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幾種很大的自然觀

2021-03-05 07:57:48 字數 5028 閱讀 8385

1樓:雙魚

**中國古代自然觀;中國古代主要是指舊石器晚期到中國近代史開始之前的;陽字本是指日光,陰字本是指沒有日光;陰陽五行學說中的科學方面,由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任何事物均可以陰陽來劃分,凡是運動著的、外向的、;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歸於陽,對於人體具;作為中國傳統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陰陽五行學說對於;(2

**中國古代自然觀

中國古代主要是指舊石器晚期到中國近代史開始之前的漫長歷史。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是輝煌的,四大發明,圓周率的計算都是領先世界很多年的。自然觀是人們對自然界的總的認識,是人們對整個世界認識的基礎。

中國古代,人們把自然界看作是乙個普遍聯絡、不斷運動的整體,由此形成樸素的自然觀,如「陰陽說」、「五行說」、 「元氣說」等。古代自然觀是一種有機論自然觀,強調整體和聯絡,注重事物的變化發展,注重解釋事物與現象的關係,注重的是辨證統一。第二,古代的自然觀具有濃郁的思辨性質,不注重實驗方法和邏輯推理。

第三,它是一種經驗性、實用性的自然觀,講究直觀的經驗的積累和服務於農業生產實際。中國古代自然觀主要有: (1) 陰陽五行說

陽字本是指日光,陰字本是指沒有日光。到後來,陰、陽發展成為指兩種宇宙勢力或原理,也就是陰陽之道。陽代表陽性,主動、熱、明、幹、剛等等;陰代表陰性,被動、冷、暗、溼、柔等等。

陰陽二道互相作用,產生宇宙一切現象。陰陽家認為,五行按照一定的順序,相生相剋四季的順序,與五行相生的順序是一致的。木盛於春,木生火,火盛於夏,火生土,土盛於**;土生金,金盛於秋;金生水,水盛於冬;水又生木,木盛於春。

五行學說解釋了宇宙的結構。

陰陽五行學說中的科學方面,由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對立統一的客觀面貌,並能在一定範圍和程度上有效的應用於實際生活中,從而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得以儲存和延續下來,並不斷得到細緻化和豐富化。在這種理論中,很少有意志論和目的論的主觀臆測,而更多的是具有機械論和決定論的傾向。

我國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領域,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陰陽學說是以自然界運動變化的現象和規律來**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變化,從而說明人體的機能活動、組織結構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

任何事物均可以陰陽來劃分,凡是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公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屬於陰。我們把對於人體具有推進、

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歸於陽,對於人體具有凝聚、滋潤、抑制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歸於陰,陰陽是相互關聯的一種事物或是乙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陰陽學說貫穿在中醫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用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疾病的發展發展規律,並指導著臨床診斷和**。陰陽學說可以用來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

疾病發生是因「陰陽失調」。如「陰勝則寒」「陽勝則熱」「陰虛則寒」「陰虛則熱」「陰損及陽」「陰陽兩虛」等病症,並且病證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與此同時,陰陽學說也應用於疾病的診斷,疾病的診斷要以分辨陰陽為首務,只有掌握陰陽的屬性,才能臨床中正確運用。

【1】作為中國傳統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陰陽五行學說對於中醫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對促進中醫的確立起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導致中醫理論的直觀性、模糊性、超穩定性,這些特點阻礙了中醫理論的進一步發展,中醫理論的出路在於儲存陰陽五行理論整體性、辯證性等合理核心的基礎上,走出陰陽五行的懷抱,與現代科學結合才能發展。

(2) 八卦說

早在殷周時期的著作《周易》之中的八卦說,《周易》中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以看作是宇宙的生產過程。「太極」是宇宙的總根源,也就是指元氣,古人從日常生活中選取八種自然物或自然現象作為構成萬物的本原。八卦中對立的卦象以剛柔相濟表示事物的相互轉化,蘊含著樸素辯證法思想。

(3) 天人合一

在看待人與自然的關係上,中國人採用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古代人認為,人是天(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人的行為的根據,一定要在天的行為中尋找。無論在肉體或精神方面,人都是天的副本。

「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人何以成之?

