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書屋》是哪三味

2021-03-08 18:08:43 字數 4604 閱讀 7922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味書屋」因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名篇而廣為人知。關於「三味」的含義有多種說法,本文作者是當年執教於「三味書屋」的壽鏡吾先生之孫,關於「三味」的含義,他的解釋可能更能體現「三味」的本義。

三味書屋原是我祖上教授私塾的一間書屋,關於三味書屋中「三味」的含義,我想談一些實況,以供參考。

「三味書屋」的由來

我先祖定居紹興後,至我高曾祖父壽峰嵐時,在紹興偏門外鏡湖邊開了個「壽同公升」酒店,以釀酒為業。後因地方**及地霸的敲詐勒索,最終使酒坊的經營難以為繼,只好關門歇業。於是峰嵐公便萌發了設立私塾興辦學堂的想法,一為生計,二使子孫不再行工經商。

為了走好辦私塾、興學堂的道路,峰嵐公首先延請名師到家坐館,給兒子壽韻樵講授古籍和書法等。韻樵公潛心研習,日後不但曉通文墨,在書法上也苦練有獲。嗣後,韻樵公又為兩個兒子壽舟墀、壽鏡吾請師講學。

學業有成後都以坐館教書為生(壽鏡吾即秉承祖業在三味書屋開辦私塾終身執教,被魯迅尊稱為「壽老先生」)。

由於深諳官場腐敗,宦海險惡,峰嵐公立下規章,在三味書屋裡只教授《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等古人留下的文學古籍,不准教授試帖詩、八股文一類考取科舉功名所需的知識內容。也就是說,三味書屋不是為清朝培養當官人才而設。這一良苦用心當時必然不能外道(更不可能見諸文字記載),不過峰嵐公授意兒子壽韻橋(即雲巢公),把原來購買房屋時所帶一塊「三餘書屋」匾上的「餘」字改為「味」字時,就闡明了此「三味」之義:

「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將這三句話作為私塾的教學方針,並要以此為世代相傳的祖訓家規。要子孫認真遵守,更不許子孫去當清朝的官。

要甘當老百姓,憑自己勞動做人,要甘於過清苦的生活。應該說,兒孫們很好地遵守了峰嵐公的這一宗旨,壽氏此後數代沿襲的書香門第中,像我祖父鏡吾公和我父親壽澗鄰這兩位長輩,都只考取了縣上的秀才,取得當私塾老師的資格後,就不再參加科舉考試,終身執教於「壽家門臺」內。我的伯父壽孝天也只考取到舉人為止,不再圖謀其它功名,雖然據其淵博的學識,謀取職位走當官的道路,是輕而易舉之事。

然萬物皆變,事難預料,壽氏家族中仍然出了個不願遵守祖訓的子孫,雲巢公的乙個孫子,也就是我的親叔父壽洙鄰想走另一條路。他熱心參加科舉。並在考期將到之時,逃出父親為阻止他應考而設的禁閉室,從關他樓上的窗戶懸繩而出,逃出應考。

最後還得了朝考一等第一名,被任命為吉林農安縣的知縣。這一違背祖訓之舉,大大地激怒了我祖父,罵其「不孝」,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表示從此不認這個「不肖兒子」。祖父的「三味精神」之強烈,可見一斑。

關於三味書屋中「三味」的多種說法

如前所述,「三味」的原意「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中,即包含了祖上創辦私塾時的宗旨,雖是必須遵循的家規,卻因其反清意識絕不可對外洩露的。三味書屋因由魯迅引起人們注意後,自然對「三味」的含義產生了興趣。當有人問及壽洙鄰時,彼以「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答之,也就是以三種味道來形容讀三種古籍作為解釋。

但此說令許多人感到難以信服和認同。因為典出《三國志·董遇傳》中的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

」原本就是旨在教人珍惜光陰,勤奮讀書的意思,何必又要改「三餘」為「三味」,用味道來形容古籍來勸人讀書呢?還有人懷疑像壽鏡吾這樣一位飽學秀才———「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魯迅語),怎麼會用「餚饌」、「肉醬」之類來形容讀書?(醢系肉或魚剁的醬)如果是飯館或酒館的匾還說得過去,用作書屋之匾,這解釋似乎牽強了。

