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和熊掌為什麼不能同時得到,古文「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為什麼魚和熊掌不能同時得到?

2021-03-19 15:54:10 字數 5546 閱讀 6330

1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過是孟子說明義理的借用例子,而不是說魚和熊掌真的不能並存....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魚是尋常食物, 熊掌卻不是人人可得。 如果二者只能擇其一, 自然會選較珍貴的熊掌了。 孟子以此說明仁義較生命可貴, 為了儲存仁德,可以放棄生命(捨生而取義)

....

你喜歡, 換別的也行: 雞與龍蝦不可兼得、 鴨與燕窩不可兼得, 白紙與電視機不可兼得....

不過是比喻時所用的例子而已, 明白了其中意思, 用什麼例子都不要緊了參考資料:孟子.告子上章

2樓:匿名使用者

此句含義的確如此。但是各位老兄好像沒有讀懂提問者的意思。依我看問題應該是「為什麼不能同時得到魚和熊掌?它們有什麼關係?」。

因為幾乎所有上過學的人都知道如上一句的含義。但知道為什麼這麼寫的人好像不多。如下是我的答案:

熊好吃魚。它捕魚的方法就是用手掌拍擊河裡的魚,使他被擊到岸邊。設想一下,乙隻熊剛好抓到乙隻魚的時候,有個獵人出現。

這時他有兩個選擇:1.把熊趕走得到魚。

2.趁熊吃魚時,襲擊並捕獵它。

熊**成性,捕獵它並不是件容易事。要得到熊掌必須以魚為誘餌。要得到魚,就得趕走熊(失去熊掌)故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語出《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意思是:魚和熊掌都是美味,我都想要,但是二者不可能都得到,那我就取熊掌吧,生命和大義都是我想要的,但如果我不能二者兼得的話,我寧願失去生命,以全大義。

孟子的話在告誡人們要重義,寧可捨生取義,但是人們往往忘記了這本來的意思,卻津津樂道於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雖然,這也是乙個真理。

人不能太貪心,事情不可能讓乙個人佔盡便宜,有所得必有所失,我們應該學會放棄次要的而顧著重要的。

3樓:千憶尋

這只是個比喻而已,只是要闡明乙個道理人的一生有捨才有取,而非真正倆樣東西都不能同時得到

4樓:綠萍萍

凡事有捨也有得到,

比如你捐錢做好事,你舍了金錢,得到了他人的尊敬;等等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 和 妻子 媽媽 掉進河裡 先9哪乙個 乙個性質

6樓:¢巫拉拉

可以啊~!這世道還和以前一樣嗎?

古文「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為什麼魚和熊掌不能同時得到?

7樓:橙

「魚,我所

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乙個比方:

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生命而要義。在這裡,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 本文節選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內容是闡明「性善說」,即人性裡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視,因為它們分別是仁義禮智這幾種道德的萌芽形態: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意近「恭敬」)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義之端也。」人應該推求本心,順著「本心」的方向發展,並將它發揚光大,從而成為道德上完善的人。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裡看,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

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受住考驗;而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有損於人格的事來。

為什麼魚和熊掌不能同時兼得?

8樓:陳榮花須俏

「魚,我所

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乙個比方:

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生命而要義。在這裡,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

本文節選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內容是闡明「性善說」,即人性裡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心」不可小視,因為它們分別是仁義禮智這幾種道德的萌芽形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意近「恭敬」)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義之端也。」人應該推求本心,順著「本心」的方向發展,並將它發揚光大,從而成為道德上完善的人。

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裡看,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受住考驗;而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有損於人格的事來。

9樓:邢微蘭裘未

沒有證明過說這兩種食物是吃了會中毒的,但是

魚,熊掌,都是喻指好的東西或事物。而兩者不可兼得,說的是看事情,看問題的辯證則是指一切好的事物都不可能全部得到。有得必有失,是世事之常理。。。無人能全

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為什麼魚和熊掌不可以同時得到

10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說,魚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見兼得

這裡是典型得古漢語說法,省略了前面得乙個詞,假設的那個詞「如果」或者是「當......時」

11樓:百度使用者

二者都指珍貴的不想失去的東西,但是要是只能選擇一樣,就只要放棄一樣,自己認為不重要的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必然不能兼得,而是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如何捨取.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求熊掌。"

這是孟子的話,他這用來比喻"生"與"義"的取捨關係:"生,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求義."

