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釣文言文的全文翻譯

2021-03-05 07:59:57 字數 5567 閱讀 7168

1樓:我是乙個麻瓜啊

我在村中居住,平日賦閒,喜歡釣魚游泳。我對釣魚的門道並不精通,但也頗了解其中的樂趣。每逢初夏中秋時節,吃過早飯後,出門即可望見村中池塘,天氣晴朗,藍天綠水,波光泛然。

我趕緊理好釣竿魚線,帶著提籃就出發了。到水塘邊,找個水草很少的地方,投點魚食下去吸引魚兒遊來,隨後放置掛好餌料的魚鉤等候。

蹲在一旁細觀浮子,等到浮子動作起來,急提竿,就能得到大魚了。不久,浮子沒有一點兒動靜,我慢慢的牽引魚線,但它仍舊沒有動靜。等到手腳都累了,把釣竿固定在岸邊,我從旁四下觀察,浮子一動不動得和先前一樣。

大概過了一會兒,那浮子才開始動了一動,提竿一看又沒有魚上鉤。我說:「這是想偷吃魚食的小魚,大魚就要來了。

」又過了一會兒,浮子又動了,跟前次浮子的動態不太一樣,提竿釣到了一條鯽魚,有四五寸長。我又想,既然有魚來了,很快能釣到大魚了吧。我站起身等候著,聚精會神,希望可以得到它。

有時,才能釣上一條,但始終跟第一條差不多,沒有出現大魚。已經到中午了,肚子都餓了。

我很想回去吃飯,但都忍著不回去繼續釣魚,直到村裡人吃完午飯到田頭來,我才收竿,拎了魚回家。到家後,妻兒都問,有無釣到魚。我則拿籃子給他們看,一笑以對。

午飯後,我仍然出去釣魚,還去了別的池塘找釣魚佳處。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收穫也就跟上午差不多。

我有時在某個地方釣到條稍大的魚,必定幾次都還去該處釣魚,但未曾能再釣到更多的魚了,有時甚至一條都沒有。我常懷疑是我的釣魚技巧不熟稔,請教了經常釣魚有經驗的人,他們說也有類似的情況。

由此可以看出些道理來。我也曾在合適的時候考試求取功名,(那情形)與我現在這樣釣魚有什麼區別呢?剛開始去有司衙署考試,就象看到了別人垂釣,就前住觀瞧,蹲下注視一樣;那些久試不中的,便如同釣了許久卻無魚上鉤,那些有幸蒙學官賞識,鄉試中舉的人,就象釣了條小魚;如果受吏部認可,朝廷點了天官,就是釣著了大魚。

我是那種學釣不久的人,還沒有這般的境界。

但是大的慾望之上還有更大的,得到之後還有想得到的呀。那些能釣到大魚的人(做大官的人)必須要煞費精神心存僥倖,忍受忙碌勞累,終盡一生也沒有滿意的時候,直到老死也不知罷休啊。想跟我現在那樣到了日落而歸,因一無所得而博取老婆孩子一笑,怎麼可以呢?

原文如下:

餘村居無事,喜釣遊。釣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當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後出門,而望見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釣絲,持籃而往。

至乎塘岸,擇水草空處投食其中,餌釣而下之,蹲而視其浮子,思其動而掣之,則得大魚焉。

無何,浮子寂然,則徐牽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於岸,遊目而視之,其寂然者如故。蓋逾時始得一動,動而掣之則無有。餘曰:

「是小魚之竊食者也,魚將至矣。」又逾時動者稍異,掣之得鯽,長可四五寸許。

餘曰:「魚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間乃一得,率如前之魚,無有大者。

日方午,腹飢思食甚,餘忍而不歸以釣。見村人之田者,皆畢食以出,乃收竿持魚以歸。歸而妻子勞問有魚乎?

餘示以藍而一相笑也。乃飯後仍出,更詣別塘求釣處,逮暮乃歸,其得魚與午前比。或一日得魚稍大者某所,必數數往焉,卒未嘗多得,且或無一得者。

餘疑鈞之不善,問之常釣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觀矣。吾嘗試求科第官祿於時矣,與吾之此釣有以異乎哉?

