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禮儀都有什麼,傳統殯葬都有哪些習俗?

2021-03-29 15:23:18 字數 6423 閱讀 1711

1樓:匿名使用者

建國以來,國家提倡殯葬改革,移風易俗,新的喪葬方式漸為本地人所接受。但在過去,半島人遵循先人「入土為安」古訓,對喪葬絲毫不敢馬虎。其有一套繁複的儀式和諸多禁忌,讓人眼花繚亂。

時至今日,其中許多特色舊俗已不復見。

治喪民間認為,凡享年50歲以上,因病老去世的都算壽終,稱「喜喪」(亦即白喜事)。對於這種正常的死亡,家人已有心理準備。一確定親人去世,孝屬們便會爆發性地慟哭起來(人未死時忌哭)。

此時,要在逝者腳下供一碗「下腳飯」(亦稱倒頭飯);用碟盞盛香油點燃作長明燈(又稱引路燈);用碗盛公尺裝上香。香火、燈火日夜不斷。而喪屬身上即已戴孝,不可以穿鞋戴帽,著手辦理喪事。

其所在宗族或社團成員會集資為亡者捐一口棺木。村中親房族人或街坊鄰里便開始義務幫忙打理雜務。

報喪親人去世後,喪主要盡快給親戚朋友報喪,但其事務眾多,千頭萬緒,無從分身,往往派其親族協助奔走發出訃告。報喪人到對方家不能進門。對出來迎接的,無論長幼皆須向對方叩首,再告知對方某人因何去世,某日某時出殯等。

入殮分大小二殮。小殮主要是給死者沐浴、穿壽衣。一般在死者嚥氣不久進行,因為時間長了,遺體僵直不好穿戴。

壽衣的件數有嚴格的規定,男為雙數,女為單數。若是女性逝者,家人會給其戴上生前佩用的戒指、手鐲等,稱之為「壓殮」,日後撿骨重葬時取出給後輩婦女佩戴。還會把珠玉貝公尺之類放進死者口中,稱之為「飯含」或「含殮」。

  大殮即入棺。蓋棺打釘時,土佬會問是否還有人未瞻仰遺容。這是防止有喪屬來遲,不及見親人最後一面而出現鬧喪的情況。

  守靈 從死者去世到出殯之前,孝屬要日夜輪流守靈,主要是防止貓、狗等動物的闖入,也表示盡孝。

喪服 喪服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個等級,稱為五服,適用於與死者親疏關係不同的親屬。而斬衰是最重的喪服,主要適用於死者的兒子、未嫁女、兒媳。其用最粗的生麻製成,不縫邊,簡陋粗惡,用來表示哀痛之深。

弔唁 是喪葬禮俗中較重要的內容。與死者關係親疏不同,弔唁的禮數、方式也有許多區別。   出門在外的子女或其他至親接到噩耗後,首先要哭悼,再問明死因,然後不顧一切上路奔喪。

臨到家時,要望鄉而歌(歌者,哭也)。   到家後,先到靈前跪叩、哭悼。而在廉江,則流行一種叫哭奶(不管哭訴物件是誰統稱哭奶)的口頭文學,其內容大致是追述逝者過去的苦境和對死者的懷念。

如女兒哭喪母:   母親養我,奶呀;辛苦一世,奶呀!   無食無著,奶呀;艱難度日,奶呀!

  挨到今日,奶呀;兒女成群,奶呀!   怎知你去,奶呀;無留半句,奶呀!   丟下女兒,奶呀;(我)肝腸寸斷,奶呀!

