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金融危機的原因有那些

2021-03-08 10:00:24 字數 5802 閱讀 1097

1樓:核心觀點

金融危機,是指乙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房地產、土地(**)、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週期的惡化

1.本次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金融危機原因:信用擴張,虛擬經濟引起的經濟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

次貸危機是導火線.實際次貸債券只有6000億美元,引發了這麼大的金融危機,全是由於跟風即人們的心理預期造成的.羊群效應,它是指市場上存在那些沒有形成自己的預期或沒有獲得一手資訊的投資者,他們將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

理論上羊群效應會加劇市場波動,並成為領頭羊行為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下述案例中燒餅就是領頭羊.在現實經濟中,次貸房貸是領頭羊

2.從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這裡原創乙個案例: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乙個,每天產值40元.

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燒餅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某一天,發現購買來的燒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發霉,就趕快拋售掉,哪怕**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燒餅店裁員了(只要每天40個燒餅就可以了)--失業;燒餅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

3.在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過程中,金融機構的金融槓桿和金融衍生品的發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層次

(1)超前消費長期積累釀成的惡果。美國長期盛行超前消費,鼓勵人民買房子、買汽車、買高檔消費品,銀行為追求高額利潤,向居民發放這樣那樣的信用卡,鼓勵超前消費。「用明天的錢為今天享受」。

「讓美夢提前到來,讓美夢成真。「能掙會花是時代的驕子」。說得天花亂墜,這種超前消費,在若干年中也曾帶來暫時的繁榮。

但這種預支未來購買力的行徑,畢竟是「寅吃卯糧」,存在泡沫,一時的繁榮,帶有虛幻的色彩。一旦經濟不景氣,出現大批失業者,還不出欠款,消費者的支付能力急劇下降,美國次級債凸顯於世人面前,銀行呆帳成堆,一些投資銀行面臨破產境地。

(2)美國的銀行為高薪所累。美國銀行業長期來養尊處優,似乎是「天之驕子」。高層領導皆是高薪,年薪數百萬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領階層年薪也達數十萬美元。

銀行業長期來由於借貸額巨大,獲利甚豐,掩蓋了矛盾,儘管年復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過得去。一旦債務人難以償付債款,出現成批呆帳,形成三角債。銀行始則周轉不靈,繼則鉅額虧損。

於是大批裁員。若認真反思,高薪是過多地享用經濟成果,含有剝削因素。或者說是一種「竭澤而漁」、「殺雞取蛋」的愚蠢之舉。

(3)美國目前缺乏新興的產業。美國多年來常有新興的產業引領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航空業、電子通訊業。

如電腦的硬體軟體、手機曾遙遙領先當許多國家尚處於萌芽狀態,美國則已面廣量大地形成產業。但近十年來,美國這些領先的產業已處於徘徊狀態,而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迅猛追趕,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業發展神速,美國的優勢相對削弱,或者說正在逐漸失去優勢。

5.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對於中國影響,國家外匯儲備部分損失了,出口困難了,經濟增長減緩,失業增加,人們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市場蕭條.嚴重時會引起政局不穩定.

比起歐洲國家(如美國底特律汽車城已經是蕭條得很了),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衝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70多家銀行趨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系統執行良好,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長。同時,國家也在通過擴張財政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40000億拉動內需等措施,現在又進行了人民幣匯率的下調,如果各項巨集觀經濟措施實施有效,對於中國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能夠緩解. 根據現在的經濟資料看,過了5月就會好轉 ,而國際上則會長一些,要緩解至少3年時間,3年之後經濟才會緩解.

因為接下來的金融危機波及的商業銀行,需要3年左右時間調整,由金融危機影響的經濟發展則會在3年左右時間恢復.

2樓:匿名使用者

過度負債是根本誘因

距離美國雷曼兄弟投資銀行崩盤事件已有6年,但全世界依然沒能為導致金融危機的根本誘因——過度負債——找到解藥。多數經濟學家、央行銀行家和監管者們非但沒能**危機的到來,甚至還相信持續保持低通脹就能確保金融穩定。2023年春季的官方**既沒有預見緩慢復甦的到來,也不知道原本侷限在美英兩國的危機竟會迅速在歐元區引爆。

缺乏遠見的乙個原因就是那種對金融創新不加分辨的推崇;另乙個原因是歐元區內在的結構性缺陷。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持續積累了數十年的高負債,而且私人部門甚至比公共部門更多。

