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木雕佛菩薩觀音像有怎樣的特點

2021-03-03 23:52:13 字數 5394 閱讀 2618

1樓:漫閱科技

關於宋代的木雕佛、菩薩觀音像,由於便於移運,因而流失國外是很多的。又如另在西安古董鋪見到的一件木雕觀音像,坐式和上兩像相同,造型風格則介於兩者間。這說明宋代的觀音造像在走向世俗化是一致的。

宋代的木雕佛有怎樣的特點?

2樓:漫閱科技

宋代由於手工藝技術的發展,木雕及夾苧漆造像,都是很發達的,並且形式也是多式多樣的。還有已流失國外的一件木雕觀音像(半身),從體軀的豐滿上看,顯然是承襲唐代的傳統,但臉型和神態,仍與唐代有所區別。唐代,特別是盛唐時代的造型特點,是豐圓而無厚重之感,宋代就很難達到這種境地。

值得稱道的是這一木雕頭像,不僅造型優美體現了作為觀音菩薩所應具有的性格,而且在神態以及形象的刻畫上,都具有人世間的生活情感。

宋代木雕男像觀音有哪些特徵?

3樓:貓也來到

觀音由男變女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提法,在福州的於山上就有一塊乾隆御筆手書的《大士出土碑》,碑上繪有一尊形狀粗獷、面目可怖的男身觀音,手持淨瓶盤坐在菩提樹下,淨瓶的瓶口處冒出一團輕煙,在煙端處現出一尊面目姣好的女身觀音,形象地描述了觀音由男變女的演變過程。

在永泰名山室西室鳳立峰下,中國僅存的一尊宋代石雕男觀音像高90公分,寬48公分,頭戴冠,冠上有一小佛像,項掛珠鏈,敞襟,上身前傾,雙手交叉放在像前的石案上,屈膝坐於基座上,雙腿下垂,赤足,足下各蹬一小蓮花,秀骨清奇,男身女相,慈眉善目不遜於女身觀音。據說石像的材料看上去與普通石頭沒有什麼兩樣,卻比普通石頭重上幾十倍,幾個普通人搬它都相當的吃力。

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在一般的善男信女眼中,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雍容華貴的女性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乍一看到男身觀音還真有些不習慣,其實,觀音是男是女,在佛教典籍中似乎也有不同的出處與詮釋。據說,觀音乃佛教大乘菩薩之一,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經常解脫遇難眾生,後來,他奉命到中國宣揚佛法,變成乙個勇猛的鬥士形象,《華嚴經》上說他是「勇猛丈夫觀自在」。因中國講究「男女授受不親」,自己又長相**,為了接近眾生,觀音在菩提樹下反思三天三夜後,把自己變成一位端莊秀麗的女子。

從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的作品中可以說明當時觀音是男女兩相並存,到元代以後才全部採用了女相觀音。

宋代的觀音造像在走向世俗化的原因是什麼?

4樓:漫閱科技

關於復宋代的木雕佛、菩制

薩觀音像,由bai於便於移運,因而流失du國外是很多的。zhi又如另在西安古董鋪見dao到的一件木雕觀音像,坐式和上兩像相同,造型風格則介於兩者間。這說明宋代的觀音造像在走向世俗化是一致的。

宋代由於手工藝技術的發展,木雕及夾苧漆造像,都是很發達的,並且形式也是多式多樣的。還有已流失國外的一件木雕觀音像(半身),從體軀的豐滿上看,顯然是承襲唐代的傳統,但臉型和神態,仍與唐代有所區別。唐代,特別是盛唐時代的造型特點,是豐圓而無厚重之感,宋代就很難達到這種境地。

值得稱道的是這一木雕頭像,不僅造型優美體現了作為觀音菩薩所應具有的性格,而且在神態以及形象的刻劃上,都具有人世間的生活情感。

各朝代佛造像有什麼樣的時代特徵

5樓:匿名使用者

佛像的時代特徵 在佛教誕生約三四百年後,中華祖先經西域將佛引進中土,至今已經有兩千載。 中國的佛教文化,經過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已經深深融入中國人的思想意識、宗教信仰、生活習慣、日常言語之中。佛教教義中因果、因緣、追尋極樂世界的思想,同傳統的儒、道思想一樣,共同成為中國人的信仰。

