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021-03-25 05:52:29 字數 5518 閱讀 9887

1樓:愚星雷璞玉

金剛經第五品的主要中心就是四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這段話是站在眾生位上來說的,你要勇於否定眼前的一切相,它都是虛妄不實的,剎那生剎那滅,因為眾生執實有法可得,故佛為了打破我們對"相"執為實有,故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一件事,若站在果位上來說,凡所有相,並不是虛妄的,本來末見性時相是虛妄,見性後一切相回歸為實相,眼前的一朵花它是如實的存在,它離開了有與無相對範疇,此時說它虛妄不對,說它實有也不對。

其實「諸相非相」最佳的註解可以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就是,諸相它是即色即空,即空即色,有而不礙空,空而不礙有,空有不二,故名為——「諸相非相」,**雲「若見」,不是有個能見所見,也就是不是用意識所能見,這裡含有證的意思,你必須離開心意識,這時候虛妄相就會回歸實相,如來智慧型德相於此顯現。故言——「即見如來」

(參考網上)

2樓:德蕾亢綾

理解了什麼是「相」,和「相的性質」,就可以理解這四句偈了。

宇宙間所有可以被人感知的現象(相),是有著「發生、壯大、衰老、消亡」的現象的,都不是永恆不變的。在佛家認為,凡不擁有永恆不變性質的現象,都是虛妄不實的。

【相】(術語)梵語攞乞尖拏laks!an!a,見梵語雜名。

事物之相狀,表於外而想像於心者。大乘義章三本曰:「諸法體狀,謂之為相。

」唯識述記一本曰:「相謂相狀。」法華嘉祥疏三曰:

「表彰名相。」

from:【《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編】】【相】

表現於外而又能想象於心的各種事物的相狀。

from:【《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

3樓:aaa**王

凡所有相,沒有說實報莊嚴土例外,連實報莊嚴土也是虛妄的,這個我們在學習經教裡報告很多次了。諸佛如來的實報土叫一真法界,它有相,那相也不是真的。那相是什麼顯的?

是無始無明習氣顯的相,無始無明習氣斷了,相就沒有了,皆是虛妄。沒有了之後現什麼?常寂光現前,常寂光裡頭什麼都沒有。

前面報告很多次,現在科學裡面所說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常寂光裡頭這三種現象都沒有。所以皆是虛妄也可以形容常寂光,常寂光裡頭沒有這些虛妄東西,所以它是真的。真裡頭沒有妄,妄裡頭有真,真裡頭沒有妄。

這個道理要去把它參透,對我們的修學會有很大幫助,對我們求生淨土那幫助就更大。我們把該放下的全放下,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決定生淨土,不再搞拉雜東西了,就真正能夠做到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像普賢、文殊一樣就得大自在了。

4樓:傻喲吶吶

凡事物都有它的外部表象,所有表象都是虛幻的(事物的表象經常是用來偽裝的,即肉眼通過事物表面現象無法直接看清它的本質),若你能看待事物不是看它的表面現象時(看待事物並非只看到它的表象,而是看它的本質,),您就是智者了(您就達到了如來的境界了)。

5樓:清風_詞曲

我覺得諸相非相這一句應是看破虛妄,結合整句應該是所見之相都不是真實的每個人都有所謂的如來德相,所以修回本相即為如來(正道)

6樓:匿名使用者

世間的一切的表像都是假像,如果能看到真像(空相),那就能洞明世事。

7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種無色無相的境界。

告訴你世間所有的相都是假的,不要太過於執著。

等你能到了無色無相的境界時候,你就到了佛的境界(即見如來)。

有一偈語與此含義類似: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8樓:愛水雲居

重點是,佛只告訴你不是相,並沒有告訴你空!道理在什麼地方呢?就是無所住。

9樓:清都山水郎

如果明白了所有的相都是虛假的,沒有分別心了,就可以見到如來。

凡所有相」,為甚麼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呢?「凡」,這個舉凡一切有形有相的,「皆是虛妄。」這有相都是假的,都會壞的,有形相終歸毀滅的。

