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之間的澶淵之盟的意義內容是什麼

2021-03-11 00:58:15 字數 5603 閱讀 7366

1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秋抄(宋真宗景德元年),bai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du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有的zhi大臣主張避敵南逃dao,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澶州督戰。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鎮,又在澶州城下射殺遼將蕭撻覽(一作凜)。

遼害怕腹背受敵,提出和議。宋真宗畏敵,歷來主張議和,先通過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對方暗通關節,後派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於十二月間(2023年1月)與遼訂立和約,規定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此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遼朝邊地發生飢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訊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

2樓:無所畏懼

澶淵之盟的簽訂,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但其畢竟是宋遼實力相等的產物。在澶淵之盟簽訂後,宋遼之間停止交戰,和平共處,維持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宋遼的統治穩定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

3樓:梅博軒

結束了宋遼之間長期的戰爭,對於雙方都是修養生息的好機會

宋遼之間的澶淵之盟的內容意義

4樓:大朗

內容:規定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

意義:此後宋、遼之間百餘

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遼朝邊地發生飢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訊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請採納

5樓:匿名使用者

一、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四十餘年的戰爭,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

二、宋朝節省了鉅額戰爭開支,避免重兵長年戍邊的造成的過量徭役和朝廷賦稅壓力,以極少的代價換取了戰爭所難以獲取的效果。

三、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融合。

四、但伺候,由於北方邊境和平,導致禁軍、河北軍、京師軍武備皆廢,以致為後來金朝崛起後,北方無軍隊可以應對。

請說出澶淵之盟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6樓:德採灌裝機

【盟約內容:】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

盟約締結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因澶州又名澶淵,遂史稱「澶淵之盟」。

7樓:匿名使用者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涿、瀛、莫三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

盟約締結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因澶州又名澶淵,遂史稱「澶淵之盟」。

影響意義

澶淵之盟,宋遼議和是在少數民族不斷進攻北宋政權,威脅北宋安全的情況下不得已而講「和」的。

蔣復璁曾說及宋遼澶淵之盟「影響了中國思想界及中國整個歷史」。黃仁宇說:「所以澶淵之盟是一種地緣政治的產物,表示這兩種帶競爭性的體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請說出澶淵之盟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北宋,遼,西夏政權之間的交往的影響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從中原王朝來看,燕雲十六的得失,關係一代江山的安危。這十六州的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在太行山北支的東南,稱為「山前」,其餘九州在山的西北,稱為「山後」。今長城自居庸關以東向西南分出一支,綿亙於太行山脊,到朔州以西復與長城相合,這就是內長城。

中原失「山後」,猶有內長城的雁門關寨可守,失「山前」則河北藩籬盡撤,契丹的騎兵就可沿著幽薊以南的坦蕩平原直衝河朔。所以中原王朝從後周柴榮起,就開始了與遼爭奪燕雲十六州的戰爭。 澶淵之盟是真宗在有利的軍事形勢下屈辱求和的結果。

對宋而言,這是喪權辱國的和約,不僅燕雲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輸金納絹以求遼國不再南侵,此後遼更是不斷需索,使北宋國威掃地。遼國卻是在不利的軍事情勢下佔了大便宜,得到了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不過,澶淵之盟以後,宋遼雙方大致保持了百餘年之和平,這對兩國之間的**關係、民間交往和各民族之間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澶淵之盟的內容和影響各是什麼?

9樓:閬南散人

內容: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

影響:澶淵之盟,當時除了極少數主戰派,滿朝上下都勸真宗要遷都避戰,最後依靠寇準無可匹敵的勇氣終於達成澶淵之盟,30萬的歲貢和遷都比起來,代價簡直不值一提.(當時宋年收入1萬萬以上,而宋當時一場中等規模的戰事所耗費的軍費就高達3000萬以上)而歷史走向證明一切,此戰之後,北宋邁向顛峰--仁宗朝就算稱為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顛峰,都不為過.

遼國關南之地得而復失,但年三十萬歲貢再加上日後富弼允諾的二十萬,這些錢帛對於經濟拮据的契丹來講,無疑是天上掉的大餡餅.不過契丹上下因此而與宋交好達百年之久,契丹鐵騎不再南下。

10樓:匿名使用者

11樓:匿名使用者

內容 交換「誓書」,約定:宋朝每年給遼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沿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不得收留對方逃亡的「盜賊」,雙方可以依舊修葺城池,但不得創築城堡、改移河道。此外,又約定遼帝稱宋帝為兄,宋帝稱遼帝為弟,宋遼為兄弟之國。

影響 盟約締結後,宋、遼形成長期並立的形勢,兩國之間不再有大的戰事,為中原與北部邊疆經濟文化的交流創造了條件。 同時促進了民族融合,使契丹人民大量吸收漢族文化,為契丹民族最終消失、主流融入漢族打下了基礎。

澶淵之盟內容是什麼,有何評價?

