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急啊急死我了黃河的!急啊急死我了!

2021-03-07 10:11:12 字數 6404 閱讀 7231

1樓:匿名使用者

源頭是**自治區的唐古拉山,入海口在上海,特色是它上游的水是清徹的,中游經過黃土高原水中含大量的泥沙呈黃色,黃河的大體形狀成乙個幾字,至於風俗嗎,那可就多了,你可以了解乙個黃河所經過的地方都有哪些少數民族,看看他們都有什麼樣的風俗。

2樓:西電王子

入海口不在上海,在山東!

3樓:匿名使用者

1、源頭:發源於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冬冰峰西南側2、入海口:地處渤海與萊州灣的交匯處,地理座標為北緯37°35′至38°12′,東經118°33′至119°20′

3、特色:一是水少沙多;二是水、沙時空分布不均;三是地上懸河;四是洪水災害頻繁;五是彎曲多變

4、風俗:黃河所經過的地方有很多少數民族,他們各自有自己的風俗

4樓:星星樂園只三

源頭是**自治區的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入海口在山東,特色是它上游的水是清徹的,中游經過黃土高原水中含大量的泥沙呈黃色,黃河的大體形狀成乙個幾字,至於風俗嗎,那可就多了,你可以了解乙個黃河所經過的地方都有哪些少數民族,看看他們都有什麼樣的風俗。

5樓:匿名使用者

一、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世界第五長河,一條5464公里長的大河,在中國北方 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乙個巨大的"幾"字,又隱隱就是我 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

二、黃河的表徵

它不僅僅是一條大河。黃河,黃土地,皇帝,黃**,這一切黃色表徵,把這條流經中華心臟地區的濁流昇華為聖河。《漢書.溝洫 志》就把黃河尊為百川之首:

"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 為宗。"

三、黃土風成說

在久遠的地質年代,在亞洲內陸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驟冷驟 熱的嚴酷環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內陸盛行的西北氣流, 經年累月地把它們吹向東方,粗砂落於蒙古高原,最細膩的粉末隨風 飄落到今天甘肅、陝西、山西、青海、寧夏、河南6省。千百萬年的 搬運堆積,終於形成了乙個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日月山,東達 太行山的黃土高原。

四、深厚廣闊的黃土層

這是一片無與倫比的黃土,它的面積廣達41萬平方公里,黃土 覆蓋厚度一般在100公尺以上。而隴東、陝西、晉西等地,黃土深達 100到200公尺,蘭州地區更厚達300公尺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園

植物學家們研究發現,雖然黃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豐沛,但養 分的淋溶損失也較少,非常適合楊樹、樺樹、櫟樹、油松、雲杉和酸 棗、黃荊條等生長。那時繁茂的植被,涵養著乙個溫暖多雨的伊甸園。 今天山西、陝西、甘肅、寧夏等省份,分布著大片原始森林。

地處中 原的河南省簡稱為"豫",顯示在倉頡造字的時代,它仍是大象出沒 之地。

六、歷史興盛的基礎

地質學家們發現,黃土具備優良的解理性,適合開掘窯洞居住; 農學家們發現,黃土中各種礦物營養物質豐富,具有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們漸漸在這片黃土地上開鑿窯洞居住,種植五穀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興盛起來,華夏先祖的足跡踏遍了黃土地。

隨後的日子裡,中國第乙個王朝夏興盛於此,立國800年的周朝源 起於此,而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秦帝國也勃興於此。

七、遠古時代文明的啟蒙

在160多萬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類活動遺址中,人們找到 了被火燒過的動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萬年前的山西藍田人類遺址中,人們找到了多處碳末堆積。

從那以後,藍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黃河的臂灣裡繁衍生息。直到2023年前,黃土地上出現了以半坡文明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樣一片綠野間狩獵採集,度過了華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歷史記述改造自然的功績

這裡確實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這裡也難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傳說,神農氏曾教民稼穡。耐人尋味的是,神農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傳授的實際上是焚林墾殖。

《孟子》中記載了三皇五帝燒山林的"功績": "當堯之時...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在詩經中,我們聽到了先民們砍伐時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漪。""伐木叮叮, 鳥鳴嚶嚶。"

九、黃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損

始皇帝統一六國,大量人口隨之進入關中,墾殖面積大增。與此同 時,他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陵寢,大肆砍伐關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西元前214年),蒙恬擊潰匈奴,取得河套地區大片土地,隨後 實行屯墾戍邊,多次向鄂爾多斯高原地區移民,每次人數多達數十萬, 原本一望無際的草原變成了農耕區。

十、黃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損

西漢時期,天下大治,中國人口激增至6000萬。向西北開拓移 民成為解決人口膨脹壓力的主要手段,僅漢武帝時期,就向西北邊塞遷 徙了70餘萬人口。西漢將匈奴趕到遙遠的漠北,將大片林牧區變成了 農耕區。

