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殘損的手掌的寫作背景,我用殘損的手掌詩人是運用哪些感覺來表現意象的

2021-03-04 08:49:52 字數 3150 閱讀 5204

1樓:允兒愛小豬篛愬

2023年月,在日寇侵略中國步步公升級的時候,戴望舒攜領全家奔赴香港,任《星島**》的副刊編務。2023年,香港英國當局向日本投降。2023年春,戴望舒因為在報紙上編髮宣傳抗戰的詩歌被日寇逮捕入獄,受盡種種酷刑,但他並沒有屈服。

及至在2023年5月,經葉靈鳳設法被保釋出獄的時候,身體已被折磨得異常虛弱,而且哮喘病一直殘留下來,最後導致他過早地離開了人間。《我用殘損的手掌》即寫於他出獄不久的日子裡。

我用殘損的手掌詩人是運用哪些感覺來表現意象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我用殘損的手掌》在想像中詩的內容,在想像中,詩人的手掌撫過了廣大的國土。先是淪陷區的家鄉,繼而從祖國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終停留在解放區。對祖國大地上每一處特徵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觸覺作用(同時也有視覺、嗅覺、味覺等感覺器官的作用),如「微涼」「冷」「滑出」「細」「軟」「蘸」等等。

這樣,就把較廣泛的描寫物件相對集中起來,使之貫穿在「手掌的感受」這一條線索上,成為乙個有機的整體。

作者寫到了家鄉春天的繁花、嫩柳、荇藻、水;

調動了視覺、嗅覺、觸覺,使人如同身臨其境地回到了家鄉。

3樓:匿名使用者

那遼遠的一角一說是指抗戰大後方,另一說是指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前一部分書寫了一幅幅破碎的祖國山河,是詩人情動於中的產物,句句關情,一片憎惡,一片憂焚.後一部分抒寫了他在陰暗頹敗的世界裡發覺祖國大地還有完整的一角,抒發了詩人對正義的呼號,核對祖國的摯愛.

4樓:已經忘了西遊

運用幻覺和虛擬是創作這首詩的主要手法

寫出關於《我用殘損的手掌》的原文和理解,作者:戴望舒

5樓:匿名使用者

我/用殘損的手掌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這一角/已變成灰燼,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33638

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幛,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

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當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麼細,那麼軟……現在/只有蓬蒿;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

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

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

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

貼在上面,寄與/愛和一切希望,

因為只有那裡/是太陽,是春,

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

因為只有那裡/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

螻蟻一樣死……那裡,永恆的/中國!《我用殘損的手掌》賞析(洪子誠)

2023年12月15日,香港英國當局向日本侵略軍投降。日軍占領香港後,大肆搜捕抗日分子。2023年春,戴望舒也被日本憲兵逮捕入獄。

在獄中,他受盡酷刑的折磨,但他並沒有屈服。在牢獄裡他寫了幾首詩,《我用殘損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首。

據馮亦代回憶:「我昔日和他在薄扶林道散步時,他幾次談到中國的疆土,猶如一張樹葉,可惜缺了一塊,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一張完整的樹葉。如今他以《殘損的手掌》為題,顯然以這手掌比喻他對祖國的思念,也直指他死裡逃生的心聲。

」(《香港文學》2023年2月號)

這首詩,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表現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雖然自己的手掌已經「殘損」,卻仍然要摸索祖國「廣大的土地」,觸到的只是「血和灰」,從而感覺到祖國籠罩在苦難深重的「陰暗」之中。

第二部分寫詩人的手終於摸到了「那遼遠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沒有為侵略者所蹂躪的解放區,詩人對這塊象徵著「永恆的中國」的土地,發出了深情讚美。描寫淪陷區陰暗,從實處著筆,用一幅幅富有特徵的小畫面綴連。抒寫解放區的明麗,側重於寫意,用摯愛和柔情撫摩,加之一連串親切溫馨氣息的比喻,使詩章透現出和煦明媚的色彩。

