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什麼棄醫從文的作文,魯迅為什麼棄醫從文的200字作文

2021-03-04 07:35:38 字數 5277 閱讀 8893

1樓:王曼潔

魯迅為什麼棄醫從文?當然是為了拿起文藝的**,喚醒國民,療救國民精神上的創傷,最著名、最流行的觀點是魯迅受了幻燈片事件的刺激。這種說法固然不錯,但是除了這個原因,還有沒有其它的因素在影響著魯迅呢?

我們先從魯迅到仙台學醫的經歷說起。魯迅2023年1月被保送官費留學。此前的他沒有接觸過醫學,至少是對西醫一無所知。

少年時,為治父病,他和中醫打過多年的交道。魯迅那個時代的留學,與現在有些學生出國不一樣。當初他不是為了學醫而留學,而是為了留學而學醫。

這兩者是有區別的,一是有準備有目的地去求學,一是為了在國外學習一種知識技能。至少可以這麼說,當初魯迅到日本還沒有抱定要學醫的決心。

同年的3月魯迅到了日本,先入弘文書院補學日語。2023年9月免試免費轉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仙台醫專地處偏僻鄉下,遠離東京300公里,是一所二流學校。魯迅選中這裡,乙個原因可能是他對一些留日學生俗不可耐做派的厭煩,希望獨自過一種別樣的生活;另乙個原因可能他看中的是這裡沒有中國學生。

至於選擇學醫的原因,他自己解釋說:「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吶喊·自序》)此時的魯迅非彼時的魯迅,他的理想很現實,很平常,那就是學一門知識,掌握一門手藝,將來當一名治病救人的醫生。即使是這個願望,也談不上多強烈,多迫切,在當初確定專業的問題上,魯迅還處於乙個彷徨期,多變期,自己是不是適合學醫,學醫是不是乙個最好的出路,他顯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仙台魯迅感到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是藤野先生,他在《藤野先生》回憶道:「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乙個。」學生對老師的印象總會強過老師對學生。

藤野在聽說魯迅去世半年後,寫過一篇《謹憶周樹人君》的文章,其中提到:「周君上課時雖然非常認真地記筆記,可是從他入學時還不能充分地聽、說日語的情況來看,學習上大概很吃力。在我的記憶中周君不是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

周君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總共只學習了一年,以後就看不到他了,現在回憶起來好像當初周君學醫就不是他內心的真正目標。」

作為乙個日本人,相信藤野先生的記憶完全是憑著當老師的直覺,不可能摻雜著別的因素。魯迅棄醫從文,其中乙個重要原因是他的志趣並不完全在學醫上,也就是說他在確立專業時沒有考慮成熟。

我們再來看看魯迅當年的學習成績。魯迅當年的同班同學小林茂雄,儲存了乙份魯迅在2023年春季公升級考試的「成績報告單」,單上所列各科成績如下:解剖59.

3,組織72.7,生理63.3,倫理83,德文60,化學60,物理60。

7門功課平均分65.5,在142人中名列第68名。而唯一不及格的解剖學,正是藤野教的。

客觀地講,在一百多名同學中名列中等,應該說成績還是不錯的。須知,魯迅當時學習上最大的障礙是語言,老師授課、所用教材肯定都是日文,即使他非常認真努力,筆記仍有「漏記、記錯的地方」,學習仍感比較吃力。如果換了乙個混文憑的學生,這種中等成績完全可以說得過去,但是作為魯迅能接受嗎?

在一所二流學校得到二流成績,這不能不讓他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醫學是他最感興趣的嗎?是最有出路的嗎?他已經26歲了,一百年以前的26歲,他還能在學業無望的醫學專業上再耽誤時間嗎?

