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不包括

2021-03-04 08:53:37 字數 5455 閱讀 5343

1樓:藝吧頂貼組小齵

佛家佛家,指的是諸佛之淨土。如:《觀無量壽經》:

「當坐道場,生諸佛家。」佛家也指佛教者。如:

《朱子語類》卷七六:「佛家有函蓋乾坤句,有隨波逐流句,有截斷眾流句,聖人言語亦然。」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不包括

2樓:挑燈初薰

一般說到諸子百家,是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雜家、農家、縱橫家】九家。

但是其實最初比較大的學說派一共10家,就是【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雜家、農家、**家、縱橫家】

還有一共十五家的說法,就是【陰陽、儒、墨、名、法、道、縱橫、雜、農、**、兵、醫】

其實先秦時代學術百花齊放,這最多的十二家也不過是其中較為廣泛流傳的一部分。還有許多學派消失在了歷史中。

3樓:檢言尉遲月明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不包括佛家。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可以說是中國文明最輝煌的的時候,多少流傳千古的著作在那個時代被著作出來比如:《論語》《道德經》《易經》等等這些經書可以說是千古流傳的書,那個時代是中國文化大爆發的時代。

不過也是因為那個時代很多東西被遺忘在那個時代據傳說《黃帝內經》《茶經》以及關於中國行業的經書。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百家有:儒家,法家,墨家,縱橫家以及道家這些都是非常著名的著作百家。

可以說是代表中國現在幾個大的分支。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包含哪些家?

4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上關於百家的劃分,最早源於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他在《論六家要旨》中,將百家首次劃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等六家。

後來,劉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馬談劃分的基礎上,增「縱橫、雜、農、**」等為十家。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襲劉歆,並認為:「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

」後來,人們去「**家」,將剩下的九家稱為「九流」。

自此,中國古代學術界都依從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今人呂思勉在《先秦學術概論》一書中再增「兵、醫」,認為:「故論先秦學術,實可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縱橫、雜、農、**、兵、醫十二家也。

」儒家儒家崇尚《周禮》,認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關懷,達至乙個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內容。其主要內容如下:

倫理觀∶「仁」是是倫理道德的總綱。「仁」就是「愛人」,君主要體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若要實踐仁德,需要「忠」和「恕」。

「忠」是盡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禮」、「樂」,約束人的行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觀∶主張以禮義治國,回覆西周時期的德治。而社會各階層人士應盡本分,以達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階局面,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觀∶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認為教不應分貴賤賢愚。他認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學方法。他又提倡「溫故知新」及「舉一反三」等學習方法。

宇宙觀∶對鬼神之說抱著「存而不論」的態度,主張「敬鬼神而遠之」,但卻十分重視祭祀祖先。

其後孟子以「性善說」論述「仁」,「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他認為人性本善,具備了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種善端,加以發揚,便可成為仁、義、禮、智的德行。

荀子主張「性惡論」,認為人與禽獸無異,「飢而欲飽,寒而欲暖」,若順從人的本性而行,必會引起紛爭。他主張通過教育改變人的本性,為善去惡。荀子強調通過「禮治」維持社會秩序,使社會各階層人士安守本分,社會便能安定。

儒家學說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被歷代統治者及學術界所尊崇,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荀子

道家「道」是「老莊」學說的思想中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源。「道」亦是迴圈不息。道家強調凡事均無須強求,應順應自然,達至「道」的最高境界。

道家精神在於精神上的超脫,不界限於形驅,只求逍遙及心靈上的開放。以下是道家的觀念∶ 宇宙觀∶「道」是無形及不可見的,是超時空的絕對精神,是宇宙最高本體及一切事物的根源。

政治觀∶春秋戰國時期,戰爭不斷,民生困苦,人們必須放棄逞才、逞智、逞強、逞力、回歸樸素、無知的境界,以「無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終希望回覆「小國寡民」的原始社會。

人生觀∶萬物都有對立面,物極必反。因此,人們必須「知足寡慾」、「柔弱不爭」、「順應自然」,拋棄一切禮教的枷鎖,才能避免災禍。

代表人物:

