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關於傳統美德的成語和事例

2021-03-04 08:54:00 字數 4860 閱讀 9781

1樓:明天

1、岳母刺字,讀音:[yuè mǔ cì zì]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 岳母刺字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2023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 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2、鑿壁偷光,讀音:[záo bì tōu guāng]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乙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

」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3、華佗治貪,讀音:[huà tuó zhì tān ]

三國時期,楊修和楊宕叔侄二人共事曹操。楊修為相府主簿,楊宕為軍需官。楊修聰明博學,但恃才放曠,屢犯曹操之忌。

被曹操借惑亂軍心之罪處死。楊宕懼怕曹操因叔罪嫁禍於已,便想趁著近期押運軍糧餉銀之便,設法撈他一把,然後謝官還鄉。他懼怕曹操之威,又貪財心切,劇烈心理衝突引發了一種怪病:

既不發燒,也不頭痛,只是胸口脹悶,坐臥不安,請了不少醫生診治,不見好轉。

請神醫華佗來診,經過望、聞、問、切,華佗開了兩個藥方,囑其依次服用。楊宕先看第乙個藥方,上面寫著:「二烏、過路黃、香附子、連翹、王不留行、法夏、畢拔、硃砂。

」熟知古文章法的楊宕,將這八味藥名的頭乙個宇連、讀:「二過香(相) 連,王法畢朱(必誅) 。」他大驚失色,額頭上冷汗直冒。

遂打消了大撈一把的邪念。

4丶節儉成習,讀音:[jié jiǎn chéng xí]

蘇東坡一生在生活上都非常注重節儉。

公元2023年,他被貶官來到黃州時,生活窘迫。為了渡過困境,他訂出了一套特殊的計畫開支辦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乙份;然後又將每份分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錢掛在屋樑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來用,準餘不准超。剩餘的錢,他另用竹筒儲存,以備意外開支之需。

後來,他又在朝廷中做了**,但仍注重節儉,從不講究奢華。他自訂每餐只能一飯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兩個菜,不許鋪排,否則就拒絕用餐。一次,蘇東坡的乙個老友與他重逢,請他吃飯,他囑咐朋友千萬不可大操大辦。

可是,當蘇東坡應約去老友家赴宴時,見酒席準備得相當奢華,他婉言拒絕入席,告辭而走。蘇東坡走後,他的朋友感慨地說:「當年東坡遭難時,生活很節儉。

沒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後,還這樣節儉。」

5丶勤儉為榮,讀音:[qín jiǎn wéi róng]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位很有政治才幹的宰相,他的名字叫季文子。

季文子在魯國從政時間長,官位高,卻十分儉樸。平日裡,他最看不慣那些以炫耀財富為榮的貴族,尤其厭惡講排場、搞浮華的風氣。他的住房極其簡陋,平常飲食也總是粗茶淡飯。

他不僅平時很少穿絲綢衣服,就連他家的僕人,服裝也比一般有錢人家的僕人要儉樸得多。季文子家的馬匹,從不允許多喂糧食。

由於季文子厲行節儉,看不慣貴族社會奢侈腐化的生活,因此,那些鋪張浪費、愛講排場的人對他也看不慣。

中國傳統美德的成語和事例

2樓:清風的涼

1、一諾千金;諾:許諾。許下的乙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3樓:匿名使用者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意思是: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

出自《孝經。天子章》 不師者,廢學之漸也。 意思是:

不向老師學習,這等於開始漸漸地放棄對學問的追求。出自《呂衡州文集·與族兄皋請學春秋書》。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意思是:國家想要振興,必須尊敬教師,重視傳授專長技術的師傅。出自《苟子》。

古之學者必有師。 意思是:古來學習的人必須有老師教導。

出自韓愈《韓昌黎集·師說》。 疾學在於尊師。 意思是:

要很快學得知識才幹,首先在於尊敬老師。出自《各氏春秋·勸學》。 君子隆師而親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師並和善地對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學問、說明道理時必稱老師是如何教導的,並努力發揚光大。

出自《呂氏春秋》卷四《尊師》。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意思是:

重視教育是建國的根本,培養人才是治理國家的首要任務。出自《朱舜水集·勸興》。 人不可以不就師矣。

意思是:人不能沒有老師指導學習。出自(漢)王符《潛夫論·贊學》。

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怎能沒有疑難問題呢?

