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推崇孔子思想有什麼意義 他為什麼能夠成為中華傳統文

2021-03-19 05:42:03 字數 4640 閱讀 9233

1樓:某某青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西周社會以血緣氏族為基礎的政治制度崩潰瓦解,而基於文化認同的「諸夏」民族共同體正在形成。這是中國人的文化自覺最初發生的年代,古典成為時尚,一些人開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問題,原先由貴族所壟斷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漸流入民間。孔子正是這時代精神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遂開戰國諸子百家之先河。

《易傳》,《春秋》,《孝經》,《論語》是了解其本人思想的主要著作。 「仁」的人生哲學 仁是孔子和**反覆**的課題。孔子會針對不同的**與不同的時機來講述「仁」的真諦。

大抵來說,孔子的「仁」就是曾子所說的「忠恕」二字而已。孔子又說:「剛毅、木訥,近仁。

」、「巧言令色,鮮矣仁。」在告訴我們「仁道」就是真誠踏實,切忌浮誇不實而違逆正道。子貢有一次問孔子:

「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孔子說:

「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孔子告訴子貢行仁不必好高騖遠,從自身做起,再推己及人。顓孫師志向太高,孔子認為他的個性可能流於偏激,所以孔子告訴顓孫師行仁的方法有五道: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告訴顓孫師行仁要從「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著手。

對於自己的修養要嚴謹,對待別人則是恭敬寬容,又能厚待別人,如此才是行仁的方法。顏淵是孔門**中的模範生,孔子曾稱讚他「其心三月不違仁」。孔子只希望他能用「禮」來進一步約束自己就可以了!

《論語·顏淵》一章:「顏淵問仁。子曰: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冉雍品德優良,又有政治才幹,曾任季氏宰。當他問仁時,孔子說:「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孔子的回答比較偏向政治層面。

孔子告訴冉雍行仁的方法就是待人恭敬,使民寬愛,如此一來,大眾對你都沒有怨恨,就是行仁政。司馬牛言多而躁。當他問起孔子什麼是仁,孔子告訴他「仁者其言也訒」,揭示慎言的重要。

當子貢問仁時,孔子用比喻的手法來告訴他「以友輔仁」的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又諄諄告誡我們:「當仁,不讓於師。」、「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以及「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禮」的社會秩序 禮,就是「節制」,宋明儒者也解作「理」。

《司馬遷˙太史公自序》有:「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我們來看孔子對於禮的闡釋--- --- 《論語˙泰伯》: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禮,也是「真情」,而且在上位者必須作為人民的表率。

所以孔子接著說--- --- 『君子篤於親,**興於仁;故舊不遺,**不偷。』禮,不是浪費鋪張,而是真情流露;寧願節儉簡陋,也不奢侈浮誇--- --- 《論語˙八佾》:「林放問禮之本。

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

』」 《論語˙陽貨》:「子曰:『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

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禮,是對天地萬物的尊重。借由對禮法的好問,來表達自己對於天地的敬意--- --- 《論語˙八佾》:

「子入大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

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 君子與小人 君子與小人雖然是以身份地位區分開來的,但孔子不認為這是唯一的差別,更重要的在於修養和境界。對此孔子有很多說明,如他說:「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庸(「不偏不倚,無過不及」),是修養的最高境界,同時也是方法,有著豐富而精微的內涵,並提出(「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的說法,表示端正服飾是君子的重要大事,有關孔子推崇的服飾詳見漢服。近百年來,不少人反感於中庸,大概是將它誤解為同流合汙、媚世自是、毫無原則的偽君子行徑,其實這樣的鄉愿也正是孔子所深惡痛絕的,他說:「鄉愿,德之賊也。

」他認為,如果不能達到中庸,狂狷是次好的境界,畢竟「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 孔子又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正名是孔子最重要的政治主張。

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個故事來徹底了解孔子「正名」的涵義:當孔子三度至衛時,衛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原來先前衛靈公寵愛夫人南子,想要把公位傳給南子的庶子。

於是,嫡長子蒯聵便企圖暗殺南子以保公位。不幸**計畫未成,而衛靈公得知此一訊息之後勃然大怒,欲弒子蒯聵。蒯聵逃亡至晉,衛靈公便與晉國宣戰。

就在衛靈公想要請教孔子有關兵陣之事時,孔子說:「俎豆之事,則嘗學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隔天孔子便感慨萬千地離開衛國。現在靈公過世,蒯聵又不在國內,蒯聵子輒便繼承公位,是為衛出公。但是,就在此時,蒯聵亦在晉軍護送下回到衛國,父子便為了爭奪公位而反目成仇。

孔子看在眼裡十分傷心!有一天,子路問孔子:「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孔子便對子路不厭其煩地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無所措手足。」由上述這個故事我們可以了解,正名的目的在於維繫乙個秩序良好的社會,使人們有一定的規範遵循,而不致生活在一種不可預期的狀態之中。

