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顆佛珠和12顆佛珠哪個好,手連佛珠11顆12顆13顆那個好

2021-03-04 04:28:53 字數 5459 閱讀 3145

1樓:匿名使用者

十一顆佛珠手串所代表的含義:一般認為,十一顆的佛珠手串表徵佛教的十一力,即阿彌陀佛加持唸佛行者的十一種力用。佛教認為,以此十一種力,可以盡除一切魔事。

若依《觀無量壽佛經義疏》所說,即:(l)大慈悲力;(2)大誓願力;(3)大智能力;(4)大三味力;(5)大威神力;(6)大摧邪力;(7)大降魔力;(8)天眼遠見力;(9)天耳遙聞力;(10)他心徹見力;(11)光明遍照攝取眾生力。

十二顆佛珠手串所代表的含義:一般認為,十二顆的佛珠手串表徵佛教的十二因緣。「因」為種因,好種子;「緣」為助像,如陽光雨露。

所謂「十二因緣」,又作「二六之緣」、「十二支緣起」、「十二因緣起」、「十二緣起」、「十二緣生」、「十二緣心」、「十二因生」,即構成有情生存的十二種條件,是佛教基本教義之一。若依《中阿含經》所說,即:(1)無明;(2)行;(3)識;(4)名色;(5)六入;(6)觸;(7)受;(8)愛;(9)取;(10)有;(11)生;(12)老死。

佛教認為,有情緣痴(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緣識而有名色,緣名色而有六入,緣六入而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有老、死、憂、悲、苦惱等大患所集。在此十二支中,各前者均為後者生起之因,前者若滅,後者即不復存在。因此經中常說: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佛教經常以此來說明一切事物皆具有相依性,皆由因、緣所成立。並由此理論來說明「無常」、「苦」和「無我」。

手連佛珠11顆12顆13顆那個好

2樓:惟格手鍊工作室

手鍊佛珠的話,顆數當然是12顆為佳。

準確說是12顆,加上佛頭才是13顆。用來計數的,記錄念誦**的數量。因為12這個數字很特殊。

12的三倍是36,9倍是108,90倍是1080。這些數字都是常用的數量,達到數量的多少代表功德,1 108 1080 算是個節點,就像我們日常十進位制的10,100,1000,一樣普遍,在佛教的說法裡這些數字帶有特殊的意義。

3樓:錦語良言

關鍵是那一串帶著適合就好。

佛珠顆數12顆代表什麼

4樓:狗比人忠

12顆表示十二因緣。

《大毘婆沙論》將《發智論》所確立的時分緣起,按三世二重因果釋義為分位緣起,此十二因緣學說為《俱舍論》所繼承:

1、無明:過去世煩惱帶來的惑,蒙蔽了真如本性,所以叫無明。

2、行:過去世身口意造作的一切善業或者不善業,其中包括身行、口行、心行。

3、識:其中包括六種: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2]。

4、名色:名即是心,指心只有名相而無形質;色指身體,指托胎後至第五個七日,身體各部分如手腳等都已形成。

5、六入:指在名色之後,各種感覺器官和思維功能都已產生,叫做六入,即六根。

6、觸:出胎以後,至三四歲時,六根雖能接觸六塵,但是未有苦或樂的想法,叫作觸。

7、受:從五六歲至十二三歲時,六根能分別六塵中的好噁境界,但是未能起貪淫之心,叫作受。

8、愛:從十四五歲至十**歲時,貪圖享樂等境界,但是未能廣遍追求,是名為愛。舍受的本性是寧靜的,而這也能成為愛的目標。

9、取:從二十歲後,貪慾轉盛,到處追求五塵境,叫作取。

10、有:因為追求諸境而引起善惡業,積集牽引,產生三有的結果,叫作有。

11、生:指因為現世的善惡之業,未來世還在六道四生中受生,叫作生。

12、老死:指在未來世受生之後,五蘊之身,成熟後又開始敗壞,叫作老死。

5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算佛頭十二顆的話佛珠就是十一顆代表了十一力,謂阿彌陀佛加持唸佛行者之十一種力用。即大慈悲力、大誓願力、大智能力、大三昧力、大威神力、大摧邪力、大降魔力、天眼遠見力、天耳遙聞力、他心徹鑑力、光明遍照攝取眾生力等,以此十一力故,盡除一切魔事。此中,大慈悲力與大誓願力二者,乃彌陀之因力。