與此同時,佛教在中華大地兩千年的傳播,也深深烙上了中華民族的印記,出現了法相宗、天台宗、淨土宗、律宗、密宗、禪宗、三論宗等幾大宗派,佛像造型及所持器物的形象和意義等也越來越中國化。 中國歷史悠久,各個朝代文化不同,雕刻藝術也隨之千姿百態。以下是中國各個時期的佛像特徵:

(一) 十六國時期佛像特徵 1.這一時期的佛教造像遺留至今的多為金銅佛像,並且大多是青銅。 2.

佛像頭部為束髮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並且無發紋;大型佛像多為分綹式,並且有分組狀發紋。 3.背光一般為同心圓形。

4.眼大橫長呈杏仁狀,目光平視,鼻樑高挺。容貌端莊清秀,神情平靜溫雅。

佛座一般為造型簡單的四方臺,或者是四足束腰須彌座。 (二) 北魏時期雕像特徵 佛像特徵 1.頭部多為磨光式或分綹式肉髻。

2.面相方圓,但略瘦,額頭較寬,大眼橫長。 3.

身著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對稱分布,衣紋深刻線條隆起。 4.佛像或坐或立於四足台座上,背光多呈蓮瓣形。

5.頭光為圓形,外面蓮瓣一週。 菩薩像特徵 1.

臉型方中帶圓,頭挽高髻並戴冠,眼大,鼻高,唇薄,面相端莊慈祥,身體勻稱。 2.上身袒露下身穿裙,肩披帔帛,錦帶下垂交叉重疊,樣式較為煩瑣。

3.神情安詳,姿態自然。造型頗為完美,毫無做作之感。

北魏後期雕像特徵 佛像特徵: 1.面相清瘦,臉型呈漢人特徵,額頭高寬,眉清目秀。

2.肉髻較高,髮髻除磨光和淺水波式外,又出現了螺發,並且髮髻拳卷以右旋式居多。 3.

大衣有通肩式和袒右肩式,但更流行的是南朝文人士大夫的褒衣博帶,衣下擺褶皺重疊,線條流暢細膩。 4.身材比例協調,體態修長清瘦,給人飄逸灑脫之感。

5.銅佛像多體小量輕,石雕像增多 菩薩像特徵: 1.

面龐豐潤,容貌秀麗,頭戴寶冠,寶冠多為髮髻冠或花瓣式冠,束冠的寶繒自然下垂,不像前期往兩側飄舞。 2.身長腰細,上身半裸,下身著裙,配飾增多,大裙寬肥飄逸; 3.

帔帛一般搭在雙臂上,再由兩肩下垂交叉於雙腿之間,然後上捲至肘部,再向外飄,上捲處呈折角狀,這是當時婦女的流行裝束。 (三)北齊時期雕像特徵: 佛像特徵 1.

面相豐潤,面型略長,五官線條柔和,頭部肉髻較為平緩,多數不刻發紋,即使有也是淺雕式的螺型發紋。 2.身材修長,肩寬腰細,整體造型上大下小,呈筒圓型。

3.上身多穿僧祗支,外著敷搭雙間式外衣,下身著裙,衣服輕薄貼肉,衣紋線條簡潔。 4.

佛陀的神情溫和端莊,質樸淳厚。 5.此時佛像多為淺衣紋,立像多身軀扁平,側面看腹部向前凸起。

菩薩像特徵 1.面相豐潤,端莊秀麗,頭戴化佛冠或花冠,寶繒下垂至肩,但不外飄。 2.

帔帛下垂交叉處多不再用環,而是發展成乙個飾物,裙褶處細密流暢。 (四)北周時期雕像特徵 1.頭長腿短,身體矮壯,略顯笨重。

2.衣紋線條簡潔流暢。 3.

帔帛變寬,呈三角型搭於兩肩膀上。 4.佛像整體比例失調,體軀肥碩敦實,姿勢多為簡單的僵直而立。

此時的瓔珞花飾,匹帛等都極粗碩飽滿,深垂直膝,細部多加雕飾。 (五)隋朝雕像特徵 1.豐頤足額,面相豐滿圓潤,眉毛纖細,鼻樑挺直,唇線分明,神情平和。

2.頭部較大,下身較短,比例略顯失調,身材粗壯。 3.

