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使用鐵農具時稱什麼時代,中國古代鐵農具的推廣和使用最早在什麼時候

2021-03-04 06:03:33 字數 3941 閱讀 7266

1樓:小楓尼醬

鐵器時代。

西周末年是中國的早期鐵器時代。這是中國開始大規模冶煉鐵器並將其運用到生產生活中的時代。戰國中期以後,鐵工具在農業和手工業中逐漸替代傳統的銅工具而取得支配地位,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煉鐵技術也不斷提高,鐵器遍布七國,並傳播到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

順帶一提的是:春秋戰國時代鐵器的型別有農具、手工具、兵器及雜器,而以農具和手工具為大宗。與銘刻文字有關的手工具有:錛、鑿、錐、錘、刮刀、削、鉤、針、鋸、斧。

中國古代鐵農具的推廣和使用最早在什麼時候

2樓:馬纓杜鵑

你好。是在春秋時期,隨著鋼鐵冶煉技術的出現,鐵農具的開始得到推廣和使用。

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其實,中國早在西周晚期就已經掌握冶鐵術,但並不成熟和普及,只製成了少量的鐵製兵器,而春秋時期,隨著冶鐵技術的成熟,鐵製農具開始出現,到戰國時期隨著冶鐵業的進一步發展,鐵農具也得到進一步推廣……同時,牛耕也在春秋和戰國時期開始得到使用和推廣

4樓:學無止境

所謂推廣,特別是生產工具的推廣,那一定是普通的農民都在使用。春秋時期,隨著冶鐵技術的進步,人們開始使用鐵農具,但由於私田不多,暫時稱不上推廣,到了戰國時期,各國掀起了富國強兵的變法,其中有一條共同的措施,那就是使私田合法化,同時通過政策鼓勵的方式推動大量私田的開墾,這時較以往的工具更為輕便,堅韌的鐵農具廣泛使用。

5樓:方寸堂

西漢時:趙過為搜粟都尉。過能為代田,其耕耘田器皆有便巧,以教民,用力少而得谷多,民皆便之。

趙過發明了犁鏤之具,鐵製農具得到廣泛推廣。

6樓:

我國西周晚期使用鐵器,但未用餘農業。春秋時鐵農具較為廣泛地使用,戰國時更為普遍.

我國古代歷史上,鐵製農具的推廣和使用始於哪個朝代? 30

7樓:南昌志明

我國古代歷史上,鐵製農具的推廣和使用始於春秋、戰國時期

農具的產生和發展是與農業的產生和發展同步進行並相互促進的。在原始農業時期,農業生產粗放,農具的材料以石、骨、蚌、木為主;種類可分為農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3類。農耕類大體有鏟、耒、鋤等;收割類包括刀、鐮等;加工類最普遍的是石磨盤和石磨棒。

此外,還有用鹿角製成的農具。陶器的發明和應用很早,主要用以汲水、貯物和燒煮食物。此後,各個時期農具的發展大致如下。

夏、商、西周時期

這一時期的農具有所改進,但所用材料還是以木、石、骨等為主。當時已有青銅生產,但多用於**、食器和禮器。到西周末年,用青銅製作的僅有一些中耕農具和收割農具等。

此外還有一種用於碎土和砸實田埂的裝有長木柄的木質榔頭。在農業上很重要的汲水、灌溉器具,商代已有桔槔;西周的戽桶和吊桶,是用於從池塘和井中取水灌溉的。這個時期農具的種類雖增加不多,效率也還不高,但為後來鐵製農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秋、戰國時期

冶鐵業的興起,使中國農具史上出現了一大變革時期:鐵製農具代替了木、石材料農具,從而使農業生產力開始了質的飛躍。戰國時期的農具絕大多數都是木心鐵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乙個鐵製的鋒刃,這就比過去的木、石質農具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從考古出土的實物看,當時使用呈v字形的鐵犁頭,有利於減少耕地時的阻力;鐵鍤可增加翻土深度;鐵耨則可有效地用於除草、鬆土、復土和培土。此外,這一時期推廣的一種有效的脫粒農具,為後世所長期沿用。

秦、漢至隋、唐、五代

秦統一中國以後,特別是兩漢以來,由於冶鐵業的大發展,不但鐵製農具更加普及,成為「民之大用」,而且隨著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農具的種類增加,質量也大為提高。西漢中期以後,木心鐵刃農具已被全鐵農具所代替。隨著牛耕的推廣,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鏵是全鐵外,還創造了犁壁,從而更加有利於深耕和碎土。

東漢時開溝用的巨型鏵,重達15千克、長達40釐公尺左右。唐代《耒耜經》中記載的曲轅犁,構造更加複雜和完備,由犁底等11個部件組成,已能根據需要進行深耕和淺耕,以及調節耕地的寬窄,操縱便利。從漢代起,如磨碎磨平土壤用的耱,中耕用的鋤和鏟,收穫用的鉤鐮等農具都已出現,並逐步得到改進。

至魏、晉、南北朝又有新的增益,如碎土保墒、平整土地用的耙就在此時出現。另一種農具耖也在這時所創。由石磙和木框架兩部分構成的碌碡、陸軸,則是一種碎土壓實器,到隋、唐、五代時,它又發展成為磙上帶刺。

在這一時期播種耬車的出現,是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功效乙個重大進步。耬車下端有3個耬腳,即3個開溝器,中間裝有盛貯種子的漏斗,播種時用牛拉車,邊開溝邊播種,速度既快,質量也好。灌溉器具的創造和改進也有重大意義。

