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資本論》的研究方法與敘述方法

2021-03-04 06:27:00 字數 5283 閱讀 5159

1樓:累得像豬一樣

馬克思的方**體系包括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即最高層次,是馬克思研究經濟學的根本方法或哲學基礎,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運用這一根本方法,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從而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 第二層次是政治經濟學的特殊研究方法,即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邏輯方法。

馬克思說:「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頁,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馬克思說的「抽象力」,就是指人腦的抽象思維能力。馬克思說的這種運用抽象力分析經濟形式的方法,就是邏輯方法。

恩格斯認為,對於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邏輯的方式是唯一適用的方式,有人把這種研究方法叫做辯證邏輯方法。馬克思的邏輯方法,是由一系列功能各異、相互聯絡的具體方法構成的方**體系,包括抽象和具體、簡單和複雜、整體和個體、內容和形式、本質和現象、一般和特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邏輯和歷史、分析和綜合、歸納和演繹、動態分析和靜態分析相統一的分析方法等。其中,抽象和具體的辯證方法或科學抽象法就是唯物辯證法的具體運用。

馬克思的科學抽象方法,包括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這樣兩個辯證認識過程。它透過事物的錯綜複雜的具體現象和發展過程,經過科學分析揭示出內在本質聯絡,從而達到對具體整體的理性的、規律性的認識。馬克思從紛繁複雜的資本主義經濟現象中抽象出商品這個細胞形式,對商品的內在屬性、外在形式做了周密的研究,然後逐步上公升達到對資本主義經濟的整體認識。

第三層次是敘述方法,或說明方法,即建立科學範疇體系的方法,是從抽象上公升到具體的方法。馬克思說:「在形式上,敘述方法必須與研究方法不同。

研究必須充分地佔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絡。只有這項工作完成以後,現實的運動才能適當地敘述出來。這點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觀念地反映出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好象是乙個先驗的結構了。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3~24頁,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可見,由抽象範疇上公升到具體範疇的過程,就是建立理論體系的過程。 總之,馬克思研究經濟學所採取的抽象分析方法,從具體到抽象,從複雜到簡單,最終做出反映經濟現象本質的抽象規定。

而《資本論》的敘述方法與上述思維的行程正好相反,它是由本質到現象,由內容到形式,由抽象到具體,由簡單到複雜,最終由抽象的規定再重新回到具體的綜合。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敘述方法是思維活動的兩條道路。在第一條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在第二條道路上,抽象的規定在思維程序中導致具體的再現。

但是,前後兩個「具體」的含義有著本質的差別,前乙個具體「是乙個混沌的關於整體的表象」;後乙個具體「是許多規定的綜合」,「從抽象上公升到具體的方法,只是思維用來掌握具體、把它當作乙個精神上的具體再現出來的方式」。

如何理解《資本論》的研究物件,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2樓:天津昌澤教育

《資本論》的研究物件

《資本論》的研究物件是什麼?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

」對於馬克思這句話中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含義,在我國經濟學界存在著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它理解為生產關係,有的把它理解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有的把它理解為勞動方式,也有的把它理解為用什麼工具進行生產,等等。究其原因,「生產方式」一詞是乙個多義詞,馬克思在不同的場合使用它時,就有不同的含義。因此,作為《資本論》研究物件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含義,只能以全書的中心內容和主題為根據,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釋。

《資本論》就是論資本,而資本是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沒有剩餘價值就不存在資本,而沒有資本也就不能帶來剩餘價值。所以,我們說資本範疇是《資本論》的中心內容,也可以說,它的中心內容是剩餘價值。縱觀《資本論》四卷,其中第一卷的中心是分析剩餘價值的生產問題,第二卷的中心是分析剩餘價值的實現問題,第三卷的中心是分析剩餘價值的分配問題,第四卷是剩餘價值理論的發展史。

