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中學歷史課程的改革有哪些新變化

2021-03-18 03:06:36 字數 3403 閱讀 2769

1樓:匿名使用者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應該在哪些方面求突破?

1.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加強課程與社會、科技、學生發展的聯絡。 2.構建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的課程結構。 3.九年一貫整體設定義務教育階段課程。

4.高中階段以分科課程為主。

5.農村中小學課程內容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我國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有哪幾次,每次的重點都是什麼

2樓:心雨康康

我國義來務育課程改革有

1.  2023年12月教育部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議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針「以老         解放區新教育經驗為基礎,吸收舊教育有用經驗,借助前蘇聯經驗.建設新民主主義教           育『』。

2.  2023年1月召開的大區文教委員會主任會議和6月召開的第二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吹響了新        一輪改革的號角。兩次會議確立了今後教育工作的重點是整頓、鞏固和發展中小學。

3.   2023年2月,***作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提出:「我們的教       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         有文化的勞動者。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評價改革的特點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1、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受到情境的感染;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為學生提供自主**的平台;

3、引導學生在這個情境中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

4、情境教學能夠起到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個體的認知、情感的體驗。

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

1、在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情境教學所起的作用很明顯的一點,就是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只要教師所創設的情境生活化、形象化,很容易就把學生的眼光吸引過來。

2、對於教學所創設的情境,在學生產生興趣的同時,學生會對於所學的內容產生了進一步認知的慾望。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

3、教學中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特別是問題情境,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4、在情境的教學中,學生不但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內的情感體驗,這對以後的學習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就如同蓋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樣,要想學好一門語言就要從認字開始。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

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基礎教育,是乙個動態的概念。目前中國事實上的基礎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狹義講來指九年義務教育,廣義講來還應該包括家庭教育(簡稱家教,英文是tutor)和必要的社會生活知識教育等。有人也把高中階段的教育歸入基礎教育範疇,但是目前中國還沒有普及這種型別的教育,所以,在事實上高中階段的教育還不是基礎教育。

隨著中國發展水平的提高,預計到2023年,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4樓:手機使用者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 知識觀、學生觀以及評價觀的變革呼籲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的任務不再侷限於「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啟智、陶情、冶性、錘志、健體」。在新課程推廣之際,教師對自身角色的重新審視與定位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 具備德高為范的政治素質

師者,人之模範。與社會上其他職業比較,「教師」這個職業對人的品性風範要求最為嚴格。因為教師的勞動物件不是土地,不是機器,而是活生生的人,是可塑性極強的少年兒童。

教師的品性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無德無以為師。」教師的政治思想在教育中會滲透在全部教育過程中,它起的作業是難以估量的。因此,教師必須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必須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必須處處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好作風、好道德、好思想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

特別是在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一定要做到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集體利益與他人利益的關係,正確對待金錢,分請真、善、美、假、醜、惡,以正確的價值選擇人生志向引導學生、影響學生。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教學生做人,做真人,做高尚的人,所以,教師必須講政治,講正氣。

德高為范。師德不高,不僅制約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會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同時,還會使學生在內心看不起老師,疏遠老師,並在行為上排斥他們,使他們在學生心目中「貶值」。

二、 具備學高為師的業務素質

教師要教人,必比人先知。學高才能為師。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對教師的學問,業務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常言所說:「要給人一杯水,必須有一桶水。」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多方面、多層次人才為目標,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既應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又要了解相關學科的一般知識,做到一專多能。只有這樣,教師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才能站得高,看得遠,高屋建瓴,游刃有餘。

要走出「應試教育」 的窠臼,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就要轉變教育觀念,摒棄傳統陳舊的教法,探索教學規律,掌握、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目前,我們正處在知識**時代,知識更新很快,教師得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特別要注意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現代科技基本理論,提高業務水平,用最新最準確的科學知識去教育學生,用真才實學去吸引學生,使學生心悅誠服地「跟你學」。

三、 具備熱愛學生的心理素質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

教師愛學生就要對學生尊重,理解,信任,與他們建立起平等、民主、親切的關係。在與學生交往過程中,教師要用全身心的愛去創**的氛圍,在愛的氛圍中教書育人。關愛學生,不僅僅是滿足於教學現狀,更應該是放眼未來,對學生的發展做出合理規劃,積極引導學生預見未來,適應未來,構想未來甚至是創造未來,培養學生自我規劃的能力。

四、 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

過去,我國課程資源物化比較嚴重,教師只是作為課程資源的使用者而存在,並沒有被納入到課程資源的行列中來,同時也沒有被看作是課程資源開發與管理的主體,實際上,教師是人力資源開發的核心要素,教師素質的高低決定著課程資源的開發水平。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在課程資源開發建設的過程中,要通過對教師這一重要課程資源的開發,帶動對其他課程資源的優化發展。

課程資源開發者的角色要求教師正確認識與理解課程資源的內涵,樹立正確的課程資源意識:一,教師要改變角色,不僅扮演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與利用者,而且也應該充當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和合作者;二,教師要能夠開發、統計、篩選、管理、更新與完善課程資源;三,教師要能夠依據地緣特性、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學生的個性差異和需求,建構校本課程;四,教師應該圍繞學生的學習,引導學生走出教材、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充分利用校外課程資源, 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學習與探索。

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既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過程,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過程。對於教師而言,目前最關鍵的是要盡快融入到課程改革中,盡早找到差距,對自身角色進行重新審視與定位,以便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更好的發揮自己的職能。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體現在幾大方面

恩全部都選!第四條就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意思,第五條就是考試和評價,最後一條就是實行國家地方學校 管理 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如下 1,改革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新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哪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及核心理念

核心是認真 bai聽講du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zhi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dao整個過程內,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容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 少年 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更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人才而引導著思想教育。教育是有意識地 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培養人為目的的,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試行 》全文

d小學制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 語文 數學 體育 藝術 或 美術 等課程 小學中高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 語文 數學 科學 外語 綜合實踐活動 體育 藝術 或 美術 等課程。初中階段設定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 語文 數學 外語 科學 或物理 化學 生物 歷史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