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半保留複製的實驗詳解,怎樣證明dna分子是半保留複製的

2021-03-04 05:49:31 字數 5782 閱讀 1307

1樓:匿名使用者

用含3h標記物的培養基處理蠶豆根尖細胞(2n=12),待其完成一次**後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養液中,再讓細胞連續**兩次,通過放射自顯影技術檢驗**期細胞染色體的放射性。據此實驗分析回答:(秋水仙素作用不影響複製,但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1)實驗所用的細胞材料最可能取自蠶豆根尖的 區,處理根尖細胞的3h標記物最可能是 。

(2)帶上3h標記的根尖細胞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養基中,連續**兩次,則第二次**前期細胞中有 條染色體。假如dna的半保留複製假設成立,實驗結果應為:第一次**中期染色體全部都顯示放射性,其中每個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 ;第二次**中期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放射性顯示情況是:

。(3)提取處於第二次**後期細胞中的染色體dna進行離心,請參照右圖①②③,在④中標出dna分子可能出現在試管中的位置,並在括號中寫出各自的比例。

(1)分生區,胸腺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

(2)24 都有顯示放射性 染色體都有顯示放射性,每條染色體上有一條染色單體顯示放射性。

(3)看不到圖,估計是上中下三條帶,最下邊是重,中間是中,上邊是輕。沒標記是全輕,標記的是全重,**一次全是中,那麼答案應該是一半輕,一半中。

怎樣用實驗原理來證明dna是半保留複製

2樓:春素小皙化妝品

在僅以15nh4c1為氮源的培養基裡,使大腸桿菌繁殖數代,將其dna用重同位素15n標記上,然後立即將大腸桿菌轉移到14nh4c1培養基中繼續培養,按不同時間採樣品抽提dna,採用氯化銫密度梯度離心法分析。

結果表明dna分子在0代顯示重密度(hh),1代全部為中等密度(hl),2代表現為中等密度(hl)與輕密度(ll)等量。這樣,華森-克里克(watson-crick)的半保守複製模型首先在大腸桿菌得到了分子水平的證明。

擴充套件資料

dna複製為乙個邊解旋邊複製的過程。複製開始時,dna分子首先利用細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兩條螺旋的雙鏈解開,這個過程叫做解旋。然後,以解開的每一段母鏈為模板,以周圍環境中游離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在有關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與母鏈互補的一段子鏈。

隨著解旋過程的進行,新合成的子鏈也不斷地延伸,同時,每條子鏈與其對應的母鏈盤繞成雙螺旋結構,從而各形成乙個新的dna分子。這樣,複製結束後,乙個dna分子就形成了兩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新複製出的兩個子代dna分子,通過細胞**分配到子細胞中去。

新合成的每個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來dna分子中的一條鏈。

3樓:匿名使用者

人的細胞先在含氮15的培養基和普通培養基上擴增,得到含氮15的dna和不含氮15的氮14dna的兩種細胞

下一步是將含氮15dna的細胞取適量轉移至普通培養基,

經過一代後,用氯化銫密度梯度離心等數量的三種細胞(只經過氮十四培養的、只經過氮十五培養的和兩種都經歷的),因為同位素的密度不同,一半氮十五一半氮十四的dna分子會在氮十五和氮十四的dna分子之間出現乙個新的區帶,

兩代後的細胞離心和一代的比較會發現含有兩種氮的雜合的dna並不會增加,而氮十四的會加倍,

這說明dna在複製時會分成兩部分分別構成子代dna的一半,這些dna在多代後仍然保持其完整性

或者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

用dna中含有的p ,s等進行標記`

然後分析`

4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dna半保留複製的實驗是如何做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密度梯度離心法,用氮十四和氮十五

怎樣證明dna分子是半保留複製的

6樓:淵源

在上世紀中葉(1950s)james watson 和 francis crick提出了著名的dna雙螺旋以及雙鏈間鹼基配對的模型,根據這個模型,他們進一步提出了dna複製的半保留模型(semiconservative model),雖然這個模型比當時並存的全保留模型(conservative 模型)看起來簡單易行的多,但始終缺乏有說服力的資料。 最後在2023年,當時在caltech作研究生的matthew meselson和作博士後的franklin stahl設計並實現了這組著名的,證明了dna複製半保留機理的實驗。