可見,《資本論》是研究資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以及剩餘價值的實現和分配問題。所以,在《序言》中提到的「資本主義方式」,是指以資本主義所有制為基礎的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相結合的方式,這屬於廣義的生產關係,它包括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各方面的關係。而「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則是指直接生產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狹義的生產關係,它從屬於廣義的生產關係。

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把政治經濟學看成是研究財富的科學,馬克思第一次確定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物件是生產關係,這是和資產階級經濟學根本對立的。

《資本論》是以英國作為研究的主要物件。馬克思說:「到現在為止,這種生產方式的典型地點是英國。

因此,我在理論闡述上主要用英國作為例證。」這是因為當時的英國是資本主義發展比較早和比較成熟的國家。但是,《資本論》所揭示出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並不只限於英國,對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都是適用的。

《第一版序言》第5―9段就是說明這個問題。馬克思特別提出,對德國來說,「這正是說的閣下的事情。」當時,德國的資本主義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在政治上封建貴族還佔統治地位,在經濟上還存在農奴制。

因此,在德國,不僅存在著「現代的災難」,即資本主義剝削,而且還存在「古老的陳舊的生產方式以及伴隨著它們的過時的社會關係和政治關係還在苟延殘喘」,不僅受「活人」即資本主義剝削,而且受「死人」即封建制度的剝削。「活人抓住死人」,即封建主義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所以,「不僅苦於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而且苦於資本主義生產的不發展。

」儘管德國和英國相比有這樣的差異,但《資本論》所揭示的規律在資本主義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都必然發揮作用,「工業較發達的國家向工業較不發達的國家所顯示的,只是後者未來的景象。」和英國相比,德國等歐洲大陸雖然還比較落後,但英國的變革過程達到一定程度後,一定會波及到歐洲大陸。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革命不可避免。

但是,這種革命是用暴動的形式還是用較少流血的和平方式,要由工人階級的政治覺悟、組織程度和力量壯大等情況來決定。

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生產力和生關係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從來不存在沒有生產力的生產關係,也不存在沒有生產關係的生產力,所以研究生產關係必須聯絡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不能孤立地研究生產關係。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常常可以看到馬克思關於技術、自然科學等問題的深湛見解,但它是把生產力當作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決定者和推動力來研究的。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不僅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中來研究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而且還從生產關係的總和(即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中來研究生產關係。列寧在談到《資本論》時,曾把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比做「骨骼」,而把適合於這種生產關係的上層建築比做「血」和「肉」。要使骨骼有血有肉,就必須聯絡上層建築來研究生產關係,但其實質,仍然是以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作為研究物件。

《資本論》以生產關係作為研究物件,其最終目的是要「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揭示出這些規律,也就同時揭示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是一種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過程,即使探索到了它的發展規律,「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

」但是,無產階級在反對資本主義的鬥爭中,認識和運用經濟規律,卻能減輕革命過程中的痛苦。

(1)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

對方**研究,我們還必須運用科學的抽象法。科學的抽象法就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與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的完美統一,它必須是在唯物辯證法指導下進行的。

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是「充分地佔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絡。」 [1]研究方法與敘述方法相比較,它的特點在於遵循認識論的路徑,是由現象深入到本質,側重於分析的。從過程的角度看,在於是從本質深入到現象的。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充分地運用了經濟學說史上關於商品、價值、貨幣、交換、資本、土地所有制、總收入等等經濟形式的研究資料,充分地運用了商品生產發展,貨幣形式的演化,商業資本,工業資本、銀行資本、地租形式的變化,及工資、工廠制度、生產過剩,工人運動以及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變化等等大量史料和現實的資料,深入並全面地探索尋找各種經濟形式的歷史發展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絡,並運用經濟學說史上的實際過程驗證這些經濟形式之間的內在聯絡。這整個過程體現了馬克思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就是在對事物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礎上,由本質來反映說明現象,再現這一現象形成的過程,即是從理論上描繪、再現客觀事物的方法。馬克思在他的《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中說:「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

