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字型簡介

2021-03-08 16:57:45 字數 5186 閱讀 9620

1樓:匿名使用者

大篆:大篆,也稱籀(zhòu)文。因其著錄於字書《史籀篇》而得名。大篆的真跡,一般認為是「石鼓文」。

石鼓文具有遒勁凝重的風格。字型結構整齊,筆畫勻圓,並有橫豎行筆,形體趨於方正。筆勢圓整。

線條比金文均勻,線條化達到完成的程度,無明顯的粗細不均的現象。形體結構比金文工整,開始擺脫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塊漢字的基礎。同一器物上幾乎沒有異體字。

字型繁複,偏旁常有重疊,書寫不便。

小篆: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

通行於秦代。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但由於其字型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為其筆畫複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新增曲折,印章刻製上,尤其是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一直採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偽技術出現。康熙字典上對所有的字還注有小篆寫法。

楷書(行楷,正楷):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頫)等。學書法有這一種說法:

「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為小楷,以鍾王為法」。

行楷_——近似行書的楷書。

草書(行草,狂草):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書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行草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

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礎上將點畫連綿書寫,形成「一筆書」,在章法上與今草一脈相承。狂草的成就,是唐代書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現。代表人物是張旭和懷素。

隸書:隸書是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

行書 :

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

2樓:匿名使用者

篆書字型

所謂「甲骨文書法」,大抵有兩層意思。

一是指以商周甲骨文本型結構、書法特徵為宗,加以工整地摹寫而成的書法作品。這類作品可以按照需要集古字以組合為新句子。內容是新的,字卻如同三千年前殷人的入筆文字一般饒富雅趣。

但是甲骨文總共才二千多字,其中還有不少尚未釋出的怪字(特別是人名、地名),真正派上用場的不是很多。因此一旦遇到甲骨文中沒有的字,而所書寫的對聯、題詞中又無法代替,就只好進行偏旁拆零,自己拼接了;再拼不出,就要到金文等其他古文本里去討救兵。進行這項創作的首要人物是羅振玉。

另一層意思是指借鑑甲骨文特徵加以自行創作的現代書法作品。他們將甲骨文視作一種靈感,僅僅是藝術創作中的一點啟示,而並不在於追求「形似」。因此,他們並不嚴格按甲骨文的書法特徵去寫,可能是綜合了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等多種古文本的特點而創作。

這樣的書法藝術與古文本學雖有關係,但不是亦步亦趨。

中國先秦伏羲氏時期,就產生了文字。考古學家論證是在龜甲、獸骨上刻畫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吉凶禍福,故稱"卜辭"。

但其已具備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要素:用筆、結構、章法等。殷周時期,鑄刻在鐘鼎彝器上的銘文即金文又稱"鐘鼎文"廣泛流行。

秦始皇大統後,統稱為"小篆",也稱 "秦篆",所謂篆書,其實就是掾書,就是官書。是一種規範化的官方文書通用書法體。

篆體又分為:

大篆:大篆,也稱籀(zhòu)文。因其著錄於字書《史籀篇》而得名。

大篆的真跡,一般認為是「石鼓文」。石鼓文具有遒勁凝重的風格。字型結構整齊,筆畫勻圓,並有橫豎行筆,形體趨於方正。

筆勢圓整。線條比金文均勻,線條化達到完成的程度,無明顯的粗細不均的現象。形體結構比金文工整,開始擺脫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塊漢字的基礎。

同一器物上幾乎沒有異體字。字型繁複,偏旁常有重疊,書寫不便。

小篆: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

通行於秦代。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但由於其字型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為其筆畫複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新增曲折,印章刻製上,尤其是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一直採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偽技術出現。康熙字典上對所有的字還注有小篆寫法。

楷書(行楷,正楷):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頫)等。學書法有這一種說法:

「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為小楷,以鍾王為法」。

行楷_——近似行書的楷書。

草書(行草,狂草):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書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行草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

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礎上將點畫連綿書寫,形成「一筆書」,在章法上與今草一脈相承。狂草的成就,是唐代書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現。代表人物是張旭和懷素。

懷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刻苦臨池,採蕉葉練字,木板為紙,板穿葉盡,禿筆成冢,其後筆走龍蛇,滿紙雲煙,王公名流也都愛結交這個狂僧。

隸書:隸書是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

行書 :

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

《蘭亭序》是東晉右軍將軍王羲之51歲時的得意之筆,記述了他與當朝眾多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雅集蘭亭、修稧事也的壯觀景象,抒發了他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嘆。崇山峻嶺之下,茂林修竹之邊,乘帶酒意,揮毫潑墨,為眾人詩賦草成序文,文章清新優美,書法遒健飄逸。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宋代書法大家公尺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

楷書字型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

」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今,長盛不衰。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字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點)、「掠」(長撇)、「啄」(短撇)、「提」(直 鉤)等筆畫,使結構上更趨嚴整。