放棄學醫而從事自己最感興趣的文藝,這是最明智的選擇。學醫無望是他決定棄醫從文的直接誘因。

在仙台醫專,當時只有魯迅乙個中國留學生,身邊極少朋友,處處受到排擠,其苦悶和孤獨是可想而知的。即使上面這種成績,仍然引起一些日本同學的嫉妒。他們翻檢他的筆記、寫匿名信,語含譏諷,懷疑成績是因為藤野漏題給他。

在這種遭受歧視和屈辱的環境中,魯迅自然憤恨難忍,他本是乙個內心抑鬱敏感自尊的青年,又遠離家鄉,孤身在外,沒有同胞朋友,日語水平不及同學,年齡又偏大,學習成績中等,處處受到排擠,對環境的不適應是他放棄學醫的另乙個重要原因。

從魯迅的成長經歷中,我們可以發現,他的氣質性格、知識結構、興趣愛好更偏重於文藝。

對魯迅來說,及時調整專業,發揮所長,舍醫學之短,揚文藝之長,根據自己的興趣,棄醫從文,是再好不過的選擇。這種選擇有當時當地自身客觀的現實原因,不僅僅單純是為了實現文藝救國的理想。

摘自:魯迅為什麼棄醫從文_中國作家網

從魯迅棄醫從文得到的啟示,給一篇800字內的作文

2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美好的人生從放棄開始……

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是眾所周知的,魯迅先生立志救國,年輕時東渡學醫,但當他發現,無論他的醫術怎樣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體,而並不能喚醒他的麻木,無論他怎樣努力,都不能達到他濟世救國的理想時,他毅然選擇了放棄,不是放棄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是放棄了不能達到目標的努力方式。我們並不能說魯迅先生不改從文學,他將一事無成,但我們可以肯定,以筆為刀的魯迅喚醒麻木的意義遠大於救治幾名垂危的病人,雖然後者也是崇高而偉大的,但前者的意義在於挽救了民族的沉淪,更徹底也更深刻地實現了魯迅先生的理想。

同樣,生活中也是一樣。當你冒出乙個毫無道理的想法,請學會放棄;當你碰到一件毫無興趣的事情,請學會放棄;當你提出乙個毫無意義的要求,請學會放棄……

有哲人曾說過「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果斷的放棄」。山之所以成為山,是因為它放棄了平坦;水之所以成為水,是因為它放棄了停駐。只有學會在必要時放棄的人,才懂得「山如何戰成一種尊嚴,水如何淌出一種智慧型」。

人畢竟不同於螞蟻,螞蟻可以不停地向上爬,因為它沒有思想,沒有目標,但人不同,人不是為了前進而前進,而是為了目標而前進,把目標拋在一旁,盲目地把精力投入到眼前的前進道路上,事倍而功半是顯而易見的。當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用現有的方式都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時,放棄無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在這裡,選擇放棄並不意味著逃避、退縮或是消極地放棄原有目標 ,而是拋棄成功機率很低的舊方式,去尋求更加適合自己,能夠更加完全地實現自己理想的新方式,畢竟,通往羅馬的路並不惟一。

魯迅棄醫從文 話題作文

3樓:上海南京豬

原創 藤野嚴九郎的回憶

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馬上要被並為東北帝國大學,我也要收拾行裝離開這個我教學多年的地方了。「依願免職」也算是對我們這些

沒有博士頭銜的老教員面子上的補償吧……收拾起自己整理多年的書籍和一些學生的紀念物,一張試卷滑到我的面前,望著上面倔強

地字跡,一張年輕的面孔浮現在我的面前。

他叫魯迅,我最喜歡的學生之一,還記得他那次滿臉憤慨的告訴我幾個壞小子職責我給他漏題。呵呵,我漏得不露痕跡,誰都沒

發現,也包括他啊,眼裡揉不得沙子的小子……

離別時,他說將離開仙台了,去研習生物學。

「為醫學而教的解剖學之類,怕於生物學也沒有什麼大幫助。」我說。

怕是他也無法忍受了吧。清的衰弱,日本的崛起,在亞洲這塊地方,是免不了爭奪一番的。山雨欲來風滿樓啊。那節電影課上放

日俄戰爭的**,當槍斃中國人的時候,他眼裡燃燒著憤怒的火焰,雙拳攥得發白……是啊,誰能忍受自己的同胞在別國的爭鬥中無

謂的慘死,被**呢?文明的悲哀,民族的悲哀,說到底還是每個人的悲哀吧。想乙個曾經偉大的民族,創造了璀璨的文明,最終還

是免不了遭受如此噩運,看看這些書籍,有很多還是中文字,中國還是有很多仁人志士想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些什麼的,這些中文

書籍就是證明吧。幸虧我們有明治的奮起,才避免了我們落得像清一樣的命運……

我對中國的文化還是抱有一絲好感的,所以我對魯迅多加愛護和照顧,希望他能夠學有所成,但這個孩子的倔強決定他不會像我

這樣甘於平淡的生活吧。只要能讓我安穩的教學,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醫者,我就滿足了。他呢,他的道路在**呢?再健康的體魄