」[2]這樣一種「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就是運用唯物辯證的研究方法並通過思考,「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改造製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論的系統。」 [3]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一文中,對他自己的理論敘述方法作了簡要精闢的概括。他說:

「從抽象上公升到具體的方法,只是思維用來掌握具體並把它當做乙個精神上的具體再現出來的方式。[4] 由此可知,由抽象上公升到具體的方法,就是唯物辯證法的反映法,通過這樣的方法來一一反映客觀的具體事物。從抽象上公升到具體,是敘述方法的基本形式。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運用這一方法,對經濟範疇進行推演,來建構他的理論體系。

(2)邏輯--歷史相統一的分析法

邏輯方法,就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時,按照經濟範疇的內在邏輯關係,從比較簡單的經濟關係、經濟範疇,逐步上公升到比較複雜的具體的經濟關係、經濟範疇,來闡明社會經濟現象與經濟過程的邏輯發展程序。歷史方法,就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經濟關係和經濟過程時,按照它的歷史發展的真實程序來把握其規律。

縱觀《資本論》,我們不難發現它蘊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馬克思說,在他撰寫《資本論》第一稿時,「又把黑格爾的《邏輯學》瀏覽了一遍,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幫了我很大的忙。「 [5]由此可知,馬克思在他撰寫《資本論》時,自覺地運用了邏輯的方法。

列寧曾說:「不鑽研和不理解黑格爾的全部邏輯學,就不能完全理解馬克思的《資本論》,特別是他的第一章。」 [6]

方**的研究,在某些方面要堅持邏輯方法與歷史方法的統一。運用歷史方法研究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必須排除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偶然現象和因素,以及各種曲折過程,從複雜的、曲折的歷史過程中,揭示出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性。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邏輯的程序要符合經濟發展的歷史程序,它是社會經濟歷史發展過程的反映。

馬克思從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出發來研究資本主義經濟關係,就是邏輯方法和歷史方法相統一的具體運用。

(3)定量分析方法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利潤、地租、級差地租、**、剩餘價值率、固定資本、可變資本等像自然科學家那樣做出了精確的定量描述。馬克思本人曾經為寫《資本論》鑽研過數學,並盡可能地利用數學。馬克思甚至還說過這樣一句話:

一種科學,只有在它達到了能夠運用數學時,才算真正發展了。可見,馬克思在研究政治經濟學時自覺地運用了自然科學研究方法,運用了定量分析方法。

我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話來表明關於《資本論》研究方法的豐富性和發展性。恩格斯說:「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7]可見,對《資本論》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遠。

《資本論》中「貨幣相對價值」概念的疑問

相對價值 就是交換價值,甲商品的價值由一定量的乙商品來表現。商品的價值由一定量的貨幣來表現就是 是相對價值中的一種。但貨幣是沒有 的,貨幣的相對價值只能表現在商品 的反面上。因此,貨幣相對價值低就是物價水平高,相應地名義工資也高。資本論中的貨幣g,商品w,是什麼單詞的縮寫 馬克思是德國人 所以g和w...

馬克思為什麼沒有完成《資本論》的定稿工作

上述駁雜的思想圖景透露了身患多種疾病 並且被視為 處於慢性死亡狀態 的馬克思展寬的視野 清醒的自我反省和更為深入的考量,成為連線他之前的理論與20世紀西方思想史 包括哲學史 東方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中間橋梁。長期以來,由於不注重對這一階段文獻的整體把握和具體文字細節的解讀,造成了對包括 資本論 在內...

我是學金融的大學生,大三了。想看看《資本論》,有人建議不要浪

我沒有看過全三卷,但從讀書這方面來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多事情褒貶不一很正常,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分辨,到時什麼是適合我們的,什麼是我們應該採納的,什麼是有用的,什麼是廢話,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不能一味的追求本本主義,書也是人寫的,作者也不是全能的人,所以也不是能夠面面俱到,這就要我們擦亮眼睛,明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