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生活態度對現代人有哪些啟迪道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2021-03-05 08:00:04 字數 4563 閱讀 8383

1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講生活要從容,從從容容才是真,快也好,慢也好,累也好,閒也罷,生活就在那裡,關鍵還是看自己怎麼過。

2樓:莫宇嘉思娜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崇儉抑奢的古訓仍然有著不可忽略的意義。讓我們繼續發揚道教的崇儉抑奢思想,在消費活動中.順應自然的行為原則順應自然,以節儉樸素為寒酸。

這種價值觀念嚴重影響了社會風氣,導致一些人盲目攀比,超前消費,多一些理智,如何才能處理好各種社會關係呢?道教提出,也是具有啟迪意義的。如果每個人都遵循道教仙聖的教導道教生活智慧型對現代人的啟示道教在近兩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為此債台高築;一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揮霍而不擇手段,或盜竊搶劫,或利用職權****。

這種現象如果蔓延開來。平等一心,和同切,「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以我之學識去教導他人,以我之宗教修持為大眾服務等等,世界一定會和平安寧。(2)慈愛和同的處世方式人是生活在社會之中的,受到各種社會關係的制約。

社會和諧有序;多一些實在。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口無惡聲」(《度人經》)。道教對人際關係的理想境界的描述是「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度人經》),不強作妄為.

濟世利人的社會責任感道教經典《度人經》有一句口號:「仙道貴生,無量度人」。要求道教信徒不僅要「度己」,而且要擔負起「度人」的社會責任。

度人的方式很多,如以我之德行去感化他人,以我之能力去幫助他人,每個人都應該具有慈愛之心,要仁慈、友善地對待他人、樂人之成,從而建立美好的人生,積累了豐富的思想文化,其中也蘊含著深刻的生活智慧型。這種生活智慧型對於現代人正確認識自我,正確認識人生的價值,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少一些盲從,順應民心,順應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才能取得成功。(4)崇儉抑奢的生活信條推崇儉樸的生活。

每乙個人,從領導者到普通老百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只有當他的行為順應時勢。道教順應自然的思想是從對宇宙人生和社會歷史的深刻洞察中總結出來的,不管在什麼時代,始終閃爍著智慧型的光芒,不分親疏,都互相仁慈友愛,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都像血親那樣親密,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會失敗,反對奢侈浪費,是道教的傳統美德,功德圓滿,才能名登仙籍,即審時度勢。(1),即所有的人,順應事物發展的本性,憫人之苦,濟人之危,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認為。否則就是蠻幹和盲動。只有積極地為社會作貢獻,少一些虛華,個人才會有美好的人生。

那麼,不少人踏人了消費的誤區,不淫不盜,不貪不欲;多一些精神追求,不憎不娟,言無華綺,少一些物慾放縱。(3),以奢華擺闊為榮耀,以揮霍享樂為瀟灑

道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3樓:匿名使用者

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影響中華民族幾千年,乃至生活之中「道」的痕跡和影響無所不在。

為官者要講道。甭管您是誰,在一方當了父母官,首先就要必須了解本地鄉土人情、民風民俗、地理環境;其次就要善待百姓,同心同仁,以德施政,維護一方的平安。正如范仲淹所說的那樣,居堂廟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此謂為官之道也。

經商者要守道。經商者大凡以誠摯守信、童叟無期為本。一日一錢,千日一千,讚譽不斷,錢櫃溢滿,此謂經商之道也。

任何人都不可迴避的為人之道,是根據個人的修為,也就是道行的不同,而得到的結果不同。

道家文化滲入到各行各業,主要在於道家的無為而治的主導思想。道德經中所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要意思是人依靠大地生存,地上萬物依靠天上的太陽照耀生長。日出與日落,月亮、星星的晝伏,所形成的大自然景象,就是天然的和諧之道、起始之道。

道家認為道是自然形成於萬物之前,自然界物質生長都具有順應自然的特性,因此道就無所不在,道存在的現象就是和諧。

人類的祖先崇拜自然,在祭天地的過程中認識了大地四季輪迴,太陽的晝出夜伏,發現了萬物生長都隨四季變化而變化,而這種變化是有規律的,但確是自然的。後來黃帝、老子便把這種現象稱「無為」。

