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儒家中庸之道以和為貴

2021-03-20 05:53:19 字數 4832 閱讀 1789

1樓:sobo衣飾

和貴在恰到好處,不能過也不能不及,禮既不是約束,也不是放縱,是和諧。中庸即中用,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論根源源於人性。不強出頭,不過於爭辯,追求和諧,難能可貴。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滿意請採納,謝謝。

2樓:超級幻想無極限

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通常人們講天人合一主要是從哲學上講,大都從《孟子》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心》)講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視了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是合一於至誠、至善,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的境界。「與天地參」是天人合一。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

因而《中庸》始於「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而終於「『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這就是聖人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樣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自覺修養所達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樣造福於人類和自然理想境界。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天道與人道合一 天道就是誠,人道就是追求誠。

這就是原天以啟人,盡人以合天。也就是要求人道與天道相吻合。《中庸》說: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鄭玄說:「言誠者天性也,誠之者,學而誠之者也。

」孔穎達說:「此經明至誠之道,天之性也。則人當學其誠之性,是上天之疲乏不為而誠,不思而得,若天之性,有生殺信著四時,是天之道。

誠之者人之道也者,言人能勉力學此至誠,是人之道也。不學則不得,故云人之道。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者,此復說上文誠者天之道也。

唯聖人能然,謂不勉勵而自中當於善,不思慮而自得於善,閒暇而自中乎道,以聖人性合於天道自然,故云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此復說上文誠之者,人之道也。謂由學而致此至誠,謂賢人也。

言選擇善事而堅固執之,行之不已,遂致至誠也。」 按照鄭玄和孔穎達的解釋,中庸之道的天道與人道合一為兩種型別:一是聖人的天人合一,二是賢人的天人合一。

聖人的天人合一是本能的天人合一。賢人的天人合一是通過學習而達到的天人合一。應該說,還有凡人的天人合一。

《中庸》說:「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可以說,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是聖人,學而知之、利而行之的是賢人,困而知之、勉強而行之的是凡人。不論是聖人、賢人,還是凡人,都能達到至誠、至善的天人合一境界。惟困而不學者不能致天人合一之境界也。

(2)天性與人性合一 天道與人道合一的目的就是要將天性與人性合一。天性是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那人性也應該是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只有使人性達到了那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天性,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才能創制天下的大綱,建立天下的大本,才能通曉天地化育萬物的道理,才能達到中庸之道。

(3)理性與情感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表現在理性與情感的合一。人們的喜怒哀樂是人的自然屬性,是情感的表現,為了追求與天道、天性合一的至誠、至善、至仁、至真的人性,因而需要對情感加以約束和限制,所以《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髮而皆中節謂之和」,只有「致中和」才能天人合一(「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4)鬼神與聖人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了鬼神與聖人合一。《中庸》第二十九章:「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質證於鬼神沒有疑問,就算是懂得認識了天;等到百代以後聖人出來也不會有疑問,就算是認識了人。說明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中的天包括鬼神,人則包括聖人。

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含有聖人合一。鬼神是天地和祖先的總稱。所以古人的天的要領裡也包含了死人(祖先)的成分,天字本身就是大人站在天下,頭頂藍天。

(5)外內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外內合一。《中庸》第二十五章揭示了外內合一。其文雲: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誠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

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合外內之道,即外內合一,外內合天誠。

所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又合一於誠。這種外內合一又可以視為品德意識與品德行為的合一,或者說成己與成物的合一,或者說是知與行的合一。

3樓:匿名使用者

以和為貴在現代指的是什麼含義

4樓:百度使用者

- [ ] 中國人講以和為貴,是指矛盾統一和諧相處,如太極,八卦,陰陽合抱圖,其中的真諦就是對立的東西和諧相處,這是宇宙所以長存的緣由,孔子講的中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過分的好和過分的壞都是不正常的,物極必反這句話你一定聽過,過分的東西一定是短暫的,一旦到達崩潰的邊緣,他的後果就是從頭徹尾地摧毀,懷疑整個過程,甚至是他存在的意義,為什麼要以和為貴?是為了長久地存在,而只有存在才能實現生命的意義,而以和為貴中的和不單指壞的方面,也可以理解為不合乎萬物存在的規律,就比如你極愛乙個人,幸福的感覺可能只是一瞬間,到最後結果也許是你的愛使他膨脹,也許是你自我抑制承受極大的痛苦,雖然世間萬物都有自我恢復到和的特性,但是整個恢復的過程,就像傷口癒合一樣要經歷痛苦,這就是代價,而任何事物都有他恢復的限度,一旦超過了自我恢復的限度,結果就是毀滅。所以人一定不能極致地迷戀,相信一樣東西,雖然人很容易因外界的事物狂熱和悲傷,但你要明白這個狀態是不正常的,是你的內心衝動造成的錯覺,所以需要你主動把自己拉回來,人就像大海浬的一葉扁舟,也許不知隨便**來的乙個浪花就足以把你打翻,所以你不必在意要去的地方是不是荊棘遍地,也不必羨慕別人旅途暢通無阻,所有的錯誤和迷茫都是為了讓你更清楚自己的道路,只要你明白自己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縱使路遙馬無力,冬去雪消融,也足夠了。