西漢在河套開發的引黃灌溉工程,是以寧夏內蒙的賀蘭山森林 和陝北森林的大破壞為代價的。

十一、黃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損

唐朝立國之初,勵精圖治,經濟迅速恢復。由於其經濟**外交 的中心皆偏於西北,因而西北地區的屯田墾殖搞得有聲有色。黃土高 原的林牧區開闢了大片農田,墾田數十萬畝。

每丁耕田有二三百畝, 廣種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積破壞。

唐代定都黃土地的中心城市-長安。盛唐氣象,國力達到頂峰, 都城的規模當然前無古人,耗用木材無數。僅就長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寶雞、眉縣、週至、戶縣等鄰近山中採伐外,還遠到岐山、隴山和當時嵐州(今嵐縣)、盛州(今內蒙額爾多斯高原一帶)採辦。

十二、黃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損

宋代建都開封,因為洛陽附近黃河南北的山嶺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遠去呂梁山採伐,當時渭河上游林區也橫遭暴劫。史載北宋剛 剛立國,就在秦隴之間大肆採伐。陝西秦嶺、子午嶺、羅山,寧夏賀 蘭山、**山,甘肅沼河、隴南山地,森林先後遭到破壞。

宋朝官商 每年僅從陝甘間的隴山就採得大木萬株以上,竟使當時開封城內良木堆積如山,私商採賣木材更是不計其數。

十三、黃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損

明朝重得西北,重視屯田,以便以屯養軍,以軍隸民。當時"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為最"。明初駐屯雁門、偏關長城附近時,那 裡因山勢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鮮徑行,騎不能入"。

到了明中葉, 北京的**顯貴,邊關將士,當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為鄰,逐之不可,禁之不從"。單是每年販運到北京的林木,就不 下百萬根。

十四、黃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損

滿清入關,短短幾十年休養生息,人口由8000萬增至兩億。 華北、江南人滿為患,於是大量流民自發湧向西北。黃土高原又一次成為破壞的重災區,祈連山、六盤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參天,此時完 全成了光山禿嶺。

十五、六千年後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後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實的一片黃土。 黃土本身土質疏鬆,沒有任何抗衝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護。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為最,草原次之,農作物則幾乎為零。

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掃平具備保護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沒有保護 能力的農作物。

十六、嗚呼!黃河!

嗚呼!千百年來,我們就這樣在刀斧和戰火中毀滅了黃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嘆伐盡林木營造的無數恢巨集殿宇,而今安在哉?

黃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為它土質疏鬆,顆粒細膩,植被 一經破壞,水土流失就極其嚴重。很快我們就聽到了哀婉的嘆息:"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十七、黃土高原植被破壞溝壑縱深

目前高原上長度在1公里以上的溝壑有30多萬條,1公里以下的 支溝、毛溝更是不計其數。一道道溝壑最終的歸宿都是黃河,它們不停 地切割著黃土高原,成為黃河泥沙的主要**。

十八、黃土高原植被破壞,生態環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們今天稱之為黃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滿眼是嶙峋乾裂、支離 破碎的黃土,沒有樹,甚至沒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嘆:人類的先民們, 怎能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發出如此燦爛的文明?

它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直到2023年前,綠色還是這裡的主色調, 那時這裡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9%。

十九、一場暴雨地形巨變

隨著植被覆蓋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溝壑強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時,兩側也在拓寬,並且發展出支溝,支溝又發展成毛溝。這樣的變化, 往往只需要數年、數月、數天甚至一場暴雨過後就能完成,因此黃土高原 也被稱作世界上地形改變最為迅速的地區。

二十、年傾瀉16億噸泥沙90%來自黃土高原

每年傾瀉16億噸泥沙,90%來自黃土高原這些溝壑。每年流失的 16億噸泥土,絕不僅僅是把一條河染成觸目驚心的黃色。它隨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衝決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滌盪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兩決口,百年大改道

黃河一天天暴虐起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親河 終於成了"中華之憂患"。與黃河水患的搏鬥,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頭等大事。

二十二、守著黃河缺水,鄭州可為中游一例

鄭州本來因水而興,它依傍黃河,還有賈魯河、熊耳河、金水河從 城中流過。但隨著工農業的巨大發展,汙染日趨加重,引水渠道縱橫交錯,三條曾經流淌不盡的河流先後枯竭。至70年代,鄭州已完全依賴 黃河供水。

二十三、山東缺水,越近黃河越缺水

山東的水資源情況更加緊張,人口和耕地分別佔到全國的7.2% 和7.3%,而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的1.2%。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有300立方公尺,是全國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頃耕地佔有水量4560立方公尺,是全國的17.3%。

是越接近黃河水資源越短缺, 到黃河一帶徑流深降到只有60公釐,到魯西北的臨清、冠縣一帶竟只 有25公釐。

6樓:豆豆偉

李白詩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公尺的約古宗列盆地。

經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肅,黃土高原和鄂爾多斯高原的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華北平原的河南、山東,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黃河因其流經黃土高原,

攜帶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輸沙量達16億噸,相當於堆成1公尺見方的土堤繞地球27圈。每年淤積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億噸,使黃河成為高出地面十餘公尺的「懸河」。黃河中游地處季風氣候區,降水年變率大,且多暴雨。

