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與《記承天寺夜遊》兩篇短文有何異同

2021-03-04 08:28:53 字數 5874 閱讀 6671

1樓:紫色蝴蝶谷

同:都寫了自然景色,通過寫景來議論、抒情。

異:《答……》表達了作者歡樂、愉悅、悠然自在之情和隱居的思想,《記……》抒發作者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透露了自己借景聊以**而又自解的心態。

2樓:卡丁之神

答謝中書書: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

記承天寺夜遊: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擠,心情鬱悶,只有到大自然中尋找快樂尋找解脫。

試比較一下《答謝中書書》與《記承天寺夜遊》這兩篇文章,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3樓:匿名使用者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於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裡面有多少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

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閒的。自比「閒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

而)答謝中書書*則表達了作者沉醉於山水的愉悅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4樓:匿名使用者

《記承天夜遊寺》表達的是借月抒發了作者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答謝中書書》表達的是作者從欣賞景物中發現無窮的樂趣。同時能與謝靈運這樣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處,生發出無比的自豪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之情。

同是寫景,但是前者含蓄之中一種悲涼,一種抑鬱寡歡,苦中作樂,自嘲之情油然而生,後者則是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置身自然一種曠達心境不言而喻、

5樓:匿名使用者

《答謝中書書》所抒發的思想感主要是表達自己想要當官,為國效力幹一番大事業。《記承天寺夜遊》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主要是自己被貶的鬱悶和憤懣之情,而自己有無可奈何的無奈。

答謝中書書和記承天寺夜遊比較兩篇短文在句式,節奏,用詞等方面的不同之處

6樓:酒館遇貓

在句式、節奏、用詞方面的不同:

《答謝中書書》句式整齊,多是四字- -句,又用對偶,極具節奏感,讀來朗朗上口。文章用詞精美,描寫生動,呈現出了大自然的美妙畫卷。

《記承天寺夜遊》長短句結合,富有節奏變化,使文章內容具有波瀾。語言樸素自然,描繪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極具詩情畫意。

二者在表達情感上的不同:

《答謝中書書》表達了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了被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等複雜而微妙的情感。

擴充套件資料: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讚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遊的興致,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裡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乙個夜晚沒有月亮?

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它們的翻譯與解釋是第一步要做的,第二就是要知道相關的文言文句式,如省略句、判斷句呀!其次就是理清這兩篇文言文的異同,還有它們文中出現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等.還有,考試可能會考「閒人」的含義,它的含義是:

作者的一種自嘲,表達了作者鬱鬱不得志的悲涼心情.

記承天寺夜遊與答謝中書書在朗讀節奏和句式上有何不同

8樓:韓琴

1,句式:《答謝中書書》是一篇駢文,以四字句為主;《記承天寺夜遊》,句子參差不齊。

2,朗讀節奏和情感不同。《答謝中書書》與《記承天寺夜遊》兩篇短文都寫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謝中書書》一文較為自然愉悅,輕鬆流暢之中,讀出那種沉醉山水的愉悅的感覺,表達出作者熱愛山林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記承天寺夜遊》一文緩慢低沉,作者複雜微妙的心情,作者政治上失意,表達出作者淡淡的憂傷知情。

《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全文節奏如下:

山川/ 之美,古來/ 共談。高峰/ 入雲, 清流/ 見底。兩岸/ 石壁,五色/ 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 俱備。曉霧/ 將歇,猿鳥/ 亂鳴; 夕日/ 欲頹,沉鱗/ 競躍。實是/ 欲界之仙都。

自/ 康樂/ 以來,未復有/ 能與/ 其奇者。

白話文釋義: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讚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記承天寺夜遊》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古文,全文節奏如下: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白話文釋義: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考慮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裡散步。月光照在庭院裡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哪乙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擴充套件資料

《答謝中書書》創作背景:此文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淨化之後所作。謝中書(謝微)與陶弘景都卒於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

