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的《離別》表達的是怎樣的感情?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2021-03-04 08:49:22 字數 706 閱讀 9515

1樓:中國加油

e大調練習曲《離別曲》,是一首用於練習旋律的樂曲。離別曲是蕭邦在一八二七年所做的十二首練習曲中的第三首。起初,練習曲並沒有被冠上離別之名,在一次古德曼演奏此曲時,蕭邦突然激動的感念祖國而得離別曲之名。

創作背景眾說不一,比較流行的是蕭邦為戀人所作。 蕭邦19歲時,愛上一位華沙**學院的女同學葛拉柯芙絲卡,她是一位亭亭玉立,有聲樂天才的姑娘,蕭邦因為生性羞怯,始終不敢向她傾吐愛意。當他決定遠離祖國前往巴黎時,在葛拉柯芙斯卡的面前,彈奏了這首纏綿幽怨的鋼琴曲,向這位日夜思慕的美麗少女告別。

曲中那段充滿愛慕、悲戚而且非常美麗的主題,蕭邦自己也曾說:「像這樣優美的旋律,以前我從沒有寫作過,恐怕以後也不容易遇到。」 此曲用e大調2/4拍子的三段體(a-b-a) 作成。

第一段共21小節,可分兩段。 在切分音的低音上,高音部彈出複音旋律,以「彈性速度」( rubato不受節拍約束,可以任意加快和減慢的奏法) 的分句法演奏。中段指示為「生氣勃勃地」,連續著活力充沛的樂句。

第三段為第一段的反覆。 這是蕭邦的鋼琴曲中,最為人熟知的名曲之一。尤以第一段的主旋律最為優美,常編寫成合唱曲,廣被演唱。

鋼琴的演奏,第一段常被人誤認為相當簡單,其實適得其反,要把歌謠風細膩的音質表現出來,非優秀的鋼琴家莫辦,否則難以表達出其美境。而且中斷的上與下行和弦,也是出任想像的艱難。這首練習曲「別離曲」,真是優美的使人為之神迷。

從技術上來看,也是最洗鍊的作品。

蕭邦的的父親是誰?蕭邦是乙個怎樣的人

父親nicolas chopin 1771年 1844年 是波蘭籍的法國人,原本居住在洛林的一座從父輩繼承下來的葡萄園,1787年移居波蘭並加入波蘭籍,參加過1792年的俄波戰爭和1794年的科希丘什科起義 科希丘什科,ko 0 2ciuszko,1746年 1817年,波蘭人民英雄 第二次瓜分波蘭...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虞美人 聽雨 是宋詞中運用時空表現的藝術手法高度簡練而又概括著人生道路的接觸名篇之一。三幅圖畫 溫軟香豔的 歌樓夜雨圖 淒風苦雨的 江舟秋霖圖 孤獨枯寂的 僧廬聽雨圖 三幅畫卷組成了少年風流 壯年飄零 晚年孤寂的特定的人生長捲從而透現了社會從相對安定到動盪離亂 劫後荒涼的演變過程。三種境界 人生的三...

月亮可以表達怎樣的情感,月亮所表達的感情

本詩以作者參觀瀏覽的順序,篇幅短小,但文字清新自然,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的風景畫,表達了作者對水鄉的喜愛與留戀之情。水鄉行 沙白 水鄉的路,水雲鋪。進莊出莊,一把櫓。漁網作門簾,掛滿樹。走近才見,幾戶人家住。榴火自紅,柳線舞。家家門前,鎖一副。要找人,稻海深處。一步步,踏停蛙鼓。蛙聲住,水上起暮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