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黃河下游河床善淤,善決,善徒。從先秦到2023年的2500多年中,黃河下游決溢1590次,改道26次。

黃河沿途流經的主要河段和名勝有:

充滿活力的上游河段--這一河段號稱黃河水力資源的「富礦區」。其中從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川峽相間,河床比降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規劃利用落差超過1200公尺,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占全河的近50%。

平均年發電量近600億千瓦時。

溫柔纏綿的寧蒙河段--黃河在這裡平靜地流淌,灌溉著兩岸的農田,造福當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黃河富寧夏」,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寧夏銀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積廣闊,利用黃河水進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這裡物產豐富,名貴中藥枸杞和銀川大公尺品質優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稱。(枸杞**)內蒙古河套平原十分乾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公釐。這裡「無水是荒漠,有水成綠洲」。

黃河水給這裡的工農業生產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勇往直前的中游河段--陝晉峽谷,黃河在這裡劈開萬仞山,勢如破竹,形成了黃河上最長的一段連續峽谷河段。在這一河段有以下兩個著名的地方:

壺口瀑布--黃河在這裡以雷霆萬鈞之勢,奔騰過來,咆哮而去,壺口瀑布既是黃河的象徵,更是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於開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徵。「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這雄壯的歌聲唱出了黃河的風采,更唱出了中華民族的戰無不勝,奮發圖強的英雄氣概。

龍門--流傳「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就源於此。這裡水流湍急,相傳鯉魚如果能跳過龍門就可成龍。這個傳說表達了人們對付出艱苦努力後到達理想境界的美好願望,也激勵著中華兒女頑強拼搏,奮鬥不息。

這裡相傳是大禹治水所鑿開的一條峽口,因而又稱禹門口。

黃河水和黃河精神哺育了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在古老的黃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壯麗輝煌的劇目,回報母親河的養育之恩。

150萬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現今山西省黃河邊的芮城縣境內出現,其後,100萬年前的蘭田猿人和30萬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黃河岸邊取魚狩獵,生活繁衍,繼續為黃河文明的誕生默默耕耘。

7萬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萬年前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晚期智人,奏響了古老黃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2023年的細石器文化遺址、7000-2023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3700-2023年的青銅器文化遺址和出現於西元前770年的鐵器文化遺址等幾乎遍布黃河流域。從中石器時代起,黃河流域就成了我國遠古文化的發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創造發明了人工取火技術、原始畜牧業和原始農業,他們拉開了黃河文明發展的序幕。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些帝王統領著中華民族把古代黃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頂峰。火藥、指南針、造紙、印刷術,唐詩、宋詞、元曲是黃河文明中閃閃發光的瑰寶,發明創造和科學成就不僅推動了中國的發展,而且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全人類的進步。

每年中華民族都要在陝西橋山的黃帝陵祭祖,每年無數的人們都要去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尋根。黃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帶領中華民族象長流不息的滔滔黃河,奔向美好的未來。

黃河源區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涉及青海省玉樹州的曲麻萊縣、果洛州的瑪多縣、瑪沁縣、甘德縣、達日縣久治縣,海南州的同德縣、興海縣、貴南縣、共和縣,黃南州的澤庫縣、河南縣;四川省阿壩州的阿壩縣、紅原縣、若爾蓋縣。共計2省5個州、15個縣,面積12.1萬km²,其中水土流失面積4.

6萬km²。

化學,急死了,化學,急啊急

在這上面說真是太困難了。一般在空氣中燃燒我們就不能粗略的把氧氣也守恆了,的co2中含有1g的c 這個不用我告訴你怎麼來的吧?3.6g的水裡有的h 這個也能明白吧!前面說了這種物質有1.6g所以其中是c和h,生成無中只有o啦,所以裡的那0.4g就是o了,然後算出c h o他們的比例應該是1 即5 6 ...

寫潢川小黃河的作文600,急啊,潢川的小潢河作文400多字

我先縱觀bai整個黃河,看似平靜的河水下du面暗流zhi湧動。突然,dao黃河中間打起了一版個浪頭,緊接著,又打起了乙個更權大的浪。後面的浪緊追著前面的浪,如同千軍萬馬追趕敵人。在一處狹窄的地方,兩軍打了起來。敵人驚慌失措,而追趕敵人的軍隊,則勢如破竹,不一會兒,就消滅了敵人。潢川的小潢河作文400...

急求《保衛黃河》的串詞,我有急用求《保衛黃河》和《送別》的串詞,我有急用,謝謝

串詞 七十年前,血火熔城,狂沙羈浪 七十年前,山河破碎,民族危亡 七十年前,伴隨著風吼馬叫,黃河發出了驚天動地的咆哮。雷霆萬鈞的轟鳴,氣沖霄漢,響遏行雲。黃河用它那赭黃色的驚濤駭浪,用它那氣貫長虹的肺活量,譜寫了一曲滂然沛然的戰歌,繪製了一幅氣度恢弘的圖畫。那是雄渾剛健的圖騰,那是銅鑄鐵澆的屏障,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