也無法抵抗刺刀的屠戮,再高明的醫術也無法醫治死去的肉體和靈魂。清國有太多麻木的靈魂,令那些不麻木的靈魂感到莫大的痛苦

,這也是魯迅的痛苦。

臨行前,我想和他互換**,以留紀念。因為我想也許這就是永別了,但終究沒有機會留下這個孩子的**,他的容貌已經在我

的記憶中模糊了。也許他還記得我罷,他是個很好的孩子,但我們已不可能再見了,日本已經越來越容不得中國這個昔日的老師了,

日本越來越強大,迅速地崛起讓日本狂妄起來,日本整個社會正醞釀著針對中國的一場恐怖的風暴,是如此的讓我害怕,但像我這樣

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年輕人更是陷入了狂熱,像我這樣的乙個老人又能作什麼呢?

以後,是這些年輕人的世界了,魯迅倔強地性格注定了他會是乙個鬥士,為民族的未來而戰鬥著,也許我的這些學生們會在未知的領域裡互相交鋒,互相爭鬥,但注定我是與的的學生魯迅無緣相見了……

4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於2023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乙個官僚地主的家庭裡,但在他13歲那年,他的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舉舞弊案入獄,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家庭的長子,上有孤弱的母親,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親一起承擔起生活的重擔。

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他經常拿著醫生為父親開的藥方到藥店去取藥,拿著東西到當鋪去變賣。在過去家境好的時候,周圍人是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這個小「公子哥兒」的,話語裡包含著親切,眼光裡流露著溫存。

但現在他家窮了下來,周圍人的態度就都變了:話語是涼涼的,眼光是冷冷的,臉上帶著鄙夷的神情。周圍人這種態度的變化,在魯迅心靈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對他心靈的打擊也太大了,這使他感到在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

人們是用「勢利眼」看人待物的:對有錢有勢的人是一種態度,對無錢無勢的人又是另一種態度。多年之後,魯迅還非常沉痛地說: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吶喊〉自序》

家庭的變故和變故後的人生體驗,也使魯迅從少年時候起就親近下層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農村,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和了解農民的生活。特別是在他祖父入獄的前後,他不得不到農村的親戚家避難,長時期住在農村。

在那裡,他與農村的孩子們成了朋友,與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戲,有時也一起到他們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們之間,沒有相互的歧視和仇視,而是相互關心,相互友愛。魯迅一生都把他與農村小朋友這種樸素自然、真誠單純的關係當作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關係而懷念著,描寫著。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做官的道路。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乙個官僚的「幕友」,假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商。

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的。

2023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措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

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的演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乙個人,乙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

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的欺凌。

棄醫從文的名人有哪些?棄醫從文的名人是誰?

棄醫從文的名人有魯迅 孫中山 郭沫若等。基本簡介 1 魯迅棄醫從文。1906年,留學日本的魯迅 幻燈片 乙個中國人給俄軍做偵探被日軍捕獲,正被砍頭,一群雖強壯但麻木不仁的中國人正津津有味地圍觀。日本學生拍手歡呼萬歲,聲震屋瓦,深深刺痛了魯迅,他於是憤然離開。在 吶喊 自序 裡,魯迅說 凡是愚弱的國民...

以我眼中的魯迅為題寫作文,以 我眼中的魯迅 為題寫一篇作文 500字

說到魯迅先生,作為念過書的中國人,都知道他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但知道並不代表了解,而了解的角度也是不一樣的,我眼中的魯迅是個 我眼中的魯迅是個堅強 勇敢的人。魯迅十三歲那年,由於家庭變故,家道衰落,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勇於挑起生活的重擔,到當...

永遠的魯迅為題寫的記敘文作文,以永遠的魯迅為題寫一篇600字的記敘文作文

那時,幼小的我無法理解那些晦澀的字詞,無法感受到你對祖國的一腔熱血,對 腐朽統治的憤恨,對民族命運的吶喊,只覺得你不會是乙個有遠大理想的人,你是乙個滿腹牢騷的柔弱書生。直至長大一些,才明白我對你的理解偏差如此之大。但終究,我沒有放下這本書,而是日益被它所吸引。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