所以,在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魚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13樓:開獎

不是必然不能兼得,而是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如何捨取.

為什麼魚與熊掌不能同時擁有?

14樓:匿名使用者

「魚與熊掌不可兼bai得」出自孟子《

du魚我所zhi欲章》。

魚是我dao想得專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屬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魚而要熊掌

孟子說的是「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如果兩者能同時得到,那當然兩者皆得了。如果孟子還活著我想他也會在兩者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毫不猶豫地選擇兩者

1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你的錢包不鼓鼓、 不能同時擁有 不能一下買倆

16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必來然不能兼得,而是自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如何捨取.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求熊掌。"

這是孟子的話,他這用來比喻"生"與"義"的取捨關係:"生,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求義."

所以,在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魚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為什麼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怎麼才可以同時擁有???

17樓:校星暉烏白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魚我所欲章》。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乙個比方:

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生命而要義。在這裡,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

本文節選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內容是闡明「性善說」,即人性裡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心」不可小視,因為它們分別是仁義禮智這幾種道德的萌芽形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意近「恭敬」)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義之端也。」人應該推求本心,順著「本心」的方向發展,並將它發揚光大,從而成為道德上完善的人。

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裡看,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受住考驗;而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有損於人格的事來。

1.因為要想得到熊掌要去山上去打,而要想得到魚要去水裡去撈,這兩者不可能同時得到,所以熊掌和魚不能兼得.

2.這句話的本意不是說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強調當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取捨。

孟子的原話是:「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求熊掌。」

他是用魚與熊掌來比喻「生」與「義」的取捨關係:「生,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求義。」

所以,在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魚和熊掌應該說還是可以兼得的。

(為什麼熊掌和魚不能一起得到?)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魚和熊掌為什麼不可以一起吃?

18樓:

這只是比喻而已,說的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出自戰國孟軻《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意思是:魚和熊掌都是美味,我都想要,但是二者不可能都得到,那我就取熊掌吧,生命和大義都是我想要的,但如果我不能二者兼得的話,我寧願失去生命,以全大義。

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理智」。

擴充套件資料

意思相近的詞語

1、一山不容二虎

拼音:yī shān bù róng èr hǔ。

釋義:一座山不能同時生活兩隻老虎,比喻兩人不能相容,在一起就會有衝突。

這是和老虎的特殊習性有關,老虎是一種領域性很強的動物,平時都是單只佔據一定的領域,只是在發情期才匆匆相聚後馬上分開。

出自:歐陽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點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這是他太狂妄。」

2、天無二日

拼音:tiān wú èr rì。

釋義:天上沒有兩個太陽。舊喻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君;今喻凡事應統於一,不能兩大並存。

出自:西漢戴聖《禮記·曾子問》:「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譯文: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王,家中不能有兩個一家之主,乙個國家不能有兩個皇帝。

魚和熊掌為什麼不可兼得為什麼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兼得了有什麼後果

這不過是孟子說明義理的借用例子,而不是說魚和熊掌真的不能並存.孟子曰 魚,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魚是尋常食物,熊掌卻不是人人可得。如果二者只能擇其一,自然會選較珍貴的熊掌了。孟子以此說明仁義較生命可貴...

俗話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得到一樣東西就會失去一樣東西是真的嗎

假如魚和熊掌啊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不是一定就不可兼得,而是在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分清主次 魚和熊掌真的不可兼得?答 養乙隻會抓魚的熊。事實上每個至理名言都有它適用的範圍,孟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是為了說捨身取義的事。那自然是不可兼得。但如果用在別的環境就不定不可兼得。有的人事業愛情雙豐收,那不是兼得了麼...

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典故和詞典解釋

成語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出自孟子 魚我所欲章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乙個比方 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魚而要熊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