  哀聲痛切悽婉,聽者莫不落淚。   親友前來弔唁,孝子要迎接、陪同。守靈的孝屬還禮後,弔唁者到靈堂正式舉哀哭悼。

經禮賓人員勸慰,即到帳房交禮。其中多為六尺長的白、黑、灰、藍布。屆時用粉筆書上「英名千古」、「典型永在」等字樣,即為挽帳,在出殯時舉出。

  出殯 又稱出山。不同的地方出殯時間不同。一些地方在巳時(上午10—11點),一些則在酉時(下午4—5點)。

出殯時,先由道士收煞,門楣貼上「煞符」。棺木移出屋外,道士念念有詞,用劍腹連拍棺材頭三下,此即出殯命令。十六個槓夫應聲齊喝,由孝子捧香碗、牌位、靈幡作為前導,駕靈而行。

隔數分鐘,槓夫們便齊喝一聲,意是警告路人迴避。   靈柩出村後,一般在村頭或村地堂等開曠地帶舉祭。開祭時,按親疏遠近關係先後進行拜祭。

司禮者有大唱先生(負責喊唱並指揮祭喪儀式全過程)、引禮先生(帶領參祭者跪拜)、司尊習爵先生(遵照大唱者所點祭品逐一點獻)、讀文先生(讀祭文)。之後孝屬向先人作永別禮。

下葬 棺木抵達墓地,再次整理墓坑。先平整坑底,抹去腳印,將紙帛點燃投入,意為溫暖墓室,不讓先人感到寒冷。接著,棺木緩緩下放,經陰陽先生用羅盤校正坐向後,由孝子帶頭鏟土掩埋成堆。

掩土時,人影忌投入墓坑內。掩好土,送葬人在墓地繞三圈後,各抓一把泥土回家,撒在屋邊。回家時從另一條小路返回(忌從來路返回、忌半路回頭張望)。

2樓:葡萄芷

請問您問的是哪個地區的呢?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禮儀都有所不同哦。

傳統殯葬都有哪些習俗?

3樓:

我介紹的是我家鄉雷州半島的習俗。

建國以來,國家提倡殯葬改革,移風易俗,新的喪葬方式漸為本地人所接受。但在過去,半島人遵循先人「入土為安」古訓,對喪葬絲毫不敢馬虎。其有一套繁複的儀式和諸多禁忌,讓人眼花繚亂。

時至今日,其中許多特色舊俗已不復見。

治喪民間認為,凡享年50歲以上,因病老去世的都算壽終,稱「喜喪」(亦即白喜事)。對於這種正常的死亡,家人已有心理準備。一確定親人去世,孝屬們便會爆發性地慟哭起來(人未死時忌哭)。

此時,要在逝者腳下供一碗「下腳飯」(亦稱倒頭飯);用碟盞盛香油點燃作長明燈(又稱引路燈);用碗盛公尺裝上香。香火、燈火日夜不斷。而喪屬身上即已戴孝,不可以穿鞋戴帽,著手辦理喪事。

其所在宗族或社團成員會集資為亡者捐一口棺木。村中親房族人或街坊鄰里便開始義務幫忙打理雜務。

報喪親人去世後,喪主要盡快給親戚朋友報喪,但其事務眾多,千頭萬緒,無從分身,往往派其親族協助奔走發出訃告。報喪人到對方家不能進門。對出來迎接的,無論長幼皆須向對方叩首,再告知對方某人因何去世,某日某時出殯等。

入殮分大小二殮。小殮主要是給死者沐浴、穿壽衣。一般在死者嚥氣不久進行,因為時間長了,遺體僵直不好穿戴。

壽衣的件數有嚴格的規定,男為雙數,女為單數。若是女性逝者,家人會給其戴上生前佩用的戒指、手鐲等,稱之為「壓殮」,日後撿骨重葬時取出給後輩婦女佩戴。還會把珠玉貝公尺之類放進死者口中,稱之為「飯含」或「含殮」。

  大殮即入棺。蓋棺打釘時,土佬會問是否還有人未瞻仰遺容。這是防止有喪屬來遲,不及見親人最後一面而出現鬧喪的情況。

  守靈 從死者去世到出殯之前,孝屬要日夜輪流守靈,主要是防止貓、狗等動物的闖入,也表示盡孝。

喪服 喪服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個等級,稱為五服,適用於與死者親疏關係不同的親屬。而斬衰是最重的喪服,主要適用於死者的兒子、未嫁女、兒媳。其用最粗的生麻製成,不縫邊,簡陋粗惡,用來表示哀痛之深。