如果不算佛頭十二顆,那就代表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就是從無明到生死彼此成為條件或因果聯絡的12個環節:①無明,即無知;②行,由無明而產生的善與不善等行為(意志);③識,相當於托胎時的心識;④名色,相當於胎中的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形體;⑤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心)等6種感覺器官;⑥觸,相當於出胎後開始接觸外界事物;⑦受,即對苦樂等的感受;⑧愛,即生起貪愛等慾望;⑨取,指追求色、香、味、觸等;⑩有,即生存的環境;⑾生,即來世之再生;⑿老死,是人生的終結。其中,①②是過去因,感現在果;③~⑦是現在果;⑧~⑩是現在因,感未來果;⑾⑿是未來果。

十二個環節前後之間互成因果,互為生滅條件,是涉歷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的總的因果迴圈鏈條。原始佛教在分析苦難和造成苦難的原因時,提出此說,認為眾生之所以有生死輪迴種種痛苦煩惱,根源在於無明,只要破除無明,就可以滅除生死輪迴的痛苦而獲得解脫。

6樓:先知jesus的我

佛珠12代表《「十二因緣」。》

一.無明(梵語avidya)-無始

煩惱。謂無始以來,妄識於事理迷暗愚痴,無所明了,故名無明。無明有二:根本無明和枝末無明,根本無明乃菩薩所斷;枝末無明乃凡夫所修。

二.行(梵語samskara)-造作之義,即指所造作之善惡諸業。由於兩種無明為緣,遂引起造作種種善惡之事業。

若起無貪、無嗔、無痴等善心,則造善業;若起貪、嗔、痴等煩惱之心,則造惡業。吾人無始以來造業無邊,故八識田中之種子亦無量無邊。

以上兩支,屬過去因緣,無明是緣,業力是因。因緣和合,遂感生現在苦果,即是吾人五蘊報身。

三.識(梵語vijnana)-本識攬渧。即第八識攬父精母血二渧,名三和合,此為一期生死之開端。

四.名色(梵語nama-rupa)-識暖胚團。名指心識(初投胎之神識),色指形體(父精母血凝成之胚團)。

是說明一念愛染,投入母體為名,攬父母赤白二渧,外託暖氣成胎為色,此是胎相初成之位。

因六根未成,識心未能顯發了別之功德,但有心之名,無心之用,故不稱為心,而只稱名,且初投胎之時,形體未全,五官未具,不便稱身,故只稱色。

五.六入(梵語sad-ayatana)-扶塵具形,指眼等六根而言。在母胎十個月中,由名色逐漸六根成長完備,於出胎後,對六塵境界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從名色,而六入,至出胎,中間總共有三十八個七日,皆屬胎中位所攝,此為吾人一期生命受用之自體。

六.觸(梵語sparsa)-根攝境界,接觸之義。根塵和合而成觸,此即出胎之位。

謂十月圓滿出胎,六根遂於外境相接觸。當嬰孩自出生到二三歲時,天真純潔,六根對境,但起單純知覺,當無憎愛分別。

七.受(梵語vedana)-苦樂舍感,即是領受之義。領納接觸六塵境界,內心所感受的違順等境,生起苦樂感受。

當四五歲到十歲左右,年紀稍長,知識漸開,對於飲食衣服玩具等,皆有所求,且能分別好醜,當未生貪愛之心,這是對境所生的一種情緒。

以上五支,總為五蘊報身,即過去因緣(無明與行)所引生之現在苦果。既有此五蘊假身,則熾然起惑造業,隨之又成現在因緣,將引生未來之苦果,詳情如下:

