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著名的少數民族是什麼族台灣省主要的少數民族是什麼?

2021-03-09 06:41:17 字數 6561 閱讀 2582

1樓:匿名使用者

高山族,是中

國台灣地區南島語系各族群的乙個統稱。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國台灣省,也有少數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區。高山族聚居地區主要在台灣中部山區、東部縱谷平原和蘭嶼島上。

高山族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以漁獵生產為輔。高山族的手工工藝主要有紡織、竹編、藤編、刳木、雕刻、削竹和製陶等。

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大體可分為泰雅、鄒、排灣三種語群。沒有本民族文字。散居於大陸的高山族通用漢語。

居住在台灣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他們口頭文學很豐富,有神話、傳說和民歌等。

2樓:匿名使用者

高山族是居住在台灣省的少數民族,也是最出名的少數民族。因地區、語言的差異,內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灣人、布農人、魯凱人、卑南人、曹人、賽夏人和雅美人等之別。

其中阿美族人數最多也最出名:

人口約14萬人。居住在花蓮北部的奇萊平原至台東、屏東恆春半島等狹長海岸平原及丘陵地區。阿美族能歌善舞,台灣較受歡迎的職棒、籃球明星有許多是阿美人。

台灣省主要的少數民族是什麼?

3樓:啊哈哈嗨

台灣省主要的少數民族有高山族,台灣島東部有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邵族、賽德克族、噶瑪蘭族(實屬平埔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

1、高山族

高山族是中國台灣地區南島語系各族群的乙個統稱。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國台灣省,也有少數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區。高山族聚居地區主要在台灣中部山區、東部縱谷平原和蘭嶼島上。

2、卑南族

卑南人,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族群分布在台灣島**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以及花東縱谷南方的高山地區。族群主要居住於台東縣境內,語言屬南島語系。

3、太魯閣族

太魯閣族 (taroko, truku) 原居住於南投縣仁愛鄉靜觀部落,十七世紀跨越**山脈遷移至花蓮縣北部。

日據時代日本文化人類學者將其列為泰雅族的亞族,經過乙個世紀的爭取,終於在2023年1月14日在台灣獲得官方承認,成為第12個台灣原住民族。

4、邵族

邵族自稱「以達邵」,跟台灣乙個大部族布農族自稱「bunun」,也是「人」的意思。主要居住在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和水裡鄉頂村的大平林。2023年8月8日中國**將其定為高山族第10族。

5、賽德克族

賽德克族是高山族的一支,分布在台灣中部及東部山區,相傳以**山脈的白石山為發祥地,數百年前部分族人陸續遷徙至花蓮縣太魯閣溪、立霧溪及木瓜溪河谷兩岸,形成「東賽德克族」(即太魯閣族);留在南投縣仁愛鄉濁水溪上游一帶的族人則稱為「西賽德克族」。

4樓:仙劍俠士

高山族分布簡況

組成台灣居民的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高山族,另一部分是大陸移民。高山族主要是在文明社會形成之前來自大陸的定居者,他們成為台灣地區最早的居民。在台灣農業社會形成和大規模開發後,隨著大陸社會變遷,越來越多的主要由閩粵移民也有為數不多的其他省份移民組成的大陸移民到達台灣。

在典型的海島型社會中,台灣形成了典型的移民社會。島內的高山族和大陸移民一起,組成了台灣居民群。高山族雖說為數不多,但一直受到各界的關心。

台灣的少數民族分為兩部分,生活在高山地區的以往稱為「高山族」,生活在平原地區的稱為「平埔族」,現在則把少數民族統稱為「原住民」。

台灣的少數民族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在中國歷史上,封建統治集團把四周未開化、半開化地區稱為「化外之地」,當地的居民也被稱為「番」,這一現象也影響到台灣。對農業社會形成後的當地台灣居民稱呼有兩種,住在山中的叫「生番」或「野番」;住在平地的叫「熟番」或「土番」。

這種稱呼並不合適,也不尊重少數民族。正是高山族各族,與後來的主要由閩粵人組成的大陸移民一起,形成台灣居民群體。

截至2023年3月,在台灣地區的2242萬總人口中,少數民族42.3萬人,佔總數的1.9%,其中平地少數民族19.

