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袁隆平屠呦呦錢學森,鍾南山的介紹你有什麼感言

2021-03-04 08:54:59 字數 2597 閱讀 7907

1樓:匿名使用者

袁隆平屠呦呦,錢學森和松南山都是國家的脊梁。他們分別在自己的領域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

2樓:zsw一笑

乙個人要把自身的人生價值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聯絡起來。

袁隆平和屠呦呦給我們什麼啟示

3樓:鬼子炮樓

這兩個人都是為全人類造福的人。

但是中國的科學界人士非常輕視他們,說他們是「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無留學經歷,無院士頭銜。

後來袁隆平說:他們不授予我院士資格的理由是雜交水稻口感一般。

袁隆平老人表示:讓世界上的人吃飽,才是最重要的,解決口感決不能以犧牲產量為前提,我解決口感,也不是為了當院士。

此言一出,**譁然,在**壓力下,袁隆平老人終於被授予院士頭銜。

這件事提醒我們,我們的科學界依行事然非常教條,這嚴重阻礙了中國的科學發展

屠呦呦獲獎感言致辭中代給當代大學生的啟示

4樓:du知道君

一、科學研究需要學術自信和文化自信。屠呦呦從事青蒿素研究的年代,儘管今人看來「封閉、保守」,但充滿了激情和必勝的信念。屠呦呦及其團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土法上馬,經過191次實驗終於取得成功,可謂百折不撓。

「兩彈一星」和人工合成胰島素均不例外,都源自信念的力量。不僅如此,那個年代的科研人員有為國家、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如鄧稼先等),即便拿自己身體做實驗也在所不惜。這對當下某些人而言簡直不可思議。

  屠呦呦及其團隊的成功還得益於文化自信。青蒿素研究源於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的記載,正是基於對傳統古典醫藥典籍的崇信,他們鍥而不捨,終成正果。   反觀,中國當下的科技教育界,最缺乏不是科研條件而是學術與文化的自信。

近現代中國遭受外國列強蹂躪,被簡單地歸咎於傳統文化的「落後、愚昧」。這種文化自卑感至今仍未消除,如中醫藥「偽科學」論仍不絕於耳。因此,唯歐美馬首是瞻的思維定勢,使亦步亦趨地追隨變得似乎天經地義。

如果他國研究超音速4倍的發動機,中國步其後塵而不是創制新的航空器,那終將受制於人。如果留洋經歷和sci**變相地成為某些科研機構和高校人才任用和績效評價的尺度,那中國科技人員就有淪為歐美學府奴僕的危險,國家科技與文化安全都令人堪憂。如果傳統的中國哲學、歷史、文學、文字學、民俗學、中醫(藥)學科研人員,也被迫為稻粱謀而留洋,那文化消解與瓦解則勢所難免。

二、要建立有利於各類人才成長和創新的機制和體制。首個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者既無院士頭銜,又無博士稱號,更無留洋經歷,這給中國人才任用和評價體制帶來了尷尬。筆者雖不贊同網上有關廢除中國院士制度的偏激論,但制度本身的「弱踵」因素值得考量。

由於現代人缺乏公心,即便有蔡元培式的伯樂,也不敢貿然不拘一格用人。為了規避任人唯親,誕生了中國化一刀切式的系列管理辦法。如上世紀90年代要進科研院所和高校,須碩士學位;隨著博士雨後春筍般「孵出」,如今要進重點科研院所和高校,須博士名號外加留洋經歷。

50年後是否須有月球遊歷經歷不得而知。貌似公平的管理制度,卻讓以權謀私者有機可乘。假冒偽劣的院士成果也屢見不鮮。

於是眾多的屠呦呦被拒之於門外。如何讓「低學歷」的華羅庚和錢穆們、「非專業」的郭沫若們脫穎而出、大顯身手,又不讓方鴻漸們投機鑽營,是未來中國科研體制、人事制度改革乃至政體改革面臨的難題。

三、科研要有點非功利心、需要默默耕耘的精神。屠呦呦及其團隊是自2023年聽從上級安排,開始試驗研究的。雖然2023年下半年已取得顯著療效,但2023年才得到完全認可。

第一篇中文**2023年才發表,而且還是以「青蒿素協助組」的名義;英文**更是到2023年才刊發。他們科研不是衝著大筆科研經費和獎勵,而是受一種使命驅使的。今年三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都已耄耋之年,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獲大獎。

屠呦呦的啟示告誡人們:科研要有點非功利心、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功利性愈強,愈經不起挫折。

反觀當下的中國科技教育界的研究,急功近利似乎已成常態,為了早獲名利不惜殺雞取卵。

四、媚外是國之大忌。屠呦呦獲此殊榮當然可喜可賀,但決不能以諾貝爾獎項作為科研成果最高、甚至是唯一的評價尺度,須知袁隆平、王選等中國科技精英對人類的貢獻,遠非諾貝爾獎項所能涵蓋;也不可以一榮俱榮之心侵染科學的神聖。筆者獲悉屠呦呦家鄉的舊居,被以1.

5億元(人民幣)天價標出;前些年莫言獲獎後,其故居周邊的草木都被拔光「沾仙」。這些暴露的是潛在的文化自卑和媚外習氣。具有悠久歷史、燦爛文明和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中華文化,是中國人文化自覺自信不竭的動力和源泉;簡單地媚外崇洋為國之大忌。

五、科研成果的大小並不取決於投入的多少。科研成果與投入往往不成正比。據說中國研製「嫦娥一號」的開支,僅相當於一公里地鐵的費用。

屠呦呦們從事青蒿素的研究條件十分簡陋,他們土法上馬,購置三口大缸做實驗用具。現在一些科研人員動輒要求與「國際接軌」與老外攀比。自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來,中國每年的科技投入是相當可觀的,但高水準的、具有首創性的成果卻不多。

大量的資金因疏於監管而浪費,裝置被閒置。要改進和完善相關的制度。

錢學森,袁隆平,屠呦呦?

5樓:春花秋月

這些科學家都是愛國者,他們嚴謹認真,不斷進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6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中國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7樓:匿名使用者

國家的偉人科學家,國家棟樑

袁隆平和屠呦呦給我們什麼啟示,袁隆平和屠呦呦的資料,三百字怎麼寫作文

這兩個人都是為全人類造福的人。但是中國的科學界人士非常輕視他們,說他們是 三無科學家 無博士學位,無留學經歷,無院士頭銜。後來袁隆平說 他們不授予我院士資格的理由是雜交水稻口感一般。袁隆平老人表示 讓世界上的人吃飽,才是最重要的,解決口感決不能以犧牲產量為前提,我解決口感,也不是為了當院士。此言一出...

袁隆平和屠呦呦的,三百字怎麼寫作文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剛剛宣布,屠呦呦與另外兩名海外科學獎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 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諾貝爾獎官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獎金將一分為二。威廉 坎貝爾和大村智兩人一同獲得一半獎金,而另一半獎金將頒給屠呦呦。屠呦呦獲得諾貝...

屠呦呦為什麼當不上中國院士,屠呦呦為什麼當不了院士

評選標準不同。屠呦呦沒有通過中國院士評選,而中國院士沒有通過諾貝爾科學獎評選 版 現在屠呦呦權 一不小心 成了諾貝爾科學獎得主,而中國院士 千方百計 也沒成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科學家首先對科學負責,而不是對領導負責。諾貝爾科學獎經得起科學考驗 經得起世界人民考驗,從而獲得崇高的聲譽 鄭強為什麼就要是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