就要通過禮樂的教養,也就是文明和文化。假如沒有文明和文化,宇宙就像是乙個未成品,宇宙本身也會感到不完全的痛苦。

從對以上觀念的概述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中國自然觀的思想與其對人生和社會的理解密切相關,人們對自然的理解附屬於對人的理解之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這其中與中國的封建統治有很大的關聯,古代封建統治者為天子即天之元子,天是人格化的自然界,被認為是宇宙最高的主宰,世間萬物都是天地孕育的後代,天為父,所以號「皇天」,地為母,所以叫「后土」。因此,凡人皆為天之子。

按照宗法制度來說,只有嫡長子才有權力繼承父的遺產,因此天子就是天的嫡傳子孫。還有我們知道很多古代的起義軍在起義之前所做的種種: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魚肚裡挖出的「陳勝王」;東漢

末年張角以得仙人所贈《太平要術》,學會道法後借施送符水為名,招收徒眾來起義;元末的「石人乙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普遍流行於黃河災區的乙個民謠,後來果然因為黃河氾濫,天下人反了等等各種形式的迷信活動。

(4) 唯物主義自然觀

唯物主義自然觀學派的人不相信鬼神之說,摒棄所謂的「天人感應」。其中代表人有漢代的王充、魏晉時期的哲學家楊泉、南朝宋時的思想家何承天、南朝齊梁時的無神論者範縝、唐朝時期的劉禹錫和柳宗元、明清之際的思想家王夫之等等。

王充是東漢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哲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1.天和地都是無意志的自然的物質實體,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無為的結果。

他認為萬物是由於物質性的"氣",自然運動而生成的,"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生物間的相勝是因為各種生物筋力的強弱、氣勢的優劣和動作的巧便不同,並非天的有意安排,天不是什麼有意志能禍福的人格神。2. 王充認為天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產物,"人,物也;物,亦物也",這樣就割斷了天人之間的聯絡。

他發揚了荀子「明於天人之分」的唯物主義思想。他說:"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隨行而應人"。

他認為社會的政治、道德與自然界的災異無關,所謂"天人感應"的說法只是人們以自己的想法去比擬天的結果。3. 王充認為人有生即有死。

人所以能生,由於他有精氣血脈,而"人死血脈竭,竭而精氣滅,滅而形體朽,朽而成灰土,何用為鬼?"他認為人死猶如火滅,火滅為何還能有光?他對於人的精神現象給予了唯物的解釋,從而否定鬼的存在,破除了"善惡報應"的迷信。

4. 王充反對"奉天法古"的思想,認為今人和古人相"齊",今人與古人氣稟相同,古今不異,沒有根據說古人總是勝於今人,沒有理由頌古非今。他認為漢比過去進步,漢在"百代之上",因為漢在"百代"之後。

這種見解與"天不變道亦不變"的思想是完全對立的。他把人的發聲,比喻為魚引起水的波動;把聲的傳播,比喻為水波的傳播。他的看法與我們今天聲學的結論是一致的:

聲是物體振動產生的,聲要靠一定的物質來傳播。

東漢時代,儒家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裡佔支配地位,但與春秋戰國時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學說打上了神秘主義的色彩,摻進了讖緯學說,使儒學變成了"儒術"。而其集大成者並作為"國憲"和經典的是皇帝欽定的《白虎通義》。王充寫作《論衡》一書,就是針對這種儒術和神秘主義的讖緯說進行批判。

《論衡》細說微論,解釋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實"為根據,疾虛妄之言。"衡"字本義是天平,《論衡》就是評定當時言論的價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虛實之分"(《論衡·對

作》篇)。正因為《論衡》一書"詆訾孔子","厚辱其先",反叛於漢代的儒家正統思想,故遭到當時以及後來的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的冷遇、攻擊和禁錮,將它視之為"異書"。

但是它產生在中國歷史上的乙個重要歷史時期,即封建國家處於統一和強大、儒學與讖緯神學相結合,成為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的時期,它敢於宣布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敢於不承認鬼神的存在,敢於向孔孟的權威挑戰,並確立了乙個比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義體系,這在歷史上是起了劃時代的作用的。它對今後的唯物主義者、無神論者,諸如魏晉時期的哲學家楊泉、南朝宋時的思想家何承天、南朝齊梁時的無神論者範縝、唐朝時期的劉禹錫和柳宗元、明清之際的思想家王夫之等等,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發展張載的氣化論,強調「天地之化日新」,把榮枯代謝、推移吐納看作是宇宙的根本法則。他認為任何生命體都經歷著胚胎、流蕩、灌注、衰減、散滅諸階段,前三者是生長過程,後二者是衰亡過程,而就在「衰減」、「散滅」過程中已經孕育「推故而別緻其新」的契機,舊事物的死亡準備了新事物誕生的條件,「由致新而言之,則死亦生之大造矣」。