8萬人,山地少數民族22.5萬人。主要居住在花蓮縣(20.

2%)、台東縣(18.3%)、屏東縣(12.4%),其餘分散各地。

從總體上看,少數民族居住在農村的佔69.2%;都會區的佔30.8%。

1、阿美族

2、泰雅族

3、排灣族

4、布農族

5、卑南族

6、魯凱族

7、鄒族

8、賽夏族

9、雅美族

10、邵族

高山族的另乙個分支——平埔族分布簡況

平埔族生活在西部平原地區,成為台灣開發過程中的主要力量。自明末清初以來,閩粵人大批渡台,平浦各族面臨漢文化的衝擊。外來環境的變遷使得當地平浦族在生活方式與經濟發展上向閩粵移民學習。

因此雙方接觸密切,交流往來頻繁,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已經大都融合。也有一部分平浦族,因為西部平原日益激烈的土地競爭而不得不遷居,另求生存之道。比較大規模的遷徙,發生在清朝嘉慶年間。

主要是中部平埔族移居今宜蘭和埔里;噶瑪蘭移居今花蓮、台東;西拉雅族移住東部。

平埔族後裔和關於平埔族的研究工作者,為搶救平埔族和挖掘平埔族史料,做了大量工作。現存的平埔10族概況如下:

1、凱達格蘭族

凱達格蘭族原來分布在台北盆地,主要社群有32社,現存在台北附近有少數外,大都不明。

2、雷朗族

雷朗族主要分布在台北縣和桃園縣一些地區。

3、噶瑪蘭族

噶瑪蘭族生活在宜蘭平原,有20社,現住宜蘭、花蓮沿海公路沿線。

4、道卡斯族

道卡斯族生活區域是在新竹、苗栗台中的沿海平原一帶,主要社群有16社,至今還有不少。

5、巴則海族

巴則海族活動區域以豐原為中心,共有16社,現今分布在台中縣、豐原及南投埔里鎮一帶。

6、巴布拉族

巴布拉族主要活動區域是台中縣大甲溪以南、大安溪以北的海岸平原,主要居住地為南投縣埔里鎮。

7、巴布薩族

巴布薩族歷史上分布在大肚溪以南、濁水溪以北的彰化平原和台中盆地,共有7社,南投縣埔里鎮。

8、和安雅族

和安雅族他們的活動區域在台中縣霧峰鄉以南,台南縣新營鎮以北的靠山平地,共有13社,現住在南投埔里鎮。

9、西拉雅族

西拉雅族分為西拉雅、馬卡道、四社平埔等三支,以嘉南平原為主,以北回歸線以南靠山地段居住。

10、水沙連族

水沙連族主要是在日月潭附近。

在台灣的開發過程中,平埔族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平埔族是閩粵移民到達台灣時就進行交流的早期居民,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已經漢化,到日據時代大約還有3至6萬人。平埔族的語言、習俗、制度、文化大都已經改變或消失。

但是,平埔族和高山族一樣,與閩粵移民一起,在台灣的開發、建設過程中,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平浦族與閩粵移民的合作,才使得最初的開發得以成功。

5樓:匿名使用者

高山族?? 我以前聽人說原來不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鄭和來了才``可能是開玩笑吧

6樓:大莫號英

台灣少數民族統稱高山族,但族群分泰雅人、賽夏人、布農人、鄒族、魯凱人、排灣人、卑南人、雅美人、阿美人、噶瑪蘭人、太魯閣人、撒奇萊雅人和賽德克人

台灣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是什麼族

7樓:匿名使用者

台灣地區的少數民族分布

如下:高山族是居住在台灣省的少數民族。因地區、語言的差異,內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灣人、布農人、魯凱人、卑南人、曹人、賽夏人和雅美人等之別。

