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起興的季節性,例舉詩經中賦比興手法的句子各三個

2021-03-04 03:05:37 字數 4558 閱讀 9972

1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的藝術特點

賦、比、興的手法 句式的章法 雅、頌不同的語言風格

《詩經》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觸發的真情實感,這種創作態度,使其具 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力。無論是在形式體裁、語言技巧,還是在藝術形象和表現 手法上,都顯示出我國最早的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

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藝術特徵的重要標誌,也開啟了我國古代 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關於賦、比、興的意義,歷來說法眾多。簡言之,賦就是 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

比就是比方, 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乙個事物來作比喻。興則是觸物興詞,客 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賦、比、興 三種手法,在詩歌創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創造了詩歌的藝術形象,抒發了 詩人的情感,賦運用得十分廣泛普遍,能夠很好地敘述事物,抒寫感情。

如《七 月》敘述農夫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法。賦是一種基本的表現手法, 賦中用比,或者起興後再用賦,在《詩經》中是很常見的。賦可以敘事描寫,也 可以議論抒情,比興都是為表達本事和抒發情感服務的,在賦、比、興三者中, 賦是基礎。

《詩經》中比的運用也很廣泛,比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擬物手法表達感 情的比體詩,如《豳風·鴟鴞》、《魏風·碩鼠》、《小雅·鶴鳴》,獨具特色; 而一首詩中部分運用比的手法,更是豐富多彩。《衛風·碩人》,描繪莊薑之美, 用了一連串的比: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分別以柔嫩的白茅芽、凍結的油脂、白色長身的天牛幼蟲、白而整齊的瓠子、寬 額的螓蟲、蠶蛾的觸鬚來比喻美人的手指、肌膚、脖頸、牙齒、額頭、眉毛,形 象細緻。「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兩句動態描寫,又把這幅美人圖變得生動鮮 活。

《召南·野有死麕》則不從區域性比喻,而以「有女如玉」作比,使人由少女 的美貌溫柔聯想到美玉的潔白、溫潤。以具體的動作和事物來比擬難言的情感和 獨具特徵的事物,在《詩經》中也很常見。「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王 風·黍離》),以「醉」、「噎」比喻難以形容的憂思;「巧言如簧」(《小雅 ·巧言》)、「其甘如薺」(《邶風·谷風》),「巧言」、「甘」這些不易描 摹的情態,表現為形象具體的「簧」、「薺」。

總之,《詩經》中大量用比,表 明詩人具有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能夠以具體形象的詩歌語言來表達思想感情,再 現異彩紛呈的物象。

《詩經》中「興」的運用情況比較複雜,有的只是在開關起調節韻律、喚起 情緒的作用,興句與下文在內容上的聯絡並不明顯。如《小雅·鴛鴦》:「鴛鴦 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

」興句和後面兩句的祝福語,並無意義 上的聯絡。《小雅·白華》以同樣的句子起興,抒發的卻是怨刺之情:「鴛鴦在 梁,戢其左翼。

之子無良,二三其德。」這種與本意無關,只在詩歌開頭協調音 韻,引起下文的起興,是《詩經》興句中較簡單的一種。《詩經》中更多的興句, 與下文有著委婉隱約的內在聯絡。

或烘托渲染環境氣氛,或比附象徵中心題旨, 構成詩歌藝術境界不可缺的部分。《鄭風·野有蔓草》寫情人在郊野「邂逅相遇」: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清秀嫵媚的少女,就像滴著點點露珠的綠草一樣清新可愛。而綠意濃濃、生 趣盎然的景色,和詩人邂逅相遇的喜悅心情,正好交相輝映。再如《周南·桃夭》 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起興,茂盛的桃枝、艷麗的桃花,和新娘的青春美貌、 婚禮的熱鬧喜慶互相映襯。

而桃樹開花(「灼灼其華」)、結實(「有蕡其實」) 、枝繁葉茂(「其葉蓁蓁」),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出嫁後多子多孫、家庭幸福 昌盛的良好祝願。詩人觸物起興,興句與所詠之詞通過藝術聯想前後相承,是一 種象徵暗示的關係。《詩經》中的興,很多都是這種含有喻義、引起聯想的畫面。

比和興都是以間接的形象表達感情的方式,後世往往比興合稱,用來指《詩經》 中通過聯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於形象之中的創作手法。

《詩經》中賦、比、興手法運用得最為圓熟的作品,已達到了情景交融、物 我相諧的藝術境界,對後世詩歌意境的創造,有直接的啟發,如《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 之,宛在水**。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 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 之,宛在水中沚。

「毛傳」認為是興,朱熹《詩集傳》則認為是賦,實際二者並不矛盾,是起 興後再以賦法敘寫。河濱蘆葦的露水凝結為霜,觸動了詩人思念「伊人」之情, 而三章興句寫景物的細微變化,不僅點出了詩人追求「伊人」的時間地點,渲染 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濱的圖景,而且烘托了詩人由於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迫切地懷 想「伊人」的心情。在鋪敘中,詩人反覆詠嘆由於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 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淒涼傷感心情,淒清的秋景與感傷的情緒渾然一體,構成 了悽迷恍惚、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節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奏感,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四字 句節奏鮮明而略顯短促,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讀來又顯得回環往復,節奏舒卷徐 緩。