文學的起源或由來

5樓:eva伊墨瞳

1、文學起源的種種解釋:巫術說、遊戲說、心靈表現說、模仿說

都未能對文學起源作出科學解釋。

2、最早的文學藝術作品產生於人類生產勞動過程中,它是根據生

產勞動的實際需要產生出來的。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們日常

生活情狀的重演或是慶祝、祭典活動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創造

新的歌舞,同時傳唱已有的歌謠。

原始歌謠的主要特徵:產生於生產勞動,集體口頭創作,語言淳樸、

節奏短促,以二言為主,具有詩、樂、舞綜合性。

神話及其產生

1.神話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話是遠古人類對所觀察或經歷的自然界或社會現象的解釋和說明 .

3.神話反映著遠古人類解釋自然(社會)並征服自然(社會)的願望。

4.神話只能產生在史前的遠古時代,它是人類還沒有能力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做出符合實際的解釋之時代的產物。

勞動起源說認為神話伴隨著初民的勞動生活而產生,宗教起源說指實為神話產生於初民的宗教活動。

勞動起源說:神話的內容總是反映著勞動生活,初民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與漫長時期的勞動生活有直接關係,勞動生活是神話得以產生的最根本條件。

宗教起源說: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觀念,產生於他們對生活經驗的最初思考,這便是最初的宗教觀念。當他們從崇拜敬畏,變而為企**釋和支配自然力時,神話也就產生了。

神話的產生與原始宗教有極大聯絡。

6樓:臥聽梧桐

文學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劇本、寓言童話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文學是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於社會建築上層。它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最先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

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

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美的體現。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乙個傑出的文學家就是乙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

文學代表乙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型。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屬社會意識形態範疇。

文學學習的好處? 5

7樓:馬佳樹枝強鸞

當然是提高文學素養了,中國古典文學中有許多關於禮的論述,有很多不僅對於個人有益,而且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8樓:一刀七斷

1、提高素養,提公升自身的品位

2、是感知社會的觸角,各個學科都是融會貫通的,學習文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公升乙個人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觸類旁通嘛

3、學習文學,也是一種美的享受,文學中所含括的智慧型、人文精神是其他學科難以媲美的。

4、學習本國文學,當然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每乙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何況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其文化更是淵源流長,傳承這些文化精髓——文學是每乙個華夏人的隱而不現但真真實實的責任

9樓:玖辭

文學性是一種禮貌用語。也是一種美德和擁抱文學性是中國十大之一。

10樓:雨季脈絡

改變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完善自我 開拓心靈的空間

11樓:匿名使用者

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培養氣質還可賺錢等等!

如何理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侷限性與當代價值

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 仁 儒學在東周時期就已經開始影響著當時的社會環境,直至先秦經過孔孟荀等的大力發展形成了先秦原始儒學,西漢時期董仲舒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思想得到統治者漢武帝的大力支援,至此儒家思想成為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宋明程朱理學 清末現代儒學,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直至今日儒家思想已經影響了...

孔子說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呢

孔子的這句話,不同的斷句方式,會得到不同的理解,甚至是相反的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句話來自於孔子的言論集 論語 秦伯 這句話被認為是孔子鼓吹 愚民統治 的乙個重要的佐證。事實上,孔子的儒家思想當中,總體上是不提倡 開啟民智 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句話當中的 民 就是指普通百姓或者說...

如何理解陳奕迅的《無人之境》歌詞意思

2011 01 0 陳奕迅無人之境和1絲不掛的歌詞是甚麼意思 253 2010 04 3 誰給咱說說陳奕迅 無人之境的歌詞唄最好加上您的 聽後感 q.的姓沉睡的兇悍在甦醒完全為你現形這個世界最壞罪名叫太易動情但我喜歡這罪名 對我來講聽它真是1種隔岸觀火想哭未哭的感動歌詞裡完全沒.在 1絲不掛 和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