阿美族人口約14萬人。居住在花蓮北部的奇萊平原至台東、屏東恆春半島等狹長海岸平原及丘陵地區。阿美族能歌善舞,台灣較受歡迎的職棒、籃球明星有許多是阿美人。

泰雅族人口約9萬人。居住在南投縣埔里至花蓮連線以北地區。埔里是台灣全島地理位置中心,以盛產蝴蝶聞名於世。

排灣族人口約6萬多人。居住在屏東縣的8個山地鄉與台東縣大武太麻里鄉。排灣族內等級分明,分為頭目、貴族、勇士、平民四個等級,前三個為特殊階層。

布農族人口約4萬多人。居住在**山脈兩旁、海拔1000至2000公尺的花蓮、高雄至台東的山區,是典型的高山族。

卑南族人口約1萬多人。居住在台東平原的卑南鄉一帶,祖先包括石生的知本系統和竹生的南王系統,清朝康熙年間曾被冊封為「卑南大王」,鄰近的阿美族和排灣族都要向其納貢。

魯凱族人口約1萬多人。居住在台東縣卑南鄉、屏東縣霧谷鄉、高雄縣茂林鄉等地。

鄒族 人口約7000多人。

賽夏族人口約有7000人

雅美族人口約4000人左右。居住在距離台東外海49海哩的蘭嶼島。

邵族 人口約283人。居住在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和水裡鄉頂村的大平林。

8樓:匿名使用者

台灣最多的民族是高山族,中國民族人口最多的是漢族.

台灣省的少數民族是什麼民族? 20

9樓:匿名使用者

台灣省的少數民族有16個部族地位獲官方認可,分別是:

一、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邵族、阿美族;

二、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卑南族、賽德克族、噶瑪蘭族(實屬平埔族)、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居住在台灣島東部,達悟族居住在附屬島嶼蘭嶼。

目前存有自己語言和文化的有14個族群,總人數約50萬人,包括雅美(達悟)、阿美、噶瑪蘭、撒奇萊雅、卑南、太魯閣、賽夏、泰雅、邵、布農、賽德克、鄒、魯凱、排灣等。台灣也因此成為「人類學者研究的樂園」。

台灣少數民族部分民介紹:

一、泰雅族

泰雅族的社會組織,通常由10戶左右聚集而成一同族系的部落;其制度以核心家庭為主體,採一夫一妻制(女從夫居);將同一家係分戶另立之血族團體名為「ga ga」,並推舉同族中聲望最大的族長為頭目。

ga ga成員俱為男性,系一具共同祭祀、狩獵及犧牲分配的宗教性農業祭團;其宗教信仰即以此為基礎,而形成一種崇拜祖靈的超自然信仰。

傳統的泰雅族社會以狩獵及山田燒墾為生,聚落以集居式的村落為主。大體而言,泰雅族的社會組織可以分成下列四個團體:

(一)部落組織

其部落的形成以血緣為基礎,以父系為中心,由諸兄弟形成聯合家族,財產與房舍共同擁有。由具聰明英勇有才智,有領導能力的人擔任部落領袖,當部落有重大事情時,則由頭目召集長老會議以決策(泰雅社會中原來沒有頭目,是日本侵台時期日本人為其治理方便而產生的。)

(二)祭祀團體

有共同祭祀物件的家庭組合,如為了祖靈祭之進行而組成的團體。

(三)共負罪責團體(gaga)

是共同遵守誡律和規範的團體。泰雅人稱之為gaga(一般稱為祭團), gaga是一種社會規範,是泰雅人日常生活、風俗習慣的誡律,也是最具有約束力與公權力的團體,可以算是泰雅社會中行為道德與社會律法的最高維護與審判者。

(四)狩獵團體

同乙個獵團,集體狩獵時大家分工合作共勞共食共享。

這四個團體的成員有互相重疊的特質,在不同部落,祭祀團體可能大於狩獵團體,其他的部落可能狩獵團體大於任何乙個團體。各地的差異性頗大,無法一概而論。在這四個團體當中,由於gaga的性質最特別,也在學界當中獲得最多的關注,成為不少學者的研究議題。

二、賽夏族

賽夏族(saisiyat),台灣先住民族,分布在台灣北部**山脈西側,新竹、苗栗兩縣交界的山區,受泰雅族以及客家文化影響很深,以矮靈祭聞名。以鵝公髻山和橫平背山的脊線分為南北兩群:北部群與泰雅族雜居(新竹縣五峰鄉);南部群與客家人雜居(苗栗縣南庄鄉)。