很多人認為孔子希望能夠恢復西周的禮樂,也有一些人認為他只是以復古的名義鼓吹一種新的世界秩序。立信,對於孔子而言,不僅是個人的美德,而且是乙個基本的政治原則。子貢請教為政的要點,孔子說: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點,他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德治,孔子認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曾任掌刑罰的大司寇,他怎會不知道嚴刑峻罰立竿見影的效果呢?但是,孔子深深感受到「民免而無恥」的社會隱憂,所以才提倡用道德倫理來教化人民,徹底洗滌人心,激發人的善性,才是經世濟民的正途![編輯] 孔子的教育理念與教學實況 孔子教學的專案有四:

文、行、忠、信。(原文見於《論語·述而篇》)文,指詩書禮樂等古代文獻;行,是德行;忠,意指盡心盡力;信,即為誠實無欺。孔子對於古代文獻十分重視,尤其是詩、禮、樂。

他認為這三項學問對於人的性情養成非常重要。《論語·泰伯》:「子曰: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詩,可以使人興起好善惡惡之心;禮,使人進退得宜,進而可以立身於世;樂,可以使人養成完美的人格。順道一提,孔子曾經這樣稱讚詩經:

「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 學不厭、教不倦,使孔子成為中國的「大成至聖先師」。他主張「有教無類」,學生多至三千人,從「論語」書上看來,他教導學生的只是人生日常所必經問題的解答,以及人與人相處所必備條件的闡明。其道合理而平凡,易知易行;然而用之於身則身修,用之於家則家齊,用之於國則國治,用之於天下則天下平。

孔子能夠成為世界名人,主要是他對中華文化有著深遠影響。。孔子與中華文化孔子雖為諸子之一,但「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本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學說治天下,西漢武帝前推行黃老之術而以「無為」治國。

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黷百家,表章六經」,確立鞏固了孔子學說在中華文化中的主軸地位,恢復六經的正統地位,孔子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邵雍指出,「孔子贊《易》自羲、軒而下,序《書》自堯、舜而下,刪《詩》自文、武而下,修《春秋》自桓、文而下。自羲、軒而下,祖三皇也;自堯、舜而下,宗五帝也;自文、武而下,子三王也。

自桓、文而下,孫五伯也。」[18],這就是說,孔子整理「六經」,對三皇、五帝、三王、五伯以來文化的進行綜合,所謂集大成也。國學大師柳翼謀以孔子為「中國文化之中心」,「其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其後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

錢穆亦認為「孔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聖人。在孔子以前,中國歷史文化當已有兩千五百年以上之積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後,中國歷史文化又復有兩千五百年以上之演進,而孔子開其新統。

在此五千多年,中國歷史程序之指示,中國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響最大貢獻者,殆無人堪與孔子相比倫。」[19] 宋儒朱熹曾嘆曰:「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朱子語類,卷九十三》。

中國國父孫中山所著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第二講:「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義,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孔子學說在中國周邊地區,如:

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都有深遠的影響,形成了東亞儒家文化圈。自2023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南韓成立以來,截至2023年12月份,全球已有87個國家建立了583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成為傳播中國文化和推廣漢語教學的全球品牌和平台[20]。[編輯] 祭孔 歷代帝王之祀孔子者,自漢高祖始。

《漢書·高帝紀》:「過魯,以太牢祠孔子。」而學校祀孔,自明帝始。

《後漢書·禮儀志》:「永平二年,……養三老五更於闢雍;郡、縣、道行鄉飲酒禮於學校,皆祀聖師周公、孔子。」《文獻通考》:

「貞觀二年,停祭周公,公升孔子為先聖」。蓋自漢以來,雖已舉國崇奉孔子之教,而立廟奉祀,近於宗教性質者,乃由人心漸演漸深,踵事增華之故,初非孔子欲創立一教,亦非僅一二帝王或學者,假孔子之教以愚民也。[21]後人為了紀念孔子,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建有孔廟進行祭孔的活動。

從2023年開始,在台灣,孔子的生日被定為教師節。在大陸,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中華文化的復興,祭孔活動興起。

孔子的思想在當今社會還有沒有意義

當然有,怎麼會沒有意義呢 有 1.孔子思想在當今社會仍起到一些作用 2.如果沒作用,為什麼我們還要背它。有,孔子的思想應該說一直在我們的行為當中,一定有意義!現在我們還受孔子思想的影響,看大趨式 論孔子的思想在當今社會還有沒有意義 是有意義的,孔子的思想包羅永珍,作為他思想核心的 仁 的思想也是也就...

莊子思想包括哪些方面,,對當今社會有何作用

我覺得 太極 為莊子首創說似難以成立。就空間的最高極限而言,六極 一詞 指三維空間的六個極限,即 六合 之極限 已足可表達。莊子 書中另有幾處說到 六極 如 應帝王 篇的 以出六極之外 天運 篇的 充滿天地,苞裹六極 太極 一詞在 莊子 書中僅一見,其與 六極 相對而言,意義並不明確。俞樾在 諸子平...

諸子百家的思想在當今社會有什麼借鑑意義

儒家的 仁政 思想 以德治國 孔子的教育思想 素質教育 墨家的思想 熱愛和平 反對戰爭 提倡節儉 反對浪費 道家的順應自然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法家的以法治國思想等。墨家的科學思想 法家的唯物思想 兵家的軍事思想等開創了中國哲學史上的邏輯學領域。也應該鑑借儒家的剛健有為精神,來激勵自己發憤圖強 鑑借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