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也者 與者也 用法有什麼區別

2021-03-20 05:49:07 字數 5260 閱讀 9689

1樓:

一、「也者」,語氣助詞。表提示、疑問、擬度。「者也」在古文中常見為助完成判斷語氣的語氣詞,可不譯。

一)「也者」

1)語氣助詞。表提示。

例 :《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文: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2)語氣助詞。表疑問。

例 :《論語·先進》:「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譯文: 難道因為見過方圓六七十裡的國度,就認為方圓五六十裡的國度不是國家了嗎?

3)語氣助詞。表擬度。

清 戴名世 《郭生詩序》:「然生不汲汲求士之知,荒丘絕壑,若將終身也者。」

譯文:在有生之年沒有迫切地去追求知識道理,荒丘野壑,如何終此一身。

二)「者也」在古文中常見為助完成判斷語氣的語氣詞,可不譯。

例 :史記.司馬遷《鴻門宴》: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譯文:這人是劉邦的護衛樊噲。

例 :孟子 《魚 我所欲也》:捨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捨棄生命而就正義。

二、「也者」常合在一起使用,「者也」常分開使用。

一)也者:是乙個詞。

例: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

譯文:這芙蕖花,沒有一時一刻不適於觀賞,沒有一物一絲不具備日常的作用。

二)「者也」常分開使用

1)用在假設複句或因果複句中表停頓,以提示下文。

例: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臣下之所以離開親人而追隨於您身邊,完全是因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

2)放在主語後,引出判斷。構成「者...也」的結構。

例:陳勝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

譯文:陳勝是陽城(今河南登封市東南 ,一說今河南商水縣西南 )人。

2樓:文以立仁

也者,是乙個詞,語氣助詞,在文言文中多表示提示。如「夫道也者;性也,三皇之治也;德也者:復性者也,二帝之跡也。

」其中的三個「也者」,都是對前面事物的復指,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這個(事物或人)呢」。有時也表示疑問或猜測。

者也,是兩個詞,者和也。它們在文言文中同時出現在句尾時,「者」通常是代詞,「也」是助詞。如「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句中的三個「者」,分別代指前面的「隱逸」、「富貴」、「君子」那一類;「也」僅僅是語氣詞,相當於「啊」、「呀」。

3樓:匿名使用者

也者 就是商語 即現代日語(古代日語是齊語)裡面的 da mono 也 上古音 金理新 hdah 藏語 red,mono本字為物。

但這是生造出來的用法 因為 da 本來就是是終止形 即 只能出現在 句末。

「者」字在文言文中有幾種用法

4樓:518姚峰峰

者 zhě

〈助〉(1) 用在表時間的名詞後面,表示停頓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禮記》

(2) 作為定語後置的標誌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唐· 韓愈《雜說》

(3) 用於名詞之後,標明語音上的停頓,並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斷仁者,天下之表也。--《禮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語氣助詞,表提頓。)--《列子·湯問》

中有魯人 馮三保者,精技擊。--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不知忠義者聖賢家法,其氣浩然,常留天地間。--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4) 用在句末表示語氣完畢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與疑問詞相配合表示疑問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語氣

琴童接下馬者!--《西廂記》

(7) 表示商榷

今漢繼大亂之後,若宜少損 週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漢書》

(8) 表示比擬,相當於「…的樣子」

於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史記》

(9) 「者也」兩個語氣詞連用,起加強語氣的作用,語氣重點在最後乙個語氣詞上,「也」在這裡強調了肯定的語氣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希望幫到你 望採納 謝謝 加油

5樓:跋涉及其中國家

助詞:指人、物、事、時、地等.「……的」,「……的(人、東西、事情)」.

例: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用在數詞後面,譯為「……個方面」「……樣東西」「……件事情」.

例:或異於二者之為,何哉?

用作「若」「似」「如」的賓語,譯為「……的樣子」.

例: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放在後置的定語後面,相當於「的」.

例: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放在主語後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

例: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後面,不必譯出.

例:遠者數世,近者及身。

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語氣詞:放在疑問句的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等.

例: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在文言文中,者……也 是什麼意思呢?

6樓:匿名使用者

的……,用「者……也」表判斷,在古文中常見為助完成判斷語氣的語氣詞,可內不譯。容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白話文:廉頗,趙國大將)

2、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白話文:陳勝,陽城人)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白話文:老師,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

者:如果放在陳述句末,可作為語氣詞,可助終結、比擬等語氣 。

也:「也」也為語氣詞,可助判斷、強調、將然等語氣。

擴充套件資料

對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為兩個系列:"……者,……也"系列和"乃、為"系列。

文言判斷句,常用"乃"、"為"、"即"、"則"、"是"、"非"來表示,構成又乙個系列。

1、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應當擁立的是公子扶蘇。)

2、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功。(我是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的功勞。)

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就是現在一起埋在墳墓裡的人。)

4、翩翩兩騎來是誰?(兩個騎馬的人輕快地前來了,他們是誰?)