老子 、莊子

墨家尚賢尚同是墨家的基本政治綱領。墨家與儒家並稱「顯學」。以下是墨家的觀念。

倫理觀∶提出「兼愛」,主張愛不應有親疏、上下、貴賤、等級的分別。他認為天下之所以大亂,是由於人不相愛。

政治觀∶主張「尚賢」、「尚同」,提倡選任賢才,消除階級念,使天下大治,主張「非攻」,反對一切侵略戰爭。

經濟觀∶反對奢侈的生活,主張節儉,提出「節用」、「節葬」、「非樂」的思想。

宇宙觀∶提出「非命」,認為命運不能主宰人的富貴貧賤,強調只要透過後天的努力就可以改變。為了求福避禍,他又主張「尊天」、「事鬼」。

由於墨家從創始人墨子到主要的代表人物,都是社會中底層的學者,所以墨家更能體會到戰亂時期社會中勞動人民的悽慘生活,所以相對於儒家的過分講求「禮」,墨家更注重刻苦、節儉的生活習慣,而且不吝於做低層的勞動工作,被儒生辱為「淫巧之技」,生活上的偏差,立場上的對立,和思想上比「仁愛」更難遵從的「兼愛」,使得墨家並未得到統治者的支援,日後發展不大。

代表人物:

墨子法家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主張「以法治國」,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的**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成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法家重視法律,反對儒家的「禮」,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爭」,也就是明確物件的所有權。「興功懼暴」,鼓勵人們立戰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懼,興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富國強兵,取得兼併戰爭的勝利。

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韓非則集法家大乘,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把守舊的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別提倡重法、重勢、重術,各有特點。韓非提出了將三者緊密結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的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君主地位。

代表人物:

韓非 、商鞅

名家名家是以提倡循名責實為學說的流派,提倡「正名實」,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實相符」。戰國期間,局勢動盪、混亂。很多禮法名存實亡。

名家由此崛起,強調事物應該「名乎其實」,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確的軌道。

名家注重辯論「名」與「實」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邏輯學。名家與各家不同之處,正是在於「正名實」的方法。他們主要是以邏輯原理來分析事物,而辯的內容,又多半是與政治實務無關的哲學問題。

因此,名家的理論在中國五千年來的學術沿傳里,一直被冠上乙個「詭辯」的惡名。

名家的沒落,除了因為不受上位者的支援之外,也因為**們並無能出前人的創新主張。

代表人物

公孫龍 、惠施

陰陽家陰陽家 在自然觀上,利用《周易》經傳的陰陽觀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論;又從《尚書》的「九州劃分」進而提出「大九州」說,認為中國為赤顯神州,內有小九州,外則為「大九州」之一。

在歷史觀上,則把《尚書》的五行觀改造為「五德終始」,又稱「五德轉移」。「五德」指五行的屬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陰陽家的說法,宇宙萬物與五行對應,各具其德,而天道的執行,人世的變遷,王朝的更替等,則是「五德轉移」的結果。

其目的在為當時的社會變革進行論證。

在政治倫理上,陰陽家認為「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贊成儒家仁義學說。同時強調「因陰陽之大順」,包含若干天文、曆法、氣象和地理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漢初陰陽家還存在,武帝罷百家後,部分內容融入儒家思想體系、部分內容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為獨立學派的陰陽家便不在了。

代表人物:

鄒衍縱橫家

「縱」指「合縱」,「橫」指「連橫」。

所謂「合縱」,指戰國時齊、楚、燕、韓、趙、魏等六國聯合抗秦的外交策略。

所謂「連橫」,指以上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的外交策略。

「縱」與「橫」的來歷,據說是因南北向稱為「縱」,東西向稱為「橫」。六國結盟為南北向的聯合,故稱「合縱」;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為東西向的聯合,故稱「連橫」。所謂「縱橫家」,指鼓吹「合縱」或「連橫」外交策略的人物。