12樓:亦夢之城

1、澶淵之盟內容:

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

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遂城及涿、瀛、莫三州),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

2、澶淵之盟簡介

澶(chán)淵之盟是北宋與遼經過多次戰爭後所締結的一次盟約。

2023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澶州督戰。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鎮,又在澶州城下射殺遼將蕭撻覽(一作凜)。

遼害怕腹背受敵,提出和議。宋真宗畏敵,歷來主張議和,先通過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對方暗通關節,後派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於十二月間(2023年1月)與遼訂立和約,規定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3、影響

積極影響

①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四十餘年的戰爭,「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髮長者),不識於戈」,此後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

②宋朝節省了鉅額戰爭開支,歲幣(30萬)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費用(3000萬)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長年戍邊的造成的過量徭役和朝廷賦稅壓力,以極少的代價換取了戰爭所難以獲取的效果(非教科書所雲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失去的錢宋又可以通過外貿賺回)。

③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融合。

消極影響

王安石和富弼認為澶淵之盟之後,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戰去兵」,禁軍河北軍和京師軍「武備皆廢」,只剩下陝西軍可用;馬知節、曹瑋、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擠,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權,王欽若和陳堯叟深獲寵幸,以至於導致慶曆增幣。

13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0·宜昌)與北宋簽訂遭淵之盟的少數民族政權是遼。

14樓:匿名使用者

澶淵之盟是什麼意思?澶(chán)淵之盟是北宋與遼經過多次戰爭後所締結的一次盟約。

2023年(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遷都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勸阻,才勉強至澶州督戰。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鎮,又在澶州城下射殺遼將蕭撻覽(一作凜)。

遼害怕腹背受敵,提出和議。宋真宗畏敵,歷來主張議和,先通過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對方暗通關節,後派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於十二月間(2023年1月)與遼訂立和約,規定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此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遼朝邊地發生飢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訊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

澶淵之盟的結局:澶淵之盟以後,北宋在邊境上的雄州(治今河北雄縣)、霸州(治今河北霸州)等地設定榷場,開放交易。北宋的製瓷和印刷技術傳往遼。

北宋**用香料、犀角、象牙、茶葉、瓷器、漆器、稻公尺和絲織品等,交換遼的羊、馬、駱駝等牲畜。民間的交易也很發達。考古工作者在今內蒙古和東北遼代古城和墓葬中,發現了宋朝製造的瓷器、漆器、銅錢等文物,這些都是通過**流入遼境的。

遼宋**促進了契丹族與漢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增進了兩族人民的友誼。澶淵之盟後,寇準功高望重,受到宋真宗的疑忌。

不久,宋真宗藉故把他貶斥出朝,任命妥協派王欽若為宰相。這樣,宋朝更不想收復幽雲十六州了。遼這時也發生了變故,2023年,蕭太后與韓德讓同年病死。

第二年,遼與高麗發生戰爭。接著,遼政權內部又開始發生**,遼再也無力大規模興兵南下。澶淵之盟後,宋、遼在好幾十年裡沒發生過戰爭。

其間只發生了兩次重要交涉。

一次是2023年(宋仁宗慶歷二年),遼乘北宋同西夏交戰的機會,向北宋勒索土地。北宋增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10萬匹。另一次是2023年(宋神宗熙寧七年),遼藉口北宋在山西邊境增修堡壘破壞邊界,要求劃界。

第二年,宋**允許以分水嶺為界,又放棄一些土地。

影響與意義

澶淵之盟,當時除了極少數主戰派,滿朝上下都勸真宗要遷都避戰,最後依靠寇準無可匹敵的勇氣終於達成澶淵之盟,30萬的歲幣和遷都比起來,代價簡直不值一提。(當時宋年收入1億以上,而宋當時一場中等規模的戰事所耗費的軍費就高達3000萬以上)而歷史走向證明一切,此戰之後,北宋邁向顛峰——宋仁宗朝就算稱為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顛峰,都不為過。遼國關南之地得而復失,但年三十萬歲貢再加上日後富弼允諾的二十萬,這些錢帛對於經濟拮据的契丹來講,無疑是天上掉的大餡餅。

不過契丹上下因此而與宋交好達百年之久,契丹鐵騎不再南下。此中弊利,一眼可明。

對於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個屈辱的合約,歲幣成為北宋人民沉重的負擔,但是從整個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來看「澶淵之盟」有其積極的一面它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後遼宋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有利於邊境地區的生產和發展,從長遠來看,有利於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宋遼澶淵之盟,真是北宋違約在先嗎?為什麼?

兩國再這樣耗下去都沒有好處。當時遼國蕭太后也是不想再打下去了。宋遼兩國為何定下澶淵之盟,真的沒有挽留的餘地嗎?我們知道澶淵之盟的簽訂主要是以宋國的軟弱退讓以及遼國自身的失利危機為基礎所達成的,宋國因此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和平與安定,遼國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好處,所以雙方統治者都很滿意,但是澶淵之盟的簽訂真...

澶淵之盟盟約的簽訂有什麼影響,澶淵之盟有何影響 訂立此盟約的宋朝皇帝是誰

2010 宜昌 與北宋簽訂遭淵之盟的少數民族政權是遼。澶淵之盟,當時除了極少數主戰派,滿朝上下都勸真宗要遷都避戰,真宗本來御駕親征的意圖也就此作罷。但寇準無可匹敵的勇氣終於讓他下了決心,親臨戰陣達成澶淵之盟,30萬的歲幣和遷都比起來,代價簡直不值一提。當時宋年收入1億以上,而宋當時一場中等規模的戰事...

宋遼之間,宋夏之間議和的不同點是

如何認識宋遼,宋夏的議和?答 民族之間的戰爭是中華民族內部之爭,但戰爭仍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 宋遼 宋夏的關係,雖然有戰有和,但和平相處 友好往來是民族關係的主流,是推動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重要因素。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在征服中原漢族統治者的過程中,都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內容,遼和西夏也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