「若見諸相非相」:你要能看見這一切的相,這個相上你就沒有相,即相離相。在這個相上就沒有相,「即見如來」:

這你也就見著如來的法身了。如來的法身是無形無相的,所以你要以相來見如來,那就是錯了。

10樓:打上我的烙印

?「凡」,這個舉凡一切有形有相的,「皆是虛妄。」這有相都是假的,都會壞的,有形相終歸毀滅的。

「若見諸相非相」:你要能看見這一切的相,這個相上你就沒有相,即相離相。在這個相上就沒有相,「即見如來」:

這你也就見著如來的法身了。如來的法身是無形無相的,所以你要以相來見如來,那就是錯了。

求金剛經中的一句梵文版: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11樓:半天妖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抄若見諸相非相,bai即見如來。

梵文du是:

由於梵文無法顯zhi示,只好給您截圖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學習

點我名字,再點空間,上面有個三慧禪房的鏈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13樓:匿名使用者

凡是所有的形象、思抄想意識觀

bai念觀點和念頭du,以及理論和方法,都是虛妄zhi不實的。

如果人在dao

反應事物時,不執著於心念所反應出來的任何形象,不停留於任何的思想意識活動的內容和過程,不住於任何的理論和方法,那麼即在當下得現如來本來面目。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什麼意思

14樓:現實在說謊之歌

一切你所能看見的事物外表,都是虛假,不真實的。如果能守住本心,在看見這些外表的時候,能夠不被這些外表所迷惑,能夠認識到看到的相並不是真實的相,那麼就能達到如來的境地了。

相:又譯示相,佛教術語,源自古印度哲學,指能表現於外,由心識觀察描寫的各種特徵。虛妄:虛假、非真實之意。或略作妄。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乙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

擴充套件資料:

金剛般若波羅蜜主要內容

1、全經綱領

發度盡一切眾生之大心。在梵文中,佛陀是覺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覺為終極,而大乘的菩薩不僅要自覺,更要「覺他」,故其終極目標定位在和一切眾生成就佛果的廣大境界。

根據佛教的哲學基礎緣起論,凡因條件關係而形成的事物,都不存在絕對不變的實體(自性)。因此,要以空觀的智慧型,破除在「我」、「眾生」、「佛」之間的人為分別。

故要盡己所能廣度眾生,但不要執著於「我」在幫助眾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業。

2、觀照實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相,是世界的真實,事物的本來面目。人在認識中念念不離物件,卻以為心的主觀構想即等同客觀實際,但其實已經背離了事物的真實。

以般若觀照實相,即對此名相採取不住、不執、不取的如實態度。

故《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一切法相,甚至連佛的形象、佛土,都是用文字和形象對實相的近似表達,皆非實相本身。

《金剛經》卷末著名的四句偈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堪稱一經之精髓。

3、實踐宗要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上所述,唯有不住相、不偏執,才能把握實相。所以,在實踐中應以空靈自在的心態應對一切法。

《金剛經》中以布施為例,討論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伏其心」。布施有三要件(三輪):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財物。

一般人心中存在這三種人為的分別,施一錢物,即作一錢物功德想,於是施恩圖報,算計冥冥中所積累的功德。但實際上,應以「三輪」體空的精神去布施。禪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本來無一物」,就是《金剛經》離相無住、性空無所得的道理。

4、中道方法

性空與幻有的辯證統一。「空」,是破除一切名相執著所呈現的真實,並非人們所誤解的虛無。般若思想不外說明「性空幻有」,也就是正確處理出世的真理與世間的真理的方法。

「性空」,是說一切法都沒有實在的自性,故無相、無住,才能把握真諦。「幻有」,是憑藉條件關係而暫時存在的現象,故在空的基礎上隨緣生起一切法,這就是俗諦。

如何把握真俗二諦的關係,《金剛經》是這樣說的: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即,佛所說的般若等佛法,是出於廣度眾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層面的權且施設,並非實相般若本身,眾生藉此文字般若入門,到徹底覺悟佛法時,則一切名相皆可捨棄。

