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和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節日

2021-03-04 09:07:38 字數 4821 閱讀 4918

1樓:你好嘛

回族每年主要過三個重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 等;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 等。

1、開齋節

開齋節,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譯,音譯「爾德·費圖爾」。亦稱「肉孜節」或「小節」。與「宰牲節」同為伊斯蘭教兩大節日。

時間在伊斯蘭教曆10月1日。穆斯林在萊麥丹(第9月)全月齋戒,齋月最後一日尋看新月,見月次日開齋,即為開齋節;如未見新月,則繼續封齋,節期順延,一般不超過3天。

2、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拉丁文 eid adha),又稱宰牲節,爾德節。古爾邦節與開齋節(肉孜節)、聖紀並列為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古爾邦節是我國穆斯林的盛大節日。

「古爾邦」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或稱為爾德·阿祖哈。「爾德」是節日的意思。「古爾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犧牲」「獻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這個節日叫「犧牲節」或「宰牲節」。

也譯作「庫爾班」。

3、聖紀節

聖紀節,亦稱聖忌節,阿拉伯語稱「冒路德」節,相傳,穆罕默德(約570一632年)的誕辰和逝世都在伊斯蘭歷3月12日,穆斯林為紀念先知穆罕默德復興伊斯蘭教,遂在他誕辰和逝世的這天舉行宗教集會,後逐漸演變為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

節日活動通常由當地清真寺伊瑪目主持。屆時,穆斯林沐浴、更衣,穿戴整齊,到清真寺禮拜,聽阿訇念誦《古蘭》啟示,講述伊斯蘭歷史和穆罕默德復興伊斯蘭教的豐功偉績。

擴充套件資料

「開齋節」的來歷

伊斯蘭教經典記載,先知穆罕默德在傳教前,每逢萊麥丹月都去麥加近鄰的希拉山澗沉思默禱。公元610年萊麥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禱時突然接到安拉的啟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傳遞真主的教誨。

後來,先知穆罕默德將這個月定為齋戒月,以示紀念。與此同時,教法學家解釋,「齋戒是為了讓有錢人品嚐飢渴滋味,以使他們不要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要節衣縮食,省出錢來賙濟窮人」。

歷經1400餘年演變,開齋節已成為信仰伊斯蘭教各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淨身,到清真寺參加節日宗教聚禮活動外,還要穿上節日盛裝,走親訪友,互道「塞倆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來年幸福。

文獻記載,爾德(eid)這個阿拉伯詞語由「阿達」(aada)這個詞演變而來,原意是「返回」,演變為「聚會」,所以,穆斯林將開齋節的禮拜稱為「會禮」。

2樓: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

1.肉孜節:

肉孜節,也叫開齋節,它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法規定伊斯蘭教第9月是頌降天啟「古蘭經」**之月,是一年12個月中最吉祥的月份,每乙個成年穆斯林每年都要封齋乙個月,在封齋期間每日兩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吃喝、房事等。齋月的開始和結束均以見月為準。

封齋的天數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齋期滿後,節日的凌晨,人們淋浴盛裝,聚集在禮拜寺舉行規模盛大的禮拜。隨節日禮拜的結束,從高高的喚禮塔上「納各拉」鼓和哨納聲驟然而起,人們走出禮拜大殿自發的踏著歡快的樂曲聲,跳起「薩瑪」舞,彼此握手道賀。

一般維吾爾族婦女不參加聚禮。在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備有豐盛的節日食品,如饊子、民族式點心、糖果、乾果、水果等。人們身著節日新裝走親訪友,路途相逢要相互拜年祝賀。

在肉孜節期間民間有各種遊藝活動,「巴扎」即市場非常熱鬧。 關於肉孜節的起源,維吾爾民間有這樣乙個宗教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次鬧災荒,孩子們由於飢餓啼哭不止。

母親們無奈,把拳頭大小的卵石放進鍋裡煮,哄孩子們說:「媽媽給你們做『兄古提麻克』(一種飯食,用玉公尺麵做成,形狀像窩窩頭,水煮,吃時帶湯)吃」並不時地用木棍戳一戳給孩子們看,讓孩子們相信還沒有熟,還太硬不能吃,需要耐心等待。一次又一次,孩子們再也沒有耐心等待了,鬧著非要吃不可。