「無為」思想的產生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人們尊重自然,尊重他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和諧相處,為了構建和諧、保護這種和諧,人們立了許多規矩,這許規矩便是現在的法律,法律是和諧的基本保障,法律是和諧的最低標準。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既有情感的流露,也有情感的回饋,這種感情的互動是自然的,也就是道的表現形式。

當今社會中官與民、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都需要這種表現形式,表現的越充分,人心就越順暢,做事越順利。這就是道家思想的原意,也是我們所倡導和諧社會的基礎,所以,我相信社會發展離不開和諧,只有社會和諧了,人類才能擁有共同的幸福、更大的幸福。

4樓:匿名使用者

道教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其很多觀念和主張對於現代人類的生活也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道教推崇「自然無為」,這對於現代人調適自己的心態、端正自己的行為即有著深刻的啟迪。「自然無為」不僅是「道」的根本屬性,也是人們行為的基本準則。現代人若能以「順其自然」(不強求)的態度來直面一切,則不僅可保持個人的心態健康,而且可杜絕社會的許多紛爭。

當然,這裡所謂「自然無為」,並非指消極厭世的無所作為,而是指順應規律的不強作妄為,其最終目的乃在於達到「無不為」。道教反對消極的無所作為,而主張積極的有所作為,如其以為「道」一方面是「湛寂不動」(無為) 的,另方面則又可「應物而動」(無不為),故所謂「聖人」亦應當「靜而處己,內聖之道以全,動而接物,外王之業以成」。不僅如此,道教還主張「我命在我不在天」,倡導人們在現世中通過努力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是,道教在提倡積極有為的人生態度時,非常強調必須「循理」、「因勢」(遵循客觀的規律),而反對單憑個人的主觀願望去蠻幹,做出「以火熯井,以淮灌山」之類的蠢動 。

道教的「自然無為」或還可給現代社會的管理者以某種啟示。觀乎中國歷史上的幾個鼎盛時期,如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等,其最高管理者皆奉行了道教的「無為而治」之訓 ;反觀歷史上很多失敗的管理者,則喜用手中的權力來干預社會(或行業、企業)的正常運作(如上世紀中國大陸僵死的「計畫經濟」體制及「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之類「人定勝天」的壯舉)。由此,我們亦可更深地悟出道教「自然無為」觀念的實用價值。

道教又主張相容幷包,這對於現代人獲取事業之成功並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樣有著巨大的啟發。老子雲:「容乃公,公乃王。

」後世的道教正是依此訓而「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吸收各家學說的長處,才逐漸發展成一種「雜而多端」的宗教,並最終成為「中國根柢」的。事業的成功需要相容幷包,這種例子並不止道教一家,如現代北京大學之輝煌有賴於蔡元培「相容幷包」辦學方針所奠定的風格,當代中國之發展有賴於***所制訂的「改革開放」基本國策,亦是典型例子;與此相反的例子是,學術因「近親繁殖」而致的缺陷、國家因「閉關鎖國」而致的衰敗,等等。不僅乙個國家、一所學校(乙個團體)的發達需要相容幷包的方針政策,同樣,一名領導、一位常人的成功也需要相容幷包的博大胸襟,我們通常所說的「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宰相肚裹能撐船」、「和而不同」之類話語,就有這個意思。

此外,相容幷包不僅是一種事業成功的策略,而且還應是一種人生豁達的態度,它也有寬容別人、包納異見的含義。如果我們能夠在為人處世時以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別人,則不難有融洽的人際關係,並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情,遠離「小人長戚戚」之煩惱。

道教的長生成仙信仰,也對現代人類的生活也有著積極的意義。長生成仙雖是道教獨特的信仰,但這種信仰在本質上卻與各種宗教的終極追求是一致的;無論是道教的「仙境」,還是佛教的「淨土」,或者是**教的「天堂」,其實質都是為了超越現世而永駐美好的「彼岸」,屬於人類的精神寄託之所。不僅如此,道教的長生成仙信仰還包含有很多現實的價值,如其推崇「長生」即包含對人之生命和身體健康的珍重,而其對「成仙」的追求則要求人們注重對心靈的修養,至於其為達長生成仙而行的導引、行氣、服食、按摩等修煉方式,亦皆具有重要的醫學養生價值,對提高現代人的生命質素大有裨益。

