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觀點屬於,「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觀點屬於?

2021-03-04 08:54:07 字數 4099 閱讀 1346

1樓:匿名使用者

形上學,理由:天不變道亦不變屬於靜止的不變論觀點,與發展和運動的觀點相反,故是形上學。

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哲學觀點是。

2樓:湯旭傑律師

《漢書·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天」主要是指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董仲舒認為,封建社會的最高原則是由天決定的,天是永恆不變的,因而按天意建立的封建社會之「道」,也是永恆不變的。

所以這句話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而且它還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又屬於形上學的觀點。

3樓:小吧啦豆

是形上學唯物主義。

又稱半截子唯物主義,自然觀上唯物,歷史觀上唯心

4樓:逍遙1天1下

形上學是唯物主義,這句話怎麼可能既屬於違心主義,又屬於唯物主義

5樓:讓甫薄又菡

道大於天,超出天的範圍,而天永不變還是原來的那個樣子,道可以變也可以不

變。主要看個人的

領悟,主要觀點是道,道本不存在,而是人創造了道。只要你自己真正領悟的道,就可以超越天

6樓:督兒虞清秋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背後語境,即天變道亦變也。道不離天,天不離天。

彼此包涵,相互流轉。二者皆言宇宙之極:天極大,道極微,天極實在,道極虛無。

7樓:步凡赫連玉龍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顯然,天小於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說,道源於自然不是源於天。

2)道可道非常道。天運不變,因道之不易。天運改變,亦因道之不易。所以,董仲舒所言的道,應該指的是人之道,小道也,非大道。

3)治世為人之道,取法天地,天地不易,其籠罩下的人道,也就萬變不離其宗,可謂之道亦不易。

大家知道,董仲舒提出獨尊儒術必然需要一些依據,故而以天地定位,貴賤有別的天道模擬尊尊親親的儒家學說。也只有安守本分的儒家,最符合封建社會的要求。可惜,時過境遷,天道輪轉。

大道不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誰也不是道之專寵,封建社會已是明日黃花了。即便是天地,也有覆滅的時候……

天不變,道亦不變,為什麼是形上學的觀點

8樓:匿名使用者

1、這個哲學學

抄派自己是怎麼說的?

2、這些術語,是什麼含義的

具體地來說,

天:自然界,規律;

道:抽象,規律.

形上學:抽象

因此,天不變,道亦不變.是說:道是要遵守自然界的客觀規律的,例如道法自然.

至於是否形上學,是因為:道研究的是抽象的規律.

而具體的應用,是另外的術,即與道相對應的

再次特別強調一下,不能【人云亦云】式的被別人【**】

天不變,道亦不變」這兩種觀點體現了什麼哲學

9樓:天風海雨樓主

世易則事易,事易則備變.——出自韓非子,意思是說世界在不斷變化發展之中,從而事物也在變化發展之中,事物在變化發展,人們對事物的準備和防備也要不斷地變化發展.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與時的俱進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

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董仲舒的觀點,他認為天是萬物主宰,是世界本原,天的本質不變,(封建倫理的)道也不會變,個人認為這是客觀唯心主義,但教科書或者老師會告訴你,這是機械唯物主義,是形上學.

10樓:西湖釣秋水

解釋:道:真理,基本規律,大道理。又引申指一般規律,事理,禮法,方法。天:宇宙,大自然。天是不變的,道也是不變的。

出處:《漢書·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11樓:梁葉璩小萍

世易則事易,事易則備變.——

自韓非,意思

說世界斷變化發展,事物

變化發展

,事物變化發展,

事物準備防備要

斷變化發展.體現切實際

發,與俱進

觀點,辯證唯物主義.道原於

,變,道亦

變——董仲舒

觀點,認

萬物主宰,

世界本原,

本質變,(封建倫理

)道變,

認客觀唯

主義,教科書或者師告訴

,機械唯物主義,形.

天不變,道亦不變。這到底是什麼觀點?

12樓:錘煉意志

這應該是道家的觀點,這種不變就是形上學,是行上至之,就是精神的頂峰,不是可見的物。

這不唯心,唯心、唯物都明顯有偏頗,道家也懂得格物致知嘛。

佛家最高是般若,但並沒有提及不變。應該是一切沒有不變的,包括精神。

13樓:匿名使用者

漢代大儒董仲舒曾對漢武帝說:「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從道德經上講,天和道應該按宇宙和自然規律來解,按這樣說來就應該是宇宙的自然法則是不會改變的,不會以個人或某個集團的利益改變,個人認為這並非唯心的說法,而是一種很辯證的說法只是後人曲解了前人的意思罷了.也可以說是封建勢力誤導了大家的認知罷了.