其始之就試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視焉者也;其數試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魚者也;其幸而獲於學官、鄉舉也,是得魚之小者也;若其進於禮部,吏於天官,是得魚之大,吾方數數釣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後有得焉,勞神僥倖之門,忍苦風塵之路,終身無滿意時,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歸來而博妻孥之一笑,豈可得耶?

夫釣,適事也,隱者之所遊也,其趣或類於求得。終焉少係於人之心者,不足可慾故也。吾將唯魚之求,而無他釣焉,其可哉?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賞析:

文中有幾句話:「勞神僥倖之門,忍苦風塵之路,終身無滿意時,老死而不知休止。」是作者借釣魚闡發的議論,也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他看透了世態,明白了得失,也明曉了得到與失去都不會給人帶來滿意。因為失去了就想得到,得到後更想得到,終身都要勞神與忍受艱辛,到死都不會停止,只能不滿意地度完一生。而這樣的道理仍有太多世人不知。

文章表明,作者的隱退是源於他早已看透世事,也體現了作者的智慧型所在。

創作背景:

吳敏樹(1805—1873),字本深,巴陵銅木半 湖(今岳陽縣友愛鄉)人,因有書齋建於故里南屏山,遂自號南屏,學者稱南屏先生。他自幼才智超群,見者驚嘆以為非常人。8歲入塾,拜鄉儒秦石畲為師,受讀《五經》、《四書》、《左傳》、《國語》、《戰國策》及《史記》、《漢書》等傳記史書。

秦石畲通曉古今,推崇秦漢以來的古詩文,認為「俗師教人以八股為正業,而他藝皆名為雜學,此大謬也,人文無自而起矣!」吳敏樹在這位良師的指導下,嗜好古文,「為文章力求岸異,刮去世俗之見」。

2023年(道光十二年),29歲的吳敏樹鄉試中舉,2023年,朝廷挑選舉人任官吏,吳敏樹受命到瀏陽縣任教諭,因厭惡爭權奪利、爾虞我詐的官場生涯,年餘則稱病告退。從此謝絕聲華,不求仕進,家居誦弦,潛心於詩、古文之學,終成大器,成為中國木半 湖文派的創始人。

2023年(同治七年),吳敏樹乘船沿江而下,遊廬山、石鐘山、大小孤山和杭州西湖等江南名勝後到達南京。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親迎至府,尊為上客,曾的帥府幕僚,眾多名流及才智之士,都爭先與吳建交。曾國藩在題為《贈吳南屏》的詩中嘆曰:

「**可成河可塞,惟有好懷不易開」。大江南北的著名詩人,和詩者達300餘人,海內傳為「邰唱和詩」,金陵的詩會極盛一時。

吳敏樹在家建有「聽雨樓」,與其弟吳雲松一起潛心研習文章,吟詩作賦,磨練文鋒。他有時獨騎毛驢,緩步行吟於洞庭湖畔,遇到相識的父老鄉親便系驢飲酒,並自譜小詞為贈;有時則輾轉於家鄉的新牆河、大雲山、相思山以及湘南的南岳等名勝之間,讓文筆得山水之助。

他在弟弟去世後,又同堂弟吳士邁入居君山,在吳的「九江樓」前構築「鶴茗堂」、「北渚亭」,常從家裡駕舟載書,行90裡到此博研諸學,勤奮寫作,即使在兵荒馬亂之時,他以書自隨,依然誦讀之聲不絕,著書立業不廢。他還與本地同輩翰林毛貴銘、晚輩舉人杜貴墀結為至交,經常在一起切磋詩文並互相酬唱。

經過長年累月的刻苦磨石厲 ,吳敏樹的詩文經史造詣日益深厚,著述豐碩,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史文學財富。文學方面有《木半 湖文錄》、《木半 湖詩錄》、《木半湖詩稿》、《釣者風》、《湖上客談年語》、《東遊草》、《鶴茗詞鈔》。