《金剛經》說的是徹底解放心靈奴役的大智慧型,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但由於該**字艱澀、思想深奧,一般人很難全面透徹地理解其本來含義和價值指向。因此,歷史上佛教各派祖師多為此作注講解,流傳最為普及的就是禪宗惠能的《六祖壇經》。

15樓:青島的於姑娘

意思是一切你所能看見的事物外表,都是虛假,不真實的。如果能守住本心,在看見這些外表的時候,能夠不被這些外表所迷惑,能夠認識到看到的相並不是真實的相,那麼就能達到如來的境地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經》在印度有唯識家(無著、世親)的論釋。傳入中國,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註疏;然而中國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響,各宗表面上闡揚《金剛經》,實際上闡揚常住佛性和如來藏。又在三教合流環境下,明清以來,三教九流都來註解《金剛經》,雜合濃厚的真常理論和儒道信仰。

16樓:shs1號

金剛經第五品的主要中心就是四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這段話是站在眾生位上來說的,你要勇於否定眼前的一切相,它都是虛妄不實的,剎那生剎那滅,因為眾生執實有法可得,故佛為了打破我們對"相"執為實有,故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一件事,若站在果位上來說,凡所有相,並不是虛妄的,本來末見性時相是虛妄,見性後一切相回歸為實相,眼前的一朵花它是如實的存在,它離開了有與無相對範疇,此時說它虛妄不對,說它實有也不對。

其實「諸相非相」最佳的註解可以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就是,諸相它是即色即空,即空即色,有而不礙空,空而不礙有,空有不二,故名為——「諸相非相」,**雲「若見」,不是有個能見所見,也就是不是用意識所能見,這裡含有證的意思,你必須離開心意識,這時候虛妄相就會回歸實相,如來智慧型德相於此顯現。故言——「即見如來」

(參考網上)

17樓:候煊光訪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宇宙人生萬有之真實相也。謂一切所見聞覺知之宇宙人生萬法,皆是因緣所生法,皆無真實自體性,皆是虛妄無實,皆是假名假相。

所有相=宇宙人生萬法,虛妄=沒有真實自體。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謂若人能「覺悟一切萬法」都是「虛妄無實的假相」,此人即是「見到萬法實相」了。見=覺悟=以般若智慧型見,非是以眼見之見。

諸相=一切萬法=宇宙人生萬法,非相=虛妄無實的假相,如來= 宇宙人生萬法實相=本來面目=法身=真如。

補充:金剛經雲:「離一切相,即名諸佛。」謂人若能於一切境界萬法中,離一切萬法,即同諸佛。離=不住=不執著。

修學佛法知行者,既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則當不再執著於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精進修學「離一切相」,若能「念念離相=念念不住相」,即是佛。

阿彌陀佛!

《金剛經》有謁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什麼意思

一切你所能看見的事物外表,都是虛假,不真實的。如果能守住本心,在看見這些外表的時候,能夠不被這些外表所迷惑,能夠認識到看到的相並不是真實的相,那麼就能達到如來的境地了。相 又譯示相,佛教術語,源自古印度哲學,指能表現於外,由心識觀察描寫的各種特徵。虛妄 虛假 非真實之意。或略作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佛教中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這句話是何意思

師兄,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 如來和人就好比人和螞蟻,在螞蟻的眼裡是不可能見到人的,雖然人可能隨時都在他的身邊。因為人太大了,以螞蟻的視角不可能發現那麼大的生命就在身邊。如果某個螞蟻在靜心的狀態下發現了身邊乙個不可思意的大的生命的存在,在它看來那像山岳一樣的存在,其實也只是看到了人的乙個腳趾。以為這個 ...

《金剛經》所言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非相和空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大家要注意啊!剛才講叫我們學佛的人要不住相,不住相布施,先說明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