道教追求永駐「彼岸」,並不意味著其放棄「此岸」的現實世界。道教主張「出世」應與「入世」相結合,以為「人道」乃「仙道之階」,顯示出了一種強烈的「濟世」精神。無論是其為淳化世風而立的道德規範,還是其為拯救世難而行的齋醮科儀,都體現了這種「濟世」的精神。

而這種「濟世」精神,對於現實社會的發展進步,無疑是有積極作用的。也正因為道教有著強烈的「濟世」精神,故其思想中多含有我們今日所說「人權」的觀念--除了對生命的重視外,道教還主張男女平等、種族平等,並力倡自由與民主,宣揚勞動致富、多行慈善等。這些觀念,俱體現了道教對於「人」的關愛,其現實意義自不待言。

道教不僅關愛人,也關愛大自然,並十分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而這也正是我們今天所熱衷**的「環境保護」問題。道教認為:人與萬物共同稟「道」而來,「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故人應該與自然界和諧相處,而不能隨意地破壞自然環境。

如道經《勸世歸真》言:「野外一切飛禽走獸、魚鱉蝦蟹,不與人爭飲,不與人爭食,並不與人爭居。隨天地之造化而生,按四時之氣化而活,皆有性命存焉。

……如無故張弓射之,捕網取之,是於無罪處尋罪,無孽處造孽,將來定有奇禍也。」《老君說一百八十戒》更以戒律的形式規定「不得妄伐樹木」、「不得妄摘草花」、「不得以毒藥投淵池及江海中」、「不得妄上樹探巢破卵」,《文昌帝君陰騭文》也勸人「勿登山網禽鳥」、「勿臨水而毒魚蝦」,等等;這些戒條,實屬較早的環境保護措施。此外,道教徒還遵從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的教導,主張「不勞精思求財以養身,不以無功劫君取祿以榮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與俗爭」,這對於我們樹立適度消費的觀念,杜絕「竭澤而漁」式的開發,維持可持續發展,亦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總之,古老的道教對於現代人類的生活是有著很多積極意義的。有人甚至認為:道教之學乃是參天地、贊化育、貫中西、通古今的大學問,其價值觀念體系能夠寄託全人類對於人生價值的關切,並且,由於其具有包羅永珍、海納百川的品格,故可作為東西方文化融合的交匯點並以之為基礎而建造出乙個新的世界文化模式,以解決當今全人類所面臨的各種難題。

參考資料:中國道教網,道教的現代意義

資治通鑑》對現代人有何啟迪之處,現代人讀資治通鑑有什麼好處

資治通鑑 是諸家精華薈萃,也是通向諸家經史子集的總樞紐,掌握此一家,則其他諸子百家之雜學,自能經絡暢通,無往不利。從中我們學到的更多的是乙個種天地萬物的執行規律,通曉這個規律之後便可事半功倍!武漢大學近期甚至有乙個對 資治通鑑 精講的課程,對開闊眼界和提公升文化內涵都很有幫助,叫歷史文化與領導韜略的...

形容自己對生活態度的成語有哪些

蒸蒸日上 拼音 zh ng zh ng r sh ng 解釋 蒸蒸 上公升 興盛的樣子。一天比一天上公升發展。形容事業一天天向上發展。出處 詩經 魯頌 泮水 烝烝皇皇,不吳不揚。明 李開先 閒居集 資善大夫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五經博士西橋劉公墓誌銘 餘蒸蒸焉日有長進,而公病歸矣。2.欣欣向榮 拼音 x ...

孔子的義利論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意義

孔子的經濟 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 見利思義 的義利觀與 富民 思想。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孔子所謂 義 是一種社會道德規範,利 指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謀求。在 義 利 兩者的關係上,孔子把 義 擺在首要地位。他說 見利思義 要求人們在物質利益的面前,首先應該考慮怎樣符合 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