腹部稍稍突起,軀體有彎曲感,身體重心前傾。 4.姿勢較為僵硬,造型稍顯呆板,缺少飄逸的動態美。

5.佛像頭頂肉髻,螺發;菩薩多戴花冠,瓔珞粗大下垂至膝部,束冠繒帶和帔帛向兩側低垂。 (六)唐代雕像特徵 佛像 特徵 1.

面相豐滿,頭部為螺型或水波式髮型,肉髻相對於隋代較為高聳,大耳下垂,神情莊重而又不失慈祥。 2.身材比例勻稱,結構合理,體態豐腴,飽滿,袒露的胸肌起伏變化,寫實性較強。

3.體態自然舒展,具有很強的動態感。 4.

衣飾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帶式,更多的是方領下垂式,衣料質感柔和輕薄。 5.台座多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圓形或花口形底邊。

6.衣紋流暢,下身衣褶懸搭於座前若台布,具時代特點。 7.

鎏金泛紅,具時代特色。 菩薩像特徵 1.臉龐圓潤,曲眉豐頸,五官秀美。

2.上身袒露至腹,帔帛斜掛;下穿羅裙,腰部有束帶。服飾華美,帔帛環繞,瓔珞小巧精緻,衣服輕薄透體,紋線流暢自然。

體態豐腴,腰肢扭動,身體呈s型,動感強烈。 3.手持楊柳枝或執甘露瓶,為唐代觀音菩薩形象重要標誌。

**像特徵 將迦葉以往削瘦老邁的形象變得剛毅壯實,天庭飽滿,目光深沉; 阿難則體態豐潤,年輕力壯,眉目清秀,神態平和,溫柔敦厚。 天王力士像特徵 頭部梳拳形髻,眉毛倒豎,雙目圓睜,嘴型大張。天王身披鎧甲,腳踏夜叉;力士上身袒露,下身著裙赤腳,多是半弓步的姿勢,挺拔雄健。

飛天像特徵 面容嫵媚,身材勻稱,體態婀娜,飄逸自然,長裙緊裹雙腿,雙腳外露。 (七)宋遼金時期雕像特徵 宋遼金時代佛像具有濃厚得人間煙火氣息。寫實性較強。

這時期石雕衰落,木雕則異軍突起,尤其木雕觀音最為出色。 宋代佛像特徵 1.面龐豐潤,寬額豐頤,容貌端莊秀美,神情慈愛詳和,佛像頭頂肉髻,呈螺式髮型,但肉髻趨於平緩,螺發與肉髻之間的髻珠更加明顯。

2.身材勻稱,服飾的衣褶流暢,凹凸有致。 3.

羅漢造像具有很強的寫實性,人物形體刻畫完美。 4.姿態隨意活潑,富有個性,具時代風格。

遼代佛像特徵 佛像肉髻較為低平,螺發**多有髻珠。 1.兩肩寬厚,體態豐滿厚實,上身偏長,下身略短。

2.菩薩頭戴高冠或三葉形寶冠,面頰圓潤,眉毛修長,兩眼似閉未閉,鼻挺唇薄。上身袒露,項掛瓔珞,帔帛繞肘;下身著裙,線條流暢,衣飾飄灑自然。

3.蓮座盛行束腰大仰蓮式,蓮瓣肥碩,尖端略向外翹起,下層多為三層台階狀或是俯蓮;佛座平面盛行方形,圓形和六出花口形,方台上的鋪布中間呈半圓形,兩側下垂呈三角形,有明顯的圖案化傾向。 金代佛像特徵 造像軀體壯碩,寬肩闊胸,寫實性強,施彩敷色講究華麗繁縟。

(八)元代雕像特徵 1.臉型豐滿圓潤,面相清秀靚麗,表情恬淡柔和。 2.

肉髻高聳,多為帶三葉或五葉寶冠。 3.軀體健碩,肩寬,腰細,胸部豐滿。

4.菩薩袒露上身,胸佩瓔珞,瓔珞的顆粒較大;下身著裙,紋絡簡潔。 5.

