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人員在審計各階段分別是怎樣運用重要性概念的

2021-03-04 05:41:39 字數 5584 閱讀 3408

1樓:龍泉

一、重要性概念在審計計畫階段的運用

1.評價會計報表和賬戶餘額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即確定多少的錯誤入達即為重要;對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的判斷,以合理確定所需審計證據的數量,並據此初步決定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

2.確定審計的重點範圍和重點領域。如對集團公司審計,在了解客戶基本業務情況之後,初步確定對重要的子公司採取直接審計方法,對次要的子公司採用審閱方法。

如果某些子公司的資產總額、銷售收入、淨利潤佔整個集團公司資產總額、銷售收入、淨利潤的比率均在10%以下,也可以不合併審計。又如,通過對會計報表的總體複核,檢查波動幅度較大的專案,分析其合理性,對波動異常的專案,確定為重要審計領域。

二、重要性概念在審計實施階段的運用

1.履行重要的審計程式。所謂重要的審計程式,就是確認某一審計專案最關鍵、具有決定意義的程式。

當重要審計程式不能如願實施時,應當追加相應的替代程式。當發現可能存在錯誤和弊端的跡象,並可能因此導致重要反映失實時,審計人員必須擴大審計範圍,以證實問題或排除疑點。

2.獲取重要的審計證據。所謂重要的審計證據,是指能對重要的審計意見顯示出其充分證明力的審計證據。

它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相對審計意見而言是重要的,其二是就其本身證明力而言是重要的。越是重要的審計專案,cpa就越需獲取充分、相關的審計證據以支援審計意見。

對不太重要的審計專案,可適當減少審計證據的數量。

3.確定要調整的重要會計誤差。會計誤差是指未正確地記錄與報告經濟事項或業務發生時存在的事實。

會計報表中的會計誤差由計算錯誤、誤用會計方法或忽視會計報表編制時存在的事實而引起。cpa對於會計誤差,並不是一概作出調整建議,而是根據自己的專業判斷和當時的實際情況,具體確定報表各專案可接受的最大差錯額,對重要的會計誤差作出調整建議,對次要的、不足以影響會計報表公允性的會計誤差事項,可以適當忽略。

三、重要性概念在審計報告階段的運用

1.複核審計過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遺漏。根據審計結果和職業經驗,判斷會計報表中是否存在可能導致報表飲用者改變其決策的重大遺漏或歪曲。

2.錯報和漏報的彙總。cpa在彙總尚未調整的錯報或漏報時,應當包括已發現的和推斷的錯報或漏報,並考慮期後事項和或有事項是否已進行邊當處理。

3.決定發表何種審計意見。cpa在完成審計外勤工作後,彙總所有的審計差異而形成審計結果,並對其進行評價,這是形成審計報告的重要前提。cpa在發表審計意見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如果尚未調整的錯報、漏報金額的匯總數超過重要性水平,cpa應當考慮採用兩種措施以降低審計風險:一是擴大實質性測試範圍,以進一步確認匯總數是否重要;二是提請被審計單位調整會計報表,以使其匯總數低於重要性水平。

(2)如果尚未調整的錯報。漏報金額的匯總數接近重要件水平,但連同尚未發現的錯報或漏報可能超過重要性水平,cpa應當實施追加審計程式,或提請被審計單位進一步調整已發現的錯報、漏報,以降低審計風險。

(3)如果被審計單位拒絕調整會計報表或擴大實質性測試範圍,尚未調整的錯報、漏報仍超過重要性水平的,cpa應當發表保留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一般來說,如果尚未調整的錯報、漏報的匯總數可能影響某個會計報表使用者的決策,但會計報表的反映就其整體而言是公允的,cpa應當發表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如果尚未調整的錯報、漏報非常重要,可能影響到大多數甚至全部會計報表使用者的決策,cpa就應當發表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為什麼在執行審計程式不運用重要性,不是說在審計的每個階段都要考慮到重要性嗎?