中國古代自然觀點的特點

總之,我國古代自然觀更多討論的是世界的本原問題和對運動規律的思辯解說,純粹是各家的主觀臆測。對事物的認識是從整體角度考慮的,注重的是辨證統一。對問題的討論也只是泛泛而談,不作深究。

由於思維方式的差異,在那時不可能出現象古希臘「原子論」那樣的思想,而且這些辯證思想與我國古代自然科學沒有多大的聯絡,在自然科學的發展中沒有起多大作用,只有中醫學是個例外,中國古代自然觀的成分的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中醫理論的形成,至今仍然應用於臨床研究和實踐,而且其中有些是西醫理論無法超越的。

由於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和政治制度有著自己的特點,因而反映這個制度要求的各家自然經濟思想以及以後的演變,與西方古代的自然經濟思想比較,除在重視農業生產、社會分工思想等方面有些共同之處而外,也有它自己的特點。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經濟思想,其所說的「道」不單指自然界的道,同時也指人類社會的道。道家從自然哲學出發,主張經濟活動應順從自然法則執行,主張清靜無為和「小國寡民」,反對在當時日益發展的封建等級制度下儒家所提倡的禮制和法家所主張的刑政。義利思想即關於人們求利活動與道德規範之間相互關係的理論。

「利」主要指物質利益,「義」

是指人們行動應遵循的道德規範。義利關係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長期爭辯的乙個問題。儒家承認求利之心,人人皆有,因而不反對求利,但主張重義輕利,先義後利。

中國古代思想家為使**集權的封建制國家富強,提出了各種富國思想見解或政策。「百姓足,君孰與不足」是儒家早期的富國思想。以後商鞅在秦國變法,提出富國強兵和「重本抑末」政策,他是法家富國理論最早的提出者和實踐者。

賦稅思想對土地課徵賦稅是中國封建社會農產品的主要分配形式,是中國思想家經常論述的主要問題之一。中國古代的經書、史籍如《尚書》、《周禮》、《國語》等,常有關於田地分級和貢賦分等的論述。這些都表明中國古代思想家在西元前就有了樸素的級差地租觀點。

中國古代思想家還有其他方面的經濟觀點,如欲求思想、功利思想、理財思想、田製思想、富民思想、人口思想,以及地盡其利、民盡其力的思想等等。一般來說,中國古代的經濟思想,大都是為維護**集權的封建**統治服務的,但也有些思想是為擴大商品生產與交換、發展社會生產力開闢道路而提出來的。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太后,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后 皇太后都有誰啊?

羋八子太后,贏稷之母 武則天太后,李顯之母 孝莊太后,順治之母 慈禧太后,管他那個皇帝之母 我知道的也並不多,皇后嘛,劉邦的老婆呂雉,朱元璋的老婆,馬皇后。孝莊 皇太后啊,最有名的要屬慈禧那個老巫婆了吧 最厲害的皇后是劉邦的老婆呂雉 皇太后就是慈嘻拉 大腳馬皇后 武皇后 武則天 葉赫那拉氏,滿洲鑲藍...

中國歷史上有過幾面國旗,中國歷史上的國旗有幾種??

國旗,是乙個國家的象徵和標誌。我國從十九世紀後期開始有國旗以來,其式樣及性質 風格也經過了較大的變化。1873 1890年的中國國旗 1890 1912年的中國國旗 1911.10 武昌起義時的旗幟 1915.10.22 1916.3.22的中華帝國旗 國旗,是乙個國家的象徵和標誌。我國從十九世紀後...

中國歷史上稱為聖人的有幾個,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人,有資格被稱為「聖人?

在中國古典中記載的著名的儒家聖人如 堯 舜 孔子。而顏子 孟子 子思和曾子,還有一些先賢大儒,被儒家 視為境界接近聖人的人 雖然他們有時也被尊稱為聖人,但並非絕對意義上的聖人。準確的可以稱之為賢人 代表人物 大聖 老聖 老子 至聖 文聖 孔子 元聖 周公 酒聖 杜康 詩聖 杜甫 醫聖 張仲景 萬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