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兵馬俑的出土具有什麼意義,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有什麼意義

2021-03-04 06:30:08 字數 5059 閱讀 6421

1樓:漫閱科技

這一批秦代兵馬俑的出土,在我國考古發現和古代雕塑藝術上,特別是陶塑藝術遺產的價值上,確是舉世罕見的。它充分反映了我國歷史上第乙個建立起封建的統一強大國家的秦始皇「奮擊百萬、戰車千乘」,「內平六國,外卻匈奴,千里馳騁,所向披靡」的壯麗圖景,體現出秦軍「戰未常不克,攻未常不取,所當未常不破」的強大力量和英勇氣概,同時也說明了遠在二千二百多年前,我國古代的雕塑工匠和窯工們所具有的驚人的才能和智慧型。

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有什麼意義

2樓:頻水之陽

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它顯示出了古長安當年的繁華和強盛。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將秦始皇陵定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於。2023年,考古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經探測,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

l974~l977年在秦始皇陵東一千公尺處,發掘出作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馬傭坑。一號坑在南,東西長216公尺,寬62公尺,面積13260平方公尺。二號坑東西長124公尺,寬98公尺,面積為6000平方公尺。

三號坑面積520平方公尺。已發掘部分,共出土武士傭800件,木質戰車18輛,陶馬100多匹。按兵馬{甬現有排列形式推算,這三個坑的武士傭可能有7000件,戰車l00輛,戰馬l00匹。

由模擬的軍陣,可以想見二幹多年前橫掃六國,統一全國,所向披靡的秦**隊的威武強大。陶傭身材高大,ˉ般在1.8公尺左右,形態各異,表情逼真,面部形態無一雷同,栩栩如生。

體現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藝水平。

2023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23年9月,法國前總理希拉克參觀後感慨地說:「世界上有七大奇蹟,秦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於是,「世界第八大奇蹟」的說法不脛而走。

秦始皇陵兵馬俑在我國歷史上有什麼意義

3樓:阿沾

歷史意義:體現了我國勞動人命的智慧型;體現了秦朝的藝術水平;體現了秦始皇的殘暴。

秦始皇陵兵馬俑,不但對研究軍事史上有著巨大的價值,而且對藝術史、科學史的研究具有獨特的價值,它再現了2023年前中國雕塑藝術的輝煌成就,為世界了解中國古代文明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秦始皇陵兵馬俑被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它和埃及、希臘等地的藝術精品的不同之處是以磅礴的氣勢、巨大的規模、嚴整獨特的藝術結構震驚世界。它使我們彷彿置身於秦朝,看到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指揮著千軍萬馬,統一六國的偉大事業。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墓,其規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內涵之豐富,為歷代帝王陵墓之冠。

根據考古工作發現,秦陵的陵基為近覆鬥方形,夯土築成,陵基東西寬345公尺,南北長350公尺。圍繞封土堆,在地面上還築有兩重南北向長方形城垣,內城和外城的四面均有城門,城的四角還築有角樓。

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里處,它是秦始皇陵的乙個組成部分。現已發現了三個坑,基本呈"品"字形排列,總面積達2萬餘平方公尺。

兵馬俑坑均為地下坑道式土木結構建築,坑內埋藏有陶質兵馬俑7000餘件,木質戰車100餘輛。

秦兵馬俑皆**人、真馬製成。其中,武士俑高約1.8公尺,面目各異,從服飾、甲胃和排列位置可以區分出它們的不同身份,出土**多為經過鉻處理的青銅製品,至今仍鋒利如新。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另兩資料分別為:秦始皇陵位於臨潼以東5千公尺處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於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境內,),它南依驪山的層巒疊嶂之中,山林蔥鬱;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臥的渭水之濱。

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陵墓規模巨集大,氣勢雄偉。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

陵上封土原高約115公尺,現仍高達76公尺,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公尺,外城周長6210公尺。內外城廓有高約8—10公尺的城牆,今尚殘留遺址。墓葬區在南,寢殿和便殿建築群在北。

4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陵兵馬俑,不但對研究軍事史上有著巨大的價值,而且對藝術史、科學史的研究具有獨特的價值,它再現了2023年前中國雕塑藝術的輝煌成就,為世界了解中國古代文明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秦始皇陵兵馬俑被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它和埃及、希臘等地的藝術精品的不同之處是以磅礴的氣勢、巨大的規模、嚴整獨特的藝術結構震驚世界。它使我們彷彿置身於秦朝,看到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指揮著千軍萬馬,統一六國的偉大事業。

5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不但對研究軍事史上有著巨大的價值,而且對藝術史、科學史的研究具有獨特的價值,它再現了2023年前中國雕塑藝術的輝煌成就,為世界了解中國古代文明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秦始皇的發現被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它和埃及、希臘等地的藝術精品的不同之處是以磅礴的氣勢、巨大的規模、嚴整獨特的藝術結構震驚世界。它使我們彷彿置身於秦朝,看到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指揮著千軍萬馬,統一六國的偉大事業。

我們的祖先太偉大了我為我是炎黃子孫而自豪!