可以說這首詩既是詩人長期孕育的情感的結晶,也是他在困苦抑鬱中依舊保持著的愛國精神的昇華。

在藝術手法上,這首詩並不迴避直接抒發和對事物進行直接評價的陳述方法,但思想情感的表達,主要還是通過形象的構成來實現。運用幻覺和虛擬是創作這首詩的主要手法。詩人在獄中,想象祖國廣闊土地好像就在眼前,不僅可以真切地看到它的形狀、顏色,而且可以感觸到它的冷暖,嗅到它的芬芳,這種虛擬,強烈地表現了詩人對祖國的深摯的情感。

詩人在虛擬性的總體形象之中,又對現實事物作了直觀式的細節描繪:堤上的繁花如錦幛,嫩柳枝折斷發出的芬芳,以及長白山的雪峰,夾著泥沙的黃河,嶺南的荔枝花等。這一些細節描繪正透露了詩人對祖國的眷戀、熱愛之情,以及對祖國所遭受的沉重災難所產生的哀痛。

值得注意的是,在直觀式的細節描繪之中,詩人還運用「虛擬性想象」的手法:觸到水的「微涼」,感受到長白山的「冷到徹骨」,黃河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都是直觀式描繪中存在的想象與虛擬,是詩的開頭「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一幻覺的具體化。至於寫到蘸著「沒有漁船的苦水」,「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以及在寫到對解放區的熱愛時,說手掌輕撫「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則是在想象性的虛擬中,結合著隱喻和明喻。

尤其是「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這一比喻的恰切,包含的感情的豐富性,一再受到人們的稱讚。

(選自《新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23年版)

《我用殘損的手掌》的作者簡介

6樓:夾心果排

我的記憶》(詩集)2023年, 《望舒草》(詩集)2023年, 《望舒詩稿》2023年

《災難的歲月》(詩集)2023年, 《戴望舒詩選》2023年,

《我用殘損是手掌》詩歌分為幾部分,寫到什麼內容

7樓:匿名使用者

戴望舒的《我用殘

損的手掌》分為前後兩部分。

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這首詩前後兩部分的感**彩明顯不同,也產生了較好的對比較果。

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從感**彩上說,前半部分是消極的,冷色調的;後半部分是積極的,暖色調的。前後兩部分形成明顯的對比。這首詩前後對比手法的運用,使作者的感情傾向更加鮮明,表現出他對解放區的深情嚮往,對祖國光明未來的熱切盼望。

《我用殘損的手掌》的重音,《我用殘損的手掌》的朗讀節奏

這裡是一些關於朗誦的技巧 簡單得來說就是吐字清晰,語速適中,把握文章或者詩歌的感情,然後注意語音語調,抑揚頓挫,停頓喘息,再融入感情。下面是在網上查到的一些朗誦的經典篇目 古詩 浪淘沙 現代詩 仰望星空 再別康橋 雨巷 在黑暗的河流上 相信未來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大堰河 我的保姆 天狗 雪落在中...

我用殘損的手掌中的比喻描寫,我用殘損的手掌的介紹

本詩描述 殘損的手掌 廣大的土地 長白山的雪峰 黃河的水 江南的水田 嶺南的荔枝花 等形象。作者藉助這些形象抒發了詩人以 殘損的手掌 撫過祖國大地時的思緒,在想象中再現了他的家鄉 長白山 黃河 江南 嶺南以及未曾親身體驗過的解放區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覺展示了他內心情感的交化。詩人先是悽楚憂憤,轉而熱切...

《我用殘損的手掌》中詩人「用殘損的手掌」觸控土地時,內心都經

先是淒楚憂憤,轉而熱切期盼,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區寄予了民族復興的希望。這個作業怎麼做?我用殘損的手掌 中 先是淒楚憂憤,轉而熱切期盼,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區寄予了民族復興的希望。閱讀 我用殘損的手掌 詩人用 殘損的手掌 中國的殘損的土地和他心中的對祖國的熱愛 你上得了網不會自己都有些全文啊?閱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