如《武威醫簡》、《居延漢簡》等。楷書的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是字型中的楷模,所以稱為楷書,一直沿用至今。

楷書有楷模的意思,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六朝人仍習慣地用著它,例如羊欣《採》文,王僧虔《論書·韋誕傳》中雲:「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

」那是「八分楷法」的簡稱。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書之名,其內容顯然和古稱是不一樣的,名異實同和名同實異之例,大概有以上這些。

楷書是我國封建社會南北魏到晉唐最為流行的一種書體。在楷書產生之前,我國的書法已產了大篆、小篆和隸書三種書體。大篆是相對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本統稱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戰國時期除秦國之外的六國文字。

小篆是秦統一中國之後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其他諸侯國文字,為便於書寫而刪繁就簡、規範統一的,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初的規範化書體。隸書是繼小篆之後出現的又一代表性書體,它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產生的。隸書的產生是漢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義不僅在於漢字從此走向了符號化,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和審美趨向,從而為楷書書法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並進而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開闢廣闊的天地。

於是在秦漢年間千姿百態的書法園地中,就直接孕育出了楷書(當時稱為隸書,即輔佐小篆,書寫更快捷)書法藝術。遵循其規律,將中國楷書的發展史分為四個時期:即楷書的萌芽期——秦漢,楷書發展期——魏、晉、南北朝,楷書繁榮期——隋、唐、五代,楷書守成期——宋、元、明、清。

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這裡的楷書實際上是指王次仲所創的八分書,而不是今天所謂的楷書。

另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

燕書字型

燕書,是當代書法家馬永安所創,是一種新書體。

3樓:匿名使用者

1,篆書

「篆書」是一種呈現曲直相映樂趣的文字。廣義的篆書,包括甲古文及金文,此處的篆書特別只大篆及小篆。一般將秦以前的古文及籀文稱之為「大篆」,而由李斯整理出來的文字稱之「小篆」。

2,隸書

「隸書」的出現,是為了因應日益繁複的文書處理。為適應快速書寫的要求,秦獄吏程邈作出了這種方廣字型,改變了篆書的結構,強調橫平豎直、間架緊密。隸書寫起來比篆書方便很多,為後代子孫節省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在學術上亦具有極大的價值。

3,楷書

「楷書」是在漢朝時以隸書字型作楷法加以改進的書體,今人稱之為正楷。由於楷書寫起來又比隸書方便,因此漢朝人民都採用它以適應實際生活的需要;楷書至唐代大盛,書家如顏真卿,以雄健恢弘的氣勢獨樹一格,影響後世甚鉅。

4,行書

「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方不如隸書,圓不如篆書,換言之就是楷書的變體,因寫起來像人行路,故稱行書。一般認為行書起於東漢劉德公升,至魏初鍾繇稍變其異,二王造其極,行書乃大行於世。行書寫起來十分方便,能達到赴速應急的目的。

歷代有名的行書作品多如恆河沙數,而尤以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為第一書跡。

5,草書

「草書」的名目相當多,如草篆、草隸、狂草等,其結構省簡、筆劃糾連,書寫流暢迅速,不易識別;然而也由於有以上的特點,故有「書已盡而意不止、筆雖停而勢不窮」之妙。在五種書體中,草書是最具抽象藝術特質的。歷代能草書者,如東晉王獻之、唐代懷素以及近代的于右任等,均能亂中有緒,獨樹一格。

這是什麼書法字型,這個書法字型是什麼體

是 科技引領 四個字嗎?這是行書,或者說行楷 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 是行楷 不是王羲之的 你好 因為我是學過書法的,上面的四個大字應該是行楷,至於其他的字是唐朝歐陽詢的歐體演變或者說是改變的。現在書上的正楷字的前體都是歐體。希望答案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答案滿意別忘啦給好評哦。這是什麼書法字型?這是什麼...

有關書法的簡介,有關書法的資料簡介

中國書法是用毛筆書寫漢字的一門獨立的藝術。中國的方塊字 即漢字 是世界上三種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餘的兩種,一是蘇瑪利亞人和巴比倫人的楔形文字,一是古埃及的圖畫文字。這兩種文字後來都中斷了,唯獨中國的漢字一直發展延續至今。如果從一九五九年出土的山東大汶口文化和西安半坡仰韶文化的陶器文字算起,迄今已有六...

這個書法字唸什麼,這是什麼書法字型?

簾,簾的舊體字,讀li n,釋意如下 用 布 竹子 葦子等做成的起遮蔽作用的東西 竹簾 窗簾 布簾 門簾。店鋪掛在門前作為標誌的旗子 酒帘。簾的行書繁體字,簾 拼音 li n 這是什麼書法字型?這是什麼書法字型的答案是行書。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是介於楷書 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它不像草書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