正如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所描述的那樣,債務可以推動過度投資的不斷迴圈。愛爾蘭和西班牙的房地產泡沫正是由來於此。債務還能推動現有資產**的上公升與**:

過去幾十年的英國住宅市場就是最好例證。當年景好的時候,不斷提公升的槓桿會讓潛藏的問題看似不復存在。事實上,在美國人正在遭遇實際工資水平停滯或者**之時,次級貸款反而使他們產生了虛幻的財富增加之感。

但在危機後的經濟下行區間,累積的債務就會起到乙個強大的遏制作用,因為過度槓桿化的企業和消費者都減少投資和消費以償還貸款。

因此,私人部門槓桿水平以及公共債務負擔都應作為關鍵金融變數來對待。經濟學理論以及相關政策在危機爆發前對這兩個變數的無視就是最重大的失誤,而許多國家的人民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如果我們不去面對那個自由金融市場可以催生有害槓桿水平的根本現實,就等於沒有從2023年危機中汲取最重要的教訓。

——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前主席阿代爾·特納

銀行業對風險的管制不足

金融危機的主要癥結首先是銀行業對風險的管制不足,使許多貸款在金融體系中氾濫,拖累了整個銀行系統。

其次是小部分投機者暗中操縱**和資源分配,扭曲了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市場原則,使小部分群體受益。一旦資本主義存在的漏洞被人利用,就會演變成乙個大問題。

——新加坡大華銀行經濟分析師全德健

經濟脆弱性帶來政治脆弱性

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為各國經濟帶來了深重災難,直接導致了失業率公升高、貧困增加和社會穩定性、安全性降低。但面臨這種金融亂局,新興經濟體、尤其是金磚國家表現出了極大的免疫力。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提出了以拉動內需增長為基礎、反週期的巨集觀調控政策,有效地緩解了經濟活動的波動性。

由此可見,經濟的脆弱性帶來了政治的脆弱性,國際政治關係的變化在此大背景下悄然到來。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快速發展,面對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傳統大國,國際話語權增加,政治上的自主性增強。這些國家抓住機遇,尋求更平等地治理世界的制度。

從另一方面來說,金融危機讓世界重新反思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巴西等國開始重整製造業發展。巴西「去工業化」問題已經引起了不少經濟學家的高度重視,**加大力度從政策和資金上扶持本國製造業復甦,既要擴大規模,又要在高新尖技術領域有所突破。

——巴西經濟學家路易斯·愛德華多·梅林

新興經濟體成為全球經濟復甦重要引擎

應對危機所需的政策反應變得更為複雜

5年後反思這場金融危機,老的教訓是,過度槓桿化推動的經濟增長最終將導致危機和長時間的經濟下滑。新的發現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經濟的規模和重要性大大提高。

中國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也是其他新興經濟體增長的重要拉動力;第二,如今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相互關聯性比以往更強。這意味著乙個地區的危機會擴散到其他地區,成為更廣泛範圍內破壞穩定的因素。

因此,應對危機所需的政策反應就變得更為複雜,做出正確反應也更加困難。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麥可·斯賓塞

減少財政赤字需要下苦功夫

金融危機持續到現在已經5年,現在許多國家已經出現復甦跡象,但過於樂觀為時尚早。我認為,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太大,以至於兩三年後世界才有可能走出其陰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許多發展中國家盲目借債,導致國家負擔嚴重而產生債務危機,現在這種情況又在某些歐洲國家上演,這些國家為了減少財政赤字需要下苦功夫。

近期在聖彼得堡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一直在努力尋找走出經濟危機的「藥方」,眾多建議的可行性和最終效果還有待時間檢驗。

——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弗拉基公尺爾·達維多夫

資本主義週期性危機的體現

本輪經濟危機已走過5年,現在分析其原因可以看出,國際壟斷資本的金融投機和金融掠奪是造成本輪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氾濫,各國**放鬆金融管制,金融市場過度投機和全球金融體制不健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金融泡沫持續膨脹,世界經濟結構嚴重失衡。這既是美國經濟體制弊端的產物,也是資本主義發展新階段即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或新自由主義發展階段的一次總危機,是資本主義週期性危機的體現。

