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應該怎樣教

2021-03-04 08:48:31 字數 1654 閱讀 7784

1樓:手機使用者

情文並茂的文言文,對於現代中學生來說簡直是「天書」,深奧難懂,佶屈聱牙,使許多學生望而生畏。話雖如此,但我們不能不教,學生不能不學。中學語文課本文言文篇目佔到近四分之一,教學大綱雖然對文言文的要求有所降低,只要求學生讀懂,但對初中學生,尤其是初一學生來說,讀懂也不是一件易事。

這就要求教師能為學生找到一條「捷徑」,使其能順利過文言這一關。

一、「讀」字當先,激發興趣。

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乃為啟蒙,沒有文言文語感,文字生疏,且無停頓斷句常識,要學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讀」字擺在首位。讀法有種種,默讀、吟讀、誦讀、個人讀、集體讀,不一而足,但我認為,在教學中范讀、默讀、朗讀、齊讀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讀音,同我們今天語言中常見的讀法不一樣,這就需老師的範讀,以加深記憶。如林嗣環《**》中的「中間力拉崩倒聲」一句中,「間」不讀「jian」而應讀「jian」。司馬遷《陳涉世家》一文中,「將軍身被堅執銳」一句中的「被」應讀「pī」。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文言文中這些異音字的存在,使範讀顯得尤為必要,通過老師的範讀,且能使學生掌握住音節停頓,讀得朗朗上口。這時再引導學生對照課下註釋默讀,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再指名朗讀、組織齊讀。

一面教者驗收讀的效果,一面評價讀的成效,以十足的興趣和信心去學習。讀多了,要求背誦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其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二、切合實際,教會方法。

語文大師葉聖陶告誡我們「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學也應「授人以漁」,教會方法,讓學生終身受益。傳統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教師逐字逐句地翻譯,對號入座,學生一字不漏的記下,使文言文學習變得枯燥乏味,根本談不上語感、意境,導致原文、譯文的分離,其結果必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譯,方法多種多樣。諸如保留、替換、刪減、增加、調整等等。我認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通大意,規範語言。

要求學生看懂課下註釋,借助工具書,聯絡語言環境,用今天的話說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還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師答疑點撥。在此基礎上,用現代漢語語法要求,引導學生增補、調配,達到疏通課文的目的。所以,文言文翻譯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對照註釋,借助工具書進行直譯;其次根據需要,適當調配詞序;最後按照現代漢語規範要求,作出增補。

至於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國號、年號、官職等等,則保留就可以了。

三、綜合比較,觸類旁通。

學文言文難,表現在諸多方面,如在實詞方面,有一詞多義,古今詞義異同等等。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綜合、比較、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如《捕蛇者說》中,有兩句句子出現到「賦」、「歲賦其二」、「更若役,復若賦」,這兩個「賦」的詞性意義各不相同,前者是動詞,徵收的意思,後者是名詞,賦稅的意思。

再聯絡複習舊知,《嶽相樓記》中也出現乙個「賦」,「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句中的「賦」和前兩種意思又不同,是一種文體,這樣加以綜合,使學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筆記,便於複習。我在教學中,只要碰到此類情況,決不放過。至於古今詞義的異同,則把古義和今義加以對照、比較,加深印象。

文言文虛詞教學更是難點,這就需幫助學生找出規律,促其牢固掌握。如出現頻率很高的「之」字,情況比較複雜,常見的有:作代詞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他(們)、她(們)、它(們)等;其次作助詞,既可作結構助詞「的」,有的時候無實在意義,可不譯;三是作動詞,這種情況不大多見。

如「又離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這就需特別當心。複習時這些知識須綜合講授,然後要求學生舉例,這樣就能達到掌握規律、鞏固知識的目的。

有教寫文言文的課程嗎,文言文應該怎麼教?

讀漢語言就有啦 還有四個學期 那要看你文言文功底如何了 2001年的滿分作文,建議仔細研究下。赤兔之死 原文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一日,馬忠上表 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後,人言其精...

怎麼教文言文,如何教文言文?

怎樣巧學文言文?一 精解字詞,儲備足量的文言知識 逐字落實文言文課文中的每乙個字的意義和用途,務必準確無誤。因為只有積累了一定量的文言字詞,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二 巧記巧學。讓文言文學習的輕鬆愉快 成語,是頗有生命力的古代詞語的遺存,借助成語學習文言文,將古代和現代的詞語溝通起來,使得文言文知識...

文言文歷史怎樣說,文言文的發展歷史

可以用 故事 什麼的 具體事情具體分析。現代文 歷史 文言文 史 例如,史記 史記 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這裡說的是記述歷史的書籍。但最後只用了乙個 史 字。沒有用 歷史記 文言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