稱蘇秦和張儀為最著名的縱橫家,沒有蘇、張,就不存在合縱與連橫,自然也就不會有所謂縱橫學和縱橫家。蘇秦和張儀學說多散見於史書之中,而少有專著。

代表人物:

蘇秦 、張儀

雜家嚴格說來,「雜家」並不是一門有意識、有傳承的學派,所以他也並不自命為「雜家」的流派。自從《漢書.藝文志》第一次把「呂氏春秋」歸入「雜家」之後,這個學派才正式被定名。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各家都有自己的對策與治國主張。為了打敗其他流派,各學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學說,或以攻詰對方,或以補自己學說的缺陷。然而,任何乙個流派也都有其特色與長處,而「雜家」便是充分的利用這個特點,博採眾議,成為一套在思想上相容幷蓄,卻又切實可行的治國方針。

代表人物:

呂不韋農家

農家者流,出於農稷之官。其言多重播百穀,勸農桑,以足衣食。故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連孔子亦曰:「所重民食。」故可見此為其所長。

農家主張與民同耕,進而論及君民並耕,此可說是乙個很大的自由平等之觀念,故不免引起重視「正名」的儒者之反對,認為這是棄君臣之義,徇耕稼之利,而亂上下之序。

因農家書多為農圃之技,而非學理,故能免於秦始皇之《焚書令》。但其最高之理想為與民同耕,雖為一平等階級口號,但亦不容於儒者,是故其著多亡佚。

代表人物:

許行**家

**家者之起源,當蓋出於稗官,即出於以說故事為生者。其意多為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傳載輿人之誦,詩美詢於芻蕘。

古時之人以聖人在上,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諫,大夫規誨,士傳言而庶人多以之謗之。而至孟春,徇木鐸以求歌謠,巡省觀人詩,以知風俗。過則正之,失則改之,道聽途說,靡不畢紀。

**家者能代表平民社會之四方風俗。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為世人所重,終致弗滅。

代表人物:

虞初兵家

兵家是中國古代對戰略家與軍事家的通稱,又特指先秦對戰略與戰爭研究的派別。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孫子兵法》、《吳子》、《孫臏兵法》、《司馬法》、《六韜》、《三略》和《尉繚子》等。

兵家集大成者是孫武的《孫子兵法》。中國自古以來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視的。 兵書在中國的發展源遠流長,兵書產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

如何從巨集觀上把握戰爭,是兵法的關鍵。戰爭是政治的繼續,關係到一國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將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統治國家,制定國家戰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領兵打仗,制定戰爭戰略與策略的書本。

代表人物:

孫武 、孫臏

醫家中國醫學理論的形成,是在西元前五世紀下半葉到公元三世紀中葉,共經歷了七百多年。西元前五世紀下半葉,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到封建制度確立,在中國歷史上是乙個大動盪的時期。

社會制度的變革,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意識型態、科學文化領域出現了新的形勢,其中包括醫學的發展。醫家泛指所有從醫的人。

代表人物:扁鵲

諸子百家各行其道,在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情況,原因很簡單,就是個國家都想要增強自己的實力,因此百家爭鳴是為個國家提供綜合實力增強的方法途徑之一。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變法圖強的道路,比如秦國變法圖強,百家爭鳴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百家爭鳴的產生是歷史存在的必然條件,各個國家都想要進行變法圖強,那麼變法圖強的 只能是各...

有關諸子百家春秋戰國,秦國的電影電視劇集動漫,小說等等

秦本紀 鬼谷子的局 講張儀s蘇秦 大秦帝國 電視劇集 秦本紀是最好的 從開國到滅亡很全活 電影 古今大戰秦俑情荊軻刺秦王,英雄,神話,墨攻 史記 電視劇集 尋秦記 動漫 秦時明月 求有關秦朝 或有關秦國 的電視劇集 電影 動漫 可以網購的 等等 尋秦記 呂不韋傳奇 史記 楚漢嬌顏 秦殤 鐵血大秦 送...

何為春秋戰國?春秋戰國時期何為小說家?

1 春秋戰國時期 西元前770年 西元前221年 又稱東周時期。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