蓮花台座的蓮瓣肥大飽滿,底沿外卷 6.面部為倒置的梯形,五官緊湊,具元代特徵。 7.

元代佛像蜂腰長身,姿態嫵媚,菩薩則高乳豐臀,具有印度巴拉王朝造像風格 (九)明代佛像特徵 1.面相豐潤,細眉長目,高鼻,薄唇,額頭較寬,大耳下垂。表情莊重而不失柔和。

2.身材比較勻稱協調,衣著輕薄貼身,線條流動柔和,衣褶轉折自若。 3.

菩薩肩寬腰細,袒露上身,身資婀娜,呈s型,瓔珞,佩飾精密繁複。 4.寶冠葉片作鏤空狀,正中葉片呈彎月形,為明代特點。

5.台座為束腰式仰覆蓮座,造型寬大,蓮瓣寬肥,呈一週對稱分布,具典型時代特徵。 6.

細部表現較充分,衣服邊緣刻細碎的花紋,晚期造像常用手法。 7.仰覆蓮座,邊緣連珠紋一週,蓮瓣圓潤,底沿外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

8.金水成色足,黃中泛紅,為明代標準色。 9.

衣紋流暢,生動曲折,腿部裝飾略呈橢圓形群褶,是明代造像的手法。 10.甲衣及絆甲絲絛均較寫實生動,這是明代造像的普遍特點。

(十)清代雕像特徵 1.臉型方圓豐潤,豐頤寬額,五官精緻,雙眼傳神。 2.

身體比例協調,造型優美。 3.多著漢式衣服,衣紋呈放射狀,衣褶曲折生動,帔帛較寬大。

4.胸前所飾的瓔珞,串珠,雕刻的極為精美細膩,華貴高雅。 5.

蓮座底沿明顯外撇,蓮瓣規整,蓮瓣扁平,一般只圍大半,具時代特色。 6.度母眼線為一波三折式,間距較寬,是清乾龍造像特點。

7.冠葉呈平板狀,不鏤空,製作教粗率。 (十一)藏傳佛像佛像特徵 藏傳佛像主要以青銅像為主,佛陀頭頂高肉髻,菩薩頭戴花冠或三葉冠。

他們都面相方圓,顴骨略顯突出;軀體粗壯,肩寬腰細,高乳大臀,姿勢呈三折枝式,衣著背光則顯簡潔。

夢見寺院佛象有裂縫,夢見觀音像的肚子有裂紋是怎麼解釋

周公解夢 夢見佛像,1 夢見佛像,生活會幸福。2 夢見佛像被破壞,會大難臨頭。3 已婚女子夢見佛像,會懷孕或丈夫發財。4 已婚女子夢見對佛像叩拜,孩子會得病。不能破壞佛像,破壞佛像的惡報很重 夢見觀音像的肚子有裂紋是怎麼解釋 這也是好夢呢!哪怕夢境有些奇怪或荒誕,都代表你與佛有緣。因為但凡夢到佛菩薩...

觀音像有帶金蟾的嗎,金蟾可以和觀音彌勒佛在一起嗎

觀音像有帶 坐 蓮花的 有帶 站 龍的 帶象 騎 的 觀音像從無有帶金蟾的。金蟾可以和觀音彌勒佛在一起嗎 不能。理由 金蟾又稱三足金蟾,中國神話傳說月宮有乙隻三條腿的蟾蜍,而後人也把月宮叫蟾宮。古人認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招財致富。三腿的 被稱為 蟾 傳說它能口吐錢。古代有劉海 劉海是中國民間信奉的...

觀音像有沒有拿淨瓶的,觀音像有沒有拿二個淨瓶的?

兩個?不存在。灑水是用楊柳枝的,拿瓶倒,豈不是製造水災。不一會兒,大雨傾盆,一直下了半個時辰才停住。從那以後,中州地區沒有不相信佛法的。劉世顯捐資在太室山上建了一座廟,內中供奉手捧楊柳淨瓶的觀音菩薩像.觀音菩薩手拿柳葉和淨瓶是什麼意思 沒有什麼意思,觀音菩薩就是精神的象徵,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但是...