師,培養勤於反思的學生。

4、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給學生更專業的指導。

教師怎樣應對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改革

3樓:中公教育

教師應做乙個學習者,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與學生建立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教師應做乙個行動者,而不僅僅只是「紙上談兵」,努力做到身正為范,做教育教學研究的行動者;教師應做乙個合作者,不僅僅只是與其他教師的合作,還強調與學生、家長、社會的合作,為學生的成長建立乙個良好的環境;教師應做乙個創造者,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善於反思,將教育教學理論應用於實踐。

如何指導小學教師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教育

4樓:匿名使用者

小學教育是為了兒童的,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兒童、認識兒童的發展規律及發展需求,使學校的育人目標與小學教育的功能相契合。學校以課程為核心載體,為兒童提供引領促進其發展的學習媒介和知識路徑,從而實現兒童核心素養的發展,真正體現小學教育的價值。為此,必須釐清三個問題:

一、保護、尊重是核心素養發展的基礎

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受教育者有能力過更健康的生活。生活是動態的、變化的,教育也不是固定僵化的,不要把過於巨集大、籠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生硬地灌輸給兒童,而是引導用積極的生活經驗與態度認同正面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是很糟糕的事情。

太看重輸贏、成功、成才,很可能適得其反,因為小學兒童的生命小苗剛剛破土,生命之樹開始生長,生命之花遠未綻放。我以為,這個階段培養兒童,在一定意義上,保護、尊重比開發更加重要,過度開發有可能釀成日後的悲劇。教育要讓兒童認識到學習活動是自己有意義的勞動,是體現自己生命價值最重要的活動形式,兒童需要在這種勞動過程和積極快樂地參與中發展自己的素養。

清華附小確立了「為學生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的育人使命,體現他們對小學教育的價值追求:一是聰慧,即聰明和智慧型,育人目標不僅是知識傳授、能力發展,而且更加關注學生的思維和智慧型發展;二是高尚,是對學生人格道德素養的培養目標,體現了他們希望培養的學生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素養;三是奠基,是對小學階段性目標的界定,體現了注重培養的階段性和適應性;四是人生,是對學生生命全過程的關注,關注了學生的持續發展。清華附小以聰慧與高尚為兒童奠定生命底色, 並具象為「身心健康、成志於學、天下情懷、審美雅趣、學會改變」五大核心素養,有利於兒童形成完整的人格。

這樣的理念落實在課堂上,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樣態。我曾經聽過竇桂梅校長兩次課, 第一次是她帶領學生閱讀繪本《我爸爸》,在書中認識了那個雖有缺點,卻也不乏可愛,最重要的是永遠愛我的父親的形象。當課堂的最後,在溫暖的**聲中,學生模仿著書中的句式說出「我爸爸像長頸鹿一樣高,像大猩猩一樣強壯」「我爸爸的肚子像西瓜一樣圓」「我爸爸像雨水一樣溫柔」「我爸爸笑的時候像蛋糕一樣甜」……乙份感動湧上心頭,讓我不禁濕潤了眼眶。

此後我又聽過她執教《大腳丫跳芭蕾》,讓我們驚訝的是道德教育專家希望學生建立的價值觀,從四五年級的孩子嘴裡竟然十分自然地、理直氣壯、生動地表達出來。應該怎樣對兒童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按理不到特定的年齡,兒童並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但是核心價值觀認同又確確實實是乙個人道德修養、人格形成、公民品質、精神飽滿的必經之路。

可是很多學校和教師,為什麼要做得那麼生硬呢?透過竇校長的課,我能夠感受到清華附小在力圖尋找一些途徑,比如:閱讀、動手操作、辯論、比較、**等,將一些抽象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進行鏈結,在一步一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來調動、牽引、凝聚共識,讓孩子們自己感受價值觀、體認價值觀、表達價值觀。

這個過程是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的,孩子是感到安全愜意的,而這,恰恰有利於兒童道德價值觀與審美情趣的形成。

二、分科教學與課程整合共促學生素養發展

課程整合中有兩個問題特別值得我們關注。一是如何解決分科與綜合的問題。我曾與美國研究教學模式整合的有關專家進行過對話,了解到他們主要是將原有的學科變成知識領域,此外還有主題教學、主題大單元等整合方式。

我們知道,每個學科有不同的性質和核心知識,也有不同的方法和相應的訓練,現在進行學科整合後,到底應該怎樣處理分科與綜合的關係,這是值得我們深入**的問題。二是提高教師的素質非常重要。現在我們說課程整合,通常是指學校層面上進行整合,而一旦進入課堂,怎麼做還得看教師。

教學是高度情境化的,教師如果沒有整合的知識基礎,沒有和學生之間的情感呼應,那麼整合在課堂上就很難完全實現。

清華附小「1+x課程」打破了過於以學科為中心、以分科為基礎的教育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學科成績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唯一指標, 改變了碎片化、功利化的教學傾向,凸顯了促進完整人健康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迴避離開學生談學科、離開學生談教育、離開生活談學科、離開真實的綜合性活動談智育、德育、美育的弊病。「1+x課程」既保留了傳統分科教學的精華,當然是通過整合的方式,但同時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進行整合,把教與學進行整合,把既有的資源與生成的資源進行整合,將原有國家課程分類整合,形成按領域組合的學校課程設定,集成為五大板塊, 即品格與社會、體育與健康、語言與人文、數學與科技、藝術與審美。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解決了學生應當學什麼、重點學什麼,以及怎麼學等一系列核心問題。