弔唁 是喪葬禮俗中較重要的內容。與死者關係親疏不同,弔唁的禮數、方式也有許多區別。   出門在外的子女或其他至親接到噩耗後,首先要哭悼,再問明死因,然後不顧一切上路奔喪。

臨到家時,要望鄉而歌(歌者,哭也)。   到家後,先到靈前跪叩、哭悼。而在廉江,則流行一種叫哭奶(不管哭訴物件是誰統稱哭奶)的口頭文學,其內容大致是追述逝者過去的苦境和對死者的懷念。

如女兒哭喪母:   母親養我,奶呀;辛苦一世,奶呀!   無食無著,奶呀;艱難度日,奶呀!

  挨到今日,奶呀;兒女成群,奶呀!   怎知你去,奶呀;無留半句,奶呀!   丟下女兒,奶呀;(我)肝腸寸斷,奶呀!

  哀聲痛切悽婉,聽者莫不落淚。   親友前來弔唁,孝子要迎接、陪同。守靈的孝屬還禮後,弔唁者到靈堂正式舉哀哭悼。

經禮賓人員勸慰,即到帳房交禮。其中多為六尺長的白、黑、灰、藍布。屆時用粉筆書上「英名千古」、「典型永在」等字樣,即為挽帳,在出殯時舉出。

  出殯 又稱出山。不同的地方出殯時間不同。一些地方在巳時(上午10—11點),一些則在酉時(下午4—5點)。

出殯時,先由道士收煞,門楣貼上「煞符」。棺木移出屋外,道士念念有詞,用劍腹連拍棺材頭三下,此即出殯命令。十六個槓夫應聲齊喝,由孝子捧香碗、牌位、靈幡作為前導,駕靈而行。

隔數分鐘,槓夫們便齊喝一聲,意是警告路人迴避。   靈柩出村後,一般在村頭或村地堂等開曠地帶舉祭。開祭時,按親疏遠近關係先後進行拜祭。

司禮者有大唱先生(負責喊唱並指揮祭喪儀式全過程)、引禮先生(帶領參祭者跪拜)、司尊習爵先生(遵照大唱者所點祭品逐一點獻)、讀文先生(讀祭文)。之後孝屬向先人作永別禮。

下葬 棺木抵達墓地,再次整理墓坑。先平整坑底,抹去腳印,將紙帛點燃投入,意為溫暖墓室,不讓先人感到寒冷。接著,棺木緩緩下放,經陰陽先生用羅盤校正坐向後,由孝子帶頭鏟土掩埋成堆。

掩土時,人影忌投入墓坑內。掩好土,送葬人在墓地繞三圈後,各抓一把泥土回家,撒在屋邊。回家時從另一條小路返回(忌從來路返回、忌半路回頭張望)。

中國歷史上的喪葬禮儀是什麼?

4樓:易書科技

所謂喪葬禮儀,是指安葬、哀悼死者的一系列禮儀活動。人們採取喪葬禮儀,最終目的既要使死者滿意,也要讓活人安寧。為了不使死者發怒,就要按期祭奠,超度亡靈。

由此可見,中國的喪葬禮儀,是原始觀念和封建觀念的混合體,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時至今日,喪葬禮儀仍殘存著不少舊痕跡。在整個喪葬禮儀過程中,是生者與死者的對話,其間的話語,凝含著乙個堅韌的結——念祖懷親。這個結,表現在生者與死者之間的實體聯絡之中,也表現在兩者間的精神聯絡之中,儒家的倫理色彩、等次觀念、溫情脈脈等,皆融入喪禮的每一細節。

