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翻譯,《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譯文

2021-03-23 18:41:16 字數 3684 閱讀 1747

1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我五十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雖嬉戲玩耍務多令忠厚悱惻,毋為刻急也。我不在家,兒子便是你管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為猶子而姑縱惜也。

家人兒子,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他。凡魚飧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喜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不得沾唇齒,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豈非割心剜肉乎?

夫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可將此書讀與郭嫂饒嫂聽,使二婦人知愛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至於延老師,待同學,不可不慎。吾兒六歲,年最小,其同學長者當稱為某先生,次亦稱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

紙筆墨硯,吾家所有,宜不時散給諸同學。每見貧家之子,寡婦之兒,當察其故,而無意中與之。至陰雨不能即歸,輒留飯。

薄暮,以舊鞋與穿而去。彼父母之愛子,雖無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襪來上學堂,一遭泥濘複製為難矣。夫擇師為難,敬師為要。

擇師不得不審,既擇定矣,便當尊之敬之,何得復尋其短。吾人一涉宦途,即不能自課其子弟。其所延師,不過一方之秀,未必海內名流。

或暗笑其非,或明指其誤。為師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盡心。子弟復持藐忽心而不力於學,此最是受病處。

不如就師之所長,且訓吾子弟之不逮。如必不可從,少待來年更請他師,而年內之禮節尊崇,必不可廢。

【註釋】

①悱惻:形容內心悲苦悽切.

②飧:晚飯。

③中舉:中(zhong)。考取,錄取。舉:指舉人,明清兩代科舉。考試中,稱鄉試考取的人。中舉:考取了舉人。 ④逮:趕上,達到。

【譯文】

我五十二歲才有了乙個兒子,哪有不愛他的道理!但愛子必須有個原則。即使平時嬉戲玩耍,也一定要注意培養他忠誠厚道,富於同情心,不可使其成為刻薄急躁之人。

我不在家時,兒子便由你管教,要培養增強他的忠厚之心,而**其殘忍之性,不能因為他是你的侄子就姑息,放縱憐惜他。

僕人的子女,也是天地間一樣的人,要一樣愛惜,不能讓我的兒子欺侮虐待他們。凡魚肉水果點心等吃食,應平均分發,使大家都高興。如果好的東西只讓我兒子乙個人吃,讓僕人的孩子遠遠站在一邊**,一點也嘗不到,他們的父母看到後便會可憐他們,又沒有辦法。

只好喊他們離開,此情此景,豈不令人心如刀絞?

讀書中舉以至做官,都是小事,最要緊的是要讓他們明白事理,做個好人。你可將此信讀給兩個嫂嫂聽,使她們懂得疼愛孩子的道理在於做人不在於做官……至於如何延聘老師,對待同學,也不可不慎重。我的兒子現在六歲,在同學中年齡最小,對同學中年齡較大者當教他稱某先生,稍小一點的也要稱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

筆墨紙硯一類文具,只要我家所有,便應不時分發給別的同學。有的貧家或寡婦子弟,連買紙釘做寫字本的錢都沒有,應當體諒他們的難處並熱情地幫助他們。如果遇到雨天不能馬上回家,就挽留他們吃飯,若天太晚,要把家中舊鞋拿出來讓他們穿上回家。

因為他們的父母疼愛孩子,雖然穿不起好衣服,但一定做了新鞋新襪讓他們穿上上學,遇到雨天,道路泥濘不堪,鞋襪弄髒,再做新的就非常困難了。選擇老師比較困難,而尊敬老師則更加重要。選擇老師不能不審慎,一旦確定了,就應當尊敬他,哪能再檢視他的缺點。

像我們這些人,一進官場,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機會。為孩子聘請的老師,不過是某一地方的優秀人才,未必是國內外知名人士。若有人暗中譏笑老師講的不對,有的學生當眾指責老師所講有錯誤,這樣,會使老師內心惶惶不安。

自然不會盡心盡力地教育學生。孩子們如果再有蔑視老師的想法而不努力學習,這就是最令人頭痛的事了。與其如此,不如以老師的長處,來教育彌補孩子們的不足。

如果老師水平太差,不能勝任,也要等,到來年再另請高明,而在老師任期之內,一切禮節待遇,一定不可隨意廢棄。

[評說]

鄭板橋,即鄭燮(xiè),字克柔。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本文選錄的是鄭板橋寫給他堂弟的信的一部分,從三個方面表達了他的教子思想。

第一,尊師敬長。教育兒子學習和尊重老師的長處,不得隨意廢棄承諾老師的待遇;尊重長者,不得直呼其名。第二,平等待人。

告誡兒子不可欺侮虐待僕人的孩子,要把文具、水果、點心甚至舊衣物分發施捨給貧家的學生。第三,讀書明理。教育兒子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明白處世做人的道理,做乙個忠厚老實有益於人民的人。

