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裡玉是代表玉璽嗎繁體國裡面或又是什麼

2021-03-04 04:42:34 字數 5217 閱讀 6003

1樓:越女紅裙詩

是的。2023年6月1日,**頒行的簡化字中,郭沫若先生將口內「王」字加一點「國

」簡化為「國」,既避開了帝王的封建思想,說明我國「玉」文化有著悠久歷史,玉是珍寶,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徵,其意思是讓我們愛護寶物一樣珍愛自己的國家。

而繁體字,「國」字的大「囗」 表示疆土地域的境界和範圍,並表示國家周邊

應該有防;小「口」為國境線裡的人口;「戈」作為古代的兵器,對外抵禦侵略,對內維持治安(所以,「戈」部署在國境線和人口之間);「或」字下方的 「一」表示土地,表明國家與土地、農業之密切關聯。

「國」字為什麼是乙個方框中加乙個玉字。其字又有什麼解釋。

2樓:匿名使用者

方框表示國家邊界

玉表示皇帝的玉璽即印

擁有了國界和大印就擁有了國家和權力

3樓:天水一心

原來的國字中間是乙個王字,後來不知為何變成玉字

4樓:匿名使用者

你考慮字型的含義,應當從繁體字考慮

5樓:匿名使用者

好像繁體字是乙個或字

中國的傳國玉璽上面寫的什麼字?是什麼意思?

6樓:淋漆魚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意思是皇權是上天賦予的,皇帝執行上天的旨意,是至高無上的。他的皇位將代代相傳,他的國家將永久繁榮昌盛。

一、傳國玉璽的歷史:

中國人用印信來表示信用,始於周朝。到了秦朝,有璽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璽,臣民所用只能稱為印。

秦朝之後的漢朝依然把這塊玉璽作為國器,以體現承秦為主的正統思想,這塊玉璽也被之後的幾個王朝所沿用,直到西晉時北方少數民族崛起,引發了逐鹿中原的大混戰,玉璽也幾經輾轉下落不明,成為歷史迷案,它歷經了秦朝、西漢、新莽、東漢、三國魏和西晉五百年歷史。

二、傳國玉璽的作用:

根據漢代的記載,皇帝有六璽: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六璽的用途都不同,由符節令丞掌管。

然而,傳國玉璽不在這六璽之內,因為這個玉璽是用來代表正統的,所謂「真命天子」必須擁有這個玉璽,否則只能是草雞大王而非真龍天子。

既然玉璽是傳國之寶,而且僅乙個,那麼春秋、戰國、南北朝、五代、三國等時期都只乙個玉璽嗎?那又有何... 20

7樓:解剖主任

玉璽至少在西周開始就是華夏天子和諸侯王的印記,戰國時周天子和七國皆有,而且不止乙個

最隆重的傳國璽當然只有乙個,但是其他玉璽也有,只有在不同的命令上用印,有專門規定的

我們通常說的傳國玉璽就秦始皇得自趙國的楚國和氏璧刻成的,從此作為傳國璽,但是皇帝另外還有六個玉璽,分別叫做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玉璽,分別在不同的公文上用印,區別十分嚴格,蓋錯了命令無效

傳國玉璽從秦一直到南北朝的南朝都歷代相傳,如果政權對立的話,擁有傳國璽的政權在名義上是比較有利的(當然對方為了辦公也有傳國璽,因為不是秦始皇的那塊,看上去就不那麼名正言順)唐以後失蹤,之後皇帝一般都是自刻傳國璽

至於上面所說除了傳國璽的玉璽每個政權一般都自刻,倒沒什麼名義上的問題

8樓:南柯之夢未醒

玉璽有是一種統稱吧,皇帝的印璽不止一塊,我想傳國璽最為矚目的原因還是它的象徵意義。傳國璽問世前,夏商周的權力和正統性象徵是大禹煉製的九鼎,每當王朝更替的時候,史家稱之為「鼎革」,就是說,九鼎易主。