相反,靈魂不滅的宗教信仰意識在這裡完全被這種中國式的倫理人情所裹挾,它時或作某一禮俗的註腳,時或又成為某一用具的底色,失去了它原有的活力和色彩。

人類最初的喪葬活動,是為了保護屍體。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類智力逐步增長,產生了靈魂觀念,認為乙個人具有「靈魂」和「肉體」兩個部分,人的死亡,是「靈魂」離開了「肉體」,所以,「肉體」就沒有知覺。將來,「靈魂」還會回到「肉體」裡來。

因此,活著的人要把死者的「肉體」保護好。這種對「肉體」的保護行動,就是早期的喪葬活動,保護屍體的地方,就是墓葬。

我國的喪葬禮俗至遲在舊石器晚期已經出現。在2023年發掘的北京周口店山頂洞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下室有墓葬的遺存,經過系統的發掘,出土有完整的頭骨三個,以及頭骨碎片、下頷骨、體骨和一些零星的牙齒。根據研究分析,發現有「男性老人一人(10l號),中年或壯年(108號)和壯年(110號)各一人,5歲幼兒和初生嬰兒(或胎兒)各一人」。

死者的身體下面鋪灑著紅色的赤鐵礦粉,隨葬以燧石石器、石珠和穿孔的獸牙等物。在死者身下撒赤鐵礦粉,是舊石器時代晚期常見的葬儀之一。紅色象徵著鮮血,而血又是生命的**和靈魂的寄身之所。

在屍體上撒赤鐵礦粉,表示給死者以新的血液,賦予新的生命,或者表示他並沒有死,只是長眠罷了;或者說是希望死去的同伴能夠復生;或是希望死去的同伴的靈魂到另乙個世界能夠繼續生存下去。

到新石器時代晚期,隨著氏族成員之間貴賤的進一步分化,喪葬儀式也逐漸增加了宗教的儀式行為。如山東滕縣墓葬中已出現了木槨,膠縣龍山文化遺址中又有玉琀,這些後來都成為喪葬禮儀中必不可少的一項。

夏商周時期,中國古代的喪葬禮儀已向系統化、程式化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周代,為乙個崇尚禮儀的時代。對周人來說,喪葬禮儀是一種文明的象徵。

他們認為上古之民穴居野處,故其喪葬禮儀也草率簡單。《周書·異域上》說:「死者則以葦薄裹屍,懸之樹上。

」《周易·繫辭》說:「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常。」這是靈魂觀念未出現,或為靈魂崇拜尚不發達時期,人們處置屍體的情形。

因此,三代時人們往往將當代的喪葬禮儀引以為驕傲。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墓葬習俗發生始至西周時期,中國的喪葬習俗經過1萬多年的演進發展,已產生出諸多別具一格的並為後世所罕見的斂葬習慣或習俗。從當時的文獻資料來看,喪葬禮儀已初具雛形,屬纊、三月大殮、飯含、棺槨制度、明器制度、褳制等都已出現。

到戰國時期,中國古代的喪葬禮儀已基本具備。當時喪葬禮儀的特色,在於強調倫理秩序的充實和道德架構的建立,由此規定出親屬團體的層級親疏關係,以及比附於社會的政治等級制度,使倫理秩序與政治秩序在這種喪葬禮俗中獲得有機的統一。由於喪禮無不本之倫理秩序和政治秩序,故而其外在的表現形式也變得十分繁複。

西漢中期以後用陶質明器取代實用的貴重器物隨葬,是中國古代喪葬禮俗的一次重大變革,說明隨著莊園經濟的發展,社會上層對隨葬品的觀念有了顯著的改變,認為將莊園中的所有財產都製成象徵性的陶質明器埋入墓中,比那些數量有限的貴重器物更有意義,更能全面展示他們所擁有的財富。

魏晉時期,喪葬禮儀大體上與漢代相同,只是漢代明器,魏都從省。《晉書·禮志》載:「古者天子諸侯葬禮粗備,漢世又多變革。

魏晉以下世有改變,大體同漢之制。」而魏武帝曹操「自製送終衣服四篋,題識其上,春秋冬夏,日有不諱,隨時以斂,金珥珠玉銅鐵之物,一不得送。……漢禮明器甚多,自是皆省矣。

