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中國有哪些相似之處。民間的

2021-03-04 07:50:45 字數 6086 閱讀 4531

1樓:彼岸的暗夜

通過研究來看

草原上貌似熟悉

但是本質上非常淡漠

2樓:匿名使用者

狗和你有什麼相似之處?

日本的文化和中國的文化,有什麼區別和相似之處?

3樓:

不少人都沾沾自喜於日本人學習了中國,因此,推論日本的發展是學中國的。但從制度的角度看,日本在明治以前絕不是同中國相似,而是更相似於西方的貴族政治,這是日本西化成功的乙個重要因素。影響中國極大的科舉制未到日本,就是極明顯的例證。

但是,從文化的角度看,日本又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日本不同於中國,其思想具有雜拌性,而缺乏邏輯上的一致性,日本沒有座標軸式的思想核心,相比之下,歐美的**教、中東的伊斯蘭教、中國的儒學都在相應國家佔據著思想核心的位置。日本的思想,包括了國學、神道、本土化的佛學和儒學,以及被改造了的歐美思想。佛學和儒學,都成了輔翼「皇運」的得力助手。

中國儒學中華夷之辨的民族情緒、等級禮教的**觀念,都成為日本的**。

明治時的伊藤博文,在引進君主立憲制時,確定以天皇為國家權力中心,視為「現人神」,並以此為「國體」建立日本的思想核心,為儒學服務於天皇打下了基礎。明治以後,儒學和軍人結合,武士道成了全體國民的理想。《軍人敕諭》的發起人山縣有朋和起草人西周,都具有深厚的儒學思想(西周甚至被譽為「日本近代哲學之夫」)。

《軍人敕諭》滲透了儒學的觀念,其內容在「我**隊世世代代為天皇所統率」、「朕賴爾等為股肱,爾等仰朕為頭首」的前提下,提出軍人精神的五條標準,即忠節、禮儀、武勇、信義、質樸。對忠節的闡釋如「軍人以盡忠報國為本分,義重於山岳,死輕於鴻毛」;對禮儀的闡釋如「須知下級奉上級之命,實為直接奉朕命之義。為不暇者,其長官所命,縱有不合情理之處,亦不得有失恭敬奉戴之節」;等等。

敕諭稱五條標準是「天地之公道,人倫之常經」。歸結為一點,就是誠心,「心誠則無不成」。與《軍人敕諭》類似,天皇侍講元田永孚2023年起草的《教學大旨》強調:

「教育之要,在於明仁義禮孝」;「徒以洋風是競,恐將招致不明君臣父子之大義亦不可測」;「是故自今以往,應基於祖宗訓典,專一於闡明仁義忠孝,道德之學以孔子為主,使人人崇尚誠實品行」。2023年天皇頒布的《教育敕語》,將儒學融入「國體精華」,同時又強調全民武士化,「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輔翼天壤無窮之皇運」。2023年成立的斯文學會以及2023年在斯文學會基礎上重組的斯文會,均把儒學與軍國主義結合起來。

斯文會會則第一條就是:「本會的目的是以儒道為主闡明東亞學術、翼贊明治天皇教育敕語之趣旨,發揚我國體之精華。」「兼及宣揚興亞理念以扶翼八□糹肱一宇之皇謨」。

而儒學中原有的自由、民本思想則被拋棄,甚至孟子都被排斥。中國儒學的「以孝為本」演變成日本儒學的「以忠為本」。研究儒學在日本的傳播和流變,能使我們從另乙個角度認識中國儒學。

明治時期,日本走上學習西方的道路,以福澤諭吉的「脫亞入歐」論為代表,但入歐恰恰體現了它的亞洲性,以亞洲為本使它又走上了「大東亞共榮圈」的侵略之路。與中國不同的是,明治以後的日本,極推崇軍人。2023年,梁啟超在東京上野,恰逢日本軍營新兵入伍和老兵退役,「滿街紅白之標幟相接」。