《詩經》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於圍繞同一旋律反覆詠唱,而且在意 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詩經》中的重章,許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詩章重疊,只變換少數幾個詞,來 表現動作的程序或情感的變化。如《周南·芣苡》:

採採芣苡,薄言採之。採採芣苡,薄言有之。

採採芣苡,薄言掇之。採採芣苡,薄言捋之。

採採芣苡,薄言袺之。採採芣苡,薄言襭之。

三章裡只換了六個動詞,就描述了採芣莒的整個過程。復沓回環的結構,靈 活多樣的用詞,把採芣苡的不同環節分置於三章中,三章互為補充,在意義上形 成了乙個整體,一唱三歎,曼妙非常。方玉潤《詩經原始》卷一雲:

「讀者試平 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 互答,餘音嫋嫋,若遠若近,若斷若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 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

除同一詩章重疊外,《詩經》中也有一篇之中,有兩種疊章,如《鄭風·豐》 共四章,由兩種疊章組成,前兩章為一疊章,後兩章為一疊章;或是一篇之中, 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如《周南·卷耳》四章,首章不疊,後三章是重章。

《詩經》的疊句,有的在不同詩章裡疊用相同的詩句,如《豳風·東山》四 章都用「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開頭,《周南·漢廣》 三章%

例舉詩經中賦比興手法的句子各三個 10

2樓:匿名使用者

賦比興的手法 後人曾經把《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概括為賦、比、興三種,這三者也確實是《詩經》最基本的藝術手法。關於賦比興的含義,歷來眾說紛紜,宋代朱熹的解釋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他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賦是《詩經》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之一,這種直接敘寫的例子多不勝舉,《豳風·七月》就集中運用了賦的手法,按照季節物候變化的順序,鋪敘了農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其他如《氓》中棄婦的不幸遭遇、《君子於役》中黃昏時分農家小院的情景、《擊鼓》中對家鄉妻子的深摯思念以及《溱洧》中男女相約游春的歡樂等,也都是用賦的手法直接敘寫出來的。

「興」一般用於詩歌的開頭,《詩經》民歌中藉以起興的物象大都是自然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如爛漫的桃花(《桃夭》)、和鳴的雎鳩(《關雎》)、猗猗的綠竹(《淇奧》)、皎潔的月亮(《月出》)等。這些物象本身就使人感覺優美的詩意。而興的妙處更在於藉以起興的物象和下文之間有著一種若有若無的關聯,它或襯托,或暗喻,給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在粗獷尚武的《秦風》中有一首蕩氣迴腸的戀曲《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首詩一唱三歎,訴說著對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的嚮往,而那用來起興的蒼蒼蒹葭、清清白露,和主人公憂傷悵惘的心情互相映襯,使全詩都籠著一層淡淡的哀傷。王國維曾經讚譽它「最得風人深致」,而這正得力於「興」的妙用。

「比」在民歌中也俯拾皆是,比的運用使得詩歌的語言更加生動傳神,如《碩人》連用了六個比喻來誇寫女子的美貌: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這些比喻把女子的美麗描畫地鮮活靈動,使人幾乎有耳聞目睹之感,而這些比喻也因此被後世不斷沿用,成為描寫女子美麗的習語。其他如用癩**比喻荒淫好色的衛莊公(《新颱》)、用美麗的蕣華比喻女子的容顏(《有女同車》)等,也同樣貼切逼真。

《國風》民歌中還經常用比喻把抽象的心情甚至品德具象化,像下面這樣的句子: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邶風·柏舟》

未見君子,惄如朝飢。《周南·汝墳》)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衛風·淇奧》)

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魏風·汾沮洳》)

這些新穎活潑的比喻,大大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

回環復沓的章法 《詩經》民歌一般由若干章組成,每章之間常常只更換一兩個字,例如《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這首詩三章之間只變換了六個字,其他的語言全都一樣。這就是回環復沓的結構形式。這種形式是民歌中獨有的。

民歌大多是即興抒情之作,它全部的目的只在抒情。而《詩經》民歌的語言是洗練的,往往寥寥幾句就能表明主題

詩經中帶楠的句子,詩經中的勵志句子

在網上查到這抄麼一段 襲 梅 韓詩 作 棋 本bai字為 某du 在 詩經 中凡三見 召zhi南 摽有dao梅 小雅 四月 曹風 鸕鳩 陳風 墓門 秦風 終南 之 梅 毛傳 說是 梧 今字作 楠 非果樹。從 召南 摞有梅 可以上推商代也應該有梅。可能是沒有的吧,我找了許久,未曾找到。抱歉了 詩經中的...

詩經中的風雅頌賦比興分別是什麼

風,是指國風,即西周時期各諸侯國15個地區的民間歌謠。作者大多是貧民,也有個別貴族 主題多是情歌和表達對生活的哀怨 一般在田園 山野歌唱 個人唱或男女對唱。相當於現在的民歌 雅,是指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正統 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多數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 主題廣泛,有讚美 有諷刺 有抒情,但沒有情歌...

《詩經》中的的愛情名句有哪些,詩經中關於愛情的詩有哪些

1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3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躇。4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5 青青子衿,幽幽我心。縱我不在,子寧不嗣音?6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7 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8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