」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最為繁盛的時期,各種體現封建等級制禮儀的發展登峰造極,喪葬禮儀制度也發展得很完善。唐朝的一些禮儀文化,包括在《大唐元陵儀注》和《大唐開元禮》裡,這兩部反映唐代禮制的書籍,現都保留在杜佑的《通典》裡。根據《開元禮》喪葬儀禮的記載,唐代三品以上四品以下至庶人的喪葬程式一共有66道。

如果是改葬,尚另有17道程式。這些程式反映了唐朝封建喪禮的繁縟,同時也具體體現了嚴格的封建等級待遇的不同。

明代喪葬禮儀,主要根據《儀禮·士喪禮》,另外也參考了唐《開元禮》和《朱子家禮》,這從《明會典》中載錄的喪葬禮儀可以看出。不過,明代的民間喪葬禮俗有自身的時代發展特色和地區性特色。統治者雖然出於人倫教化、穩固政權的考慮,對庶民百姓的喪禮制度、服喪制度、居喪儀制、葬法等均有嚴密詳盡的法令限制,要求將各地的民間喪禮納入正軌,但從明代文獻的記載看,民間的喪俗是沿襲各地傳統風俗,適應時尚而行,並不完全受法令制度的約束。

滿清建國之初,宮廷喪儀比較簡陋。康熙時,在學習漢族儒家傳統喪禮,特別是明宮喪禮的基礎上,清宮喪制初步形成,後又經雍正、乾隆兩朝的補充始臻於完備。

清史文獻稱喪禮為「喪儀」。皇帝的喪禮規格最高,稱「大喪儀」。大喪儀的主要禮儀和程式為:

小斂、成服、大斂、朝奠、殷奠、啟奠、奉移、初祭、繹祭、大祭、除服、周月祭、上尊諡廟號、致祭、百日祭、祖祭、啟行、謁陵、安奉等。具體過程十分繁雜,不容盡述。其中雖摻有滿族舊俗,但基本框架與明宮喪葬禮儀相同。

清代民間喪葬禮儀,與明代一脈相承,沒有大的變化。

殯葬禮儀服務員的工作內容都有些什麼,殯葬禮儀服務員資格證如何

工作內容如下 1 按照不同規格,不同形式,佈置悼念,遺體告別儀式會場,擺放遺體,花圈,鮮花等 2 辦理計價,開具票據等殯儀服務業務 3 使用殯儀禮貌用語接待家屬和親友,引導悼念活動正常進行 4 設計和佈置不同規格的骨灰寄存室。本職業共設四個等級,分別為 初級 國家職業資格五級 中級 國家職業資格四級...

傳統遊戲專案有什麼,中國的傳統遊戲都有什麼?

1 丟手絹 開始前,準備幾塊手絹,然後大家推選乙個丟手絹的人,其餘的人圍成乙個大圓圈蹲下。遊戲開始,被推選為丟手絹的人沿著圓圈外行走。丟手絹的人要不知不覺地將手絹丟在其中一人的身後。被丟了手絹的人要迅速發現自己身後的手絹,然後迅速起身追逐丟手絹的人,丟手絹的人沿著圓圈奔跑,跑到被丟手絹人的位置時蹲下...

親人去世,守靈,出殯有什麼規矩,農村葬禮都有什麼規矩?

我們這邊 孫子輩是需要守靈的 生前對她好就是了 其他沒有什麼 你奶奶是好樣的!第 一 親戚都通知一聲第 二 村上鄰居基本喊一下第 三 守靈是由死者子女承擔的,而不是孫女輩 請理喪事人來幫忙他會告訴你一切的 親人去世,守靈,出殯有什麼規矩?古人認為人死後三天內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靈堂內,等他的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