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的意義,驚蟄是什麼意思

2021-03-18 23:52:34 字數 5022 閱讀 4606

1樓:不是初一是十五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古代分驚蟄為三候:

「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2樓:溜到被人舔

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6日左右。此時地球已經到達太陽黃經345度。從這一節氣起,氣溫上公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

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也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通常要到清明才有雷聲。

我國各地春雷初鳴的時間早晚不盡相同,歷經多年的觀察,全國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

驚蟄的含義

3樓:叫那個不知道

驚蟄的含義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古代分驚蟄為三候:

「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擴充套件資料

1、驚蟄 · 三候

(1)一候:桃始華。桃花的花芽在嚴冬時蟄伏,於驚蟄之際開始開花。陽和發生,自此漸盛。

(2)二候:倉庚鳴。倉庚,即黃鸝,黃鸝鳴叫,動物開始求偶。

(3)三候:鷹化為鳩。鷹每年二三月飛返北方繁殖,只有斑鳩飛出來,古人以為春天的斑鳩是由秋天的老鷹變化出來的,意為春氣溫和,連鷹都變得像斑鳩一樣溫柔了。

2、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

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型大小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4樓:demon陌

節氣名。在每年公曆3月6日前後。冬眠動物將四出活動。漸有春雷。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

拼音:jīng zhé

造句:一、一過驚蟄,天氣就驟然暖和過來,山野泛著青,柳條抽出了新芽。一聲春雷響過,那貴如油的春雨也淅瀝瀝的落下來。漫山遍野籠罩在輕紗樣的雨霧裡,清新,濕潤,如畫一樣的美麗。

二、驚蟄以後,桃樹枝頭的蓓蕾驚醒了,東一枝西一枝,那些嫣然微笑的花朵,噴出醉人的芳香。

三、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韋應物

四、驚蟄過後是春分,白天黑夜平均分,白天健康不離分,夜晚快樂不減分,健康快樂兩等分,煩惱憂愁無積分,幸福人生得滿分!

五、春雷響,萬物長,簡訊祝福又送上;訴牽掛,說問候,驚蟄節氣歡樂長;桃花紅,梨花白,春風暖暖送花香。祝你驚蟄快樂!

5樓:匿名使用者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今年3月5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民間很多地方的人們將驚蟄稱為「二月節」。其實早在西漢《禮月令疏》是把驚蟄放在正月,而把清明放在二月。到了東漢劉欲的《三統歷》將驚蟄改為二月節。

既然叫「節」,那就自然少不了精彩有趣的民間習俗活動。

6樓:湘雪晨晨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

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古代分驚蟄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

」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該節氣在歷史上曾被稱為「啟蟄」。西漢時期輯錄的《大戴禮記·夏小正》曰:「正月啟蟄」。在現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

據說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進入唐代以後,「啟」字的避諱已無必要,「啟蟄」的名稱又重新被使用。但由於也有不用慣的原因,大衍曆再次使用了「驚蟄」一詞,並沿用至今。

日本與中國一樣,在歷代的具注曆中使用「驚蟄」。此後,日本也採用了大衍曆與宣明歷。「啟蟄」的名稱在日本的使用始於貞享改曆的時候。

7樓:怪痞純娃

驚蟄:指春雷乍動,驚醒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蟄乃藏的含義。

現對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做下補充:立春:是春季的開始。立即開、開始。

雨水:顧名思義,天降雨水,這天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指春雷乍動,驚醒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蟄乃藏的含義。

春分:這一天是為春季晝夜平分的日子,分即平分,指晝夜平分。

清明:天朗氣清,植物繁茂的意思。

穀雨:顧名思義,降水充足,穀物生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同「春分」。

小滿:夏熟作物的顆粒開始飽滿。

芒種: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夏天來臨之義。

小暑:氣候開始炎熱,暑是炎熱的意思。。

大署:顧名思義,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天的開始。

處暑:炎熱的暑天結束,處是終止、躲藏。

白露:露水凝固,窗戶變白,天氣開始轉涼。

秋分:秋季晝夜平分的日子。

寒露:露水開始變寒,即將結冰。

霜降:顧名思義,開始結霜,天氣開始寒冷。

立冬:冬天2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雪量不大。

大雪:雪量增多,地面會有積雪。

冬至:冬天來了。

小寒:這天開始,氣候逐漸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n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型的結晶,有二十四節氣歌,希望大家都記牢哦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驚蟄是什麼意思

8樓:熱詞課代表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最初古時叫「啟蟄」,而到了西漢,為了規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名叫驚蟄,引用至今。

9樓:匿名使用者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也將進入春耕季節。

「雷打驚蟄前,高山好種田」這是在高山地區所流傳的一句農諺,其意思是說在驚蟄節氣前就提前打雷下雨了,那對於高山地區的農民來說是好事情。因為山區的農田地勢高一些,而這樣的地勢也是有優勢的,那就是利於其儲水和排水,對於農作物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

10樓:時無間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

驚蟄,是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乙個節氣。驚蟄時節,我國有些地區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有諺語雲:

「驚蟄過,暖和和,**老角唱山歌。

驚蟄過後,氣溫依舊很低,因此「春捂」尤為重要,不要過早脫去禦寒的衣物。這一時節建議人們穿著寬鬆的衣服,盡量放鬆,保持舒適的心情。此外,忽冷忽熱的天氣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有這類疾病的朋友應該提高警惕。

春季還容易引發皮炎以及花粉過敏,有相關病症的患者要注意。

在日常飲食方面,應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如春筍、菠菜、蘆薈、水蘿蔔、苦瓜、芹菜及雞、蛋、牛奶等,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春季為肝病高發季節,養生不當則可傷肝,因此應該注意養肝保肝,增甘少酸,多吃甜食,少吃酸食。

11樓:步履之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節氣,雷鳴最引人注意。

從氣候平均(1981-2010)統計來看,進入3月後,我國長江以南地區的雷暴日數較2月份明顯有所增多。3月份,長江中下游、江南、華南北部以及雲南南部平均有4天以上可以聽到雷聲,湖南南部和江西中部一些地方超過6天。

驚蟄時節正值「九九」,氣溫回公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公升到0℃以上,華南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我國古人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滿園桃花朵朵嬌豔,馥郁清香。

二候倉庚鳴:春風和煦,黃鸝早早感受到春天的氣息而開始鳴叫。三候鷹化為鳩:

古人稱「鳩」為布穀鳥,仲春時因「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到秋天,鳩再化為鷹。

驚蟄為什麼吃梨驚蟄吃梨的原因,驚蟄為什麼驚蟄為什麼要吃梨

在祁縣民間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外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帶著信 義兩個兒子,用潞麻與梨倒換粗布 紅棗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就在雍正年間的驚蟄之日,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他的父親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

驚蟄和白露的節氣有什麼關聯,驚蟄節氣與十二生肖的關係

你好 驚蟄 發生在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 驚蟄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白露是八月的頭乙個節氣,白露 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曆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從 時間上看,兩者沒有直接的關聯,乙個在春天裡,乙個在將近秋天裡。驚...

驚蟄節氣吃什麼傳統的飲食習俗有哪些

驚蟄節氣傳統的飲食習俗有 梨子 菠菜 蛋,詳細介紹如下 1 梨子 因為驚蟄這個節氣萬物復甦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 外感咳嗽。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可以生食 蒸 榨汁 烤或者煮水。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