母親們沒辦法,只好揭開鍋蓋還想用木棍戳給孩子們看。不料,木棍竟然戳了進去。母親們很驚奇,仔細一瞧,原來鍋裡煮的卵石都變成了可以用來充飢的「恰瑪古」(即蔓菁)。

人們相信這是神靈為了拯救他們而顯示的奇蹟。人們奔走相告,彼此祝賀得救,載歌載舞,以各種娛樂的方式歡慶,感謝真主的恩典。從此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以同樣的方式紀念,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2.庫爾邦節:

庫爾邦節,在「肉孜節」後七十天舉行。「庫爾邦」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為「獻物」或「血祭」,學術界意譯「宰牲節」。庫爾邦節像肉孜節一樣對維吾爾族來說是乙個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節日前人們準備各種年貨的同時預先買好作為「獻牲」的牲畜。

家境稍好一點的家庭都要宰乙隻羊(宰牛、宰駝均可),節日當天早晨,人們首先進行沐浴「大淨」,然後潔衣盛裝到較大的清真寺,參加聚禮。節日禮拜結束後,人們直接上麻扎爾(墓地)為亡故的先人祈禱,並把墳頭上的枯木拔去,栽根新枝,這叫作「換哈達」。人們回家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宰羊。

宰殺的牲畜肉不能出賣,但可以給窮苦人「施捨」一部分,剩餘的用來招待客人。節日期間首先要給長輩拜年,然後和親朋好友相互登門賀節拜年,每家餐布單上擺滿各種節日食品,共餐同飲,吹拉彈唱,大家一起娛樂。這個節日一般要歡度三天。

關於庫爾拜節的起源,民間流傳著根據古代阿拉伯地區的宗教傳說演變而來的傳說:據說先知易卜拉欣夜裡夢見安拉(即真主),「啟示」他宰自己的兒子伊斯瑪儀作祭禮,以試他的虔誠。先知易卜拉欣醒來後將夢境告訴了兒子,伊斯瑪儀欣然同意受宰,以此表示對真主安拉的忠誠和順從。

當先知易卜拉欣遵循安拉之命把兒子帶至公尺納小正要舉刀宰殺時,安拉又命天神送來乙隻公羊代替,這一天正是阿拉伯太陰曆12月10日,此後,阿拉伯人為了紀念安拉的顯靈和先知易卜拉欣父子的虔誠,每年此日殺牲血祭,相沿成習。公元七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後,繼承了這一風俗,並將伊斯蘭教曆(即回曆)的12月10日定為「庫爾邦節」。

3.努吾若孜節:

努吾若孜節也叫「撒拉哈特曼節」。「努吾若孜」一詞是波斯語藉詞,表示「春雨日」,「春天的第一天」,即波斯古太陰曆每年3月21日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等突厥語系各民族的共同節日。它從古代流傳至今,它的內容是辭舊迎新,希望春天能帶來吉祥幸福。

在過節這天人們身著節日盛裝,每乙個村落的所有人集體做「庫節」即「努吾若孜飯」(幾家人一起做的也有)共同享受新年的喜悅。做「庫節」一般用往年剩餘的糧食加大公尺、小麥等7種穀物在大鍋裡熬成粥,以表示年年富足有餘。此外,節日裡,還舉行各種傳統的民間活動,比如,把乙個男人打扮成「努吾若孜老人」,等表演一番之後,便脫掉棉衣,給他穿上單衣迎接春天的到來,同時還舉行麥西熱甫、賽馬、叼羊、拔河、摔跤、野遊、唱歌、賽歌、猜謎語、盪鞦韆、作遊戲等各種娛樂活動。

到了晚上,年青人帶著火把,唱著「努吾藝孜歌」挨家挨戶的祝福,節日一般持續三天,過節後開始春耕播種。至今很多地方的維吾爾族仍在過此節日,尤其最近5、6年以來無論是**方面還是民間越來越重視這古老的節日,舉辦規模巨集大的努吾若孜節文藝晚會,使節日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4.巴拉提節:

巴拉提節是維吾爾族源於伊斯蘭教的節日。民間也叫「油葫蘆節」,多在「肉孜節」前45天舉行。在伊斯蘭教曆8月15日,在巴拉提之夜誦經、禮拜、祈求安拉恩賜、赦免。

節日期間不舉行會禮,不互相拜年,最大特徵是通宵念經,炸油餅,到墓地祭祀祖先。晚上,各家都將油葫蘆拴在一根桿上,聚在一起高唱「巴拉提歌」,並點燃後任其落地,大家群起用腳踏碎此油葫蘆,表示消災滅禍。現在大城市裡已見不到過此節日的維吾爾人,在農村可以見到。

5.都瓦節:

都瓦節,也叫「超度孽鬼節」,一般在各自的家裡請一些宗教人士和親朋友好一起念經祈禱,最後到墓地為死去的親人禱告。此節日規模不大,在喀什、和田等地過此節日,類似漢族的清明節。

6.冒路德節:

冒路德節,又叫聖紀節。每年回曆三月二十日為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日而舉行的節日。伊斯蘭教徒為了紀念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功德,在他誕生的那天舉行集會,以後逐漸演變為伊斯蘭教的節日。

這個節日多由清真寺毛拉主持。節日當天,虔誠的穆斯林紛紛到清真寺禮拜,聽阿訇們念經,讚頌聖祖穆罕默德的功績。還有些人把阿訇和周圍的鄰居請到家裡舉行小形的聚會,並準備油餅,糖果和水果等食物,正中間放乙個盤子,盤子裡放一些灑了香水的棉花,阿訇邊念經邊對著棉花吹氣,最後參加儀式的每乙個人拿起一小團棉花聞一聞,便放進口袋裡。

臨走時還拿上一點糖果,回家後分給家裡人吃。

3樓:匿名使用者

回族民間節日主要有: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古爾

邦節、聖紀節等

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

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

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

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乙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准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製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

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

齋月裡,回族穆斯林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時要豐盛得多。一般都備有牛羊肉、白公尺、白面、油茶、白糖、茶葉、水果等有營養的食品。

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要吃飽飯。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事,斷絕一切飲食。封齋的目的就是讓人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有錢的人真心救濟窮人。

通過封齋,回族穆斯林逐步養成堅忍、剛強、廉潔的美德。

當人們封了一天齋,快到開齋時,齋戒的男子大多數都要到清真寺等候。聽見清真寺裡開齋的梆子聲後,就在寺裡吃「開齋飯」了。開齋時,若是夏天,有條件的先吃水果,沒有條件的喝一碗清水或蓋碗茶,而後再吃飯。

這主要是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乾渴,而不是飢餓。若在冬天,有的人講究吃幾個棗子後再吃飯。相傳穆罕默德開齋時愛吃紅棗,所以回民現在也有這種習慣。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開齋節。

回族有哪些節日風俗,回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風俗習慣.回族服裝大體與漢族相近,但在頭飾上仍保留著古老的傳統,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無沿小帽,表示清潔不染 婦女一般戴 蓋頭 遮住兩耳 脖子和頭髮,只將面孔露出。青年婦女一般戴綠色的,蓋頭較短,只批到肩上 老年婦女一般戴白色的,蓋頭較長,直披到腰際。在回族的聚居區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舉行宗教活...

維吾爾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維吾爾族的特點是什麼

維吾爾族的特點 飲食 維吾爾族的傳統飲食以麵食為主,喜食羊 牛肉,蔬菜吃得相對較少。主食的種類很多,最常吃的有饢 抓飯 包子 拉麵等。維吾爾族嚴格禁止吃豬肉 驢肉 狗肉 騾肉,一般未念經宰殺的牲畜和家禽也禁食。維吾爾族喜歡飲茶。服飾 維吾爾族傳統的男子外衣稱為 袷袢 長過膝 寬袖 無領 無扣,穿時腰...

蒙古族漢族傣族維吾爾族白族壯族的各個節日

肉孜節,火把節,中元節,春節,潑水節,送灶節。漢族的知道吧,我告訴你維吾爾族的吧,維吾爾族文化有一定的獨立性,他們都不過春節等跟漢文化有關的節日。古爾邦節和肉孜節是維吾爾族最大的兩個節日,還有諾茹孜節 慶祝春節的到來 等等。蒙古族 回族 維吾爾族 藏族 苗族 傣族 白族 瑤族 壯族 滿族有哪些當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