不明白秦為什麼不選擇九鼎為國器,九鼎的下落也說不清楚。但是作為大一統的第乙個王朝的玉璽,傳國璽有著不可替代的象徵意義。秦王子嬰獻玉璽投降劉邦,象徵著強盛的大秦的屈服,可能這還不能讓它奪目,但是歷史的價值在於厚重,秦、漢、魏、晉的傳承賦予了它獨一無二的正統地位。

傳國璽的用處更多的是象徵正統,平時國事用不上它。秦漢皇帝有六塊印璽,唐代公升為皇帝八璽,各自用處不同,比如皇帝行璽,用來釋出一些詔令、冊封諸侯王等,天子行璽只能用於祭祀和冊封外國君王等。

沒有傳國璽的皇帝,被稱為「白板皇帝」,但是也可以自行刻璽,畢竟國事繁多嘛。三國中唯有曹魏傳承了傳國璽,蜀和吳只能自己挑塊玉,作為印璽。之後永嘉之亂和南北朝時期,傳國璽都是在南方王朝手中,雖說北方多數時候更為強勢,也自有傳承,但是一旦傳國璽到了隋文帝的手,就立馬被捧上至高無上的神聖高度。

只可惜五代戰亂,隨著契丹的南下,最後一位懷揣傳國璽的皇帝**殉國,傳國璽就再也沒有了蹤跡。

9樓:baby山秀水清

傳國璽或傳國玉璽,為中國古代皇帝信物。

秦朝: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獲得和氏璧(一說是藍田玉,非和氏璧),將其琢為傳國玉璽,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一說是藍田玉)上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於其上。後為歷代王朝正統的象徵。

據傳,秦始皇二十八年(西元前219年),秦始皇帝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人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

秦王子嬰元年(前207)冬,沛公劉邦軍灞上,子嬰跪捧玉璽獻於咸陽道左,秦亡。

漢朝:傳國璽歸漢。公元8年十二月,西漢外戚王莽代漢建立新朝,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

建興帝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補之。及王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璽,趨至宛,獻於更始帝劉玄。

更始三年(公元25年),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璽拱手奉於漢光武帝劉秀。至東漢末年,宦官專權。

靈帝熹平六年,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出逃,玉璽失蹤。

至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雒陽。某日辰時,兵士見城南甄宮中一井中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見投井自盡之宮女頸上繫一小匣,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

孫堅如獲至寶,將其秘藏于妻吳氏處。後袁術拘吳氏,奪璽。袁術死,荊州刺史徐璆攜璽至許昌,時曹操挾獻帝而令諸侯,至此,傳國璽得重歸漢室。

魏晉南北朝: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獻帝被迫「禪讓」,曹丕建魏,改元黃初。乃使人於傳國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以證其非「篡漢」也,實乃欲蓋彌彰。

魏元帝曹奐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馬炎依樣而行,稱晉武帝,改元泰始,傳國璽歸晉。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

更別出心裁,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傳冉魏,後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南朝時,傳國璽歷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

隋唐: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一統華夏,傳國璽遂入隋宮。大業十四年(618年)3月,隋煬帝被弒於江都,隋亡。蕭後攜皇孫政道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乃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

貞觀四年(630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與皇孫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太宗龍顏大悅。

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

五代:唐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十六年後,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

又十三年後,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傳國璽就此失蹤。

後周太祖郭威時,遍索傳國璽不得,無奈鐫「皇帝神寶」等印璽兩方,一直傳至北宋。

宋朝:北宋哲宗時,有農夫名段義者於耕田時發現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製傳國璽。

而朝野有識之士多疑其偽。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風雅,增刻印璽十方,時人有畫蛇添足之譏,其實徽宗似有淡化傳國璽地位之深意在其中也。

宋靖康元年(2023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被大金國掠走,其後便銷聲匿跡。

元朝:元至元三十一年(2023年),世祖忽必烈殂。「傳國玉璽」忽現於大都,叫賣於市,為權相伯顏命人購得。

伯顏曾將蒙元收繳各國之歷代印璽統統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製私人印章。傳國玉璽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測。

元至正二十八年(2023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號大明,改元洪武。繼而北伐,蒙元棄中原而走漠北,繼續馳騁於萬里北疆。

明朝:明初,太祖遣徐達入漠北,窮追猛打遠遁之殘元勢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傳國玉璽,然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寶璽制度