經史方面有《周易注義補象》、《春秋三傳義求》、《詩國風原指》、《大學考異別鈔》、《中庸考異別鈔》、《孝經章句》、《論語考義發》和《孟子考義發》。撰修同治《巴陵縣志》。這些詩文造句矜慎,意味醇深,雄而有韻,淡而能厚,出自桐城學派,卻又自成一格,獨樹木半 湖文派。

他的文章被曾國藩稱為「字字如履危石而下,落紙乃遲重絕倫」。

吳敏樹還是乙個十分孝順仁愛的人。父母死時,他堅持古代喪制,居喪齋食,廬墓終喪,枯瘦如柴。2023年(道光十六年),其弟半圃不幸病逝,年才30歲,遺有寡妻幼子。

他撫育孤兒寡婦,比自己的親生子女還周到,每年清明節必到弟弟的墳前去弔祭,常常痛哭不止。

家中豐厚的財富,全委託他的長侄昌烈、昌煜等去辦理,不問其盈虧。本身自奉儉約,凡朋友親戚鄰居有難,便盡力幫助賙濟,不問償還,深得親友鄉鄰的尊重與擁戴。

2023年(同治十一年),湖南省通志局聘請吳敏樹主持編修《湖南通志》,續修《沅湘耆舊詩文集》。當時吳已年過花甲,且疾病纏身,但為了造福桑梓,惠及後代,他毅然抱病赴任,待名賢舊交集於長沙,修志之事略具端倪後,始歸家養病。

次年5月,吳敏樹見疾病久治不癒,自度終不起,屢念編修之事中輟,又決定再赴長沙履任。行前,家人都執意勸阻,吳敏樹以笑答之:「有是命焉,雖歿於外,何傷乎」。

他扶病強起,辭別群從子弟後,又去省通志局,此一去再未回家,2023年(同治12年)8月在省通志局謝世,終年69。

2樓:116貝貝愛

說釣翻譯:

我在村中居住,平日賦閒,喜歡釣魚游泳。我對釣魚的門道並不精通,但也頗了解其中的樂趣。每逢初夏中秋時節,吃過早飯後,出門即可望見村中池塘,天氣晴朗,藍天綠水,波光泛然。

我趕緊理好釣竿魚線,帶著提籃就出發了。

到水塘邊,找個水草很少的地方,投點魚食下去吸引魚兒遊來,隨後放置掛好餌料的魚鉤等候。蹲在一旁細觀浮子,等到浮子動作起來,急提竿,就能得到大魚了。不久,浮子沒有一點兒動靜,我慢慢的牽引魚線,但它仍舊沒有動靜。

等到手腳都累了,把釣竿固定在岸邊,我從旁四下觀察,浮子一動不動得和先前一樣。大概過了一會兒,那浮子才開始動了一動,提竿一看又沒有魚上鉤。我說:

「這是想偷吃魚食的小魚,大魚就要來了。」

又過了一會兒,浮子又動了,跟前次浮子的動態不太一樣,提竿釣到了一條鯽魚,有四五寸長。我又想,既然有魚來了,很快能釣到大魚了吧。我站起身等候著,聚精會神,希望可以得到它。

有時,才能釣上一條,但始終跟第一條差不多,沒有出現大魚。

已經到中午了,肚子都餓了。我很想回去吃飯,但都忍著不回去繼續釣魚,直到村裡人吃完午飯到田頭來,我才收竿,拎了魚回家。到家後,妻兒都問,有無釣到魚。

我則拿籃子給他們看,一笑以對。午飯後,我仍然出去釣魚,還去了別的池塘找釣魚佳處。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收穫也就跟上午差不多。

我有時在某個地方釣到條稍大的魚,必定幾次都還去該處釣魚,但未曾能再釣到更多的魚了,有時甚至一條都沒有。

我常懷疑是我的釣魚技巧不熟稔,請教了經常釣魚有經驗的人,他們說也有類似的情況。釣魚,是一件舒適的事情,是歸隱的人喜歡做的事,它的情趣或許很像追求功名。

但不必放那麼多的得失心在上面,因為這不值得讓人牽心掛肚,患得患失。我只是求得魚而已,別無他求,這應該可以吧。

原文:餘村居無事,喜釣遊。釣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當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後出門,而望見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釣絲,持籃而往。至乎塘岸,擇水草空處投食其中,餌釣而下之,蹲而視其浮子,思其動而掣之,則得大魚焉。