6樓:匿名使用者

視死如生中國自古以來講究「視死如生」,認為人死後會有乙個幽冥的世界,如果把死人生前的一切帶到地下,他在陰世間的生活會與生前一樣。

於是考古學家們推測,這些陶製兵馬俑是秦始皇陰間的護衛者,始皇帝並沒有採用活人活馬的生祭,他的護衛軍,是出於能工巧匠的製造。這些秦俑,是秦陵的最後證據麼?

考古研究表明,這些兵馬俑的製造年代,大約在秦統一全國的西元前221年動工,至西元前209年結束,前後大約歷時10年,需要幾萬工匠共同勞作。

如果說秦始皇帝陵的布局是模擬當年秦王朝的政治中心、首都咸陽的形制而建造的話,那麼兵馬俑坑則象徵著秦陵的地下王國的軍隊,即一支冥軍!

繼2023年發現一號兵馬俑坑之後,2023年上半年,又先後發現了秦俑二號坑和三號坑。三個坑基本呈「品」字形排列,總面積達20000多平方公尺,內埋陶質兵馬俑7000餘件,木質戰車100餘輛。三個兵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結構建築,它們既相互分割,自成單元,又緊密相關,渾然一體,共同構成龐大嚴密的地下軍事營壘。

2023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西側20公尺處發現了銅車馬坑,它與兵馬俑坑東西輝映,成為中國考古界又乙個重大的發現。

銅車馬主體為青銅所鑄,一些零部件為金銀飾品。各個部件分別鑄造,然後用嵌鑄、焊接、粘接、鉚接、子母扣、紐環扣接、銷釘連線等多種機械連線工藝,將眾多的部件組裝為一體。通體彩繪,馬為白色,彩繪時所用顏料均為用膠調和的礦物顏料,利用膠的濃度塑造出立體線條。

除了三個坑外,還有乙個只挖出土擴,沒來得及鋪磚棚木,更沒來得及放入兵馬俑的四號坑。據勘查,四號坑面積4000多平方公尺。人們雖一般很少提及,但它並非可有可無,因為這四個坑統一組成了乙個完整的軍事編列體系。

三缺一,留下了乙個歷史缺憾。

埋藏著這支冥軍的三個坑各不相同:兵馬俑一號坑似為步兵部隊;二號坑為乙個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駕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三號坑似為統帥

一、二號坑的指揮機關。

三個坑共有7000餘件陶俑、100余乘戰車、400餘匹陶馬和數十萬件兵器。秦陵兵馬陶俑的發現,被國際上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自2023年開始,國家已先後在三個坑上建造展覽大廳,對外公開展出,其中二號坑是邊發掘邊展出。

一號坑中的兵馬俑在11條東西向的過洞中,排列著挎箭執矛的銷甲俑和6輛戰車相間的38路面東的縱隊,構成軍陣主體的主力部隊。在主力部隊前面,橫列著三排橫隊,每列有70個戰袍俑,手執管機弓箭,個個氣宇軒昂,組成全陣的前鋒。其他三面,各有一列武士俑,分別面向南、北、西,似是側翼和後衛,以防止敵人從兩翼和背後襲擊。

(秦始皇兵馬俑)

秦兵馬俑大小皆**人、真馬製成。武士俑高1.8公尺,面目各異,神態威嚴,依服飾、胃甲和排列位置可以分為將軍、軍吏、材官、射土、驍土、伍卒等多種,還有二號坑中獨有的跪射俑、鞍馬騎兵俑,這些都形象地再現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統一六國的雄偉軍容。

出土**更令人驚奇,這些經鉻化處理的青銅兵器,至今仍寒光閃閃,鋒利如新。青銅兵器的鉻化處理,證明了我國這一工藝比2023年德國作為發明專利而創造的工藝技術提前了2100多年。

此外館中還展示了陵旁出土的兩組銅車馬,每組有車一輛,馬四匹,車蓋華麗,車窗為鏤空雕,鞍轡上有金銀錯紋飾。每輛車各有一名馭手俑,實為秦代藝術珍品。

然而兵馬俑的重見天日卻為人們又帶來了一團迷霧,秦始皇為什麼要用那麼多的泥人泥馬來陪葬呢?