——南非工業開發公司研究與資訊部主任馬亞

暴露資本主義制度性弊端

對於這場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人們在不同時期、不同立場上給出了不同的解釋,如全球經濟失衡說、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失衡說、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失衡說、金融家貪婪說、國際貨幣體系缺陷說、巨集觀經濟政策失誤說等等。無疑,這些解釋都有其內在的合理性。但我認為,這場危機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資本主義制度性弊端。

表面看來,這場危機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危機,其突出特徵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消費過度所引發的債務危機,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產過剩與消費不足。然而,在這種負債消費的背後是由發達國家所主導的不合理的國際分工體系。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生產與消費已經不再侷限於本國之內。國家之間的分工、產業內的分工、產品內的分工影響著一國的生產與消費能力。更重要的是,不同國家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以及相對應的制度規則安排決定了他們的生產與消費能力。

這和封閉狀態下一國的產能過剩與消費不足形成重大區別,而現行的國際分工體系基本上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

在國際分工的產業鏈中,發達國家長期處於頂端,並從中獲得巨大收益。以蘋果平板電腦為例,2023年的市場售價為499美元,其中蘋果公司獲得的收益佔30.1%,分包商(主要在發達國家)佔17.

6%,原材料與零部件成本佔30.9%,批發與零售佔15%,剩餘為勞動力成本。作為平板電腦的組裝者中國只佔總價值的1.

6%。如果這只是實體經濟內的分工格局的話,那麼在全球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分工中,發達國家因主導金融業而獲得的收益更大。這就是為什麼多年來發達國家把低端製造業、低端服務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原因所在。

國際分工與發達國家負債消費之間的另乙個聯絡機制是不合理的國際貨幣體系,即發達國家是世界貨幣的持有者,如美元、歐元。以美國為例,多年來美國一直有鉅額的**逆差。對美國有順差的國家積累了大量的美元儲備,之所以他們願意這樣做是因為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

這些國家所積累的美元儲備並不能在本國流通,只能重新回流到美國,購買美國的國債及其他美元資產。這樣做的後果是,一方面壓低了美國的長期利率,美國人可以分享低利率的優勢,從事負債消費,購買房屋和有價**;另一方面,資本流入推高了美元資產的**,美國消費者可以通過財富效應進一步獲益。換言之,順差國的資本回流為美國的負債消費奠定了基礎,當然也間接鑄成了資產泡沫。

美國人的負債消費進一步擴大了美國的進口與**逆差規模,客觀上又拉動了新興經濟體的出口與生產。因而,在金融危機之前對此曾有乙個形象的描述:再迴圈。

美國的消費與新興經濟體的生產成為拉動全球經濟高速增長的兩個引擎。不幸的是,資產泡沫不可能永遠膨脹下去,美國房地產泡沫的崩潰借助於複雜金融衍生品的放大機制,把美國的次貸危機最終擴充套件為全球金融危機。

在這個邏輯鏈條中,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的**失衡、發達國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失衡、金融監管跟不上金融創新的步伐、金融家的過度冒險投資行為、缺少對美元無序發行的國際監督機制、「9·11」之後美聯儲放寬貨幣政策等失誤都是客觀存在的,並在金融危機的不同階段和領域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然而,從根本上來說,國際金融危機還是來自於由發達國家主導的不合理的國際分工體系。

是什麼造成金融危機,金融危機是怎麼引起的?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乙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的急劇 短暫和超週期的惡化。金融危機是指利率 匯率 資產 企業償債能力 金融機構倒閉指數等金融指標,全部或大部分出現惡化,致使正常的投融資活動無法繼續的情況。簡單的的回答 就是人類導致了金融危機 謝謝回答完畢 直接原因是美國次級...

經濟大蕭條和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有什麼區別?

經濟大蕭條指所有的行業經濟不景氣。金融危機指很多金融機構和大公司成批倒閉,對社會造成災難。本次的經濟危機更嚴重呀.共同點 從根本上來講是因為資本主義制度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其次是因為都是金融領域像其他領域傳播的.再次他們的特點也大致相同即持續時間長,波及範圍廣,來勢特別猛...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機遇大於挑戰,金融危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此次席捲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對美國的it行業造成了重創,大批的國際it業巨頭紛紛裁員,並隨之相應調低年度營收預期,歐美it行業一片過冬跡象,it業的 整體下滑。然而,與歐美相比,由於我國it行業產品和消費結構性的差異,再加上我國it行業自身受巨集觀虛擬經濟的影響有限,所以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it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