學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戲劇課、創新實踐課等整合形式,其效果十分明顯。

在教師層面,清華附小也摸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同一領域學科組的老師能根據本學科課程規劃和學校課程設定計畫,結合學生認知特點,處理教材,促進課程內容間的融合。每乙個老師進入課堂後能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用好學校研發的課程系列成果,通過《學科質量目標指南》讓課程標準視覺化,通過《樂學手冊》讓課堂目標視覺化,通過「一單、一問、一練」讓學生的課堂學習自主化, 這樣便很好地把握了課程的預設與生成的關係。在清華附小的課堂上,我看到了學生活潑潑的精神面貌,這讓我覺得那就是孩子們本來該有的樣態,是以課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應有的樣態。

三、教育改革沒有唯一的價值尺度

學生的發展是其核心小學教育與教育體系內其他教育階段相區別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基礎性、全民性、義務性和公益性等方面。而最重要的特性是基礎性,其核心是奠定兒童長遠發展的基礎。長期以來,我們對基礎性的理解:

一是強調它是整個教育制度的基礎,小學教育是為學生公升入中學作準備;二是強調培養目標上的「雙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即使現在課標中加進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但在一些課堂上,仍然是有名無實。近些年,日益激烈的「應試教育」,已經從中學蔓延到小學。

眾多家長把小學作為競爭的起跑線,提前演繹公升學競爭。這種狀況使小學生過早地喪失其本該具有的童年的純真與歡樂,結果是學生學習熱情隨年級公升高而下降,甚至對學習厭倦和逃避。

對小學教育功能與價值的重新定位,可以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對每個學生個性潛能在尊重、保護基礎上的開發,為健康個性的發展,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變化所必需的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做適切的教育工作,將逐步替代對文化基礎知識的灌輸,它們應成為小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具體包括:一是道德品質發展的基礎。

進入小學的兒童,隨著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會遇到越來越多的道德問題,小學教育應引導學生認識、了解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聯絡的道德觀念,並養成相應的道德習慣。二是智慧型品質發展的基礎。小學時期的兒童,正是知識潛力逐步顯現並迅速發展的時期,小學教育的乙個重要的任務應當放在啟迪兒童智慧型發展上,知識教學應為智慧型發展服務,反過來智慧型的發展也會促進其對知識的需求。

三是個性品質發展的基礎。小學時期是兒童的個性傾向開始顯露的時期,小學教育應當尊重、發現、維護,並培養兒童的個性,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四是身體發展的基礎。

小學是兒童身體迅速成長的時期,應當使兒童養成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掌握鍛鍊的基本技能、技巧,培養健康的體育精神,以保證兒童的健康發展。

要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傳統分科課程與當今課程整合,都具有其特有的價值,並不是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排他性關係。雖然我們目前在進行課程整合的改革,但這並不意味著學科教學一無是處。美、英等國,來向我國的基礎教育學習,讓我們冷靜思考:

傳統學科教育的優勢何在?美國長期存在的教育觀鐘擺現象以及美國著名學者諾丁斯的研究提示我們:有可能走折中的道路,最重要的是要培養有激情、會關愛、善思考、能行動的人。

教育應該為社會培養多種多樣的人,教育必須適應不同的生命、不同的孩子,教育應當承認不同學科有不同的知識形態,不同的方**、工具和學習方法。並非每個學生都要求學到同樣高的水平,可以允許水平的差異,但必須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個性。

清華附小的老師們在用自己的行動衝破束縛,不斷地突破當下以分數、以公升學、以所謂成才改變命運的枷鎖,為培養兒童健全、完整的人格,率先身體力行。他們努力豐富自己的教學思想和知識結構,走出了傳統那種「左手教材、右手教參、學科本位、各自為戰」的工作方式,由原來的課程執行者變成了課程創生者。他們的許多極具創造力的工作,比如,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種子課程」,為有特殊興趣愛好的學生提供「水木秀場」,利用各種所謂的邊邊角角的時間開設的「微課程」 等,總之,他們在盡一切努力,調動起全部熱情為學生的成長與成功提供各種可能性。

他們的教育理想、教育探索精神感染著教育界,激勵著希望中國基礎教育有所改變、盡快改變的人們。

如何在識字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

什麼叫語文素養?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 語言積累 語文能力 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 人文素養等。課程標準 總目標中所列的10條,是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每乙個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達到了這10條要求,就應該認為 全面提高了...

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興趣是學習之母 沒有興趣是學不好的。因為有興趣,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 為滿足好奇心,學生就要看 要聽 要想 要問,思維也被啟用。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成功的體驗中使學生的興趣收到保護和激勵。教師要善於通過各種手段,找準教學的切入口,誘發學生的求知慾。如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培...

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六大核心素養專題研討發言

在我bai的教學工作中,作du為一名教師,我總zhi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dao 真正成為版學生願學 樂學權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 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如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六大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