「大率每一兵多者十餘標,少者亦四五標。其本人服兵服,昂然行於道,標則先後之,親友宗族從之者率數十人。其為榮耀,則與我中國入學、中舉、簪花時不是過也。

」「日本國俗與中國國俗有大相異者一端,曰尚武與右文是也」。「朝廷以此為榮途,民間以此為習慣」(《飲冰室自由書.祈戰死》)。2023年秋瑾在橫濱,也看到了與梁啟超類似且更為狂烈的鏡頭。

其後到二戰時期,無不是舉國若狂,同梁啟超看到的日本「徵清」、秋瑾看到的日本「征露」(露西亞,俄羅斯的日譯)無任何差異。在陷入中國泥沼、對華戰爭已倍感疲倦的日本國民那裡,又因為對英美開展而精神振奮,熱血沸騰,包括左派也支援戰爭。戰後又因為保留了天皇制度而沒有(也不能)反思戰爭責任。

日本**在70年代以來所做的謝罪和反省,都是出於「為了和他國交往而不得不道歉」(日本學人語)的動機不純態度,在迴避之中,日本人保持了和平態度但完全繼承了以前的帝國性。而帝國性的存在是十分危險的,90年代,日本開始放棄和平主義,軍國主義由泥沼下的冬眠變為驚蟄後的蛙鳴——日本的軍國主義從來就沒有死亡,所以也就無所謂復活。一本「日本人是去參戰,還是逃避戰爭?

」的漫畫,在年輕人中銷售幾十萬冊。從文化上剖析,有助於把握日本軍國主義的本質及其民族性。

另外,日本人具有極大的兩面性,其文化文雅而暴躁,賞花落淚而殺人不眨眼。這也是研究日本問題必須注意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羅利八所的說了大半片 o(∩_∩)o...哈哈 我沒看懂 我感覺相似的就是 禮

5樓:匿名使用者

區別 食文化(生)

相似 漢字

中日文化的相似與不同?

6樓:匿名使用者

相似的是比較重視傳統

節日,根據地方習俗雖然會有不同,但傳統節日都比較版重視。

飲食方面

權日本的生活節奏非常快,除了特定的美食文化圈子外,一般民眾偏向快餐類飲食。拉麵,蓋飯,便當之類的。平素家庭內很少有中華大火類的料理。

日本的風俗習慣禮節,和中國的有哪些不同

7樓:夜秋雨星

日本與中國風俗習慣禮節的不同有很多,涉及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比如:日本人愛喝酒,常常也同中國一樣"無酒不成席"。但日本人的敬酒方式卻同中國人不一樣。

中國人是相互碰杯,而且敬酒的一方要先乾為敬。日本人則不同,敬酒的一方手持酒瓶,不斷地為對方斟滿酒,他卻不喝。而且為了表示誠意,往往要跪在被敬者面前,低頭鞠躬表示敬意,直到對方被他灌醉。

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對對方表示恭敬時,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女性尤其如此。

在國際交往中,日本人也習慣握手禮,尤其是年輕人或和歐美人接觸較多的人,也開始有見面握手的習慣。名片交換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輕的一方先給對方,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種禮節。遞交名片時,要將名片正對著對方。

名片在日語中寫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

在社交活動中,日本人愛用自謙語言,如「請多關照」、「粗茶淡飯、照顧不周」等,談話時也常使用謙語。在與日本人交談時,不要邊說邊指手劃腳,別人講話時切忌插話打斷。在交談中,不要打聽日本人的年齡、婚姻狀況、工資收入等私事。

對年事高的男子和婦女不要用「年邁」、「老人」等字樣,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諱。

日本人姓名一般是三至六個漢字,姓在前,名在後。通常對人只稱姓,不呼名。日本人在節慶日和某些重要場合愛穿傳統服裝——和服,配以木屐。

日本人給老人祝壽,是選一些有特定意義的年歲。如61歲為「還歷」,意思是過了6o為1歲,返老還童;7o歲為「古稀」;77歲為「喜壽」;88歲為「公尺壽」,因漢字「公尺」拆開可變成八十八;99歲為「白壽」,因為「白」字上面加一橫為「百」。

日本人大多數信奉神道和佛教,他們不喜歡紫色,認為紫色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綠色是不祥之色。還忌諱3人一起「合影」,他們認為中間被左右兩人夾著,這是不幸的預兆。

日本有什麼風土人情?