鄭板橋的這些教子言論,我們應該認同。因為他回答了如何做人,如何待人這個關係到每個人立足社會參與社會活動的倫理道德,說出了人們的心裡話,表達了千萬家長的心聲,這些見解和主張在讀書做官佔統治地位的封建社會裡,是十分難得的。他的教子之舉是值得欽佩的,他晚年得子,自然疼愛有加,這也是人之常情,但對兒子卻不溺愛、不遷就、不縱容,敢於放手讓別人嚴加管理,看上去似不近人情,實際上是一劑有利孩子健康成長的良藥,這也正是人們對他敬佩有加之處。

俗語說:「玉不琢,不成器。」孩子的成長像一株旁枝朵糅的幼樹,如不及時修剪,怎能成長為扶遙直上的參天大樹呢?

《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譯文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二書》譯文

2樓:屠九洲

鄭燮愛子之道給人的啟

示(原創)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乾隆元年進士。

歷任山東範縣、濰縣縣令。鄭板橋久負盛名的是擅長詩文、書法、繪畫。但鮮為人知的,他的愛子之道,也是值得推崇的。

《鄭板橋全集》收錄有其題為《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二書》的一封家書。其中寫道:「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

然愛之必以其道......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為猶子而故縱惜也。家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他。

凡魚饗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喜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齒,其父母見之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豈非割心剜肉乎?夫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

」鄭板橋晚年得子,愛子之心勝於一般之人。但因當時他在山東濰縣當縣令,妻兒在江蘇興化老家(不帶家屬,其清廉可見一斑),故不能當面教子,遂將管束兒子的義務託付給他的「舍弟」。他在信中囑咐其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強調引導其子發揚平等、博愛精神,切忌以老子做官而傲視其他童伴。

乙個處於封建時代的上層人物,能夠堅決摒棄等級世俗觀念,實在難能可貴。特別值得稱道的是,他竟把「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視為「小事」一樁,而將讀書「明理,做個好人」當作第一要事。這種超凡脫俗的人生觀,不但在當時顯得高明,即使在當代社會亦屬智者之列。

他的這些遠見卓識,不正是對「官貴民賤」之說、「讀書無用」之論、「好人吃虧」之見,一通有力的批駁嗎?!

鄭板橋的愛子之道「怪人」鄭板橋教子觀點似乎也怪。2023年他在濰縣當知縣時,給興化縣家裡替他主管家務的堂弟鄭墨寫了封家書,囑託鄭墨怎樣教育剛入塾就師的6歲兒子。在信上他抄錄了前人的四首順口好讀的五言絕句,並囑咐家人:

「令吾兒且讀且唱,月下坐門檻上,唱與二太太、兩母親、叔叔、嬸娘聽,便好騙果子吃也。」 那四首詩都是反映封建社會對農民的慘重壓榨和農民的苦難生活的。他在家信中說:

「夫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個好人。可將此書(信)讀與郭嫂、饒餿聽,使二婦人知愛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他極力反對有些讀書人「一捧書本,便想中舉、中進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錢、造大房屋、置多田產。

起手便錯走了路頭,後來越做越壞,總沒有個好結果。」這對於我們今天加強對學生和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克服只重視考分忽視德育的傾向,是有裨益的。愛子,特別是愛獨生子,是人之常情,但愛需要正確的方法、手段。

正如鄭板橋在信中說的:「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

」「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假愛。

今天一切愛子者和一切愛高材生的師長,也當從鄭氏「愛之必以其道」中汲取教益。如果忽視德育,說不定還會造就出「不肖子孫」來。 鄭板橋的愛子之道,怪麼?其實不怪。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翻譯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之聖,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翻譯

讀書來以看一遍就能背為才源能,其實這個最不頂用。就在眼中看了一下,心中匆匆而過,根本用不了多少心神,這樣看來看去根本來不及,就像看場中的美女,看一眼就過去了,跟我有什麼關係呢?從古到今,過目就能背誦的人,他們又有誰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讀周易讀到編聯竹簡的皮繩斷了好幾次,不知道他讀過多少遍,書裡隱藏的...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作者反對什麼讀書方法

這封家書實際上是對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 的批駁,從而引導家中子弟樹立讀書要選擇精華,深入研究的正確態度。文章主要選用典型事例做例證,兼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多用反問句式,如 與我何與也 熟有如孔子者乎 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 豈非沒分曉的鈍漢 等,增強了說理的氣勢,使批駁更加有力。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