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稅收政策對就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2021-03-07 02:52:11 字數 4905 閱讀 6498

1樓:第三人稱

論稅收對就業的影響

就業問題是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稅收作為國家收入分配手段和巨集觀調控的經濟槓桿,對就業水平的高低和就業結構的調整都有一定的影響。本文從稅收對勞動供給和勞動需求的效應分析著手,論述稅收政策對就業的影響,提出促進我國就業工作的稅收政策思路和具體對策。 就業,是指勞動力處於受僱狀態或從事某項可以獲取報酬的工作。

稅收作為國家集中收入的分配手段和巨集觀調控的經濟槓桿,對就業水平的高低和就業結構的調整都有一定的影響。

一、稅收影響勞動供給 (一)稅收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影響人們對工作和閒暇的選擇 從巨集觀上看,勞動總供給是指全體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願意並能夠提供的總勞動量,它取決於人口的數量、勞動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率等。從微觀上講,勞動供給的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勞動者個人。在計畫經濟體制下,國家雖然可以由決定勞動者的勞動時間、勞動崗位來分配勞動資源,但卻無法控制勞動量的大小,即很難使勞動者在單位勞動時間內付出最大量的勞動。

在市場經濟中,勞動者對勞動和收入的選擇包括:是否工作,做多少工作,在哪兒工作。這些選擇實際上就是在工作取得收入與閒暇之間的選擇。

人們生活水平實際上可用收入和閒暇兩個標準衡量,收入表示人們擁有的產品或服務的數量和份額,休閒表示人們擁有的空閒時間。在閒暇給定的前提下,收入越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就越高;在收入一定時,休閒越多,生活水平也就越高。然而,要取得收入就要放棄閒暇,要得到閒暇就得減少收入。

兩者之間如何組合取決於:人們對收入和閒暇的偏好;工資率的高低,即放棄閒暇能得到多少收入;與勞動無關的其它收入水平的高低,如資本收入和社會保障收入。這些選擇表示,勞動供給的多少,首先是由於人們對收入和閒暇的選擇,如果更多的選擇放棄閒暇而獲取收入,勞動供給就增加,反之就減少。

稅收對勞動供給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勞動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收入效應是指:徵稅後減少了個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為維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而減少或放棄閒暇,增加工作時間。

替代效應是指由於徵稅使勞動和閒暇的**發生變化,勞動收入下降,閒暇**降低,促使人們選擇閒暇以替代工作。稅收對勞動產生的這兩種效應,如果是收入效應大於替代效應,徵稅對勞動供給是個激勵作用,它促使人們增加工作增加勞動;如果是收入效應小於替代效應,徵稅對勞動供給就會形成超額負擔,人們選擇閒暇替代勞動,減少勞動。從稅種來看,稅收對勞動供給的影響,最明顯的是個人所得稅,因為個人所得稅直接課徵於人們的所得,包括工資所得,改變了人們的稅後可支配收入,從而影響人們對工作和閒暇的選擇。

另外,消費稅等商品課稅的徵收,會使商品的**提高,使一定量的貨幣工資實際購買力下降,也會影響人們對勞動與閒暇的選擇。從稅基來看,單純對勞動所得徵收的所得稅如對工資徵稅,比對一般所得普遍徵收的所得稅,產生的替代效應更大些;對非勞動所得徵稅而對勞動所得免稅,可以避免徵稅對勞動供給產生的超額負擔。從稅率來看,累進稅率產生的影響作用最大,累進程度越高,超額負擔就越大。

(二)稅收政策影響人力資源基礎和勞動力素質 ①人力資源與就業問題聯絡極為密切,一方面作為人力資源形成的基礎人口,影響勞動供給,另一方面人力資源對社會經濟發展起重大推動作用,客觀上可能由於經濟發展而增加就業機會和對勞動的需求。 ②不少學者認為公司所得稅中對職工教育培訓費用扣除的做法,應推廣到個人所得稅中。

二、稅收影響勞動需求 ③所以減少勞動供給是乙個長期戰略。解決就業問題,更大程度上是增加勞動需求。勞動需求應包括總需求量和需求結構,稅收對勞動需求的影響也包括這兩個方面。