8樓:菩提東來

日本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別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櫻花、和服、俳句與武士、清酒、神道教構成了傳統日本的兩個方面——菊與劍。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

茶道也叫作茶湯(品茗會),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美感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現在,茶道被用作訓練集中精神,或者用於培養禮儀舉止,為一般民眾所廣泛地接受。日本國內有許多傳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不少賓館也設有茶室,可以輕鬆地欣賞到茶道的表演。

花道作為一種在茶室內再現野外盛開的鮮花的技法而誕生。因展示的規則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種流派,日本國內也有許多傳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另外,在賓館、百貨商店、公共設施的大廳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美的插花藝術。

相撲**於日本神道的宗教儀式。人們在神殿為豐收之神舉行比賽,盼望能帶來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鐮倉戰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

18世紀興起了職業相撲運動,它與現在的相撲比賽極為相似。神道儀式強調相撲運動,比賽前的跺腳儀式(四顧)的目的是將場地中的惡鬼趨走,同時還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場地上還要撒鹽以達到淨化的目的,因為神道教義認為鹽能驅趕鬼魅。

相撲比賽在檯子上進行。整個台子為正方形,中部為圓圈,其直徑為4.55公尺。

比賽時,兩位力士束髮梳髻,下身系一條兜帶,近乎赤身**上台比賽。比賽中,力士除腳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觸及台子表面,同時也不得超出圓圈。比賽在一二分鐘甚至幾秒鐘內便能決出勝負。

相撲的裁判共由6人組成。主裁判由手持摺扇「行司」登台擔任,其餘5人分別在正面、東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級是「橫綱」。

下面是大關、關脅、小結、前頸,這四個等級被稱為「幕內」,屬於力土中的上層。再次是十兩、幕下,除此之外還有更低階的三段目、序三段。處於序之口、序二段的學員只能做一些打水掃地之類的打雜工作,只有到了三段目的時候,師傅才會傳授一些技術,而到了十兩的學員就是職業相撲選手了,被稱為「力士」,不僅有工資,而且還可以參加各種比賽贏取獎金。

能到達關協和大關的選手已是寥寥無幾了。相撲手一旦達到了橫綱,幾乎就可以說是站在了日本相撲界的頂點,將擁有終身至高無上的榮耀。現在日本相撲史上的橫綱一共只有68位;相撲與許多運動不同的,它的等級是不定的,會應不參加比賽或失敗而導致等級下滑。

和服是日本傳統民族服裝的稱呼。它在日本也稱「著物」。和服是仿照中國隋唐服式和吳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稱為"吳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對吳服的稱謂,現在日本人已經接受的這個稱謂,但是很多賣和服的商店,還是寫著"吳服"。

公元八至九世紀,日本一度盛行過「唐風」服裝。以後雖有改變形成日本獨特的風格,但仍含有中國古代服裝的某些特色。婦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別是區別年齡和結婚與否的標誌。

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緊袖外服,已婚婦女穿寬袖外服;梳「島田」式髮型(日本式髮型之一,呈缽狀),穿紅領襯衣的是姑娘,梳圓髮髻,穿素色襯衣的是主婦。和服不用鈕扣,只用一條打結的腰帶。腰帶的種類很多,其打結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比較廣泛使用的一種打結方法叫「太鼓結」,在後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有乙個紙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個方盒。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和服背後的裝飾品。由於打結很費事,戰後又出現了備有現成結的「改良帶」和「文化帶」。

