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詩?它與其他文學體裁根本的區別是什麼

2021-03-19 11:56:04 字數 5122 閱讀 5911

1樓:百度使用者

詩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

詩最初指的是一切創造性文學作品。隨著文學的發展和文學形式的多樣化,詩專指所有形式的韻文,以和無韻的散文區別。但是散文詩和詩化**的出現使這種區分變得模糊,表示這種嚴格的劃分已不再具有說服力,是否押韻成了散文與詩之間唯一明顯的界限。

於是「詩」的概念又重新回到思辨性而非描述性的意義上,常用來指那些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工於修飾的精巧文學作品。

研究詩歌的理論與實踐對詩歌本身的若干基本問題加以思考,諸如研究什麼是詩,詩的作用,以及如何寫詩等理論,稱為詩論。

2樓:匿名使用者

瀾滄江由維西縣向南流入蘭坪縣北甸鄉

向南流1公里,東納通甸河

又南流6公里,西納德慶河

又南流4公里,東納克卓河

又南流3公里,東納中排河

又南流3公里,西納木瓜邑河

又南流2公里,西納三角河

又南流8公里,西納拉竹河又南流4公里,東納大竹菁河又南流3公里,西納老王河

又南流1公里,西納黃柏河

又南流9公里,西納羅松場河

又南流2公里,西納布維河

又南流1公里半,西納彌羅嶺河

又南流5公里半,東納玉龍河

又南流2公里,西納鋪肚河

又南流2公里,東納連城河

又南流2公里,東納清河

又南流1公里,西納寶塔河

又南流2公里,西納金滿河

又南流2公里,東納松柏河

又南流2公里,西納拉古甸河

又南流3公里,西納黃龍場河

又南流半公里,東納南香爐河,西納花坪河

又南流1公里,東納木瓜河

又南流7公里,西納幹別河

又南流6公里,東納臘鋪河,西納豐甸河

又南流3公里,西納白寨子河

又南流1公里,西納兔娥河

又南流4公里,西納松澄河

又南流3公里,西納瓦窯河,東納核桃坪河

又南流48公里,瀾滄江這條

一意向南的流水,流至火燒關

完成了在蘭坪縣境內130公里的流淌

向南流入了大理州雲龍縣

這就是詩,一堆廢話.

詩歌的體裁有什麼區別?

3樓:☆槑

律詩是八句七韻

絕句是四句三韻

律詩 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

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

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

二、四、

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和定型後,都存在變例,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如崔顥的《黃鶴樓》,即前半首為古體格調,後半首才合律。律詩的這種變化被稱為拗體 。

絕句 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絕句」這一名稱大約起於南朝。

梁 、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絕句泛指四句短詩,其押韻平仄都較自由,或稱古絕句。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

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各體詩。宋代洪邁曾輯錄唐人絕句萬首,約佔現存唐詩總數1/5。

除李白、王昌齡、杜牧、李商隱以絕句擅長外,還有不少千古名篇,並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絕句大都配樂歌唱,如王維《渭城曲》、李白《清平調》、劉禹錫和白居易的《竹枝詞》、《楊柳枝》等,所以,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

4樓:地煞

詩歌的體裁:

1 古體詩

,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古體詩的詩體可分為樂府、雜言、四言、 五言、 七言等。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

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2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詩體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等。

3 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4 曲,又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

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

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5 新詩(或稱白話詩)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載:「詩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雲:「詩者,吟詠性情也」。

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

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代一般統稱為詩歌。它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

虞舜時期就有相關文獻記載。《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所整理,關於這個問題學術界尚有爭論。中國古代詩歌歷經漢魏六朝樂府、唐詩、宋詞、元曲之發展。

《漢書·禮樂志》:「和親之說難形,則發之於詩歌詠言,鍾石筦弦。」 漢荀悅《漢紀·惠帝紀》作「詩謌」。

唐朝韓愈《鄆州溪堂詩》序:「雖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謂,而喑無詩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明王鏊《震澤長語·官制》:

「 唐宋翰林,極為深嚴之地,見於詩歌者多矣。」魯迅《書信集·致竇隱夫》:「詩歌雖有眼看的和嘴唱的兩種,也究以後一種為好。

」孔羽《睢縣文史資料·袁氏陸園》:「袁氏(袁可立)陸園在鳴鳳門內,……每逢佳日節期,州內文人名士在此聚會。所吟誦的詩歌,後來薈為專集,名《蓬萊紀勝》。」

5樓:匿名使用者

絕句 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絕句」這一名稱大約起於南朝。

梁 、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絕句泛指四句短詩,其押韻平仄都較自由,或稱古絕句。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

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各體詩。宋代洪邁曾輯錄唐人絕句萬首,約佔現存唐詩總數1/5。

除李白、王昌齡、杜牧、李商隱以絕句擅長外,還有不少千古名篇,並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絕句大都配樂歌唱,如王維《渭城曲》、李白《清平調》、劉禹錫和白居易的《竹枝詞》、《楊柳枝》等,所以,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

律詩 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

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

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

二、四、

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和定型後,都存在變例,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如崔顥的《黃鶴樓》,即前半首為古體格調,後半首才合律。律詩的這種變化被稱為拗體 。

律詩是八句七韻

絕句是四句三韻

律詩 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

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

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

二、四、

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和定型後,都存在變例,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如崔顥的《黃鶴樓》,即前半首為古體格調,後半首才合律。律詩的這種變化被稱為拗體 。

絕句 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絕句」這一名稱大約起於南朝。

梁 、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絕句泛指四句短詩,其押韻平仄都較自由,或稱古絕句。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

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各體詩。宋代洪邁曾輯錄唐人絕句萬首,約佔現存唐詩總數1/5。

除李白、王昌齡、杜牧、李商隱以絕句擅長外,還有不少千古名篇,並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絕句大都配樂歌唱,如王維《渭城曲》、李白《清平調》、劉禹錫和白居易的《竹枝詞》、《楊柳枝》等,所以,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

賈生這首詩的文學體裁是什麼

賈生 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其著眼點不在個人的窮通得失,而在於指出封建統治者不能真正重視人才,使其在政治上發揮作用。詩中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寫文帝不能識賢 任賢 不問蒼生問鬼神 則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於政事,不顧民...

科學小品文是說明文的一種,它與其他說明文的不同之處,是採用了

何謂科學小品,至今還沒有乙個統一的定義。語文課本中的科學小品,很多只能說是一種科普說明文,是廣義上的科學小品。有人說 科學小品是一種以科學技術知識為題材,用文藝性筆調寫成的說明文。其實,科學小品還有更深刻的內涵。程民認為 科學小品作為科普說明文與散文小品的後代,從內容 形式 語言直至作品的思想蘊意 ...

寓言作為文學體裁是指什麼樣的文學

英文 fable allegory parable 含義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寓 有 寄託 的意思,最早見於 莊子 寓言 篇。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達到勸誡 教育或諷刺目的的文學體裁。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