勞動總需求量是指社會在一定時期內願意並能夠提供的總的工作空位數,或者是指所有經濟部門願意並能夠僱傭的勞動力總數量,它主要取決於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稅收對勞動總需求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運用稅收調節措施刺激投資,促進生產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就總體而言,稅收對私人投資的刺激效應,是以調整稅種、變動稅率、稅收優惠等措施實現的。

如公司所得稅中允許投資抵免、加速折舊、虧損結轉等;對新興產業給予減免稅優惠;對吸引勞動力較多的產業部門和企業,實施減稅優惠等。稅收規模對**投資規模是直接影響,**將稅收收入用於增加公共投資,就肯定增加就業機會。同時,對高收入者徵收的個人所得稅和社會保障稅的一部分都將因其轉而用於社會救濟和福利支出,從而增加社會購買力,提高社會有效需求,同時也有利於就業水平的提高。

就業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增加勞動總需求,還需要調整勞動需求結構,以增加就業崗位和機會。就業問題研究不僅包括就業總量,而且包括就業結構,因為失業包括結構性失業、週期性失業、摩擦性失業等。其中結構性失業問題也越來越困擾社會,一方面是閒置的勞動力,另一方面有空閒的崗位卻無人勝任。

解決結構性失業,除了從提高勞動力素質和技能入手改變勞動供給結構外,更多的需要調整需求結構。所謂勞動需求結構,主要是指因不同的工作崗位對勞動技能的不同要求而形成的需求構成。在教育水平較低、人口素質較低、勞動力技能較低的情況下,過高的勞動技能要求,將會增加失業。

因此勞動需求結構的調整,是在勞動需求總量一定的前提下,根據經濟發展要求和勞動市場狀況,對不同技能要求的工作崗位的需求進行合理變動,既能最大限度地解決就業問題,又不影響經濟的長期發展。稅收對勞動需求結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配合國家產業政策,對有利於經濟發展,並能吸收較多勞動力的產業和部門,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以鼓勵其在發展的同時,吸收和安排勞動力。同時,徵收社會保障稅對因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大批勞動力失業的短期動盪,將可能起到緩和作用。

負所得稅制度的實行也會產生類似效應。

三、解決就業問題的思路和稅收對策 (一)解決我國就業問題的思路 1.有效就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就業方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職能發生轉換,不再會對企業的經營(包括勞動安排)直接管理,傳統的就業模式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中,都已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客觀需要,結合我國就業情況特點,我國就業問題的方針應是有效就業。有效就業強調兩個方面:一是在承認不可能百分之百高就業率的同時,提高勞動效率,讓全社會勞動者有效率地使用自己的勞動力。

二是力爭實現較高的勞動效率和較好的社會效益的最佳結合,建立更多的就業機會,逐步有效地解決失業問題。 2.發展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就業根本途徑。

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是發展生產、擴大就業。勞動力總需求根本上取決於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越快,對勞動力需求就越大,就業率就提高。

經濟穩定發展也是就業水平穩定的基本保證。大起大伏的經濟波動,必然帶來週期性失業,影響社會安定。運用稅收總量政策,運用稅收總量變動政策,可對經濟波動產生一定減緩作用,客觀上就可能增加就業機會。

經濟結構調整,既是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要求,也能增加就業機會。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往往具有較大的就業容量,而且投資少、見效快。發展第三產業,將第

一、二產業人口向第三產業轉移,是解決我國就業問題中農村剩余勞動力過多、工業企業**失業嚴重的途徑。同時我國地區經濟結構也應調整,轉變過度向經濟發達地區傾斜的政策,促使落後地區經濟發展,消化勞動力。 3.

全面重視——目前就業政策導向。我國目前應該在重視城鎮就業問題的同時也重視農村就業問題,我國農業人口眾多,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原來的**失業顯形化,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湧向城市,更造成城鎮就業壓力。不應只注意城鎮就業問題,而忽視農村就業矛盾。

長期以來,我們採取的限制農村人口到城市就業的辦法,是迫不得已的乙個對策,既不可能長期實行,也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解決我國農村就業問題的對策,目前主要應是兩種導向: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由種植業向包括農、林、牧、漁在內的大農業方向發展,走專業化經營道路,就地消化部分農村勞動力;發展中小城鎮,吸收部分農業剩余勞動力。

4.發展教育——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手段。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勞動力素質,減少結構性失業。

