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的畫面

2021-03-16 21:52:45 字數 1373 閱讀 6214

1樓:楊玉柳風

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

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 ,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 。總之 ,「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

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我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裡,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

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

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月光明淨,鵲飛人驚,詩人乍驚之後的反覺有趣,與後面的圖景組成一幅動態相連的夜行圖。「別枝」,胡云翼先生釋為「斜枝」。從詞的表面來看,是寫夜行之景,主旨卻在以此摹狀夜行的情趣。

蘇軾詩有雲:月明驚枝未安,一棹飄然自隨。江山秋風無限浪,枕中春夢不多時……」月明驚鵲意亦同前,只是詩人更有一種孤獨之感,鵲未安棲使他聯想到平生遭際,於是月明星稀的夜晚別有一番感喟鼓盪在胸臆,明月驚鵲也彷彿曾受驚弓之險。

又,周邦彥《蝶戀花》中有:「淚花落枕綿紅冷」,則是虛擬而實寫,但詞人肯定於此境有過切身的觀照,則是無疑的。他寫枕上離人的想象,天明將別,情人整夜未眠,屋前樹上棲身卻也不安定,時動時鳴,離人聽得很清楚,然鳥鵲仍可比翼雙飛,以此反襯離愁別恨之深。

以上諸家,辛詞寫一種純美的擯棄了喧囂塵慮的情景,和蘇詩、周詞皆別有一番感喟;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則有很深的禪意,他在幽靜而生機盎然的境界裡體驗到了放棄貪婪,不再追求自我的擴張衍存的泰然心境。但不管怎樣,他們所觀察到的實景和烘托靜境的方法卻略有所同,靜,往往由動襯托出來,但此處除了響聲,尚有光感、亮度對靜謐的烘托。光感的移動雖然極微極輕,然在素默以處的詩人心中卻能敏感地體會到,況且鳥鵲振翅之響亦是由月光引起;再說鳥鵲振翅以後即復歸於靜,不會無休止地動下去,而月光卻默默流注,在很長乙個期間延續著,應是靜美的本源和參照物。

月光、驚鵲和作為審美主體的人俱極渾然融為一體,同為天幕下的自然風景。

描寫明月的古詩有哪些,關於明月的古詩有哪些?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 把酒問月 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望月懷遠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 生查子 元夕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 杜牧 寄揚州韓綽判官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月夜憶...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詩意

明月公升上樹梢,驚動了喜鵲飛離樹枝。清風習習,入夜,有蟬在不時地鳴叫。空氣中散發著稻花的香味,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間細雨微灑,從前曾經游過的茅舍小店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邊,山路忽然一轉,那曾經熟悉的小橋 溪流突然呈現在眼前。月...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直接寫明月的句子是什麼,有人生哲理

直接寫明月的句子是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的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中蘊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於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 曠達的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