雖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裝早已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禮、慶典、傳統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場合,和服仍是公認的必穿禮服。

柔道在全世界有廣泛聲譽。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擊、而是一種利用對方的力量的護身之術,柔道家的級別用腰帶的顏色(初級∶白/高階∶黑)來表示。

劍道是指從武士的重要武藝劍術中派生而出的日本擊劍運動。比賽者按照嚴格的規則,身著專用防護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對方的頭、軀體以及手指尖。

空手道是經琉球王國(現在的沖繩)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格鬥運動。空手道不使用任何**、僅使用拳和腳,與其它格鬥運動相比,是一種相當具有實戰意義的運動形式。

合氣道原來只是一種用於練習「形式」的運動,其基本理念是對於力量不採用力量進行對抗。與柔道和空手道等運動相比,沒有粗野感的合氣道作為一種精神鍛鍊和健身運動,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歡迎。

書道,提起書法,相信不少人會認為它是中國獨有的一門藝術。其實,書法在日本不僅盛行,更是人們修行養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稱書法叫「入木道」或「筆道」,直到江戶時代(十七世紀),才出現「書道」這個名詞。

在日本,用毛筆寫漢字而盛行書法,應當是在佛教傳入之後。僧侶和佛教徒模仿中國,用毛筆抄錄經書。

能劇是日本的傳統戲劇,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能劇源於古代舞蹈戲劇形式和12世紀或13世紀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舉行的各種節慶戲劇。「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義。

演員通過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暗示故事的本質,而不是把它表現出來。現在這一劇種在日本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歌舞伎和能劇一樣是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傳統戲曲之一。和中國的京劇一樣,也是以**和舞蹈為中心,由台詞、歌曲、武打場面等構成的綜合舞台藝術。歌舞伎起源於17世紀初的一位叫做「出雲の阿國(出雲之阿國)」的女性,她非常善於表演當時的社會習俗,受到人們的極大歡迎。

然而,此後隨著時代的變遷,歌舞伎改成了全部角色都由男性扮演,即使是女性角色也一樣,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壽司是以生魚片【刺身(さしみ)】、生蝦、生魚粉等為原料,配以精白公尺飯、醋、海鮮、辣根等,捏成飯糰後食用的一種食物。壽司的種類很多,不下數百種,各地區的壽司也有不同的特點。大多數是先用公尺飯加醋調製,再包捲魚、肉、蛋類,加以紫菜或豆皮。

吃生魚壽司時,飲日本綠茶或清酒,別有一番風味。

日本平城京的布局與唐長安城有什麼相似之處

護城河 高城壁 易守難攻。相似的原因是引進了中國戦爭経験。及與當時中日已從文化 宗教和物質上開始有很多的交流。護城河 高城壁 易守難攻。平城京與唐長安城在城市布局上的共同點,兩者為何如此相似 唐朝長安城與日本平城京在地理位置選擇 里坊設計 整體布局 羅城配備 街道和綠化 里坊區劃 東市和西市的安排 ...

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100字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徑為3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體積不到地球的1 6,質量僅是地球的1 10.火星的自轉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轉一週為24小時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晝夜比地球上的一晝夜稍長一點.火星公轉一週約為687天,火星的一年約等於地球的兩年.火星上有明顯的四季變化,這是它與地球最主要的相...

中國有引渡條約的國家有哪些,中國與哪些國家簽訂了引渡條約?又和哪些國家是雙邊引渡?

中國跟世界上七八十個國家都簽訂了引渡條約。中國與外國締結的司法協助條約一覽表 引渡條約 序號 條約名稱 簽署時間 生效時間 1 中國和泰國引渡條約 1993.08.26.1999.03.07.2 中國和白俄羅斯引渡條約 1995.06.22.1998.05.07.3 中國和俄羅斯引渡條約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