封建社會的最高原則是由天決定的,天是永恆不變的,因而按天意建立的封建社會之「道」,也是永恆不變的.

而用現在哲學論來講,這是違背了過程論,用靜止的眼光分析看待問題,屬於形上學的觀點.

14樓:匿名使用者

道講的是都是客觀規律哦

為什麼「天不變,道亦不變」是形上學的觀點

15樓:差離子

首先指明一點,這裡的天就是道,區別只在於前者比後者還多乙個表象的感性形態。因此我們只說 道的概念就行了!對道的理解還是讀原著的好,亦即道德經。

到就是空無一物的消極否定性:一切特殊的存在在它那裡都歸於消逝,保持不住!最後唯一存在的只是它自己,那麼這個既不是這個又不是那個的存在因而只是最抽象的存在,即所謂最普遍的存在,勿寧稱它為純粹的虛無。

這個虛無自身是不變的,以及它就是虛無本身,這個自己肯定自己的虛無就是那不再被自己否定的東西,因而取得了不變的特性,而這正就是形上學的根本特徵!

16樓:全魁紀高寒

「道之大原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道,本義為道路,引申為規律,原理,準則,宇宙的本原等。事物變化的普遍規律是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人要順天道而行,按規律辦事才能無往不利。

而掌握事物發展規律,是乙個認識的過程,由早變質變的過程。這個飛躍,古人稱之為:悟,頓悟。

未悟之前,恍恍惚惚,道在你的眼中玄妙高深,若明若暗,深不可測。一旦悟道,頓時一片光明,便得到上超凡脫俗的大智大慧。

天不變道亦不變這是一種什麼觀點

17樓:匿名使用者

董仲舒提出這個說法,雖然是現在統治者的角度,但是他說的天,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宇宙,道可以理解為客觀規律,宇宙繼續執行,客觀規律也不會有什麼變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化,我想古人的一些舊的說法也可以進行現代化,不能一味的對其進行否定。

.「天不變,道亦不變」。這是一種什麼觀點?

18樓:匿名使用者

漢代大儒董仲舒曾對漢武帝說:「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 道亦不變。 」

從道德經上講,天和道應該按宇宙和自然規律來解,按這樣說來就應該是宇宙的自然法則是不會改變的,不會以個人或某個集團的利益改變,個人認為這並非唯心的說法,而是一種很辯證的說法只是後人曲解了前人的意思罷了。也可以說是封建勢力誤導了大家的認知罷了。

「五四」以前中國思維方式變革主要表現在:嚴復等人以競爭進化觀批判傳統的「天不變道亦不變」論和迴圈變易觀,以科學實證方法反對唯心主義先驗論,批判傳統的唯聖唯經觀念和脫離實際的經學方法,以邏輯分析方法克服傳統的整體直觀(直覺)思維的籠統模糊性。

19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說世界上有些原則、規矩、道理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在有些古人眼裡天是不會改變的,把前人已經驗證過是有用的東西改變是不對的,卻沒想到現在的環境、條件和以前已經不一樣了。

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死抓住以前的一點經驗不放,不知變通,就以為已經一勞永逸的了解道了,那不是可笑嗎?

為什麼15天行程碼還不變

過了15天之後還顯示,可能是資料延遲,導致行程卡資料還未更新 或者您在這15天中又去這個地方一趟,那麼這個14天是會重新計算的。行程碼可以記錄使用者14天出行軌跡資訊,在疫情期間是非常重要的。行程碼過14天了不變一般是沒有更新造成的,只需要重新檢視就可以更新行程了。行程碼在同乙個省市停留四小時以上,...

滷水滷東西沒賣完,怎麼才能讓它第二天不變黑

抹香油,或者調整滷量滷時段,採用現滷。滷水湯越老越經典,也就是越值錢要保湯永遠鮮,則晚上必須 燒才行,此外,別無他法把肉也放進去,肉就不變色了。滷水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留下少數原料或香料的殘渣,這時便需要進行過濾,以此來保證滷水的質量。2 滷水經反覆使用後湯汁會變得比較濃稠,雖經過濾,但還需 清...

天珠屬於什麼種類的寶石? 5,天珠有什麼種類?

喜歡九眼天珠 他帶給了我運氣。天珠有什麼種類?現在市場上的天珠分為4大類。1為至純天珠,這個其實才是真正的天珠,一般都是唐代專以前就傳下來的屬。2位明清替代品,這類東西不是說只有明清兩代有,只不過明清兩代比較多,這裡面分料珠,琉璃珠。3仿古天珠,這類天珠一般都是按照古工藝,選材製作。4假天珠,這類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