試驗中,他們先將大腸桿菌細胞培養在用15nh4cl作為唯一氮源的培養液裡養很長時間(14代),使得細胞內所有的氮原子都以15n的形式存在(包括dna分子裡的氮原子)。這時再加入大大過量的14nh4cl和各種14n的核苷酸分子,細菌從此開始攝入14n,因此所有既存的「老」dna分子部分都應該是15n標記的, 而新生的dna則應該是未標記的。接下來他們讓細胞們繼續高高興興地生長,而自己則在在不同時間提取出dna分子,利用cscl密度梯度離心分離,而當細胞**了一次的時候只有乙個dna帶,這就否定了所謂的全保留機理,因為根據全保留機理,dna複製應該通過完全複製乙個「老」dna雙鏈分子而生成乙個全新的dna雙鏈分子,那麼當一次複製結束,應該一半dna分子是全新(雙鏈都完全只含14n), 另一半是「全老」(雙鏈都完全只含15n)。

這樣一來應該在出現在離心管的不同位置,顯示出兩條黑帶。

通過與全14n和全15n的dna標樣在離心管中沉積的位置對比,一次複製(**)時的這根dna帶的密度應當介於兩者之間,也就是相當於一根鏈是14n,另一根鏈是15n。而經歷過大約兩次複製後的dna樣品(generation=1.9)在離心管中顯示出強度相同的兩條黑帶,一條的密度和generation=1時候的一樣,另一條則等同於完全是14n的dna。

這樣的結果跟半保留機理推測的結果完美吻合

就這樣,關於dna複製機理的爭論終於被meselson和stahl完美解決,而基因學和基因組學也得以在此後的五十年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證明dna複製為半保留複製的細菌實驗結果,是什麼

7樓:demon陌

標記是用同位素標記的,由於同位素有放射性,所以很容易被檢測到。我們現在是已知半保留複製,而在當時只是一種猜想。用普通大腸桿菌啊無法檢測複製行為的。

但是用標記鏈就清晰多了,1代以後標記鏈佔1/2,2代2/8,3代2/16...以此類推,說明這兩條分開並且被保留,這樣就推翻了全保留複製、解體複製等幾種猜想了。

dna雙鏈在細胞**以前進行的複製過程,從乙個原始dna分子產生兩個相同dna分子的生物學過程。dna複製是通過名為半保留複製的機制來得以順利完成的。

dna複製發生在所有dna為遺傳物質的生物體中,是生物遺傳的基礎。

8樓:沒事逛逛雙子

在上世紀中葉(1950s)james watson 和 francis crick提出了著名的dna雙螺旋以及雙鏈間鹼基配對的模型,根據這個模型,他們進一步提出了dna複製的半保留模型(semiconservative model),雖然這個模型比當時並存的全保留模型(conservative 模型)看起來簡單易行的多,但始終缺乏有說服力的資料. 最後在2023年,當時在caltech作研究生的matthew meselson和作博士後的franklin stahl設計並實現了這組著名的,證明了dna複製半保留機理的實驗.

試驗中,他們先將大腸桿菌細胞培養在用15nh4cl作為唯一氮源的培養液裡養很長時間(14代),使得細胞內所有的氮原子都以15n的形式存在(包括dna分子裡的氮原子).這時再加入大大過量的14nh4cl和各種14n的核苷酸分子,細菌從此開始攝入14n,因此所有既存的「老」dna分子部分都應該是15n標記的, 而新生的dna則應該是未標記的.接下來他們讓細胞們繼續高高興興地生長,而自己則在在不同時間提取出dna分子,利用cscl密度梯度離心分離,而當細胞**了一次的時候只有乙個dna帶,這就否定了所謂的全保留機理,因為根據全保留機理,dna複製應該通過完全複製乙個「老」dna雙鏈分子而生成乙個全新的dna雙鏈分子,那麼當一次複製結束,應該一半dna分子是全新(雙鏈都完全只含14n), 另一半是「全老」(雙鏈都完全只含15n).

這樣一來應該在出現在離心管的不同位置,顯示出兩條黑帶.

通過與全14n和全15n的dna標樣在離心管中沉積的位置對比,一次複製(**)時的這根dna帶的密度應當介於兩者之間,也就是相當於一根鏈是14n,另一根鏈是15n.而經歷過大約兩次複製後的dna樣品(generation=1.9)在離心管中顯示出強度相同的兩條黑帶,一條的密度和generation=1時候的一樣,另一條則等同於完全是14n的dna.

