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安全的定義,生態安全意義是什麼?

2021-03-04 04:42:34 字數 5682 閱讀 4495

1樓:木小木

生態系統 完整性和健康的整體水平,尤其是指生存與發展的不良風險最小以及不受威脅的狀態。 一是環境、生態保護上的含義。即防止由於生態環境的退化對經濟發展的環境基礎構成威脅,主要指環境質量狀況低劣和自然資源的減少和退化削弱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支撐能力;

二是外交、軍事上的範疇。即防止由於環境破壞和自然資源短缺引起經濟的衰退,影響人們的生活條件,特別是環境難民的大量產生,從而導致國家的動盪。 廣義生態安全概念以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1989)提出的定義為代表:

生態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樂、基本權利、生活保障**、必要資源、社會次序和人類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脅的狀態,包括自然生態安全、經濟生態安全和社會生態安全,組成乙個復合人工生態安全系統。

生態安全意義是什麼?

2樓:綠色匯金

關於生態安全,至今還沒有乙個統一的定義。

國際上對生態安全的研究,主要圍繞著「環境變化」和「安全」之間的關係。通過30多年的研究,國際上對生態安全取得了以下幾點共識:

①環境、資源壓力與日俱增,影響到社會、經濟與政治;

②由於人口的持續增長、消費量和汙染的增多及土地利用的改變,環境壓力在衝突和災害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③衝突和災害破壞了環境保護和發展的成就;

④生態安全不能僅停留在國家層面上,它應該從大到全球小到地方的不同層面上加以考慮。

曲格平(2002)從兩個方面解釋生態安全:

一是防止生態環境的退化對經濟基礎構成威脅,主要指環境質量狀況和自然資源的減少、退化削弱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

二是防止環境問題引發公眾的不滿,特別是導致環境難民的大量產生,影響社會的穩定。

竊認為,生態安全即是指乙個國家或地區的生態環境資源狀況能持續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社會經濟發展不受或少受來自於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制約與威脅的狀態。

意義:傳統意義上的****僅僅由軍事安全、政治安全和經濟安全3大要素構。而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的加速惡化,使生態安全問題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

所謂國家生態安全,就是指一國的生存和發展所處的環境不受或少受因生態失衡而導致破壞或威脅的狀況,它從根本上關係到****和國民的長遠利益。

在當前無論是構建「和諧社會」也好,還是構建「和諧世界」也罷,維護生態安全,實現生態和諧都是乙個中心內容和主要議題。要實現世界和諧、國家和諧的目標,首先得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以確保生態和諧,最終達到生態安全。正是基於此,世界各國才普遍認識到生態安全的重要性。

生態和諧最關民生。重視生態,本身就是對民眾生命、生活、生存之態負責的體現。所有和生態環保相關的部門,一定要珍惜這一機遇,必須站在歷史高度和全球大局,運用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深刻分析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牢牢把握時代的脈搏和潮流,與時俱進地籌劃和安排好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安全維護工作,切實促進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又好又快地全面發展。

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的概念

3樓:中地數媒

土地資源生態安全是在能源安全、水安全、食物安全、環境安全、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的概念相繼出現和廣泛運用後出現的術語。在介紹土地資源生態安全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生態安全與土地資源安全的概念。

2.1.1 生態安全

所謂安全是指主體存在的一種不受威脅、沒有危險的狀態。當乙個國家或地區所處的土地生態環境狀況能夠維繫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時可稱之其生態是安全的,反之,就不安全。通常人們將安全分為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兩大類。

傳統安全主要是指軍事安全或國防安全。非傳統安全則主要包括文化安全、經濟安全、資訊保安、資源安全、環境安全、生態安全和食物安全等。生態安全是非傳統的重要內容,並與環境安全、資源安全、食物安全與經濟安全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生態安全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基本保障,生態安全問題始終是世界各國持續發展的核心任務。

生態安全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的生態安全概念以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 (iasa,1989)提出的定義為代表: 生態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樂、基本權利、生活保障**、必要資源、社會秩序和人類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脅的狀態,包括自然生態安全、經濟生態安全和社會生態安全,組成乙個復合人工生態安全系統。