八.愛(梵語trsna)-因受生著,即是貪愛。因感受引起之執著。當十

一、二歲到十

八、九歲之時,已將成年,慾望既開,對於五欲六塵,自然心生貪愛,對於樂受順境,則起貪愛之心;於苦受逆境,則生憎惡之念。

藏經雲:「貪愛如水,能潤生死。」

楞嚴經雲:「一切眾生,皆以淫慾而正性命。」

高僧大德雲:「愛不重,不生娑婆。」

此為對境所起的一種貪染心。

九.取(梵語upadana)-因執追求,即妄取也。約二十歲後,血氣方剛,貪慾轉盛,於一切境,廣為追求,是名為取。此為**欲境的一種強烈趨求。

十.有(梵語bhava)-業牽後有。由愛取二支惑,遂發種種善惡之業,感生未來有生有死之果報。

以上三支,愛取又為緣,有支又為因支,因緣和合,又生未來之果。如是有因有果,故名為有。

十一.生(梵語jati)-倒識投胎。此身壽命終時,第八識在一切有情中,依其業力牽引,再去投胎受生,此為未來受報之一種活動。

十二.老死(梵語jara-marana)-生後苦死,即衰老死亡。萬法無常,有生必有死,身壞命終名死。

眾生莫不皆有死,卻未必皆歷衰老(夭折與橫死),故合老死為一支。自生至死,其間不免種種憂悲苦惱,此為未來受報之一種結果。

如以上所說,十二因緣包括過去因緣(無明與行二支),現在苦果(識、名色、六入、觸、受等五支),現在因緣(愛、取、有等三支),未來苦果(生、老死等二支)。是為雙重因果,此為佛陀說明吾人生死相續的一種鐵則

我的佛珠是11顆,算上佛頭12顆,有什麼含義麼?

7樓:玄心道人無塵子

每串佛珠都由一定顆粒的珠子串成,其特定的數目都有源由,被賦予一定含義,無規則.無定數的不被視為佛珠。佛主的顆粒及其含義,現簡述如下:

1080顆,代表十界各有108種煩惱,合成1080種煩惱。

108顆,表示求正百八三昧,而斷除108種煩惱。

54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54個階位。

42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42個階位。

36顆,為108的3分之1,其含義以小見大。

27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27賢位。

21顆,表示十地.十波羅密.佛果等21位。

18顆,表示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14顆,表示觀音菩薩的14種無謂。

佛珠的顆數和含義都出自《金剛頂瑜伽念珠經》,《木患子經》、《陀羅尼集經》、數珠功德經》和《文殊儀軌經》等佛經上。佛珠最常見的是108顆和18顆兩種。一般情況下108顆為掛珠,18顆為持珠。

8樓:願事眾

沒什麼含義。一般最少得要14顆。

經典原文在這裡: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看第二十乙個「任務」

希望對您有幫助,阿彌陀佛!

佛珠手串11顆什麼說法

9樓:第n次抗日戰爭

您好,在專門講訴佛珠顆數的經典中並沒有11顆的解釋

只要心誠,佛珠的數量不用執著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11顆其實沒什麼說法,只是為了你帶在手上不至於脫落,方便你攜帶,正規的佛珠一般有以下規格:

108 顆——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 一百零八種煩惱一般說法是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各有苦、樂、舍三受, 合為十八種。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 合為十八種,總計三十六種,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

54 顆—— 表示菩薩修行的五十四個階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種階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及妙覺。

36 顆 —— 與 108 顆意義相同。為便於攜帶將 108 顆分為三份。

27 顆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

21 顆 ——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顆 —— 表徵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迷時被十八界轉,悟時轉十八界。

14 顆 —— 表示觀音菩薩的十四無畏

我的佛珠是11顆怎麼解釋,我的佛珠是11顆,算上佛頭12顆,有什麼含義麼?

代表 十二因緣 一.無明 梵語avidya 無始煩惱。謂無始以來,妄識於事理迷暗愚痴,無所明了,故名無明。無明有二 根本無明和枝末無明,根本無明乃菩薩所斷 枝末無明乃凡夫所修。二.行 梵語samskara 造作之義,即指所造作之善惡諸業。由於兩種無明為緣,遂引起造作種種善惡之事業。若起無貪 無嗔 無...

佛珠手串有沒有16顆的佛珠手串11顆可以嗎?

其實佛珠是為了提醒眾生和自己常存佛念,常唸佛。一般的念珠粒數有14顆 18顆 21顆 27顆 36顆 42顆 54顆 108顆 1080顆之分。佛珠的粒數各有其義 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個數 108粒,是表示單純的108種煩惱,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種無量三昧等等 54粒的,是表...

佛珠手鍊12顆可帶嗎,佛珠手鍊十二顆可以嗎

可以的,如果珠子大,你整太多也沒辦法帶的 佛珠手鍊十二顆可以嗎 完全可以左右佩bai 戴,12顆代du表12因緣。十二種因zhi緣生起之意。又作二六十二因 dao緣之緣 十二支版緣起 權十二因緣起 十二緣起 十二緣生 十二緣門 十二因生。即構成有情生存之十二條件 即十二有支 一 阿含經所說根本佛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