2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性概念的運用貫穿於整個審計過程。但是並不是每個階段都運用的。計畫審計工作時,註冊會計師需要對重要性作出判斷,以便為確定風險評估程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範圍,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以及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範圍提供基礎。

在評價識別出的錯報對審計的影響,以及未更正錯報對財務報表的影響時,註冊會計師需要根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51號一評價審計過程中識別出的錯報》的要求運用重要性概念。

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工作的各個階段都要考慮重要性對嗎

3樓:

一、重要性在審計實施階段的運用  1、審計重要性水平與審計證據之間的關係  註冊會計師對被審單位會計報表進行審計中,一般採用抽樣審計的方法。在抽樣審計的情況下,重要性是註冊會計師判斷審計證據充分性(證據數量)必須考慮的乙個重要因素。一般來說,重要性水平愈低,所需的證據數量愈多,重要性水平愈高,所需的證據數量愈少。

註冊會計師在運用抽樣技術進行審計時,存在兩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即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抽樣風險是指註冊會計師依據抽樣結果得出的結論與審計物件總體特徵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樣風險與樣本量成反比,樣本量越大,抽樣風險越低。

非抽樣風險是指註冊會計師因採用不恰當的審計程式或方法,誤解審計證據等而未能發現重大誤差的可能性。註冊會計師在實施審計抽樣中必須根據計畫的或修正的審計重要性水平,合理確定審計抽樣的樣本量,保證審計證據的充分性,提高審計外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審計重要性水平與審計程式之間的關係  註冊會計師在審計實施階段應根據審計目標,考慮影響審計重要性水平的各種因素,合理確定審計程式,以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效果。

隨著審計過程的推進,註冊會計師應當及**價計畫階段確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並根據具體環境的變化或在審計執行過程中進一步獲取的資訊,修正計畫的重要性水平,進而修改進一步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在確定擬實施的審計程式後,如果註冊會計師決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則審計風險增加。註冊會計師應當對採用的審計程式進行必要的調整來控制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採用的方法主要有:(1)如有可能,通過擴大控制測試範圍或實施追加的控制測試,降低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並支援降低後的重大錯報風險水平;(2)通過修改計畫實施的實質性程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降低檢查風險。

二、重要性水平在評價審計結果階段的運用  1、將評價審計結果時確定的重要性水平與前階段運用的重要性水平進行比較,以判斷實施的審計程式是否充分。  在評價審計結果階段,隨著審計過程的推進,重要性水平是乙個更趨於客觀的量,可能與計畫階段或審計執行階段修正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在這種情況下,註冊會計師要將評價審計結果運用的重要性水平與計畫階段或審計執行階段修正的重要性水平進行比較,以判斷實施的審計程式是否充分。

如果前者大大低於後者,意味著原來較高的重要性水平,較低的審計風險,因而所執行的審計程式和所收集的證據相對較少;而現在看來,因為評價審計結果運用的重要性水平比原來有所降低,則審計風險相應增加,這就要求執行更多的審計程式,收集更多的審計證據。  2、將尚未更正錯報彙總錯報與評價審計結果運用的重要性水平進行比較,以發表審計意見。  經過判斷或重新執行更多的審計程式,收集更多的審計證據之後,如果認為審計程式足夠充分,則再直接將尚未更正錯報彙總與評價審計結果運用的重要性水平進行比較。

尚未更正錯報與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相比,可能出現兩種情況:(1)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低於重要性水平(並且特定專案的尚未更正錯報也低於考慮其性質所設定的更低的重要性水平,下同)。 如果尚未更正錯報彙總數低於重要性水平,對財務報表的影響不重大,註冊會計師可以發表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2)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超過或接近重要性水平。

如果尚未更正錯報彙總數超過了重要性水平,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可能是重大的,註冊會計師應當考慮通過擴大審計程式的範圍或要求管理層調整財務報表降低審計風險。在任何情況下,註冊會計師都應當要求管理層就已識別的錯報調整財務報表。如果管理層拒絕調整財務報表,並且擴大審計程式範圍的結果不能使註冊會計師認為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不重大,註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出具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如果已識別但尚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接近重要性水平,註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該匯總數連同尚未發現的錯報是否可能超過重要性水平,並考慮通過實施追加的審計程式,或要求管理層調整財務報表降低審計風險。

如何理解審計中的重要性?在計畫階段如何運用專業判斷?初步確定重要性水平,運用重要性目的何在?

4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性是提高審計效率的基礎,審計畢竟不是會計,不能把所有的賬目一一詳細審計,因此提出了重要性的概念,即小於重要性水平的差錯可以不予審計調整。初步確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對被審計單位初步了解,做出風險評估之後,在計畫審計階段制定的;但是隨著審計的深入,對被審計單位逐步地了解,應該逐步對原確定的重要性水平進行修訂,以此適應不斷深入的風險評估結果。總之,制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可以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

5樓:超級意外保險

一是從「定性」的角度考慮重要性。即從被審計單位會計資訊中錯誤或舞弊的性質方面分析確定審計重要性。例如被審計單位一項金額不重大的違法支付或者違反某項法律法規簽訂經濟合同的行為,該違法支付或簽約行為,可能導致重大資產損失或者是重大或有負債,則審計人員認為上述經濟事項是重要的。