狹義的生態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態系統的安全,即生態系統完整性和健康的整體水平反映生態系統健康是環境管理的乙個新方面和新目標,通常認為,功能正常的生態系統可稱為健康系統,它是穩定和可持續的,在時間上能夠維持其組織結構和自治,及保持對脅迫的恢復力; 反之為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態系統,即不健康的生態系統,其安全狀況則處於受威脅之中。總之,生態安全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土地生態系統自身是否安全,其結構是否受到破壞; 二是土地生態系統對於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是否安全,所提供的服務是否滿足人類生存需要。顯然前者是後者實現的基礎和前提。

同時,生態安全應該是指自然、經濟和社會復合生態系統的安全,包括自然、經濟、社會 3 個方面的安全,屬廣義的生態安全,但又強調自然生態系統功能與人類活動的關係。因此,在一定時期與一定地域範圍內,如果土地生態系統在維持正常健康的系統結構與功能前提下,能夠滿足人類合理的社會經濟發展,則稱為生態安全; 反之,稱為不安全。

生態安全是安全的一種,但又不是普通的安全,其具有特殊的屬性與特點。

2.1.1.1 整體性

生態安全具有整體性,即所謂的 「蝴蝶效應」。區域性生態環境的破壞可能引發全域性環境問題,甚至會使整個國家和民族乃至全球的生存條件受到威脅。因此,各國應重視國際間的生態環境合作,以求得共同的生態安全利益。

2.1.1.2 綜合性

生態安全包括諸多方面,而各個方面又有諸多的影響因素,各因素有生態方面的,也有社會和經濟方面的,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使生態安全顯得尤為複雜。

2.1.1.3 區域性

區域性是指生態安全問題不能泛泛而談,應該有針對性。選取的地域不同、物件不同,則生態安全的表現形式也會不同,各區域研究的側重點也應不同,而隨之得出的結果以及採取的措施同樣會不同。

2.1.1.4 動態性

萬事萬物都是發展變化的,生態安全也不例外。生態安全會隨著其影響要素的發展變化而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狀態,有可能朝著好轉的方向發展,也可能呈現惡化的趨勢。因此,控制好各個環節使其良性發展是維持生態安全的關鍵。

2.1.1.5 戰略性

對於某個國家或地區乃至全球來講,生態安全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能夠維持生態安全,才可能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穩定、進步,人民安居樂業; 反之,經濟衰退,社會動盪,生態難民流離失所。在制定重大方針政策和建設專案的時候,應該把生態安全作為乙個前提。

***、***高度重視生態安全問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十一五」規劃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出了具體目標和措施。

2008 年 4 月,***做出了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對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提出了明確要求,要促進經濟發展能力,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2.1.2 土地資源安全

土地資源安全是生態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國家的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人民的生存安全。土地資源安全是指乙個國家和地區可以持續地獲取、並能保障生物群落 (人類)健康和高效能生產及高質量生活的土地資源狀態或能力。

具體來講,土地資源安全包括以下 5 層含義:

(1)數量安全含義,即按人類所需可以持續地獲取土地資源。土地資源量要充裕,既有總量的充裕,也有人均水平的充裕,而且後者較之前者更有意義。

(2)質量安全含義,即維持土地資源具有長期、持續和穩定生產能力的土地資源質量。

(3)結構安全含義,即指土地資源系統結構的穩定性,包括耕地系統、林地系統、草地系統之間穩定的結構關係以及各系統內部的結構關係的穩定,土地資源供給的多樣性是結構穩定性的基礎,沒有多樣性就談不上土地資源的結構安全。

(4)均衡含義,包括土地資源分布的地區均衡以及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分配均衡兩方面,土地資源分布或分配不均衡,會增加資源供給的時間和成本,是導致土地資源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響土地資源安全的重要因素。

(5)目標含義,即土地資源安全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實現土地資源數量供給的穩定、質量供給的穩定和土地資源供給的多樣性,保證土地資源供給的地區均衡和人群均衡。

土地資源安全的特徵主要有以下 4 種:

(1)保障供給。在任何情況下,對於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各類國土資源,都要保障供給,這是國土資源經濟安全的最基本特徵。

(2)土地資源安全的收益具有代際轉移性。這是指保證土地資源安全,既為當代人的發展權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為未來世代人的發展權利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3)土地安全具有基礎性。到目前為止,或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人類還找不到一種可以離開土地生態系統生存繁衍的方法和途徑,這就決定了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4)土地資源安全具有可持續性。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土地資源安全就是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力,不僅要保證對當代人的供給,也要保證對未來世代人的供給,也就是要保證國土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且能夠持續利用。