5、審諦之,頓非前物。(成名仔細看它,立刻覺得它不象先前那只。)

7樓:劍之舞ζ破魔

「……者……也」,「……也」(即有也無者)與「……者……」(即有者無也)為比較常見的文言文判斷句式,可在翻譯時翻譯為「……是……」。

當然也有例外,樓主就要自己注意了。

8樓:盛天熙園

「者」是代詞,代

來指前面提到

自的人或物。

「也」是表示肯定語氣的語氣詞。

「者……也」是表示肯定判斷的判斷句式。

例:陳勝者,陽城人也。

陳勝這個人,(是)陽城人。

在這個句子中,「這個人」其實就是陳勝,所以指代的內容重複了,一般不用翻譯。「也」現代漢語沒有相應的詞,所以不用翻譯。「是」字是現代漢語判斷句必須有的,所以翻譯時要加進去。

古代判斷句一般不用「是」字。

9樓:☆雨語

表判斷,是判斷句的標誌。

可譯為「……是……」。

10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什麼實際的意思,就是乙個句式的標誌,是判斷句的標誌

文言文中「也」的用法有哪些

「是也」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1樓:e拍

是也:現在正是這個時候。

出自先秦佚名《唐雎不辱使命》:「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譯文: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麼就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將要穿喪服,現在就是這個時候。

「也」的本義屬於肯定語氣詞,有兩種情況,乙個出現在句中,乙個出現在句末。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漢語的肯定語氣詞有「也」「矣」「已」「而已」「耳」「爾」「而」「焉(然)」「旃」「夫」「者」「雲」。

「矣」只出現在句子的末尾(倒裝句例外),表示肯定語氣,同時還是實現體的標記,表示所述事件已成為事實或推定將成為事實,一般情況下都可翻譯成「了」(現代漢語出現在句子末尾的「了」)。

「已」本是動詞,「完畢」的意思,但是在春秋時期就虛化成語氣詞,《論語》《左傳》《孟子》等文獻中比較常見。表示確信無疑的肯定語氣,同時也是實現體標記,表示所述事件已經成為事實,可以翻譯成「了」。

「而已」「耳」的功能一致,「耳」是「而已」的合音。在《論語》《左傳》《孟子》等文獻中,「而已」的使用頻率相當高,而「耳」則比較少見。「而已」本是兩個詞,「已」是動詞,「而」是連詞。

「爾」作為語氣詞,使用頻率不是很高,《公羊傳》裡比較多見。「爾」出現在句子末尾,表示肯定語氣,同時有將事態往大處說的意思,與「而已」「耳」相對,與現代漢語的「呢」大致相當。

「焉」本是指示代詞,因為經常出現在句子末尾,遂逐漸虛化為語氣詞。語氣詞「焉」並不常見,它的功能與「爾」基本一致,表示肯定語氣,同時有將事態往大處說的意思。

12樓:花鳳舞

」是的「的意思。

」是也「就是一種肯定句式的用法,在文中一般不翻譯出來。

例如:「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

翻譯為:我是常山的趙子龍。

還有幾種常見的肯定句式

「……者,……也」這是文言肯定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

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陳勝是陽城人.

「……也」肯定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

如:「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鑑》)

「……者,……」有的肯定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

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肯定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

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國策.齊策》)——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麗的人。

驕人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者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優越於他人,自己覺著 比別人好,所以用驕人者 這樣的人不會有發展 者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意思是 用在形容詞 動詞或形容詞性片語 動詞性片語後面,表示有此屬性或做此動作的人或事物。一 者的組詞 著者 佔者 強者 尊者 弱者 若者 兩者 後者 瞽者 前者 二 者的筆順 擴充套件資料一 字源演化 二 說...

者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在文言文中,者也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 用在形容詞 動詞或形容詞性片語 動詞性片語後面,表示有此屬性或做此動作的人或事物。一 者的組詞 著者 佔者 強者 尊者 弱者 若者 兩者 後者 瞽者 前者 二 者的筆順 擴充套件資料一 字源演化 二 說文解字 文言版 說文解字 者,別事詞也。從白。白話版 說文解字 者,表示事物判斷的代詞。字...

文言文中有者怎麼翻譯,文言文中以和者的翻譯

專業教師為你解答。知識就是力量!有.者 為文言文的固定格式,一般可譯為 有個.的人 如 有鬻盾與矛者 可譯為 有個賣盾與矛的人 你的這句話可譯為 有個把妻子兒女託給朋友照看而自己到楚國遊歷的人親,能夠幫助你是我最大的快樂!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及時選為滿意答案,我也急需公升級 謝謝如有疑問請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