歷史上各王朝,維繫其封建**統治的象徵物「寶璽」,自秦始皇開始刻製後,歷朝或是傳承或是重刻,直至清亡都是如此。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二千餘年。

綜上所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製作傳國玉璽,三國時期、南北朝,一直是用傳國玉璽。五代後梁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傳國璽就此失蹤。(北宋時再現)

10樓:匿名使用者

傳國玉璽最主要是它的象徵意義,對某個國家來說,當然只能有乙個,而且是要代代相傳的,但其它國家不認可嘛,對於整個民族來說,可能只有某個玉璽才被認同,比如說用和氏璧雕成的......

11樓:如意奶瓶

先回答第乙個問題哈。

1、玉璽是在秦朝第一次出現的,它的原身是和氏璧,和氏璧真正被人發現的時候是春秋戰國。後來秦朝統一六國將和氏璧製成玉璽。秦朝滅亡後玉璽到了漢高祖劉邦的手裡。

然後玉璽一直在皇帝的手中轉手。到了五代天下大亂流傳的玉璽不知所終……後世所稱之傳國玉璽被傳即為秦始皇改造和氏璧而成。

2、經手玉璽的朝代、皇帝等。漢滅秦之後子嬰將玉璽給的劉邦,到了東漢末董卓之亂後玉璽先後流落在孫堅。袁術手中然後再傳魏、晉。

五胡十六國時,一度流於諸強,後被南朝承襲。隋亡後,御璽被隋朝蕭皇后帶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御璽歸唐。五代時,天下大亂,流傳的玉璽丟失。

第二個問題。

找乙個材料做乙個當然可以,後來的幾個朝代也沒有玉璽他們怎麼辦的。

第三個問題。

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其實並不是流行用玉璽代表乙個國家的權力象徵神馬的。每乙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寶貝、而和氏璧只是其中之一。但是秦拿到手之後在和氏璧上刻了「受命於天即壽永昌」從此和氏璧才成文傳國玉璽的。

12樓:小將軍

真正的傳國玉璽最初楚國的和氏璧,那是一種皇權象徵,一般人沒那麼大膽子

13樓:小橋傳

「玉璽」一詞,最早由秦始皇提出,他規定只有皇帝使用的大印才能稱為玉璽。而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大一統的多民族封建王朝,所以和氏璧造成的玉璽就成了大一統的象徵,後來玉璽被劉邦所得,漢代又是中國歷史上的強盛年代,所以和氏璧玉璽,又成了天命所歸的象徵。

之後歷代帝王必須擁有和氏璧的玉璽(金鑲玉),才會被認為是天下正統,否則就是「白版皇帝」遭人鄙夷,皇位是坐不穩的。

三國裡的曹後叫什麼 曹操是三國的嗎

那個是曹操的女兒 叫曹節 也是個悲劇人物 嫁給漢獻帝的那個麼,叫曹節。曹操是三國的嗎 三國裡面的曹操是怎麼死的 1.正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 220 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死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這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2.搞笑 說有一次諸葛亮,劉備,孫權,曹操四人同乘飛...

三國演義裡面的曲阿小將到底是誰,三國演義裡的曲阿小將最有可能是誰

乙個無名小將,系一騎卒,和太史慈兩個人伏擊孫策。三國演義裡的曲阿小將最有可能是誰 其實曲阿小將的真實身份,就是王朗的幕僚虞翻。因為孫策打著袁術的旗號,在攻打江東的州郡,為了打探孫策軍的訊息,虞翻就喬裝棲身在劉繇軍中。為什麼是劉繇軍,因為孫策手下能人比較多,對部下也比較熟悉,去孫策軍中潛伏,危險係數較...

三國演義裡的故事是真的嗎

有真也有假,主要是人物上神化的比較厲害了點,還有就是人物的扭曲了,至於歷史走向還是沒有改變多少的.舉幾個例子就可以看出了.周瑜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周瑜是被氣死的,說周瑜是個氣量小的人,但其實不然,周瑜此人氣量寬巨集,也更不會被諸葛亮氣死的了,因為從赤壁之戰結束然後一直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