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傷逝看魯迅的愛情觀,從《傷逝》裡可以看出魯迅怎樣的愛情觀啊?

2021-03-27 10:39:33 字數 2038 閱讀 2791

1樓:匿名使用者

這篇**是以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涓生的手記的形式來寫的。從形式上看,是一篇關於個人愛情生活的自敘傳和懺悔錄。子君其實是以兩副面孔出現在讀者面前的(如果仔細閱讀就會發現)。

乙個是會館時期的子君——我不妨把她稱作戀愛時期的子君。這個子君在**中是乙個新女性的形象,果敢,有見識,有主見。而吉兆胡同時期的子君——即同居時期的子君——卻是乙個舊女性的形象,怯弱和無知,帶有中國舊時代烙印的傳統女性。

作品以"涓生手記"的形式,以**主人公的切身感受,回顧跟子君從戀愛到激情破滅一年間的經歷,從而通過涓生的反思和悔恨,揭示出戀愛和婚姻問題不可能是乙個孤立的問題,它的最終解決,不能僅靠著個性的解放,而應該是整個社會解放的乙個組成部分。

《傷逝》作為魯迅唯一的以青年男女戀愛婚姻為題材的**,寫得異常悽切哀婉,情意悠長。作品在敘述方式上採用了"涓生手記"的形式,以涓生的回憶來敘述他與子君的這場令人悲哀心碎的戀情。在敘事的過程中不斷穿插著涓生的議論和抒情。

這樣的寫法造成了**的雙重效果:一是真切地記敘了涓生、子君兩人的情感歷程及其悲劇結局,使作品所表述的故事顯得清晰、完整;二是主人公的議論與抒情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力度,作品凸現出涓生深深的自責與懺悔,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劇性,也加深了作品思想內涵的感染力。

2樓:水雲間亦凡

魯迅在愛情上是很冷酷的.雖然是包辦的婚姻,但是朱安對魯迅是一心一意,後來魯迅的情變,可是朱安無怨無悔.....魯迅和朱安結婚那麼久都沒有同床,在別人看來是魯迅對愛情的執著,可是我覺得這對於朱安很不公平,乙個弱女子不也是被包辦的婚姻毀了一生麼,但是朱安善良而傳統讓我覺得她很可憐..

如果說魯迅沒有錯..她有錯了?....

《傷逝》寫出了愛情的悲哀,我覺得魯迅本身愛情就是帶有悲劇色彩的...

自責和懺悔都是無用的....

你既然不愛她,為什麼要娶人家,既然娶了人家為什麼要讓人家空守一生?

從《傷逝》裡可以看出魯迅怎樣的愛情觀啊?

結合(傷逝),說說魯迅的愛情觀,至少2000字

傷逝表達了魯迅怎樣的愛情觀,從而說明了當時知識分子怎樣的特徵

3樓:博士沒讀

不贅述:

第乙個問題:在乙個不合理的社會中,單純追求個性解放和婚姻幸福,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在為社會解放而鬥爭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實現個性的解放和個人婚戀的幸福。

第二個問題:子君和涓生都是在五四新思潮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具有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有個性解放、男女平等、自由戀愛和婚姻自主的新思想。作者充分地肯定了子君英勇無畏的反抗精神。

但愛情以悲劇結束,既是那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黑暗勢力的破壞與**,也與他們本身的弱點——如軟弱、自私、目光短淺和狹隘自私的個人主義。

有參考品論,自己總結的,淺見奉上。

4樓:匿名使用者

麻木不仁。對現實世界心灰意冷、漠不關心。對內心虛幻世界不必憧憬。卻又不願意面對現實,不願意用實際行動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5樓:陽光和煦

魯迅的堅韌改變不了他的無奈,這個眼裡不容沙子的人苦苦的靜守著他內心的愛情淨土。阿隨便是他們的孩子。

在魯迅文章《傷逝》中,你是怎樣看待子君的愛情觀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是過於情感化了吧,把當時的社會想得過於單純,把婚後的生活想得太美好,以至於最後落得乙個悽慘下場,當然當時的亂世也起了一定負面影響,平民百姓只有任人魚肉的份,哪有什麼幻想的空間呢

這裡也不能埋怨涓生,同為年輕人,都生活在無助當中,幻想破滅了也是正常,魯迅這裡不是宣揚是非,而是體現了當時社會爾虞我詐的局面,無對錯可言

最後說則笑話,我們班主任今早將其當做宣揚門當戶對,反對早戀的典型教材,不知魯迅這位自由民主戰士地下有知會不會再次血濺三尺白綾...

礙於年齡和社會經驗不足,這只是些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7樓:匿名使用者

單純而美好,只是在現實中分崩離析

紅樓夢與傷逝愛情觀的相同點

男人的愛情觀是怎樣的

開始的開始總是甜蜜的。後來就有了厭倦 習慣 背棄 寂寞 絕望和冷笑。曾經渴望與乙個人長相廝守,後來,多麼慶幸自己離開了?曾幾何時,在一段短暫的時光裡,我們以為自己深深的愛著的乙個人。後來,我們才知道,那不是愛,那只是對自己說謊。當時間過去,我們忘記了我們曾經義無返顧地愛過乙個人,忘記了他的溫柔,忘記...

怎樣才算成熟理智的愛情觀,怎樣才算愛情心理成熟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而愛情觀則是乙個人面對愛情應有的態度 觀點和方 如何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呢?所謂愛情觀是指對待愛情的基本看法和態度,是社會經濟制度 婚姻制度和倫理道德觀念在戀愛問題上的反映。男女雙方共同培養美好愛情的過程必須遵守一定的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並以此來調節和制約戀愛中的行為和各種關係。1...

《致橡樹》表達了怎樣的愛情觀你怎麼理解

致橡樹 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這組形象的樹立,不僅否定了老舊的 青藤纏樹 夫貴妻榮 式的以人身依附為根基的兩性關係,同時,也超越了犧牲自我 只注重於相互給予的互愛原則,它完美地體現了富於人文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