(一)賽夏族語言

賽夏族的語言分南北二方言群,據語言學家推測是較古老的南島語言,可能出現在台灣的時間較早。為了適應當地社會環境,賽夏人大部份會講國語、甚至以此種語言為日常用語,自我族群的語言反而日漸淡忘,但因**意識到各族群語言之重要性,開始推動「族語認證」才逐漸復原本賽夏語的使用人數。

(二)賽夏族衣飾建築

衣飾以麻布自己紡織為主,背心由兩張麻布二折而縫成,前後夾織花紋(在織的過程中,夾入不同色彩的織線,構成幾何形花紋)頭上有黑頭巾,上衣為長達膝部的對襟上衣,由兩幅麻布對折背部縫合,前面對開。

腰裙男性為丁字帶,女性則以深色棉布製成的綁腿布,通常會在下緣綴以小鈴。其他還有臂、腿、腕、頭飾、腰飾等。

賽夏族的住家多位在山腹坡地或小台地上,因為居住在樹木和竹林盛產地,因此建築材料多為竹、木為主樹藤為輔。

三、布農族

布農族(bunun),亦譯布嫩族,台灣原住民的乙個族群,主要居住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上。布農人是台灣的原住民當中,人口移動幅度最大、伸展力最強的一族。

布農族傳統的年月觀念是依著小公尺的成長而劃分的。對於農事或狩獵行事的時間,布農族依著植物的枯榮與月亮的盈缺來決定。布農族是乙個充滿想像力的民族。族群特質為:

(一) 渾然天成的和音:布農人和音唱法是無所不在的,凡飲酒歌、祭槍歌都以和音的方式來表現。就連

四、五歲的小孩,都能以和音的方式唱誦布農族的歌謠。

(二) 沒有頭目,以家族長老為首的社會組織:除了一年一度的射耳祭及爭戰以外,布農人的社會運作大體以家族為乙個完整的單位,兩家族的長老又是事務的決策者,在家族中的地位頗受人尊崇。

(三) 合奏的樂器演奏方式:布農族不僅儲存了多樣的傳統樂器演奏,不同樂器或相同樂器合奏也時有耳聞。

(四) 富象徵意義的生活態度:

1、月圓-豐收的意象。

2、月缺-消失的象徵(除蟲、除草)。

3、打陀螺-小公尺快速生長的含義。

4、盪鞦韆-小公尺長得與鞦韆一樣高。

(五) 小公尺的擬人化:小公尺有靈魂、有五官、可移動,因此對它特別敬重。亦有父粟與子粟之分。父粟有五個耳朵,管理子粟的成長。

臺灣的少數民族只有高山族嗎?有什麼歷史記載嗎

臺灣的少數民族好像就只有高山族,不過,歷史上關於這個的記載雖有,但好像不是非常多 臺灣的少數民族不止只有高山族,還有原住民和平埔族。這個是很多史劇裡都有所表現。臺灣的少數民族好像確實是只有高山族,目前也沒有其它民族的出現,歷史上也沒有什麼記載,能夠提供的資訊也非常的少。說的在高原生活的稱為,高山族 ...

這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服裝,這個是什麼少數民族的服飾

沒有 別人怎麼回答?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56種服裝。建議重新提問一下,並配上 這樣芝麻才能幫到你。這個是什麼少數民族的服飾 啊啊,這是瑤族的傳統服飾。廣西也是瑤族的聚居地,尤其是桂林一代很多,南寧當然也不少,所以你可以在那裡的民俗館看到。樓上的講是貴州布依族服飾,其實倒有一點像貴州苗族的日常簡單服...

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是什麼族?

黑龍江的赫哲族。大約有幾千人吧望採納。珞巴族,在中國範圍內約2300人。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是哪乙個 2010年 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塔塔爾族有3556人,是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塔塔爾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天山北部地區,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昌吉回族自治州 烏魯木齊市等地區人數較多,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