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這種說法是那個科學家說的

2021-03-12 14:39:05 字數 1238 閱讀 5282

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某個科學家提出的,是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的,數學的基礎,至今無法證明。。。  早在蒙昧時代,人們就在對獵物的儲藏與分配等活動中,逐漸產生了數的感覺。當乙個原始人面對放在一起的3隻羊、3個蘋果或3支箭時,他會朦朧地意識到其中有一種共性。

可以想象,他此時會是多麼地驚訝。但是,從這種原始的感覺到抽象的「數」的概念的形成,卻經過了極其漫長的時間。

一般認為,自然數的概念的形成可能與火的使用一樣古老,至少有著30萬年的歷史。現在我們無法考證,人類究竟在什麼時候發明了加法,因為那時沒有足夠詳細的文獻記錄(也許文字也剛剛誕生)。但加法的出現無疑是為了在交換商品或戰俘時進行運算。

至於乘法和除法,則必定是在加減法的基礎上搞出來的。而分數應該是處於分割物體的需要。

應該說,當某個原始人第乙個意識到1+1=2,進而認識到兩個數相加得到另乙個確定的數時,這一刻是人類文明的偉大時刻,因為他發現了乙個非常重要的性質——可加性。這個性質及其推廣正是數學的全部根基,它甚至說出數學為什麼用途廣泛的同時,告訴我們數學的侷限性。

人們現在知道,世界上存在三類不同的事物。一類是完全滿足可加性的量。比如質量,容器裡的氣體總質量總是等於每個氣體分子質量之和。

對於這些量,1+1=2是完全成立的。第二類是僅僅部分滿足可加性的的量。比如溫度,如果把兩個容器的氣體合併在一起,則合併後氣體的溫度就是原來氣體各自溫度的加權平均(這是一種廣義的「相加」)。

但這裡就有乙個問題:溫度這個量不是完全滿足可加性的,因為單個分子沒有溫度。

世界上還有一些事物,他們是徹底拒絕可加性的,比如生命世界裡的神經元。我們可以將容器裡的分子分到兩個容器,使得每個容器裡的氣體仍然保持有巨集觀量——溫度、壓強等。但是,我們對神經元不能這樣做。

我們每個人都會產生幸福、痛苦之類的感覺。生物學告訴我們,這些感覺是由神經元產生的。但是,我們卻不能說,某個神經元會產生多少幸福或痛苦。

不僅每個神經元並不具備這種性質,而且我們也不能將大腦劈成兩半,使得每個半球都有幸福或者痛苦感。神經元不是分子——分子可以隨時分開或者重組,神經元具有協調性,一旦將他們分開,生命就會終結,不可能再組合(你可以自我實驗下-.-)。

目前的數學儘管已發展了2023年,卻仍主要建立在可加性的基礎之上。遇到這些不滿足可加性的問題時,我們常常覺得很難用數學來處理。這正反映了數學的侷限性。

2樓:匿名使用者

哥德**猜想,1+1=2的理由連科學家都說不出來

3樓:匿名使用者

我鄙視你 竟然提出這樣無厘頭的問題

科學家對蟲洞的認識是多少,科學家說的“蟲洞”是什麼?

60多年前,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提出了 蟲洞 理論。那麼,蟲洞 是什麼呢?簡單地說,蟲洞 是連線宇宙遙遠區域間的時空細管。暗物質維持著蟲洞出口的敞開。它可以把平行宇宙和嬰兒宇宙連線起來,並提供時間旅行的可能性。它也可能是連線黑洞和白洞的時空隧道,也叫 灰道 下面我為大家舉個例子 假如說大家都在一個長方...

為啥科學家活著不如戲子,中國科學家的地位是不是不如戲子

什麼叫科學家活著不如戲子,科學家付出的是腦力勞動,他們所做的是默默無聞的為國家奉獻。而當下的演員也是很辛苦的,他們給了大家開心和娛樂,他們的背後也是努力的付出和艱辛,兩者請不要拿來對比 中國科學家的地位是不是不如戲子 中國科學家的地位不如戲子你這完全是斷章取義,語不驚人死不休。完整的話應該是 在中國...

科學家如何測算星球離地球的距離,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天體間的距離的?有什麼依據?

雷達遙測 radar ranging 精確決定地球與太陽平均距離 一天文單位,1 au 是量測宇宙距離的基礎。由克卜勒定律 可以推算出金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是0.28 a.u.在金星最近地球時,用金星表面的雷達回波 時間,可找出 誤差小於一公里 1 au 149,597,870 公里 1.5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