除了普及義務教育,發展高等教育以外,目前尤其應重視加強中等專業教育和職工就業培訓。加強中等專業教育,是為了適應我國目前生產發展水平,培養技能型實用人才。加強就業培訓更是當務之急,包括在職職工培訓、待業人員培訓、下崗人員培訓,一方面提高新增勞動力人口的就業適應性,另一方面防止現有職工出現大量結構性失業。

(二)解決我國就業問題的稅收對策 1.運用稅收政策,調節產業結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按三次產業理論,第三產業吸收勞動力容量較大,第一產業勞動力向第三產業逐步轉移是乙個規律。

**可採用對第三產業稅收優惠的措施,鼓勵第三產業發展。具體有:對那些投資少、收效快、就業容量大的行業,主要是商業、金融業、保險業、房地產業、倉儲業、居民服務業、飲食業等實施減免所得稅、降低營業稅稅率等優惠政策,加快其發展速度。

對與科技進步相關的新興行業,如諮詢業、資訊業、技術服務業等,實行定期免徵所得稅的特別優惠措施,吸引勞動力向這方面轉移。 2.運用稅收政策,協調地區經濟發展,減少地區差異發生的結構性失業。

西方失業理論中提出的結構失業,實際上也包含有地區因素不同造成的失業。我國中西部地區在資金外流的同時,人才也大量外流,當然,不是說每一地區的勞動力必須在本地區消化,那不符合市場經濟中勞動力自由流動規律。但從現實情況看,中西部落後地區在**失業大量存在的同時,也存在著高階技術管理人才缺乏和外流的現象,這對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是不利的,同時也制約了中西部地區今後的勞動力就業規模。

另外也必須看到,中西部地區剩余勞動力向發達地區流動,已對發達地區就業形成了壓力,如廣東、海南等地,現在已提出一些限制外來人員就業的辦法。而且這些轉移的勞動力多半是難以完成高技能工作的低素質人員,如果大量向東部轉移,會增加結構性失業比例。 稅收政策上可採取:

給予落後地區中的一些重要產業部門和企業以投資抵免或加速折舊的優惠政策,提高資本積累能力,擴大生產,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對採掘業、礦產業這些利用自然資源較多,同時吸收勞動力較多的中西部地區的重點產業,給予減免資源稅、增加增值稅抵扣專案的優惠,減輕其稅收負擔。 3.

鼓勵外向型經濟發展,鼓勵勞務輸出。適當向外輸出勞務,也是緩解我國就業壓力的乙個途徑。對依法設立的勞務輸出公司給予減免所得稅、營業稅的稅收政策。

對一些地區實際存在的易貨**形式的勞務輸出,對其以輸出勞務換取的進口貨物減免關稅。 4.鼓勵農村剩餘勞力向種植業以外的大農業方向發展。

對農村中林、牧、水產養殖業給予稅收支援,取消農林特產稅,對有發展前途的專業經營聯合體實行兩年免徵所得稅的政策,鼓勵其吸收農業勞動力。 5.鼓勵發展教育,加強就業培訓。

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提高巨集觀稅負水平,增強**調控能力,增加國家用於教育事業投資。同時,鼓勵企業和個人增加教育投資,允許企業用於職工培訓的費用金額從應稅所得額中扣除,在個人所得稅中,增設教育費用扣除專案,不應再是籠統的乙個扣除額。對社會上依法成立的專門提供就業培訓的機構,給予減免所得稅的優惠待遇。

稅收政策的效應分析可以用哪些模型

稅收效應是指納稅人因國家課稅而在其經濟選擇或經濟行為方面做出的反應,從另乙個角度說,是指國家課稅對消費者的選擇以至生產者決策的影響.也就是稅收對經濟所起的調節作用.稅收效應可以分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兩個方面.所謂稅收的收入效應,是指課稅減少了納稅人可自由支配的所得和改變了納稅人的相對所得狀況。稅收的...

「營改增」試點開始後,在稅收政策上具體有哪些變化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納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 財稅 2013 106號 一 自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營改增試點。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 第一章 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 第一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以下稱境內 提供交通運輸業 郵政業和部分...

什麼可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稅收政策針對性問題

我國調整產業結構bai的du 主要舉措有 1 繼 zhi續推進重點產業dao調整振興2 大力內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容3 加快發展服務業 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公升級的對策措施分析1 著力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我國應地從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的 可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稅收政策針對性問題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