土地資源不安全的影響具有廣泛性。安全是一種穩定狀態,不安全則使這種穩定狀態遭到了破壞。一旦土地系統的穩定狀態遭到破壞,不僅會影響人類的生存安全,也會影響其他動 (植)物等生物多樣性的安全; 不僅影響當代人的生存安全,也會影響未來世代人的生存安全,因此,土地資源不安全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

土地資源不安全的結果還具有不可逆性。土地資源系統結構的穩定性、過程的連續性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在漫長歲月中自然進化的結果,人類活動規模的不斷擴大、活動空間的不斷拓展和活動強度的不斷增加,使土地資源系統的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數量急劇減少、質量退化、土壤系統汙染加劇和荒漠化等等,這種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不可修復的,即使可以修復,其修復成本也可能高得難以承受。此外,土地資源不安全的成本具有代際轉移性。

當代人的不可逆行為所導致的高昂成本往往並不直接由當代人自身承擔,而是轉移給未來世代人,這可能就是當代人肆無忌憚地濫用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地資源的根本原因之一。

2.1.3 土地資源生態安全

土地資源生態安全 (land resource eco1ogical security,lres)是指在一定時空範圍內,土地生態系統在非良性人類活動強度影響或外力作用下,能夠保持其結構與功能不受威脅或少受威脅的健康、平衡的狀態,並能夠為保障人類社會經濟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穩定、均衡、充裕的自然資源,從而維持土地自然、社會、經濟複合體長期協調發展。土地資源只有在這種生態安全的狀態下,才能維持土地資源與人類的協調發展,實現自然、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由此可以看出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研究在相關研究中的地位及其研究分類 (圖 2.1)。

本次研究認為,土地資源生態安全是一種能力,是一定時空範圍內,在非良性人類活動強度影響或外力作用下,土地生態系統能夠保持其結構與功能不受威脅或少受威脅的健康、平衡狀態的能力,也就是維持土地自然、社會、經濟複合體長期協調發展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也可以用土地資源生態安全性或安全度來表示。

相反,土地資源生態不安全則是指土地資源生態系統對外界干擾所產生的應變能力,是在非良性人類活動強度影響或外力作用下產生土地生態環境問題的概率大小,側重突出土地生態系統偏離原生環境的程度,即生態環境受外界干擾後表現出來的不穩定性特徵。不安全性 (不安全度)越大,對非良性干擾越敏感,且具有放大效應; 對良性干擾 (恢復重建)則表現為鈍化,轉化效率低。

圖 2.1 土地資源生態安全分類

進行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的最終目的就是找出造成土地資源不安全的因素,從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以維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的可持續性。本次研究認為,造成土地資源不安全的因素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由其生態系統自身的結構或者立地條件決定,可以稱之為結構型不安全動因,這種動因主要體現在系統自身的不穩定性和敏感性; 二是外部環境擾動對生態系統造成的不利影響,可以稱之為脅迫型不安全動因。根據誘發土地資源生態系統不安全性的各種力量**,脅迫型不安全動因又可分為人類活動脅迫型和環境脅迫型兩類。

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是什麼,生態平衡的意義是什麼?

生態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生命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條件,全部社會的經濟活動也得建立在生態平衡的基礎上。但是,生態平衡又是一種動態的平衡,而不是固定的始終保持原狀的平衡,這才能促進系統的演化,推動自然界和我們各項事業的發展和進步。我們平時常說的維持生態平衡,並不只是簡單地要保持原來的穩定狀態,有時也可以甚...

果實的生態學意義是什麼,什麼是生態學意義?

為種子傳播提供保護和吸引動物注意的作用 果實是動物的重要食物 動物消耗果實後排洩出種子,從而植物得以在更廣的範圍內繁衍後代。有些果實因為自身形狀的關係,可以自行傳播 比如粘在動物皮毛上 靠風力傳播 水流傳播等 另外掉落在土壤中腐爛的果實可以給土壤增加養分,促進植物生長。把自己的遺傳資訊傳遞下去,保持...

什麼是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的定義,什麼是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的定義

生態環境保護 其含義基本上等同於生態保護。生態保護涵義 用法律 行政 經濟 科技 宣教手段保護自然生態要素 系統和區域。領域包括 區域生態 生物多樣性和農村生態。與生態建設的區別 生態建設主要是採取恢復與重建的技術措施,解決己造成的生態破壞問題,重在於治 生態保護是通過採取嚴格的監管和積極的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