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行前四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登高》杜甫 詩歌前四句描繪一幅怎樣的畫面

2021-03-12 20:24:18 字數 3827 閱讀 7325

1樓:匿名使用者

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擺下酒席為他送別,作者見景生情,借這首詞抒寫了前一首重在讚頌對方的美麗題為「贈別它給人看到的似乎只是兩個簡單的畫面——

《登高》杜甫 詩歌前四句描繪一幅怎樣的畫面

2樓:手機使用者

詩的前四句描繪了壯闊而蕭瑟的秋景:急風震撼高天發出怒號的聲音;猿猴哀鳴,渚清沙白,飛鳥之影映入寒渚,木葉紛紛凋落、江水奔騰湧,一片深秋的淒清之色。這兩聯,雖未點明登高,而實皆為登高聞見之景。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樓:簫灑舞劍

《 過山農家》( 賞析)這是一首訪問山農的紀行六言絕句.作者描繪了江南山鄉焙茶曬穀的勞動場景,刻畫了山農爽直淳樸的形象.格調明朗,節奏輕快.

詩作者按走訪順序,依次攝取山行途中、到達農舍、參觀焙茶和曬穀四個鏡頭,層次清晰.

首句擷取山行途中一景.作者走過橫跨山溪的木板橋,有淙淙泉聲相伴.沒有」山」字,卻烘托了山行環境.寫泉聲,反襯出山間的幽靜.此句寫出詩人步入幽境時的心曠神怡之情.

二句較之一句,時空上有了跳躍.作者來到農家,太陽已在茅簷上空高照,山農家的雞咯咯鳴叫,似在歡迎來客.雞鳴聲使深山農舍頓時充滿喧鬧的世間情味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此句與上句均寫三組情事,前後相對,表現出六言詩體特點.音節上富於節奏感,且音節響亮.

前二句從環境著筆,點出人物;第三句則從人物著筆,帶出環境.此句是山農的致歉話,是在山農陪作者參觀焙茶時說的,既寫了勞動場景,又寫出了山農的感情.「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韻,反映了山農的爽直性格和勞動者本色.

第四句和前句連成一氣.南方山區,收穫季節雲多雨盛,詩中寫山農為天晴而欣喜,有典型意義.「卻喜」二字呼應「莫嗔」,再次生動刻畫山農感情淳樸和性格爽朗,也為全詩明朗色調增添了鮮明一筆.

這首詩由物及人,繪聲繪色,彷彿不經心地道出一件生活小事,卻寫得饒有興味,給人以一種美的藝術享受.

4樓:清風的涼

哪篇詩... ...

觀滄海中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5樓:韓琴

《觀滄海》描繪了高山大海的壯闊,寫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更表達了詩人以景託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

《觀滄海》是兩漢曹操所作,其全詩原文如下: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白話文意思是: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海水多麼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樹木和百草叢生,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湧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的執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出自這浩瀚的海洋。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詩是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詩人借大海的雄偉壯麗景象,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統一中原的雄心偉志和寬廣的胸襟。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四言寫景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

「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之後實寫眼前的景觀,神奇而又壯觀。「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

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

作者面對蕭瑟秋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淒涼的悲秋意緒。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則是虛寫,作者運用想象,寫出了自己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巨集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這首詩不但寫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這首詩的高潮放在詩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卻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寓情於景。

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

6樓:超級単子

《觀滄海》一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託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

詩全篇寫景,其中並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託的詩人的情懷。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湧、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讀者彷彿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控到了作為乙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寫景部分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

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

詩人不滿足於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盪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原文:

漢.曹操《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盪,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捲,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

日月的公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湧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美好無比,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

鑑賞:

《觀滄海》是東漢末年詩人曹操創作的一首四言詩。這首詩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託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

作者介紹: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7樓:匿名使用者

《觀滄海》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 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劃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

8樓:嘿白咴

首先,這首詩直接表現了大海的波瀾壯闊,蔽日遮月、包羅永珍的壯美;山石聳立,鬼斧神工的雄偉。就像一幅氣勢磅礴的山海巨卷展現在讀者面前,生動貼切,身臨其境。

其次,作者(曹操)以景抒情寄志,描寫山河壯麗的同時,直抒胸臆,表達自己戎馬一生,傲視群雄的雄心壯志。千古佳作。

最後,曹操一生戎馬,蕩平當時的北方,獨佔半壁江山,實際就是北方的最高統治者,只是沒有登基稱帝,是三國之一的魏國的奠基者。其詩大多意境巨集闊,他本人也是著名詩人,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

9樓:漢中隆

詩人勾畫出了

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

壯麗景象。

城南行頷聯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請簡要分析

頷聯 幡旗如鳥翼,甲冑似魚鱗 詩人承上 辛苦 而來,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繪戰場的景象。你看,在詩人的筆下,那戰場上的戰旗獵獵,盔明甲亮,刀光血影,卻寫得如詩如畫。比喻句的運用不但形象生動,而且寫出了軍隊威武和博大的氣勢,而且寫出了士兵鬥志。詩人在詩歌中,選擇了 幡旗 和 甲冑 兩個意象,不但抓住了古代...

黃庭堅《登快閣》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

五 六二句,是詩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謝知音的故事。呂氏春秋 本味篇 載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後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載阮籍善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 見所悅之人,乃見青眼 晉書 阮籍傳 詩人這二句大意是說,因為知音不在,我弄斷了琴上的朱弦,不...

詩歌最後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過山農家 唐 顧況 板橋人渡泉聲,茅簷日午雞鳴。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1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以描述。伴著淙淙的泉水,走過板橋 雞鳴聲聲,太陽高高地照在山農家的茅簷上。潼關 詩歌最後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偉大的壯觀還在更高更遠的地方。潼關地處陝西 山西 河南三省交界點,南鄰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