以前的桔槔主要利用槓桿作用,使用時不但費力,又不便於深井汲水和大面積灌溉。漢代創造的轆轤或稱滑車,使汲水效率大為提高。翻車(即龍骨水車)於西漢末年先是在宮苑池沼灌水使用,而後逐漸普及民間,又經過東漢末年及三國魏時的繼續革新,堪稱灌溉工具上的乙個重大創造。

它利用齒輪帶動鏈上的許多刮水板將水刮入車槽,以人力或畜力驅動,用於提水灌溉和排澇時,效率遠勝於過去的灌溉器具。東漢末年,還出現了渴烏即最早的虹吸管。唐、宋、五代時發明的立井水車主要用於深井取水,也是利用齒輪原理。

至於高轉筒車,則是用許多竹筒連線、借助水力轉動輪軸汲水入筒提至高處的裝置,主要應用於長江流域。此外,在農產品加工方面,如風車的利用,舂公尺工具由杵臼到腳踏碓到水力碓的進步,特別是多個齒輪連帶轉動的連磨的利用等,都較過去大大提高了效率。

宋、元時期

這一時期,中國農具的發展無論在動力的利用、機具的改進、種類的增加、使用的範圍等方面,都超過了前代。北魏《齊民要術》記載的農具只有30多種;而元代《王禎農書》的「農器圖譜」所載農具達105種之多,幾乎包括了所有的農具,且附以精緻插圖。這時還出現了繩套和掛鉤。

繩套是把「一條槓」分解為兩條繩索,可使牛耕的牽引力加大;掛鉤是將動力機和工作機分開。這樣,利用繩套服牛,犁身可大大縮短,迴轉方便,因而牛耕不但可用於水田、平地,且可用於丘陵山區。這時期還出現了犁床或犁轅上附有改進犁,可以清除蘆葦雜草,便於墾耕。

在水田生產中,則有平土用的刮板和中耕農具耘蕩的應用。砘是一種土壤鎮壓器,它與耬車結合可以在播種後壓實土壤。宋代秧馬的發明,則可減輕稻田生產中拔秧的勞動強度。

這一時期還出現了高效率的聯合作業農具如播種和施肥相結合的下糞耬種,由麥籠、麥釤、麥綽3部分組合的收割作業農具,一日可中耕20畝的耬鋤,以及一機多用的水輪三事等。農業動力上除使用人、畜力外,還較多地使用風力、水力來進行灌溉、排水和農產品加工。在金代出現的 s型掛鉤,中原地區已普遍應用。

它是改進了農具的動力和工作機的連線裝置,把本身拉力增大了一倍,改進了農業各工序上的農具如犁、耬、耙、砘、耘鋤等以及畜力、水力、風力等動力機構與工作機的聯絡,提高了效率。

明、清時期

明、清兩代的農具較之元代無多大變化,發展比較緩慢,但某些農具仍有改進。如明末曾出現繩索牽引的代耕架,是將用於轆轤的絞關用於犁的牽引,可「坐而用力,往來自如」地進行墾耕。這期間中國北方出現了露鋤,南方則出現了塍鏟、蟲梳和除蟲滑車等,還有用鹿角製成的農具。

反映了傳統的農業精耕細作程度愈來愈高。此外,同時,由於鋼鐵冶鑄技術的發展,在農具部件的創造改進方面也有較大進步。

8樓:0o夏雨清風

春秋時期,鐵農具出現於春秋時期,隨後必定得以推廣和使用了。

9樓:影宮

西周晚期。春秋戰國初期。正因為鐵農具推廣社會生產力提高導致社會變革

10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考古發現證明我國西周晚期已使用人工冶鐵製同樣戰國晚期逐漸推廣了農具。

11樓:匿名使用者

西元前6 世紀的春秋時代,鐵包木或實心鐵犁已廣泛應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鐵犁。西元前3 世紀的戰國時代,隨著煉鐵和鑄造技術在我國的提高,導致了稱為「輨」的犁鏵研製。先人們把這個時期發展的更堅固的非脆性可煅鑄鐵用於農業中。

所以鐵製農具的推廣和使用始於春秋戰國時期

12樓:alf口公尺缸缸

春秋時期,我國農業開始發展起來,所以農業工具也越來越發達,一步步進步,

1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期,井田制崩潰,土地私有制開始出現

商朝時人們使用什麼農具進行生產商朝歷史時期使用的主要生產工具是什麼

刀,扁擔,筐,筥,桶,犁,畚箕,掃帚,桔槔,杵臼,磨,斧,繩,鍤,耒,耜,銍,錛,鐮,鏟,錛,钁,斨,鑿,連枷等。商人從一開始就是一農業為主的民族,商湯曾派毫人幫助葛人種地。甲骨卜辭中多次見到 其受年 的問語,反映商朝統治者對農業的重視。在畜牧業在商代出土的除了有六畜的遺骸外,還有象骨,說明當時北方...

當中國是夏季時,那些國家是冬季,為什麼

當中國是夏季時,處於南半球的國家處於冬季,比如澳大利亞 阿根廷 紐西蘭等。簡單來說,這種現象是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造成的,中國是夏季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所以南半球的國家處於冬季。比如這張圖北半球極夜 晨昏線與北極圈 南極圈相切 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這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赤道 0 春分或秋分...

當中國是寒假時,美國是什麼季節,美國學校的寒暑假是什麼時候?

當中國是寒假時,美國和中國一樣,是冬季。美國四季的劃分和中國略有不同 春季 3月21日 6月21日,大體相當春分至夏至 夏季 6月22日 9月22日,大體相當夏至至秋分 秋季 9月23日 12月21日,大體相當秋分至冬至 冬季 12月22日 3月20日,大體相當冬至至春分。美國實行夏時制,稱之為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