又如某公司產成品盤點短缺了100件,價值1萬元。如果短缺是由於賬簿記錄錯誤或盤點差錯引起的,則屬於不重要的錯誤;如果短缺是由於倉庫保管人員監守自盜引起的就屬於重要錯誤。審計人員在分析判斷重要性時,可以關注以下因素:

是否屬於涉嫌經濟犯罪的問題;是否屬於國家法律法規和經濟政策所禁止的問題;是否屬於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故意行為所產生的問題;是否涉及的巨集觀經濟政策、管理體制或者機制存在嚴重缺陷;是否屬於資訊系統設計缺陷;是否屬於**行政首長和相關管理機關及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等等。如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審計專案,一般不需要確定量化的重要性水平,可以只對重要性作出定性判斷。

二是從「定量」的角度考慮重要性。即從被審計單位會計資訊中錯誤或舞弊的數量方面分析確定審計重要性。審計實務中對重要性的量化,可以用重大錯報金額的方式,也可以用百分比的方式,即錯報金額的差異率。

從數量方面考慮重要性,首先是對財務報表整體層次的重要性進行評估。審計人員應根據業務慣例和審計經驗,運用職業判斷確定重要性水平。通常是先選定乙個合適的「基準」,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為財務報表的整體重要性。

在選擇「基準」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被審計單位的性質、所處生命週期階段以及同行業經濟環境狀況;被審計單位所有權結構和融資方式;被審計單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成本、利潤等財務報表要素。例如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通常選用主營業務稅前利潤作為重要性水平的「基準」。

若某企業稅前利潤為500萬元,審計人員根據業務慣例採用5%的固定比率,確定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水平為25萬元,即財務報表高於25萬元以上的錯報是重要的,低於25萬元的錯報是不重要的。其次是對特定類別交易、賬戶餘額或披露層次的的重要性進行評估,有助於進一步確定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三是實際執行的重要性。即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程式時確定的低於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乙個或多個金額,旨在將未發現和未更正錯報的匯總數超過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適當的低水平。實際執行的重要性通常為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50%-75%。

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也需要審計人員運用職業判斷,並考慮以下因素的影響:在實施風險評估程式中對被審計單位進一步的調查了解;前期審計已識別出錯報的性質和範圍;根據前期已識別出的錯報對本期錯報作出預期。

四是審計過程中修改重要性水平。在審計過程中,如果被審計單位的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或者是審計人員獲得了新的重要資訊,以及通過實施審計程式,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經營情況的了解發生變化,審計人員可以修改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和特定類別交易、賬戶餘額或披露層次的的重要性。

重要性是提高審計效率的基礎,審計畢竟不是會計,不能把所有的賬目一一詳細審計,因此提出了重要性的概念,即小於重要性水平的差錯可以不予審計調整。初步確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對被審計單位初步了解,做出風險評估之後,在計畫審計階段制定的;但是隨著審計的深入,對被審計單位逐步地了解,應該逐步對原確定的重要性水平進行修訂,以此適應不斷深入的風險評估結果。總之,制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可以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

審計專業可以找哪些工作,現在審計專業工作好找嗎

可以去會計師事務所看看的,事務所裡也需要關於審計專業知識的人員 如果是剛畢業的,可以從事相關的工作有 1 到事務所做個審計 諮詢業務助理,以後再通過考註冊,步步提高到經理等 2 到某個企業做內審助理,取得執業資質後慢慢公升級 3 到某個企業做財務或內部管理類的相關的工作,因為審計與財務 內部管理有一...

要求註冊會計師在審計的所有階段都要實施風險評估程式是啥意思

註冊會計師應當實施下列風險評估程式,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 1 詢問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內部其他相關人員 註冊會計師可以考慮向管理層和財務負責人詢問下列事項 1 管理層所關注的主要問題。如新的競爭對手 主要客戶和 商的流失 新的稅收法規的實施以及經營目標或戰略的變化等。2 被審計單位最近的財務狀況 ...

現階段我國的審計主要任務,我國現行的審計體系是什麼?

各行業不同,建設專案的現階段我國審計主要任務是 1.建設專案管理是否有效合法 2.專案投資效益是否合理可行 3.專案預算執行和決算是否真實合規 我國現行的審計體系是什麼?我國審計組織體系是怎樣構成的,有哪些特點 現階段我國審計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各行業不同,建設專案的現階段我國審計主要任務是 1.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