另外也有考證「三餘」為「公餘、飯餘、茶餘」的,更有引經據典,**到宋代李淑《邯鄲書目》中的:「詩書味之太羹(古代祭祀時用的肉汁)、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書三味。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一塊「三味」的匾被演繹出五花八門這麼多的味道,這恐怕是先祖們始料未及的。

歲月流遷,光陰似箭。看到這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狀況,我感到應該闡明真相。而如今也不必再墨守家規,對祖訓三緘其口了。

於是我投書《紹興魯迅研究專刊》詳述了我自幼在「三味書屋」裡接受啟蒙教育以來,耳濡目染所了解的一切。尤其是我祖父鏡吾公、父親壽澗鄰、伯父壽孝天不止一次所訓告「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的「三味精神」,自幼便在我腦海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象。

「三味」的本義不應掩蓋

在探索三味的含義中,不少仁人付出了艱辛努力,進行調查和分析,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歸結到勸人珍惜光陰和認真讀書,種種解釋都無可厚非。但此三味非彼三味也,從尊重史實的角度出發,我覺得應實事求是還「三味」本義,而不應任之以訛傳訛,甚至演變到掩蓋了三味書屋的創辦形成和發展、辦學宗旨,以及坐堂執教人等等的本來面貌。

學海無涯,探索亦無止境。近日我從浩如煙海的方志古籍中,又了解到有關「三味」新的情況,茲補記於下:清初順治年間一位官至文林郎的甘肅人士「王瞭望」,因不堪宦場傾軋而辭官隱居鄉間,晚年曾為人題寫過一幅中堂和兩條對聯,在那幅中堂上赫然寫的竟也是「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

推算起來,要比三味書屋的形成早160多年!可見,由鏡吾公口授家傳下來的這三句祖訓確有出處。想必是當初韻樵公曾見到過,心有靈犀相通而引起同感,遂借來用作「三味」的內容。

2樓:守望

三味書屋原是我祖上教授私塾的一間書屋,關於三味書屋中「三味」的含義,我想談一些實況,以供參考。

「三味書屋」的由來

我先祖定居紹興後,至我高曾祖父壽峰嵐時,在紹興偏門外鏡湖邊開了個「壽同公升」酒店,以釀酒為業。後因地方**及地霸的敲詐勒索,最終使酒坊的經營難以為繼,只好關門歇業。於是峰嵐公便萌發了設立私塾興辦學堂的想法,一為生計,二使子孫不再行工經商。

為了走好辦私塾、興學堂的道路,峰嵐公首先延請名師到家坐館,給兒子壽韻樵講授古籍和書法等。韻樵公潛心研習,日後不但曉通文墨,在書法上也苦練有獲。嗣後,韻樵公又為兩個兒子壽舟墀、壽鏡吾請師講學。

學業有成後都以坐館教書為生(壽鏡吾即秉承祖業在三味書屋開辦私塾終身執教,被魯迅尊稱為「壽老先生」)。

由於深諳官場腐敗,宦海險惡,峰嵐公立下規章,在三味書屋裡只教授《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等古人留下的文學古籍,不准教授試帖詩、八股文一類考取科舉功名所需的知識內容。也就是說,三味書屋不是為清朝培養當官人才而設。這一良苦用心當時必然不能外道(更不可能見諸文字記載),不過峰嵐公授意兒子壽韻橋(即雲巢公),把原來購買房屋時所帶一塊「三餘書屋」匾上的「餘」字改為「味」字時,就闡明了此「三味」之義:

「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將這三句話作為私塾的教學方針,並要以此為世代相傳的祖訓家規。要子孫認真遵守,更不許子孫去當清朝的官。

要甘當老百姓,憑自己勞動做人,要甘於過清苦的生活。應該說,兒孫們很好地遵守了峰嵐公的這一宗旨,壽氏此後數代沿襲的書香門第中,像我祖父鏡吾公和我父親壽澗鄰這兩位長輩,都只考取了縣上的秀才,取得當私塾老師的資格後,就不再參加科舉考試,終身執教於「壽家門臺」內。我的伯父壽孝天也只考取到舉人為止,不再圖謀其它功名,雖然據其淵博的學識,謀取職位走當官的道路,是輕而易舉之事。

然萬物皆變,事難預料,壽氏家族中仍然出了個不願遵守祖訓的子孫,雲巢公的乙個孫子,也就是我的親叔父壽洙鄰想走另一條路。他熱心參加科舉。並在考期將到之時,逃出父親為阻止他應考而設的禁閉室,從關他樓上的窗戶懸繩而出,逃出應考。