有人認為,秦始皇陵實質上是按古代禮制「事死如事生」的要求特意設計的。因為秦始皇即位後,用了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進行統一全國的戰爭。當時他率領千軍萬馬南征北戰,從而併吞了六國,統一了天下。

為了顯示他生前的功績,以軍隊的形式來陪葬似乎是一種必然。

大多數的學者認為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反映的是秦始皇生前的軍事情況,但在具體問題上觀點又不一致。

第一種觀點認為,秦俑坑出土的這支秦代軍隊的大型群雕,是秦始皇建立和加強**集權的象徵;秦俑坑大批兵馬俑的軍事陣容,正是秦始皇統治下強大的軍事實力的形象記錄。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它是秦始皇東巡衛隊的象徵。

第二種觀點認為,秦兵馬俑坑象徵著駐在京城外的軍隊,可稱之為宿衛軍。以戰車、步兵相間排列的一號兵馬俑軍陣為右軍,以戰車和騎兵為主的二號兵馬俑坑為左軍,未建成的廢棄坑當為四號坑,即擬議中的中軍,三號兵馬俑坑是統帥右、左、中三軍的幕府。俑坑本身象徵著屯兵的壁壘。

三軍拱衛京師,是秦始皇希圖加強**集權維護一統江山的反映。

第三種觀點認為,秦始皇陵兵馬俑軍陣乃一項未竟工程,全部建成應有50000兵馬俑。這個龐大的軍陣按前、後、左、右、中配置兵力,實為秦代「乘之」所演習的八種陣法申最基本的陣法方陣。方陣陣法的特點之一是「薄中而厚方」,中軍兵精而少,接敵的外圍四隊兵力較多。

秦俑軍陣正是按照「薄中而厚方」的方陣法來配置兵力的。

第四種觀點認為,兵馬俑三坑,不是象徵左、中、右三軍,而是反映秦代**軍的三個組成部分。三號坑絕非人們通常說的指揮部,它應該是象徵郎中令統領的宮廷侍衛郎衛;一號坑是反映衛尉統轄的宮城衛士,或稱之為南軍;二號坑是反映中尉統領的京師屯戍兵,可稱之為北軍。

對於三號坑,有人認為是軍伍社宗,是用來進行軍祭的,是作為在軍祭祖的物件的社主和遷主以及安置社祖二主的地方。

對於二號坑,有人提出是四獸陣,即彎兵陣為朱鳥陣,戰車、步兵、騎兵混合陣為玄武陣,騎兵戰車組成的陣為青龍陣,戰車陣為白虎陣。

有的學者認為,兵馬俑軍陣為《尉緩子》所云的「常陣」;有的學者認為,兵馬俑軍陣就是為始皇帝送葬的俑群。

究竟建造兵馬俑軍陣是出於何種目的,一時還無法確證,但從目前對秦代的軍制研究成果來看,第

二、三種觀點更具有說服力。

秦兵馬俑為什麼出土後表面的顏色會消失

氧化 被光照射 加快和氧氣的反應速度 謝謝採納 色彩絢爛的兵馬俑,為何出土後顏色就沒了?第一,因為兵馬俑的主要成分是中國生漆,是一種天然的礦物顏料,而秦俑慣用的黏合劑是動物膠,而且,秦代的工匠們做好陶俑後,是先刷漆,等漆幹了,再在上面繪製顏色,而這些顏料大多都是礦物質的,所以是比較容易褪色。還有就是...

秦始皇兵馬俑的藝術風格是什麼,秦兵馬俑的主要藝術特色?

兵馬俑雕塑的藝術bai特色,主要du是繪塑結合,zhi注重傳神,構圖巧妙dao,技法靈活,形回式和內容統一 答,既富真實性也富裝飾性。正因為如此,兵馬俑在中國的雕塑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完全可以與希臘 羅馬的雕塑媲美。總體而言就是 雕刻手法寫實,注重細節刻畫。秦兵馬俑的主要藝術特色?總體而言就是 雕刻...

秦始皇建造兵馬俑的意義是什麼,秦始皇建造兵馬俑目的是什麼?

這是乙個基於帝王統治力而產生的乙個行為,殊不知世界歷史的人都知道在整個社會比較愚昧落後的情況下,都有活人陪葬這種習俗的。好像全世界的古代比較迷信的人都相信,有乙個死後的世界,你陪葬帶的財富越多,在那個世界你的起點就越高。所以別說中國了,整個亞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都有活人陪葬的習俗。相對於讓活人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