謝微任中書舍人的後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書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歲之後。因此這篇文章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雖然平和卻很自然,且立意高遠;接著的「高峰入雲,清流見底」至「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不足五十個字,卻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飛禽走獸。靜物和動物,各自躍然在目,聲響不絕於耳;形態各異,卻渾然一體,鮮活如生。全文結構巧妙,語言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於一身,切切實實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記承天寺夜遊》創作背景: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2023年),當時,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在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閒官。

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乙個片段。

文章第一部分(前三句)記敘:首句點明夜遊的時間,為美好的月色而心動,遂起夜遊之意。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寫:

運用比喻的手法描繪庭院皎潔的月光。第三部分(第五句)議論:兩個反問句引人深思。

作者抒發面對月光產生的感觸,表達了作者安適的心情。

9樓:匿名使用者

它們的翻譯與解釋是第一步要做的,第二就是要知道相關的文言文句式,如省略句、判斷句呀!其次就是理清這兩篇文言文的異同,還有它們文中出現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等.還有,考試可能會考「閒人」的含義,它的含義是:

作者的一種自嘲,表達了作者鬱鬱不得志的悲涼心情.

10樓:牽雨澤韓君

《答謝中書書》與《記承天寺夜遊》兩篇短文都寫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謝中書書》是表達沉醉山水美景的欣喜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情,而《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是欣賞月光的喜悅之情和對貶謫和無事可做的悲哀.

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 兩文的主旨 5

11樓:南瓜蘋果

答謝中書書:表達作者對山川美景的獨特情感,陶情怡樂於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發了歸隱林泉的終身志趣。

記承天寺夜遊:用美景襯托了自己賞月的欣喜、貶謫的落寞和自我排遣的樂觀。

《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

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堪稱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擴充套件資料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淨化之後所作。謝中書(謝微)與陶弘景都卒於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謝微任中書舍人的後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書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歲之後。

因此這篇文章當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答謝中書書》一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黑暗的時期,因為各種矛盾非常尖銳,政局極度動盪,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旨圖從自然美中去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脫,因而他們常在書信中描述山水,來表明自己之所好,

並從而作為對友人的問候和安慰,這類作品雖然沒有表現出多麼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是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觸,創作了具有相當高的美學價值的文學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較高的鑑賞意義。

12樓:螢火蟲

答謝中書書:表達作者對大好河山的獨特情懷,陶情怡樂於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發了歸隱林泉的終身志趣。

記承天寺夜遊:用美景襯托了自己賞月的欣喜、貶謫的落寞和自我排遣的樂觀豁達的胸懷。

13樓:李正孫子

答謝中書書

原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裡的高峰插入雲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

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繼承~~~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皎潔的月光照入門內,(於是我)高興地起來散步。心想沒有(可以)一起遊樂的人,於是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

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共享月景)。月光充滿了庭院,好像積水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和藻荇一樣的水草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哪乙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答謝中書書》和《記承天寺夜遊》的對比閱讀訓練的鏈結

雖然不是 對比,但也還專可以 屬 比較閱讀甲文 答謝中書書 和乙文 記承天寺夜遊 完成下列各題。12 分 甲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小題1 1 消散 2 參與,這裡指欣賞 3 睡覺 4 只是小題1 1 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2 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小題1 猿鳥亂鳴 沉鱗競...

記承天寺夜遊作者怎樣描繪月色的,記承天寺夜遊作者是怎麼描寫月色,月色有什麼特點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 x ng 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月光 照在院中 如同積水灑滿院落般清明澄澈,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 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乙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 哪個地方沒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 不汲汲於名利而又能從容流...

大道之行也 三峽 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 觀潮 湖心亭看雪通

大道之行也通假字 選賢與能 與 通 舉 推舉。矜 寡 孤 獨 廢疾者 矜 通 鰥 大道之行也一詞多義 為 制,做。為宮室 器皿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是。中軒敞者為艙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有。通計一舟,為人五 木 木頭,木材。能以徑寸之木 樹。以至鳥獸 木石 曰 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是。文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