最後還得了朝考一等第一名,被任命為吉林農安縣的知縣。這一違背祖訓之舉,大大地激怒了我祖父,罵其「不孝」,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表示從此不認這個「不肖兒子」。祖父的「三味精神」之強烈,可見一斑。

關於三味書屋中「三味」的多種說法

如前所述,「三味」的原意「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中,即包含了祖上創辦私塾時的宗旨,雖是必須遵循的家規,卻因其反清意識絕不可對外洩露的。三味書屋因由魯迅引起人們注意後,自然對「三味」的含義產生了興趣。當有人問及壽洙鄰時,彼以「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答之,也就是以三種味道來形容讀三種古籍作為解釋。

但此說令許多人感到難以信服和認同。因為典出《三國志·董遇傳》中的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

」原本就是旨在教人珍惜光陰,勤奮讀書的意思,何必又要改「三餘」為「三味」,用味道來形容古籍來勸人讀書呢?還有人懷疑像壽鏡吾這樣一位飽學秀才———「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魯迅語),怎麼會用「餚饌」、「肉醬」之類來形容讀書?(醢系肉或魚剁的醬)如果是飯館或酒館的匾還說得過去,用作書屋之匾,這解釋似乎牽強了。

另外也有考證「三餘」為「公餘、飯餘、茶餘」的,更有引經據典,**到宋代李淑《邯鄲書目》中的:「詩書味之太羹(古代祭祀時用的肉汁)、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書三味。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一塊「三味」的匾被演繹出五花八門這麼多的味道,這恐怕是先祖們始料未及的。

歲月流遷,光陰似箭。看到這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狀況,我感到應該闡明真相。而如今也不必再墨守家規,對祖訓三緘其口了。

於是我投書《紹興魯迅研究專刊》詳述了我自幼在「三味書屋」裡接受啟蒙教育以來,耳濡目染所了解的一切。尤其是我祖父鏡吾公、父親壽澗鄰、伯父壽孝天不止一次所訓告「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的「三味精神」,自幼便在我腦海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象。

「三味」的本義不應掩蓋

在探索三味的含義中,不少仁人付出了艱辛努力,進行調查和分析,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歸結到勸人珍惜光陰和認真讀書,種種解釋都無可厚非。但此三味非彼三味也,從尊重史實的角度出發,我覺得應實事求是還「三味」本義,而不應任之以訛傳訛,甚至演變到掩蓋了三味書屋的創辦形成和發展、辦學宗旨,以及坐堂執教人等等的本來面貌。

學海無涯,探索亦無止境。近日我從浩如煙海的方志古籍中,又了解到有關「三味」新的情況,茲補記於下:清初順治年間一位官至文林郎的甘肅人士「王瞭望」,因不堪宦場傾軋而辭官隱居鄉間,晚年曾為人題寫過一幅中堂和兩條對聯,在那幅中堂上赫然寫的竟也是「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

推算起來,要比三味書屋的形成早160多年!可見,由鏡吾公口授家傳下來的這三句祖訓確有出處。想必是當初韻樵公曾見到過,心有靈犀相通而引起同感,遂借來用作「三味」的內容。

三味書屋是哪三味,三味書屋是指哪三味?

魯迅先生有篇著名的散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但是許多人專並不了解,文屬中所寫的三味書屋的 三味 的含義。三味書屋的三味有三種說法 1 前人對讀書感受的一種比喻,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種體驗合稱為 三味 2 三味 出自宋代李淑 邯鄲書目 詩書味之太羹,史為...

為什麼叫三味書屋《三味書屋》的含義是什麼

1 三味是以三種味道來形象地比喻讀詩書 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 x h i 醢系肉或魚剁的醬 2 簡介 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也是魯迅12歲至17歲求學的地方位於都昌坊口11號。塾師壽鏡吾 晚署鏡湖 是一位方正 質樸和博學的人。他的為人和治學...

《三味書屋》的作者

三味書屋 吳伯肅三味書屋從前是乙個書塾,魯迅小時候在那裡讀過書,現在是紹興魯迅紀念館的一部分。書屋正中的牆上掛著一幅畫,畫著一棵古松,樹底下臥著乙隻梅花鹿。畫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張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從前的樣子,放著筆墨紙硯和一把戒尺。學生的書桌是從自己家裡搬來的,分列在四面,魯迅的那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