無何,浮子寂然,則徐牽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於岸,遊目而視之,其寂然者如故。蓋逾時始得一動,動而掣之則無有。餘曰:

「是小魚之竊食者也,魚將至矣。」又逾時動者稍異,掣之得鯽,長可四五寸許。

餘曰:「魚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間乃一得,率如前之魚,無有大者。

日方午,腹飢思食甚,餘忍而不歸以釣。見村人之田者,皆畢食以出,乃收竿持魚以歸。歸而妻子勞問有魚乎?

餘示以藍而一相笑也。

乃飯後仍出,更詣別塘求釣處,逮暮乃歸,其得魚與午前比。或一日得魚稍大者某所,必數數往焉,卒未嘗多得,且或無一得者。餘疑鈞之不善,問之常釣家,率如是。

夫釣,適事也,隱者之所遊也,其趣或類於求得。終焉少係於人之心者,不足可慾故也。吾將唯魚之求,而無他釣焉,其可哉?

此文清朝吳敏樹所寫。

寫作背景:

吳敏樹的《說釣》雖然僅有四百餘字,但卻用一件極普通的事——釣魚,寫出了仕途求官之路的種種心情與得失。

第一段敘述了釣魚時可能發生的情況與可能獲得的心情,多用細節描寫,特別是對浮子的沉浮以及釣不得魚時的那種急於求成的心情的刻畫,更是細緻入微。

從「求魚」中表現出釣者一種患得患失的心境。在此,作者刻畫了乙個急於求魚的釣者形象,同時也寫出了些許淡泊的生活意趣。

這是乙個站在圈外看世界的人,正是由於如此,在第二段中才寫出了作者對世態的明鑑。第二段是作者發出的慨嘆,結尾的「吾將唯魚之求,而無他釣焉,其可哉」,也寫出了作者的無奈。該文寓事其中,也寄情其中。

作者用「魚」比喻官職,人人求官心切,都希望通過科舉後步步高公升。用具體的釣魚來闡發抽象的求官心理,然後再通過議論點出文章的主旨所在,使人更能明白作者的觀點,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筆法。

吳敏樹,中國柈湖文派的創始人。詩文經史造詣日益深厚,著述豐碩,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史文學財富。「湖南兩百年文章之盛,首推曾吳」(清·郭嵩燾語)。

曾,指的是曾國藩,吳,便是吳敏樹。

文言文之罵鴨全文翻譯,文言文 罵鴨 翻譯

內容來自使用者 搖啊搖 文言文 罵鴨 原文翻譯賞析 罵鴨邑西白家莊居民某,盜鄰鴨烹之。至夜,覺膚癢。天明視之,茸生鴨毛,觸之則痛。大懼,無術可醫。夜夢一人告之曰 汝病乃天罰。須得失者罵,毛乃可落。而鄰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嘗徵於聲色。某詭告翁曰 鴨乃某甲所盜。彼甚畏罵焉,罵之亦可警將來。翁笑曰 誰有...

狼這篇文言文,文言文《狼》的全文翻譯

狼 節選自 聊齋誌異 描繪了貪婪 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鬥爭 善於鬥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文言文 狼 的全文翻譯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

崔光這篇文言文的譯文,這篇文言文的全文翻譯!

原文后魏自太和遷都之後,國家殷富,庫藏盈溢,錢絹露積於廊廡間,不可校數。太后賜百 姓負絹,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稱力而去。唯章武王融與陳留侯李崇負絹過任,蹶倒傷踝。太 後即不與之,令其空出。時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兩匹。太后問曰 侍中何少?對曰 臣有兩手,唯堪兩匹,所獲多矣。朝貴服其清廉。翻譯為 北魏自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