有了疑問不向老師請教,最後還是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出自〔唐〕韓愈《師說》。 人冀子孫賢,而不敬其師,猶欲養身而反損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有作為,卻不知道重視老師的作用,這就好比想保養自己的身體。但又不穿衣,不吃飯似的。

出自(清)王卓《今世說》卷一。冀:希望。

敬:重視;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

人即使本質很好,又有聰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師學習,這擇高尚的朋友互相幫助。出自《荀子·性惡》。辨:

慧。 若要好,問三老。 意思是:

要想把事情辦好,要向有經驗的老年人請教。見於(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師以質疑,友以折疑。

師友者,學問之資也。 意思是:拜師解答疑難,交友辨析疑難,師、友對做學問很有幫助。

出自(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補》。 師友貴隆親,古學當自反。 意思是:

師友之間貴在尊敬和親熱,考察古代文化應當反躬自問。出自(宋)劉過《湖學別蘇召叟》。 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敬學。

意思是:教師得到敬重,然後知識才有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視學問。出自(漢)韓嬰《韓詞外傳》。

師者,人之模範也。 意思是;當老師的人,是人們學習的榜樣。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師呀老師,簡直是兒童的生命,致力於求學,不如下功夫去找尋好的老師。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道立則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則具有良好行為的人就多。

出自《海瑞集·贈陳元山任古田司訓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個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師長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把他們的缺點作為自己的借鑑而改掉。

出自《論語·述而》。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意思是:

善於學習的人,不用老師費大勁就能收到雙倍的效果,並感謝老師的功勞;不善於學習的人,老師辛勤地教,結果卻事倍功半,他不檢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師。出自《禮記·學記》。逸:

安逸;輕鬆。庸:功勞。

4樓:匿名使用者

孔融讓梨 沉香溫席 臥冰求鯉

中國傳統美德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美德: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人貴有恥、見義勇為、整潔健身、求索攻堅、勤勞節儉、見利思義、敬業盡責、清正廉潔、愛國愛民、天下為公等。

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品質、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容十分豐富有以下幾種:

1、忠心報國,勇赴國難。

這一美德的行為表現是把民族和國家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會責任意識是中華民族性格的乙個重要特徵。 例如甲午海戰中的愛國將領鄧世昌、林永公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為反對外來侵略浴血奮戰,所展示的就是這樣一種美德。

2、國而忘家,公而忘私。

這一美德的本質是把「天下為公」作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後13年,風裡來雨裡去,三過家門而不入;范仲淹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孫中山提倡「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等,都是以天下為已任,為國為民無私精神的體現。

3、勤勞儉樸,艱苦奮鬥。

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勇敢,吃苦耐勞,富於創造力而著稱於世。所謂「奉公以勤,律身以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等,集中體現了這一美德的內涵。

4、不畏**,自強不息。

這是中華民族獨立意識、自我意識和自覺能動性的鮮明標誌。在歷史教材中,具備這種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司馬遷被處宮刑後,15年著成《史記》這些都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

這種精神正是中華民族歷盡艱難並不斷走向強盛的巨大動力。

5、文明禮貌,仁者愛人。

我國是禮儀之幫,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又乙個鮮明特性。

擴充套件資料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內涵:

仁 :有仁愛之心 ——唐太宗愛民如子

義 :重情義 ——荊軻刺秦王

禮 :懂禮數 ——孔融讓梨

智 :明智果斷 ——空城計

信 :誠信言而必果 ——尾生沉水

「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帶動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發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公升,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重德行、貴禮儀,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和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口頭傳承到文字記載,內容博大而精深。但歸納起來,在歷史典籍裡加以明確、歷代歷朝基本形成共識的內容主要是「仁、義、禮、智、信」五個要素。當然,在傳統道德方面還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豐富,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發展。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450字

弘揚孝敬長輩的傳統美德 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更要孝敬長輩,過去我雖然做得不是很好,但我還是努力地去做的。香九齡,能溫席 孝於親,所當職 雖然這個年代冬季都有電熱毯 空調了,用不著孩子去替長輩們暖被窩了。但這種孝敬長輩的美德時時鼓勵著我,讓我在平常的生活中關心和關愛...

關於「中國傳統美德」的古詩有哪些

一 遊子吟 作者 唐代孟郊 1 原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2 翻譯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二 將母 ...

關於傳統美德的詞語,形容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成語

精忠報國 富貴不淫 貧賤不移 威武不屈 殺身成仁 見利思義 仁者愛人 君輕民重 以史為鏡 寧靜致遠 淡泊明志 獨善其身 兼善天下 淤泥不染 自強不息 天降大任 百尺竿頭 言而有信 一諾千金 記己有恥 苦口良藥 寬則得眾 恕以待人 和以處眾 寬以接下 之美 君子之交 多行不義 視死如歸 見義勇為 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