這樣的結果跟半保留機理推測的結果完美吻合

9樓:啊啊啊及嘿嘿

運用同位素示蹤的大腸桿菌

dna是半保留複製的實驗

10樓:曦落的味道

(1)c b d (2)dna複製需要能量 ; 酶

(3)31p ; 31p和32p (4)半保留複製

(5)dna雙螺旋結構為複製提供精確模板,鹼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複製準確進行 ; 1:1:0

11樓:僑恭慕汝

培養液裡面就是核苷酸

a,t,g,c鹼基。

按照你的實驗就是裡面的a,t,g,c都被標記了,進過一次**,原先的雙鏈開啟,分為兩條單鏈,然後開始以這兩條單鏈作為模版開始複製,形成你所謂的14/15,其中一條單鏈是原先的dna,另外一條單鏈是培養液裡鹼基合成的。

第二次複製因為模版有兩種,14n和15n,所以結果是14/15,15/15。

好好看看書,標記的是什麼,實驗的目的是什麼。

12樓:郎秀英費緞

dna複製有兩個特點,乙個是【半保留複製】,乙個是【半不連續複製】,沒有「半不保留複製」的說法。

半保留複製:dna複製時親代dna的兩條鏈解開,每條鏈作為新鏈的模板,從而形成兩個子代dna分子,每乙個子代dna分子包含一條親代鏈和一條新合成的鏈。

半不連續複製:dna複製時,前導鏈上dna的合成是連續的,後隨鏈上是不連續的,故稱為半不連續複製。

哪個實驗證明dna的半保留複製

13樓:聽風

在上世紀中葉(1950s)james watson 和 francis crick提出了著名的dna雙螺旋以及雙鏈間鹼基配對的模型,根據這個模型,他們進一步提出了dna複製的半保留模型(semiconservative model),雖然這個模型比當時並存的全保留模型(conservative 模型)看起來簡單易行的多,但始終缺乏有說服力的資料. 最後在2023年,當時在caltech作研究生的matthew meselson和作博士後的franklin stahl設計並實現了這組著名的,證明了dna複製半保留機理的實驗.

試驗中,他們先將大腸桿菌細胞培養在用15nh4cl作為唯一氮源的培養液裡養很長時間(14代),使得細胞內所有的氮原子都以15n的形式存在(包括dna分子裡的氮原子).這時再加入大大過量的14nh4cl和各種14n的核苷酸分子,細菌從此開始攝入14n,因此所有既存的「老」dna分子部分都應該是15n標記的, 而新生的dna則應該是未標記的.接下來他們讓細胞們繼續高高興興地生長,而自己則在在不同時間提取出dna分子,利用cscl密度梯度離心分離,而當細胞**了一次的時候只有乙個dna帶,這就否定了所謂的全保留機理,因為根據全保留機理,dna複製應該通過完全複製乙個「老」dna雙鏈分子而生成乙個全新的dna雙鏈分子,那麼當一次複製結束,應該一半dna分子是全新(雙鏈都完全只含14n), 另一半是「全老」(雙鏈都完全只含15n).

這樣一來應該在出現在離心管的不同位置,顯示出兩條黑帶.

通過與全14n和全15n的dna標樣在離心管中沉積的位置對比,一次複製(**)時的這根dna帶的密度應當介於兩者之間,也就是相當於一根鏈是14n,另一根鏈是15n.而經歷過大約兩次複製後的dna樣品(generation=1.9)在離心管中顯示出強度相同的兩條黑帶,一條的密度和generation=1時候的一樣,另一條則等同於完全是14n的dna.

這樣的結果跟半保留機理推測的結果完美吻合。

半保留複製意義,dna半保留複製和全保留複製的區別

dna只留其中一半的染色單體 然後在重新組合複製 1 使親代dna所含的資訊以極高的準確度傳遞給子代dna分子。2 dna通過複製和基因表達這兩種主要功能,決定了生物的特性和型別並體現了遺傳過程的相對保守性。dna半保留複製和全保留複製的區別?dna半保留複製和全保留複製只有乙個區別 那就是複製的方...

DNA半保留複製的實驗中,為什麼要在N14的

培育一代後得到同時具有n14和n15的 中重 14 15 來驗證這個dna的半保留複製.就是在新的所有子鏈中都是這種的中重練的話就可以證明dna是半保留複製的了 之前在15n中培養許多代,母鏈已被15n標記,之後轉入14n培養基培養,新合成的dna子鏈為14n。關鍵不在n上 在於可以檢測放射性 以達...

DNA複製的生物學意義是什麼,DNA半保留複製機制具有什麼生物學意義

保證了生物遺傳發性狀的穩定性。使遺傳資訊從親代傳給子代。實現遺傳資訊的傳遞 1 使親代dna所含的資訊以極高的準確度傳遞給子代dna分子。2 dna通過複製和基因表達這兩種主要功能,決定了生物的特性和型別並體現了遺傳過程的相對保守性。dna的複製形式是什麼?該複製方式有什麼特點?其生物學意義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